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83章

作者:臊眉耷目

贾诩的表情却风轻云淡,根本不去体量徐庶的难处:“慢慢找,总会有的,反正到春天之前,咱们这边都不打仗。”

徐庶苦笑摇头。

这个人,真是……唉!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帐外匆匆走进一个人。

乃是司徒荀攸。

荀攸手中握着一份尚未拆开的圣旨,是刘琦派人从兖州送来的。

“文和,陛下有旨,专门派人送给你的。”

贾诩闻言急忙起身,就要跪下接旨,但却被荀攸拦住。

“陛下派来的使者说,此虽名为圣旨,但实为密信,不必大张旗鼓的接旨,但需要你我,元直以及子扬,友若一同在场,不做声张的看一看即可。”

贾诩闻言并没有丝毫抗拒,道:“那就劳烦司徒派人请中大夫令和御史大夫来此。”

少时,御史大夫刘晔和中大夫令荀谌被荀攸派人找来,所有刘琦指定的人物全部到场。

荀攸当着众人的面拆开了圣旨,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宣读。

其实这份圣旨还是写给贾诩的。

大概的意思,是让贾诩负责破坏敌后工作,特别是针对河北邺城朝廷方面的情况,要仔细斟酌,筛选合适人选,务必做到扰乱伪朝廷的后方,针对伪天子刘袛下手,用来配合前方的战事。

读完之后,也不劳贾诩多言,四人方才明白了贾诩这一次想要这一个内应的动机是什么!

不是袁绍,不是曹操,不是袁谭,也不是袁尚……而是针对邺城的东海王刘袛,也就是对方的皇帝下手!

荀攸读完了之后,苦笑着看向贾诩:“文和公,原来就是这么大的事,可你为什么不早说呢?非得要陛下下旨,从陛下那里让我们知晓?这绕了多打一个弯?”

贾诩冲着荀攸施了一礼,道:“公达先生恕罪,有些事情,还是不要由贾某来说为好……毕竟事关伪朝君王,有些事情由陛下直接下令,终归是妥当些。”

荀攸闻言笑了笑。

看来,贾诩目前所做的事情,陛下在中原一定都知道,而且他也知道贾诩就是这么一个精细人,所以才亲自下旨给他,同时还让己方这些人在旁边听着。

御史大夫刘晔捋着短须,皱眉道:“若论及布局,陛下已经在河北安排了袁谭,这一支暗棋不用,如何非要重新布局,去策东海王?”

贾诩淡淡一笑,没说话。

倒是一旁的徐庶言道:“或许,在陛下看来,眼下我天兵强攻太急,袁谭也未必能够如我们当初所想般的用了,毕竟和弟弟争位只是小事,但若是袁家真让我们灭了,他就是争赢了袁尚,又有什么用呢?”

荀攸看向不说话的贾诩,道:“文和,这当中应该还有一层深意吧?”

贾诩的眉毛挑了挑,依旧没有说话。

荀攸却仿若无所谓般地道:“刚放袁谭回河北的时候,或许能够瞒过袁绍,也能够瞒过曹操,但依照他们两个人的本事,时间一长只怕也会对先前的事情有所怀疑,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袁谭的身上,提防我军是否会在袁谭身上出招,但我等却反其道而行,却以袁谭为明,邺城方面的天子为暗,两方同时发力,如此方可成就大事……是否?”

贾诩拱手道:“司徒高瞻远瞩,令人佩服。”

荀攸一开始还有些得意,但随即琢磨琢磨,就觉得有些不是那么回事了。

听这老家伙的意思,怎么好像这些事都成了自己设计的一样。

徐庶低头看看手中河北暗中归降诸人的简历,叹息道:“计谋再好,贾公却选选不出合适的内应人选,又有何用呢?”

荀攸和贾诩一听到这,也都有点蔫了。

是啊,总不能让他们自己跑到邺城,去说服那个伪皇帝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荀谌却突然开了口:“公达,我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方方面面都合适。”

荀谌是从河北投靠过来的,对河北人物的了解自然要远胜其他人。

荀攸急忙看向荀谌,道:“还请叔父名言。”

荀谌一字一顿的说出了一个名字,但这个名字,却让在场诸人都觉得有些不太敢相信。

“许攸,许子远。”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奸臣

“咳、咳、咳!”

袁绍的主力大营目前屯扎在安阳,这里乃是魏郡往南延伸到河内郡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这最后的屏障被南军突破,那么魏郡的腹地软肋,就会完全地暴露在南军的面前。

魏郡的后方是什么?

是广平!是清河!是信度!是河间!是常山……也是邺城!

那都是袁绍势力的政治中心,是他的腹地。

一旦南军攻入了冀州,那袁绍的势力就算是彻底的完蛋了,再也没有翻身的能力和本钱。

现在对于袁绍来说,真的是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咳、咳!”

