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160章

作者:冥狄z

  “秦兄果真胆识非凡。”

  “这事换成我们,是绝不敢做的。”

  “放眼整个学室,恐怕也只有秦兄,才敢这么勇为天下先,秦兄的这些际遇,完全理所应得。”

  “这也是我们跟秦兄的差距!”

  阆跟着点了点头。

  秦落衡做的有些事,完全异于常人,仿佛他根本不怕失败,也根本不担心后果,只管大步迈前,毫无任何顾忌,这跟他们完全是两种状态。

  他们有时是无比羡慕。

  秦落衡摇摇头。

  他其实知道其中原因。

  他输得起!

  他原本就只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亡人,就算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到来,而且就算再怎么失败,起点至少还是个黔首。

  不可能更差。

  他自然是毫无顾忌。

  阆和奋不同,他们有家庭。

  自然就有顾虑。

  做事难免会斟酌,这其实在所难免。

  秦落衡也正是考虑到这点,所以才一直勇于去做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他其实也有些担心,自己日后成家立业后,会不会也变得畏缩不前,瞻前顾后。

  所以......

  趁年轻未成家多尝试。

  铛!

  上课的锣声响起。

  阆和奋也是回到自己位置。

  专心听起课来。

  ......

  蛰者,冬眠之百虫也。

  惊蛰者,雷声惊醒冬眠百虫也。

  立春开始,惊蛰是第三个节气,在仲春之月的月首。

  《吕氏春秋·仲春季》云:‘仲春之月(二月),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开户始出......无作大事,以防农功。’

  自古以来,仲春之月内(秦五月),除了做传统的‘安萌芽、养幼小、存诸孤、省囹圄、止狱讼’等安民政令之外,在这个月份内是禁止‘做大事’的。

  若违背时令,则有大害!

  《吕氏春秋》云:‘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仲春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仲春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正是有这么多传闻禁忌。

  秦立国后就没在仲春之月开过大朝会。

  惊蛰大朝不开国政大会,自然也就不会有大凶之政。

  然则。

  昨夜始皇的一份令书,却是打破了这个传统。

  因是百官议政,各官署也都接到了郎中令蒙毅的书文通知:午时开朝,皇帝将大宴群臣,应朝官吏俱在皇城用膳。

  这是大秦老传统。

  遇事不决,召开议政。

  因为每次议大政都耗时很长,朝廷会在议政前让百官先行用膳,这也是大秦的一种老传统。

  毕竟是涉及上百人的大朝会。

  不过为了避免浪费,朝廷会提前通知,以免百官吃了午膳到场,造成不必要的食物浪费,所以官员们一得书,便知行止,在午时前不用午膳便直接进宫。

  临近午时。

  百官陆续驱车驶向章台宫。

  他们接到的预定程式是:大宴之后行朝会,丞相王绾禀报政事,各官署官员禀报各自政见,最后皇帝训政。

  这个流程跟以往并无不同。

  大宴未开始。

  百官还候在宫外。

  博士学宫七十二博士悉数到场,他们每人都戴着高高的儒冠,目空一切、神色倨傲,也丝毫不顾忌场合,在一旁大声议论着,其他到场的百官也是不由蹙眉。

  杨端和满眼厌恶。

  作为老秦人,他们向来敬贤。

  当年始皇设立博士学宫,立七十二博士,他们是支持的,始皇后面问询他们,是否准许这些博士参与议政时,他们当时还很乐意的说着‘名士不论爵,理应参与议政’。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

  这些博士的品行竟这么恶劣。

  朝堂之上,目无法纪,毫无尊卑,对于各项大政,基本只会说些大而无当的空话。

  更令人不耻的是。

  每次朝堂召开大政,这些博士定会悉数到场。

  从不例外。

  关键每次出场姿态都极为高调,仿佛自己才是议政的主角,丝毫不顾忌其他朝臣的想法。

  这种自以为是、自命天高的姿态。

  实在令人作呕。

  他们若知这些博士是这种模样,当年是断然不可能让他们参与议政的,甚至都不会支持始皇设立博士学宫。

  但木已成舟。

  他们虽满心不满,但也只能接受。

  杨端和把目光移向一旁,实在不想多看这些博士一眼,他怕自己看多了会压不住心中的火气。

  转头。

  却是看到了羌瘣。

  杨端和四下看了看,见无人注意到自己,当即挪了挪步子,去到了羌瘣身旁。

  两人手持笏板,小声交流着。

  杨端和道:

  “羌兄,你的怎么写的?”

  羌瘣低声道:

  “还能怎么写?自然是反对。”

  “华兄的书信都写那么明白了,我怎么可能不支持,杨兄可还记得前面华兄说的话,陛下欲重用我们关中氏族。”

  “之前我还不太信。”

  “但看到这田政,我却是信了。”

  “这群非人哉的东西,当年要是我领兵,定把这些人全宰了,一个个就没安好心。”

  “彼母婢也!”

  “你呢?”

  杨端和压低声音道:

  “一样。”

  “不过以华兄那脑袋,他想不到这么细。”

  “华兄这人心气很高,当年那事之后,基本不主动联系人了,这次突然主动联系,还这么大规模,一定事出有因。”

  “我估计......”

  “可能跟十公子有关。”

  “华阜这厮是在逼我们站队呢。”

  “这次的政书一呈上去,我们想不站队恐怕都不行了,华阜这浓眉大眼的,竟然也玩起心机了。”

  “彼母婢也!”

  “但也不算坏事。”

  “若这田政真是十公子看出来的,足以说明十公子眼光非凡,最起码政事敏锐性上比长公子强。”

  “我们当年站的就是十公子。”

  “大不了再站一次。”

  “我就不信。”

  “十公子出事了一次之后,陛下还会让十公子再出事。”

  “只要南北战事打完,我们关中氏族势必夺回朝堂主动权,到时十公子未必就比不过长公子。”

  “博!!!”

第137章 预谋可也!(求订阅)

  大宴开始。

  百官竟皆默不作声。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