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 第1126章

作者:夜星猫

  “那是,还知道给我做身大褂,早知道多收几个了。”齐云成打趣着,再低头看一眼她的演出服,发现当初的小姑娘终于踏上这一步。

  希望今天表现好点。

  而接下来就是单纯等时间。

  等的过程,不少工作人员把一些花篮和礼物拿到后台,全部是观众送的。

  希望演员演出成功。

  上面还附有观众自己的话语,一打看发现不止天精老少爷们,各个城市都有。

  “师父,有祝我演出成功的欸!!”

  在一大堆表达喜欢齐云成的花篮和礼物当中,周顾蓝宛如大海捞针一般,终于找到和自己相关的几个礼物。

  “都是天津乡亲父老送的吧。”

  “嗯,也就他们知道我了。”

  “努力,争取让全国人民知道你。”

  “那得多难啊。”

  丫头嘟囔一句觉得没可能,但心里有这个目标。

  师父说过,只要一步步走,一步步扩大热度,有那么一天。

  再看一眼祝福自己的话,周顾蓝深吸一口气去向侧幕,此刻场子已然开了,主持人正在说开场白。

  别小看开场白,足够为即将上场的演员争取缓冲时间。

  谁叫等待开场的吴老先生和吴丽娟心情都有点激动,真没来过这种大场子单独演出。

  而且是自己伴奏自己唱,看着要单薄许多。

  “好,接下来请您各位欣赏苏州评弹《莺莺操琴》,表演者吴贵生、吴丽娟!”

  呱唧呱唧呱唧!

  天津大礼堂两千多位爆发掌声,齐云成则赶紧笑着嘱咐一下年纪小的吴丽娟,“放松心态,观众们都是很包容的。”

  吴丽娟没敢多说话,应一声,便硬着头皮上,和二爷爷一块儿拿着乐器登台。

  他们登台,舞台中间除了两把椅子、两架话筒便没什么。

  一左一右坐着,周围空荡荡越看越让人觉得感觉不对。

  毕竟大舞台,比小剧场大不知道多少倍。

  少一股热闹气。

  深呼吸一口气,吴丽娟拿好自己的琵琶,吴老先生自己也拿着小三弦,给了一个信号后。

  悠悠扬扬地弹奏声,通过话筒传遍整个剧场。

  开场曲一过老人唱出两个字。

  “香莲~~”

  仅仅两个字,下面的一位位像捕捉到了一种特有的味道,而且都被老先生的嗓音惊艳。

  人老嗓子大多沙哑,但吴老先生不一样,很清,瞬间把江南柔美的味道绽放出来。

  等再唱几句。

  “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两句词,终于有观众坐不住,充满了惊喜感。

  “味道太醇正了,比我在网上听见的惊艳多少倍。”

  “德芸鼓曲社还藏着这种演员呢。”

  “老先生声音绝了。”

  齐云成看着微微躁动的气氛心情不错,要的就是这效果。

  好的东西,好的曲艺自然要分享给观众,如果运气好你也喜欢,那是天大的幸运。

  吴老先生接着再唱几句,轮到吴丽娟。

  如果说老先生的声音是清,她的声音则是亮,女生大多如此。

  而这一配合,看似只有两个人冷清的舞台,直接把场子热开。

  一整首小曲,根本不费任何力气听完。

  结束那刻,两个人接着再唱了一段曲子。

  要凑够二十分钟时间,大场时间要求需要严格一点。

  二十分钟结束,起身鞠躬,台下面连绵不绝的掌声。

  “接下来请您欣赏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表演者齐云成,伴奏:胡子仪、石俊平。”

  来到第二场,天津大礼堂的掌声雷动。

  认可这个演员,喜欢这个演员,不可能不捧。

  “谢谢大家。”齐云成穿着徒弟送的大褂,快步到话筒后。

  “太不容易,我看今天好多外地城市来的,赶到天津听鼓曲,打心底里感谢。

  刚才呢有了解的,唱的是苏州评弹,老先生和小姑娘唱的不错。

  如果有喜欢的可以来咱们鼓曲听听,咱们鼓曲社有这一门鼓曲。

  不过有些位可能好奇,说主持人怎么不报幕京韵大鼓,怎么报幕京东大鼓?

  主要考虑鼓曲的多样性,让您各位听着不腻,废话不多说,咱们开始,麻烦老师们了。”

  转身给两位老师一个信号,齐云成的京东大鼓开始展示。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津京地区都非常熟悉。

  鼓套子打完,齐云成手里只剩下板在敲打。

  然后一句激昂地唱腔冒出。

  “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布满了半边天~~”

  “欸!!!”

  “好哇!”

  轰隆轰隆,演员唱两句话,下面一片片叫喊声。

  甚至有些位年轻的观众,眼睛顿时亮开。

  因为春晚郭冬林用这个唱过京东大鼓女足,印象太深刻。

  没想到原版是这个。

  台下坐着的鼓曲老先生更别多说,上了岁数的他们,一位接着一位为他们的孩子鼓掌,目光里全部是骄傲。

  齐云成憋着笑容,神态带着表演的味道看着斜前方。

  “公路上走过来~人两个呀~~

  一个老汉一个青年呐~~”

第749章 这能怪我吗?我多努力啊!

  天津大礼堂,齐云成唱了几句,继续开始打鼓套子。

  打的过程他状态极佳,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喜悦,因为这是他爱做的事情,并且在唱这段大鼓前,他没少找老先生们求学。

  现在的鼓曲社,京韵大鼓、梅花打鼓、铁片打鼓、苏州评弹、单弦、河南坠子、京东大鼓都有,担当得起鼓曲社两个字。

  而在弹奏十几秒后,唱腔再次出来。

  “张老汉今年有五十多岁呀~

  后跟他的女儿叫张桂兰~

  “那桂兰穿~~”齐云成在舞台上一边演唱一边比划一下衣服,“红格的衬衫多么好看~~

  那制服裤子是学生蓝~~

  她漆黑的头发两个小辫儿~~

  绿帆布的书包挎在身边~~”

  那张老汉,是青布裤子白布褂~~

  实纳帮的夹鞋在脚上穿~~

  他身体健康,黑红的脸,挑着个担子走在前呐~~”

  气口一停,齐云成左手上的板儿伴随着节奏打了两下,随后拿着鼓毽子的右手微微指前,“你别看这个扁担,两头窄是当不间宽~

  不搁上载儿,是也不弯~~

  要搁上了载儿,是两头颤那个当不间颠,分量再重也不压肩~~”

  呱唧呱唧呱唧!

  一个小段唱完,齐云成放下表演专心打鼓套子的时候,下面掌声不少。

  鼓曲唱得好,是一种心里地的欣赏。

  为什么古代公子哥天天进茶楼听小曲,本来它就好听,并且也是在讲一个故事。

  这段送女上大学,故事主人公为张老汉和张桂兰,但却一条扁担为线索,倒叙穿插不少生活片段,反映了一个农民的革命斗争和翻身建设的不凡经历。

  什么年代什么创作。

  一段段曲艺流传下来,皆不易。

  所以后面唱到女儿讲述父亲受压迫时,齐云成情绪一直在,人物之间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如此,别说外城来捧演员的观众,就是懂行的天津父老坐在下面的座位上都不禁赞叹出好来。

  第一次觉得他们一直喜欢的相声演员,无比逗乐的相声演员,可能被相声给耽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