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521章

作者:冥狄z

  而且错的无比的离谱。

  大秦陷入而今局面,六国余孽又能占了多少?

  安知不是他的方略出了偏差所诱发?

  他一生历经了无数大风大浪,从来不曾有过畏惧,然而,对此等因自己犯错而诱发大秦一步步迈入的险地,他却感到了一股钻心的痛楚。

  嬴政长长沉默着,脸色阴沉的可怕。

  嬴腾跟随始皇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始皇脸色这么吓人。

  良久。

  嬴政才抬起头。

  冷声道:

  “嬴斯年说的没错。”

  “大秦这些年的新政该有所盘整了。”

  “老秦人为大秦赴汤蹈火,朕又岂能一次次失信于他们?”

  “嬴腾,去通知内史马兴,告诉他,暂停成军人口迁徙北疆之事。”

  “今后征发徭役当以中原与旧楚地之民为主,尤其是骊山陵,告诉章邯,若是六地之民敢在骊山生乱,直接杀无赦!”

  “他们既不愿为秦民,朕又何须对他们再留情?”

  “若有一人生乱,便杀一人。”

  “十人生乱,杀十人。”

  “百人生乱,杀百人。”

  “千万人生乱,那就杀千万人!”

  听着嬴政这杀气腾腾的话,嬴腾心神一颤,连忙俯身道:“臣遵令,臣现在就去传令。”

  嬴政没有理睬,径自闭了眼。

第411章 你终究跟朕相左了!(求订阅)

  大殿内。

  嬴政思绪翻涌。

  他却是想不通一件事。

  如此重大之隐忧,为何无人劝谏?

  他自认,自己的言路尚算得上是广泛,至少,不会阻止朝臣进谏劝言,但满朝大臣竟无一人进谏,难道真无人看出其中隐患?

  他却是不信。

  李斯向来目光敏锐透澈,又位列丞相之位,关中老秦人弥散如此严重,他难道真的察觉不到?亦或者,李斯早已察觉,只是在选择进言的最好时机?

  想到这。

  嬴政摇了摇头。

  以他对李斯的了解,李斯不会如此。

  但李斯不会若真不会如此,那岂非说明李斯已经连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的谋划意识都丧失了?此等情况恐怕更为严重。

  若皆不是,那究竟是何原因,让李斯一直没提及这重大失误?

  嬴政一时想不明白了。

  他启用李斯已有二十余年,在这二十余年中,李斯始终跟他保持步调一致,这也是他为何一直重用李斯的原因,他在脑海中细细回想了过往,始终想不到李斯与自己何曾有过重大歧见。

  普天下。

  都视他跟李斯为君臣知己。

  亦如当年先祖孝公与商君的亲密无间。

  正因为此,嬴氏宗族才与李斯家族结成互婚互嫁的多重婚姻之盟,而在嬴政心中,也从来没有把君臣私议带入国政,嬴政一直以来都很清楚,私是私,公是公,从不会基于巩固权力而去结婚姻之盟。

  也绝不会因所谓姻亲关系,而不加辨识的认可一方。

  这种政治底线。

  嬴政一直都恪守着。

  嬴政回首过往,却是发现了端倪。

  因为李斯似乎跟自己太过一致了,一致的如同一个人,在整个帝国朝臣中,只有李斯做到了这点,其他任何人都没做到,甚至连接近都不行。

  纵观帝国老臣。

  无论是王绾、王翦、蒙武、尉缭、顿弱、王贲,还是杨端和、郑国、冯去疾、李信、蒙恬、羌瘣等帝国重臣,谁没有跟自己这个皇帝因政见不同,而起过争执?

  独独李斯没有过!

  这正常吗?

  心念一闪,嬴政脸色陡变。

  他突然想起了王贲昏迷前说过的话:‘丞相李斯,斡旋之心太重,一己之心太过......’

  李斯之所以与自己步调一致,实是时时事事留心的结果?

