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695章

作者:冥狄z

  “但这就是现实。”

  “十公子乃天之贵胄,不是我们能够反抗的,而且十公子已十分慷慨了,若是换做别人,只怕我们不仅什么都得不到,反而还会被各种迫害。”

  “选择就两个。”

  “决定权在你们手中,我不会再多说什么。”

  “你们自己决定吧。”

  听到许辛这无奈又现实的话,其他人都沉默了,他们现在都冷静了下来,或许前面因自以为跟十公子很亲近,所以显得有些冲动,甚至很是激动,但冷静下来后,他们也明白了现状。

  君是君。

  臣是臣。

  就算十公子过去对他们客气,但那时的十公子,是并不太受重视的十公子,现在形势大变,他们又怎敢继续用过去的眼光,去看待去要求十公子?

  徐升看向许辛道:“许博士,你选的什么?”

  话语落下。

  其他人当即把目光看了过来。

  许辛脸色微红,但神色又显得有些拘谨,开口道:“我又能怎么选?我是农家博士,我要为活下来的农家弟子负责,他们已经付出够多了,我岂能让他们的心血白费?”

  “活着才更有意义!”

  “至少活着时,我们改良、创造的东西,还是用的农家的名义,若是不然,只怕我们辛辛苦苦半年,费尽心血,甚至数十名弟子为此殒命的心血,就全都便宜了他人。”

  “我不能为一己之私,而误了农家这么多心血。”

  闻言。

  徐升深深的看了许辛一眼。

  他自是明白了许辛的选择,他眉头微蹙,隐隐感觉许辛似乎还得到了另外的承诺,但他此时也想明白了,与其继续为死人叫屈,不若为墨家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

  而且他本是楚墨的巨子,现在相晁死了,他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整个墨家的首领,这也意味着,若是他们研发改良的器物现世,他定是最先为外人知晓的。

  他能获得的好处又岂会少?

  农家、墨家是这次尚书司出力的主力。

  许辛能得到的好处,他身为墨家巨子,难道还能没有?

  继续为墨家弟子叫冤叫屈,到头来自己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得罪十公子,这从什么角度来看,都算不上划算。

  徐升眼珠飞速转着。

  心中也是彻底下定了决心。

  他开口道:

  “许兄说的没错。”

  “我们不能过于沉浸在伤痛。”

  “我墨家这次的确损失惨重,但成果却同样斐然,我等身为墨家门徒,更应继承亡者之志,将我等付出心血的器物推广到全秦,让万民得到便利,此利国利民之伟业,舍我其谁?”

  “而且人死不能复生。”

  “继续闹下去,我们不仅什么都得不到,还会让万民认为我墨家虚伪狭隘,而经过这半年的实践,我墨家已找到了延续墨家传承的办法,正是该壮大名声,为墨家后续发展提供助力。”

  听到徐升的话。

  其他人也都反应了过来。

  人都是自私的。

  前面的闹腾,只为发泄心中怨气,而今十公子施以重利、重名,他们自是分得清轻重。

  他们已经受了这么多苦。

  若还继续固执,只怕什么都得不到,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时。

  其他墨家子弟也纷纷应和起来。

  只是声音都不大。

  显然内心还是有些心虚。

  见状。

  徐升也暗松口气,他看向许辛,沉声道:“许兄,现在我等两家都做好了决定,为了以防生变,不若还是提早把决定告诉十公子,以免让十公子误会。”

  “许兄,意下如何?”

  “理应如此。”许辛扶了扶须,点头说道。

第541章 妄自揣测,非秦吏所为!(求订阅)

  尚书司政事堂。

  秦落衡坐在主座上,其余官吏分列其次。

  他开口道:“我说过会给你们一天时间,自是说到做到,不过我的时间很有限,而想要查明又需要耗费不少时间,所以华要把尚书司这半年的账簿都搬过来吧。”

  华要拱手道:“诺。”

  随即华要出了大堂,通知一旁的小吏,将尚书司所有账簿全部送到政事堂。

  在小吏去搬送账簿时,华要重新进到了大堂。

  开口道:“公子,在这半年后,尚书司官吏各司其职,眼下尚书司已创新器具一百二十三件,改良农具、工具三百四十五件,几乎囊括了绝大多数生产。”

  “其中跟耕具相关的最多。”

  “眼下朝歌这边耕具已从最开始的三人两牛,改良为一人一牛,而且耕种效率丝毫不见降低,甚至比当初更为高效,此外相关的还改良了播种技术,播种更为节省人力。”

  “同时也对冶铁术进行了改良。”

  “现在一座炼铁炉,每日生产的生铁数量,提高了五成,只是现在技术尚不完全成熟,还在进一步提炼,等再过一段时间,应该就能彻底的掌握冶炼术,到时大秦的产铁量定能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尚书司还改良了石磨、碾子、踏碓等物,这些都能极大的节省人力,此外,还有一些工具的改良,比如锯子、独轮车等等,这些东西都能大为节省人力。”

  “......”

  华要事无细巨的说着。

  闻言。

  秦落衡也来了几分兴趣,尚书司有些成果,他是清楚的,只是能改良创新这么多,而且范围这么广,也属实有点出人意料。

  但他心中也清楚。

  这么逼迫农家、墨家,其实算是在揠苗助长。

  只是他顾不上那些了。

  他很清楚,这些东西一旦问世,对天下的影响有多大,足以改变现行的生产方式,到时天下万民都能为之获利,天下万民也能因此减轻负担,还能极大的提升生产力。

  或许在华要等人心中。

  这些器物的出现和改良,并不会对社会构成实质变化。

  但惟有秦落衡才明白,有的东西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这些东西看起来零零碎碎,若是真的推广到全秦,能构成的变化,是远远超出很多人意料的。

  单说一个生铁产量。

  现在大秦生铁主要用于军事跟耕具。

  即便如此,大秦的生铁产量依旧跟不上需求,若是生铁的产量能大幅提高,在充足供应了军事和耕具后,便可以将部分生铁用于民生上,铁具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可是太明显了。

  而且还能极大释放生产力。

  只不过大秦的官员都没有这种认知,若秦落衡是土生土长,恐怕也没有那么远的认知,这种唯有经历过现代化,才深刻的知道,工业化跟农业国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天差地别!

  这是真正的天差地别。

  根本就不是人力能够轻易撼动。

  不过秦落衡也清楚,大秦目下也只能做到这步了。

  科学体系没有真正建立,甚至就没有形成科学体系,很多理论基础都没有提出,想一口吃成胖子,完全就不切实际,就算他把一些东西告诉给墨家,墨家恐也想不通,更何谈付诸实践了。

  眼下这些。

  也几乎耗光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学术积累。

  秦落衡并不盲目自大。

  他对现实还是有很清楚的认识,知道这已是当前大秦的极限,就算继续玩命的逼迫墨家,也顶多做到一些微末的创新,想一步迈入到钢铁时代,完全不现实。

  他已知足!

  尚书司这半年的成就,对大秦现在已够用了。

  秦落衡微微额首。

  欣慰道:

  “这半年辛苦你们了。”

  “尚书司的任务并不轻松。”

  “你们不仅完成的很出色,甚至有些出乎我意料了。”

  “当赏!”

  “不过我这次过来的匆忙,并没有带什么赏赐之物,这次就姑且先欠着,等日后回到咸阳,再一并奖赏。”

  闻言。

  华要等人面色一喜。

  连忙道:

  “多谢十公子。”

  “这都是我等分内之事。”

  他们高兴的非是得到赏赐,而是可以回到咸阳。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