除夕之后,南军一直没有再大举进攻,这也给了袁绍一定的喘息时间,但这个时间怕也是不会长久。

袁绍半躺在床榻上,一边看着桌案上的皮图,一边听着下方的张郃向他汇报各处的战局。

“二月初三,阳邑的匈奴部落发生内乱,屯扎在上艾、耿阳的五个部落,暗中串通了栾提于夫罗,要逼呼厨泉让出大单于的位置,双方鏖战了五日,目下已经进入了僵持的阶段,于夫罗和呼厨泉两兄弟目下都在积极拉拢各部首领,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匈奴王庭目下都是处在紧张之中,内战随时爆发,目下已是无暇配合我军在并州的战略了。”

袁绍的表情晦暗:“于夫罗和呼厨泉的事,袁某基本知情,而于夫罗的本事,袁某也是略知一二,以他的本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多的匈奴首领支持,根本不可能,这当中定然是有南贼的支持。”

张郃并没有否认:“丞相猜的不错,南匈奴王庭内战,其实就整体实力而言,还是呼厨泉远高于于夫罗,但是这一次于夫罗对阵呼厨泉,于夫罗身边还有张辽相助,双方势均力敌,短时间怕是难分胜负。”

“知道了……”袁绍的嗓音有些嘶哑,他皱着眉向后靠了靠又问道:“中原那边的形势如何了?”

一时间,帅帐内没有了声音。

袁绍睁开眼睛望去,看到的是张郃踌躇的脸庞。

袁绍的政治经验也是异常丰富的,他只是看了一下张郃的表情,就知道一会张郃说出来,只怕没有一条好消息。

但消息再不好,袁绍目下也只能听着了。

“说吧,袁某不是小肚鸡肠之人,还不至于被刘伯瑜气死,你有什么话就直说。”

袁绍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张郃也没办法藏了,他也藏不住。

张郃随即一条一条的将关于中原的战事给袁绍说了出来。

“巢湖的昌豨归顺刘琦,霸占由西往东的关键水路,我军再想向东面渗透,无疑于难上加难。”

“乘氏的李氏归顺刘琦,东平,定陶之人闻之丧胆,亦纷纷归顺。”

“李通,陶商,诸葛亮兵入彭城国,诸葛亮亲自往琅琊,说服郡守归顺,东海的糜家主动投效,孙坚北上与广陵的陈登交手,徐州基本上是保不住了,最多估计能坚持半年。”

“刘琦再次从南方调集了大批的民夫,粮秣,军械,辎重用以充军,准备进入河北。”

“如今鲜卑不动,南匈奴也帮不上忙,唯有乌桓还在协助我军,但恐怕也是挡不住刘琦的攻势,末吏估计,四月时节,刘琦就要发动大军进攻河北了。”

“咳咳咳咳!”

袁绍到底还是忍不住了,他低下头,开始剧烈的咳嗦了起来,两只眼睛都瞪的通红,脸上的肌肉来回颤抖着。

咳嗦完了之后,他的牙关似都隐隐开始打颤。

“丞相!”张郃大吼一声,就要迈步上前。

袁绍却伸手拦住了他,摆了摆手示意无碍。

“孟德如今何处?”

张郃继续道:“曹将军如今屯兵博平,似乎有意阻住刘琦北入清河!”

袁绍摇头道:“事到如今,还争什么黄河天堑?能争的过吗?派兵让他赶紧回来,与某合兵!”

“诺!”

张郃转身就要走,但是袁绍随即又在后面叫住了他。

“让显思率兵屯驻于清河,严防刘琦分兵北上!”

“诺。”

张郃走了之后,袁绍方才展开了适才咳嗽时用来堵住嘴的缣帛。

但见上面是一片血红。

袁绍立刻将缣帛合上,然后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这是天要灭我袁家么!”

……

而另外一方面,贾诩方面派出使者暗中前往河北,去见许攸。

经过一番商讨,有一个人毛遂自荐,要前往邺城办妥此事。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荀谌。

按道理来说,派谁去都不应该让荀谌去。

毕竟荀谌昔日乃是袁绍之臣,如今一朝背反,若是去了河北,被识破的概率比别人要大的多。

但万事有弊则有利,荀谌去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对邺城的情况要比其他人要熟,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引起许攸的共情之感。

经过了一番仔细的商讨之后,贾诩做通了荀攸的工作,让荀谌前往邺城。

当然,在去之前,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筹谋和安排。

首先自然是荀谌的外貌……多少是要改变一下的,不然让熟人认出来可是很危险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头这件事儿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这个年头的人都注重胡须的修整。

幸运的是,荀谌原先留的是长胡须,长髯及胸。

如此,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以在外貌上有很大程度的改变。

再加上一些细节的修饰,差不多就可以瞒天过海。

至于如何进入冀州,这就需要卫士署卫士们的了。

但这一点,贾诩并不担心。

卫士署的人打入河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在河北的能量与能力,或许是袁绍无法想象的。

经过了一番运作之后,荀谌在卫士署的保卫下,进入了河北腹地。

他们并没有着急进入邺城,而是先四处打听邺城的情报。

如今许攸,荀彧,审配等人在后方替袁绍镇守邺城,并安排粮草的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