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 第1202章

作者:夜星猫

  “没听说过。”

  “要发财还是打这边来。”

  手里棒球棒一举,齐云成慢慢的找,找着找着终于找到了舞台那边的栾芸萍。

  目光对上的那一秒,栾芸萍转身面向侧幕,“我不看你这拉洋片,我师父住院,我得看看去。”

  哈哈哈哈!

  噫~~

  猝不及防的一下,整个北展剧场要不得了。

  “这么多年,直愣愣栾队变狡猾了。”

  “没法不狡猾啊,搭档太狠,这觉得是串通老先生送上来的。”

  “没有这么好玩的,吓得直接不演了。”

  ……

  欢乐声不断,所有人都以为齐云成找的老先生,可侧幕的郭得刚、于迁以及一帮师兄弟瞧见,都觉得观众错了。

  这是老先生自己要送上来的。

  “师父哪能住院,刚才不演出呢吗?别走哇。”齐云成给栾芸萍抓住。

  “废话,再不走我命没了,演什么相声,受得了受不了?”

  “不行吗?”

  “怎么能行。”

  “你试试。”

  “没有试试的。”栾芸平很配合着搭档,这里就是要捧哏的反应才行。

  最后无可奈何,齐云成只能更换,更换一个正常的出来。

  但之前的包袱已经到位了,瞬间又引起一波气氛,估计没有观众会打瞌睡,这时候都十一点,不早了,难免有困的。

  结果球棒出来,瞬间清醒。

  “这位先生您给我开个张吧。”齐云成放下球棒,拿起托板,说自己台词。

  栾芸萍:“你这多少钱啊?”

  齐云成:“嘿!先生!您把话听明白了,这也不是三万三,六万六,大骡子大马,人家买不起呀?八大张瞧完了才一毛钱。

  栾芸萍:“多少钱?”

  齐云成:“一毛钱。”

  栾芸萍:“一毛钱呀?还不够一个烧饼钱呢,甭说在你这儿看洋片,就算坐这儿歇歇腿儿也值,就冲你这便宜——”

  齐云成:“瞧了?”

  栾芸萍:“不瞧!”

  ……

  舞台上,两个人继续表演着,而石付宽认认真真瞧着这一幕,除了故意弄包袱外。

  孩子的表演很稳当,这是一眼能瞧出来的。

  并且没有一定的天赋和舞台经验做不到这样。

  “果然这孩子相声厉害,不过更厉害的是头脑,专门为让观众好玩。”

  于迁点点头替孩子说话,“这是不想让观众亏票钱,这放在过去,会是一位令人津津乐道的好演员。”

  “没错。”石付宽同意,“别看是个小事,但就靠不让观众吃亏,他就能被观众追捧。过去只要你给真东西,想着观众,那观众也是为想着你的。”

  “嗯。”

  郭得刚听着话语搭了一个音,同时替孩子高兴。

  果然当初好好说相声是应该的。

  正是因为相声说的多,对一些包袱才能掌握得那么好。

  也容易出现一些好玩的点子。

  说相声说白了,还不是演员为观众讨一个欢乐。

  但是郭得刚看了一会儿又下台去,下台拿起手机给老高打个电话,孩子的事情谁不担心啊。

  都会过问。

  电话一打,发现老高一直陪在医院里照顾,至于病情似乎压根没有好转的意图。

  尽管帮忙找了好医院,好医生也是如此。

  只能慢慢的去治疗,然后按照方案看好转情况。

  “老高这岁数了,也是在这方面走一遭。”

  高风今年接近四十岁,谁想到孩子会生病,都很心疼。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恶化和有方案,要不然……

  郭得刚不敢去想那些事情,孩子会好的,于是重新回到侧幕看孩子表演。

  看了不一会儿,石付宽下来休息,他们跟着一块儿。

  看得出来老先生今天高兴。

  而等孩子表演完,郑好和一位老演员上台倒二。

  郑好老师来德芸算是厉害的,因为他之前是在地方体制里面工作,铁饭碗。

  但因为喜欢相声,便拿着一封当地相声老先生的推荐信进入了德芸。

  德芸对于人才,来之不拒。

  不止他,当初好多人都是这么进入。

  等郑好老师倒二说了二十多分钟后。

  郭得刚、于迁两个人进行最后的攒底。

  “云成,鼓曲社现在也在进行元旦吧?”

  看见孩子,石付宽不由想到了鼓曲社,他在鼓曲圈子里十分出名。

  当初演的时候,整个天津都了解到的好。

  “嗯。”齐云成点点头,“我估计那边也要演到十二点,一帮老先生带着一帮孩子唱。

  少不了热闹,刚才我徒弟还发布了几张照片。”

  “孩子,在我演绎生涯当中,还真没有遇见过你这么好的年轻演员。其他演员基本在专业能耐上巩固,但你还能想着其他曲艺。”

  石付宽打心底里夸赞,孩子做的事情不是一般年轻演员能弄的。

  跟当初郭得刚差不多,郭得刚也是排除各种困难创办了相声社,然后在相声当中宣传一些姊妹艺术。

  而齐云成弄鼓曲社,和他师父的做法一模一样。

  也是各种招揽老先生,和老先生一起表演,还有靠着自己的名气,弄成了热闹的鼓曲平台

  不过齐云成却不敢当,他就是借着德芸光环照顾了一段时间的鼓曲社而已,要是没有师父、没有德芸,什么都做不到。

  结果大堆大堆人说成了自己功劳。

  “我倒是希望有一天,咱们姊妹艺术能做到巡演。”

  石付宽是49年出生的,旧社会过来的艺人,虽然之后进入体制,但也能充分了解到一些曲艺的发展变化。

  所以才夸孩子,毕竟伴随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曲艺越来越难受人观众。

  “师爷,您放心。再且远远不是我们这一辈的事情了,我鼓曲徒弟周顾蓝,也是孩子们当中不错的。”

  “好哇,难得。”

  石付宽心里被孩子说动,忍不住点头,是啊,远远不是这一辈的事情了。

  这一辈有这一辈的好,下一辈有下一辈的出色。

  正是因为如此,华夏传统曲艺才不会失传。

  但正说着,石付宽一个转变话题,“开箱的时候记得把孩子带过来,我要想看看可爱的小家伙。”

  “没问题。”

  两个人聊着天,石付宽话匣子打开不少。

  不过之后说的基本往事。

  比如在铁路为旅客说相声。

  那个时代演员和观众们,是一个亲密的群体。

  在火车上看见,都会有人喊一声,嘿,石付宽,你好啊。侯耀闻,最近过的怎么样?要不要上我这吃点东西什么的。

  哪怕第一次见面,但是观众了解你,非常热情的和你打招呼。

  这种是现在远远达不到的亲密程度,哪怕同样观众喜欢演员,但没那味道了。

  毕竟那是一个时代的氛围。

  听着这些事情,齐云成感慨,怪不得老先生们都喜欢看到现在曲艺的发展。

  因为他们当演员是深切爱着这行,不是你火就跟着你学,当成一个赚钱的工具。

  为的是能为旅客或者观众服务,让大伙儿开开心心的度过一段无聊时间。

  听到石师爷的话,齐云成点点头明白不少,这种服务精神,他要好好秉持着。

  试想一下自己在人挤人的火车上说相声,估计也能开心得不行。

  人与人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不过说的多了,时间也快。

  舞台上攒底相声说完,郭得刚把所有演员请到舞台上露面,尤其是石付宽先生。

  而他们登台谢幕,另外一边鼓曲社舞台上,同样呈现相似一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