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13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点了点头,道:“这倒也是,他们二人的才华和用兵之能,本不在吕布之下,甚至还可以说是远超吕布,但吕布毕竟当过他们的主公,如今一同归附,若随同吕布一同在朕身边作战,只怕多少会束手束脚,反不如外放出去!建功立业,如此也可让他们脱出吕布的束缚。”

贾诩笑道:“如今归附到陛下的诸军之中,唯有吕布麾下的兵将自成体系,需要分化,陛下先将张辽和高顺从并州军分化出去,让他们在西北建功立业,日后成了大事,再敕封他们功绩,与吕布相齐或是可反压吕布,其余并州诸将见陛下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心中必皆有所思,时间一长,吕布便逐渐控制不住他们了。”

顿了顿,又听贾诩补充道:“吕布所依仗者,并州军也,没有了并州军,他便是虎无牙,牛无角,今后也只能任凭陛下驱驰,绝不会生出二心……或者说,他也无法生出二心。”

其实对于吕布,刘琦是想要重用,但一直有些用的不太顺手,或者说是用的不放心。

毕竟吕布在历史上的声名太差了,‘三姓家奴’这个词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谁也抢不走这称号,就算是刘琦有信心让他拜服,但在内心深处,始终有些忌讳。

但如今贾诩一针见血,将吕布的问题明确指出。

他为刘琦指出了一条可以安安心心使用吕布的方法。

“文和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武威?”

“老臣打算过完年就走。”

“好,朕准了,一路保重。”

“诺。”

贾诩虽然去西北主持西进大局,但他的家眷还在雒阳,他的儿子们还分别在荆州和交州任职,都在刘琦的掌握之中,虽然刘琦并没有不允许贾诩带家眷,但老头子精明的很,主动要求一家老小留在雒阳。

如此,他在西北建功的时候,人身安全就可以得到保障。

而他的家眷在雒阳也会活的很舒服。

……

贾诩回府后,刘琦便派人将刚刚迁为骑都尉的吕布,和校尉高顺召入宫中。

吕布和高顺入宫参见,刘琦与他们闲聊了一会之后,便见刘琦突然长长的叹了口气,落寞的摇了摇头。

吕布见状好奇,道:“陛下有何忧愁之事,竟做这般表情?”

“唉,如今朕坐拥半壁天下,身边猛将如此云,谋臣如雨,但所要面对的事情却日益增多,旧日亲信身居高位,可用之人捉襟见肘,实在是难啊。”

吕布闻言忙道:“陛下所说的难事,可是袁绍?”

“袁绍是朕最大的难处不假,只是今日收到消息,凉州那边羌人复叛,阎行和马腾,马超等人不肯为朕尽心竭力的剿除凉州边患,反倒是养寇自重,我有心另遣良将前往凉州,但我麾下诸将大多出自南方,不了解边境之情,而类似于赵云,太史慈等善于使用骑兵之将,我还要留着对付袁绍……如今想派两个得力的人选去凉州替朕守边,都难。”

吕布听了这话,忙道:“陛下,某家出身并州边郡,虽不熟悉凉州,但想来其地羌人民风于匈奴多有相似,布愿前往替陛下扫平心腹之患。”

刘琦长叹口气,道:“其实,朕本来也是想让奉先替朕平了西北之难,只是袁绍那边猛将如云,兵多将广,又有匈奴和乌桓相助,骑兵甚多,朕如今虽然大肆扩建骑兵队伍,但与袁绍相比还是有些许差距,若是走了奉先,日后平定河北之时,当用何人为帅?”

吕布听了这话,自信心爆棚。

谁都愿意听好听的话, 特别还是皇帝的金口一赞,直让吕布觉得陛下若是真要平定河北,肯定离不开他。

“奉先,你说高卿可能当此任否?”

