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435章

作者:冥狄z

  秦落衡点头道:

  “大秦立国之后,的确废除了‘客卿’一职,但可以废除,自然就能新立,你们所在的学派,跟儒家、道家、法家不同,早已不是以朝堂为政之道为主,而是以兼济天下为任。”

  “因而这种需花费大量时间的官职对你们并不受用,而客卿这种虚封的虚职,却是对你们十分合适,你们可借着客卿身份游走在天下四方,继续从事你们想为之事。”

  “名正则言顺!”

  “你们眼下需要这个名义!”

  “不若以大秦现有的户籍制度,你们若是去到地方,只怕会寸步难行,更别谈继续传播各家学说了。”

  许辛等人对视一眼,眼中露出一抹迟疑。

  他们已有些意动。

  他们其实不在意官职,秦朝当官的限制很多,虽然博士只是一个虚职,但也要恪守为吏之道,这对于以往闲散惯了的百家士人而言,实在有些不适。

  只不过以往有儒家顶在前面,他们受到的目光很少,眼下儒家已悉数逃亡,他们也是直接落到了御史眼中,这段时间没少被巡视的御史批评,因而全都萌生了辞意。

  但客卿不同。

  客卿没有这么多要求。

  客卿其实就是个顶着官职的白身。

  而这正是他们想要的,因为他们自家的学派,根本不适合通览天下典籍,也不适合锤炼天下可行典章,扎根地方,在地方学以致用才是他们学派的真正用途,并非是自束于庙堂。

  只是陛下会同意吗?

  许辛道:

  “秦博士的建议的确让人意动,但陛下恐不会开此先河,你如今虽得陛下信任,但也不能因此妄费陛下信任,这个建议,我等还是算了,虽不能有官身,但脱了官身,确实会比现在自在不少。”

  “秦博士大可放心。”

  “你前面跟我商量的事,我许辛一定会去做的,我也很好奇,秦博士的想法最终能否成行,若是能够成行,或许我农家真能为天下黔首找到一条殷实之路。”

  “这也与我农家道义相符。”

  秦落衡摇头。

  缓缓道:

  “你们不用担心我。”

  “我有我自己的考量,当初朝廷设立博士学宫,本就是想广召天下士人为秦所用,只不过博士学宫初创,章程相关太过潦草,加上当时儒家一家独大,以致朝廷有些忽略了其他学派的想法。”

  “而今不过是拨乱发正罢了。”

  “你们的学派本就立足地方,就该在地方学以致用,博士学宫对你们而言,其实倒像是一座囚笼,而这本就是朝廷考虑失当,自当要对你们予以补偿。”

  “再则。”

  “前面学宫逃亡的士人众多,你们没有逃亡,已经表明了心迹,朝廷又岂能再冷眼旁观?若是不对你们予以优待,岂非是寒了忠秦、仕秦士子之心?”

  “你们莫要推辞了。”

  “我定会为你们奏请此事。”

  “这是你们应得的。”

  秦落衡的态度很坚决。

  他很清楚,只要自己奏疏上去,始皇一定会准许免除博士学宫诸博士的官职,如今的博士学宫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甚至,对大秦而言,博士学宫对大秦只有负面作用了。

  取缔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不过博士学宫可以取缔,但一直坚守在博士学宫的博士学士,却理应受到嘉奖,而且一定要给与嘉奖。

  这是千金买骨!

  若是大秦毫无表示,那才寒了天下士人之心。

  许辛等人对视一眼,终究还是点了点头,拱手道:“那便摆脱秦博士了。”

  秦落衡揶揄道:“这算不得什么,我其实一直希望博士学宫关门,博士学宫没了,也就没人再关心我的学问,我也不用担心在天下人面前出糗了。”

  “哈哈。”

  四周响起一阵爽朗笑声。

  在亭台坐了一会,众人起身在博士学宫中行走起来,望着日渐稀疏的落叶,以及消寂的阁楼,众人神色不禁有些唏嘘。

  曾几何时。

  博士学宫也曾蓬勃恢弘,名士如云,气象更是不输当年的稷下学宫,而今不过六载,却已满眼萧条,再也不显当初的奋发盛况。

  今已矣!!!

