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164章

作者:冥狄z

  百官额头不禁渗出涔涔汗水。

  李斯目光如电,寥寥数语,就把殿内乱象说的通透。

  百官竟皆垂首,无人敢与之对视。

  凡此等等。

  方显重臣巨匠分量。

  而且不少人本就心怀否侧,谁能说他们前面不是刻意而为?谁又敢说咸阳的六国贵族跟地方没有利益输送?谁又真敢去质疑李斯所说法为重的观点?

  静默稍许。

  李斯的声音重新响起。

  “今日之议,实属刻舟求剑。”

  “秦法乃大秦立国、强国根本,法之不存,必国之不存,朝令夕改,决不能容。”

  “纵然时势异也,亦不能越法而行!”

  “流水已逝,行舟非地。”

  “秦创大业,立制于千秋万世。”

  “郑国所言三府通联,姚贾所言黔首是大,竟皆为一时急政,岂能因此动摇大秦国本?田制?百官懈政,只为图一时之快,没有立足于大秦根本,如此,怎能轻易定事?”

  “启禀陛下。”

  “臣以为今日之议当作罢。”

  “百官何时端正心思,这议政再开也不迟。”

  全场静默。

  所有人都面色微变。

  没人能想到,李斯会提议,作废今日之议。

  百官面面相觑,但没人试图开口。

  眼见气氛越发凝重。

  突然。

  前方有话音传出。

  “李廷尉,你这话欠妥。”

  “今日陛下召开议政,本就为商议田政,百官正各抒己见,你却阻止田政继续,这是何居心?”

  “田政乃国家大政,关乎万千人生计,岂能轻易搁置?”

  “纵然有些官员没有己见,但他们也是赤心为国,李廷尉一句私斗内耗,却是把他们竟皆否定,这未免过于霸道了。”

  “议田政,重在议。”

  “不议又如何能察觉真知灼见?”

  “启禀陛下。”

  “臣认为议政当继续。”

  此声犹如惊雷,让百官面露愕然。

  众人惊愕万分的盯着这位形销骨立的奉常,又看了眼枯瘦冷峻的廷尉,眼皮微微一跳,莫敢在这时吱声。

  殿中骤然沉寂。

  隐隐弥散出一片肃杀之气。

  李斯与姚贾对视,目光如秋风过林,举殿大见肃杀。

  就在殿内气氛越发紧张之际。

  嬴政开口了。

  “百官对两人的提议有何见解?”嬴政的问话仿佛从天外而来,瞬间惊醒了惊愕的朝堂众人。

  百官回过神。

  众目对望,却无人敢吭声。

  眼前对峙的两人,都位列朝堂九卿之列,传言李斯不久就将晋升为丞相,而姚贾也将位居廷尉之职,两人今后各掌一府,这种级别的冲突,他们哪里敢贸然站队?

  殿内寂寥无声。

  良久。

  王绾起身道:

  “议政决事,既是秦国之传统,也是秦国之法度。”

  “但绝非是散漫议论。”

  “田政乃大政,牵涉既广,利害且深,而百官无己见,两方重臣又相争,当下议决,未免过于仓促。”

  “臣认为。”

  “旬日之后,朝会再一体决之!”

  王贲也起身道:

  “臣也建议,旬日之后,朝会再一体决之。”

  蒙武、李信等人跟着出声。

  “臣建议,旬日后,再一体决之。”

  越来越多官员出声。

  见状。

  嬴政微微额首。

  冷声道: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都赞成旬日再议,且这次议政主张未明,当下议决,确实有些仓促,朕之决断:旬日内,各官署本部官吏继续议之,或酿成共识,或两分亦可。”

  “旬日之后,朕一体决之!”

  “散朝!”

  说罢。

  嬴政径直走了。

  百官见状,也各自散去。

  姚贾神色阴翳,也是径直离开了。

  李斯眉头微皱,稍作迟疑,持着笏板离开了。

  不多时。

  殿内就空无一人。

  在出皇城之时,突然有宦官上前,叫住了李斯,宦官低声跟李斯说了几句,李斯神色微动,转身又返回了宫殿。

  不远处。

  姚贾却是发现了这一幕。

  不由目光一沉。

  转头。

  却是发现了右丞相隗状。

  姚贾心头微动,微微挪步,靠近了距离。

  ......

  偏殿。

  等李斯到场的时候,殿内已经坐了几人。

  进到殿内。

  李斯连忙道:

  “臣李斯参见陛下。”

  嬴政道:

  “人到齐了。”

  “朕也不说废话,对这次的田政,你们是何看法,各抒己见,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王绾和王贲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凝重。

  王绾道:

  “回陛下。”

  “这次的事有些棘手。”

  “今日议政的氛围也与往常不同。”

  “以往议政,大臣都是各陈己见,认真议政,绝不草率从事,但这次从一开始就不对,博士学宫的人这次莫名抢先,这些博士有真才实学的并无几人,以往的高调姿态,早就惹得朝臣不满。”

  “所以周青臣一发言,立即引得大臣不满。”

  “不过......”

  “华阜这人,性格不沉稳,久不上朝,对朝堂局面不了解,说话带着偏见,因而直接惹怒了郑国,两人在朝中争锋相对,也就从这时起,这场议政突然变成了老秦人跟原六国官吏的私斗内耗。”

  “田政倒成了次要。”

  “姚贾这一发言,更是将其推向顶峰。”

  “其他官吏不管是非对错,直接站队到了姚贾这方,眼下朝堂原六国官吏居多,因而一下子就占据了主动,加上华阜本来措辞就有问题,直接就导致了朝堂一边倒。”

  “这也导致田政之议少之又少。”

  “若非李廷尉出言,这次恐怕真让他们裹挟着,把这个政令直接推行下去了。”

  李斯道: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