  嬴政摇摇头。

  他觉得自己似疑心过重了。

  李斯若真能做到这般,权力计谋岂非不可思议?

  或许李斯并非是老谋深算,而是畏惧自己这个君王变幻莫测,而只能选择谨慎从事?毕竟李斯过往没有附和过自己的错失,也没有附和过某些特定事件。

  比如,当年李信欲以二十万大军灭楚,还有软禁太后,以及灭赵之后默许赵高杀戮昔年在邯郸所受仇怨家族之事,这几件,李斯都未曾跟随附和,这便足以说明,李斯并非真的跟他步调一致。

  但李斯同样没有支持。

  只是保持缄默。

  然缄默之实质,实为明哲保身,实为一己之私。

  嬴政目光突然变得冷冽。

  他对李斯生出了一股厌恶之感。

  他已经彻底明白李斯为何会避而不言了。

  因为权势!!!

  李斯是帝国丞相,位高权重,而那些国政是自己亲自颁布的,李斯又岂敢开口反驳,早年,李斯只是上蔡一小吏,甚至自嘲为周旋于茅厕的厕中鼠,他曾经低微到极致,而今却位极人臣,他岂敢跟自己政见疏离?

  若是因政见相左,导致被罢黜、被查究,以李斯以往在朝中所说所做,只怕瞬间便会被群起而攻之,甚至是直接鸣鼓而攻之,李斯这些年立下的功业,抵挡得住那潮水般的汹汹攻讦?

  恐怕是不够的!

  李斯怕了!

  他不敢失去权势。

  尤其还有商鞅的例子在前。

  所以李斯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谨言慎行,选择了察言观色,选择了谋而后动,全然没了作为丞相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嬴政冷声道:

  “李斯,你就这么看朕的?”

  “你这行差踏错,犯下的可是千古功罪!”

  “贻害的更是整个天下!”

  “李斯......”

  “你终究还是跟朕相左了!!!”

  嬴政抬起头,漠然望向殿外,天空已落起了雪。

  他静了静神,思绪无比敏捷。

  他想到了很多。

  驰道、直道、官道以及灵渠,都是郑国筹划修建的,而征发徭役的事都是原内史·腾做的,而今老秦人如此凋零,杨端和、羌瘣等人难道真不知情?但他们却一直在鼓噪发兵攻伐百越。

  嬴政只感到阵阵心寒。

  他信任甚至是委以重任的大臣,根本就没有以大秦为重,他们为的只是自己的私利、为的是自己的功劳,为的是给自己加官进爵,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大秦的艰危,也从来没有在乎过老秦人的死活。

  甚至。

  他们有意忽略了大秦之根基。

  他们要的是权势!

  而且......

  他们的确也做到了。

  郑国勘定的天下大道共计四百余条,而今大多数已完工,这么庞大的工程,只用了不到六七年,正是凭借这卓越的功业,郑国从大田令,一跃升到了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

  腾亦然。

  他靠着老秦人的遵纪守法、任劳任怨,将朝廷分发之事,做的井井有条,除了刚上任发生的兰池遇袭,内史郡下便再没发生过动乱,‘内史腾’也因此更进一步,成了‘少府腾’。

  但这一切的代价,则是老秦人的血泪。

  杨端和、羌瘣等人同样,他们出身关中氏族,本是老秦人最为信任之人,然他们却背弃了老秦人的信任,把老秦人当成了自己升官的垫脚石,借着为老秦人说话,一步步为自己谋取权势。

  他们最终都得逞了!!!

  而他作为总领天下的皇帝,之前竟对此浑然未察。

  甚至还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何其可笑啊?!

  数百年来,无论面对多么艰危局面,始终都打不垮、压不倒、拖不烂的老秦人,竟在他的手中,被一步步肢解,一步步拆散,他以一人之力,竟完成了六国数百年都未完成之事。

  这是何其大的功绩啊?!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