第354章 天下终究还是归秦!(求订阅)

  围着学宫走了一圈,众人再次回到论学湖畔,只是少了秦落衡的身影,秦落衡已经离去了,许辛等人盘膝坐下,眼中多少带着几分落寞和萧瑟。

  流觞曲水。

  本是士人钟意之事。

  而今却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了。

  徐升叹道:

  “风止高梧,虫吟小檄,也共时人较短长。”

  “今已矣!!!”

  “数年前,初来博士学宫,还想着立一番事业,可曾想,短短数年时间,博士学宫竟已衰败至此,等到诸位博士先后引辞,博士学宫恐将彻底作古。”

  “时势使然,且为之奈何?”

  名家吕卓道:“当年前来博士学宫,本就心术不端,而今只是回归平常,只是我想问一下诸位,你们真要离开咸阳、关中吗?”

  四下安静。

  无人开口回应。

  唯有四周潺潺水声传出。

  见状。

  吕卓道:“我不会离开咸阳。”

  徐升道:“吕博士还惦记着秦博士所说客卿一职?”

  吕卓摇了摇头。

  不在意道:

  “自然不是。”

  “秦博士虽受陛下信任,但终究还是地位低微了,陛下不一定真会采信,我之所以选择留在咸阳,其实经过了再三思索。”

  “而今天下,乱象迭生。”

  “除却旧秦之地,难有安宁之处。”

  众人默然。

  相晁开口道:“我等既已不愿再仕秦为官,也竟皆有了离意,我也不妨直抒胸臆,这几日,一直有墨家弟子相劝,让我离开咸阳,去往山东六地,诸位恐也是如此吧。”

  众人竟皆点头承认。

  许辛道:

  “确有此事。”

  “不过我跟秦博士交好,秦博士为我农家指明了方向,我恐不会轻易离开咸阳,对于秦博士所说客卿职位,我倒并不在意,我农家所求仅为一箪食一瓢饮,解万民之温饱罢了。”

  “至于门下弟子,他们若有离意,我却不会阻拦。”

  “我等虽然并不谙于政事,但大抵还是看得清形式,始皇病危之事对天下影响,实在太过深远,不仅让原本被官府严管的六国贵族成功逃逸,还让大量士人远遁。”

  “只怕天下要乱了!”

  “脱离秦宫,其实也为自保。”

  吕卓微微额首。

  接着道:

  “我对此深有同感。”

  “不过,天下就算乱起来,也只会乱六地,而这同样是我选择留在咸阳的原因,我与你们相识一场,虽以往没少互相指责叱骂,但总归是有一些交情,我却是不愿让你们陷入危局。”

  “天下就算真乱了。”

  “你们其实也难有勇武之地。”

  “或许你们会觉得我言过其词,但其实这就是我等现状,那日儒家等学派逃逸,在场诸位恐怕都有所察觉,眼下这些学派派人来招揽诸位,其实只是不想诸位为秦所用。”

  “但也并不会真的重用诸位。”

  众人微微蹙眉。

  吕卓道:

  “而今距儒家等学派逃逸已有一月之久,这么长时间,安全逃出去的,现在已经安全了,被抓的,自然就落网了,但我们当时却并没有跟随一起出逃,而这就已经跟他们拉开界限了。”

  “他们会甘心接纳我们吗?”

  “不会。”

  “至少儒家不会!”

  “儒家这些年跟六国贵族走的很近,儒家若是发话,六国贵族又岂会去得罪儒家?而儒家对我等学派的态度,诸位早就知晓了,儒家从来就未曾正眼看过我等。”

  “现在只怕更甚。”

  “我其实同样不喜法家。”

  “甚至对法家十分厌恶,在我看来,法家过于冷酷无情,律法也过于苛峻,根本就是暴政苛法,但平心而论,相比儒家,我还是更愿意跟法家共事。”

  “至于原因?”

  “秦博士其实已经道明了。”

  “法家再冷酷无情,都有律条依据,一切都须按章程决事,然儒家不同,儒家一切唯心,所谓公道是非,全然取决于儒生之言,跟儒家共事,恐怕很难落得了好。”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