吕布闻言一愣。

他转头看向高顺……高顺面无表情,好像刘琦书说的根本不是他一样。

天子要借走高顺,这让吕布心中有些疼。

毕竟,高顺是他的得力干将,有高顺在身边,吕布打起仗来就如虎添翼,分外顺畅。

若是让高顺去西北,犹如折他一臂。

还未等吕布说话,又听刘琦感慨道:“若是高卿能够担此重任,则日后奉先领一支兵往东,高卿领一支兵马往西,东西两路大难便皆由你们并州军替朕解决……朕当真想不到,在这艰难时刻,并州军竟比朕的荆州系人用着还要顺手。”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吕布的心一下子活了。

对啊!

高顺是我的嫡系,如今我们都是朝廷的大将了,他老跟我身边也没什么大出息!

若是并州军的将士们能够东西南北的为陛下各自独领一面,为陛下建立功劳,各走军功升迁的道路,日后这大汉强军的最高统帅,便都是并州军一系的人,那吕布我在朝中,岂不就有了根基?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第一千零一十章 谁都想党争

吕布想通了个中关键之后,急忙对刘琦拱手道:“陛下之言甚是,当此关键时节,臣等并州出身之人,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说罢,便见吕布看向高顺,道:“伯平,陛下如此厚待于你,给你机会去西北立功,你还不拜谢陛下?”

高顺没有想到吕布居然真的要让自己去凉州,颇为惊讶地望了他一眼。

不过,那一份惊讶也不过是一转即逝,随后便见高顺又变成了那一脸无喜无怒、平淡漠然的表情。

刘琦看向高顺,道:“朕已经迁执金吾贾诩为西域都护,总摄凉州和西域诸事,高卿的陷阵营可随同贾都护前往武威,做护羌校尉。”

“臣遵旨!”

“回去准备一下吧,贾卿说了,过完年就会出发,你这段时间也好好和家人在雒阳团聚一下……当然了,爱卿若是想携家眷前往,朕也会恩允的。”

高顺略作沉吟,随道:“臣叩谢陛下,臣一定尽心竭力,为陛下荡平西北,至于臣的家眷,就留在雒阳吧,毕竟相比于凉州边郡之地,还是雒阳富庶繁华,适合他们居住。”

“好,那就听高爱卿的,你放心,朕一定好生善待你的家人,下去吧……高卿你回去好生准备着。”

“诺!”

……

吕布和高顺一同出了皇宫,来到甬道的时候,吕布突然停住了脚步,然后转过身来,认真地看着高顺。

高顺被吕布看得有些头皮发麻,吕布此时的眼神与平日里大为不同,说不出的异样。

吕布平日里的眼神都是孤傲的、冷厉的、自信的、目无余子的。

但是现在的这个眼神,竟有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

“伯平啊,这一次去凉州,你可要好好把握机会!”吕布终于开口。

高顺有些不明所以。

不过是跟着贾诩去西北平定凉州之乱,有什么机会好把握的?

“不知温侯此言何意?”高顺有些不明所以。

吕布暗叹,高顺打仗着实是一把好手,但这想法却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委实是个死脑筋啊。

“伯平,西北之事,不同寻常,当今陛下虽是明君,但眼下新朝刚立,对外征战未免捉襟见肘,虽不乏良将,但陛下想要做的事也太多,人手不够,这对于咱们并州一系人来说,可是天大的良机!”

高顺闻言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听着吕布诉说。

“某在河北,助陛下对抗袁绍和曹操,你在西北助陛下平定边郡叛乱和羌叛,你我一东一西,多立战功,再多向陛下举荐咱们并州系军人,十年之后,咱们并州系人在朝堂之中就有了一席之地,到时候咱们凭借军功自成一方势力,那荆州一系、益州一系,哪怕就是士人,也未必能争先到咱们前面去!”

高顺大概听明白了吕布的意思。

党争!

“原先吕某以为,并州系军人之中,能得陛下赏识的,也只有某一人,咱们并州军在雒阳,也不过是图个安稳,但目下看来……咱们并州诸人,当也有望能够称雄于汉廷朝堂了。”

说罢,吕布抬手重重地拍了拍高顺的肩膀,道:“伯平,从今往后,这并州诸事就靠咱们两个人共同承担了。”

“温侯放心,顺自当尽心用命。”

……

高顺返回自己的府邸之后,心中一直有些不痛快,说不出来的感觉。

不知为何,虽然他听着吕布的话是为了并州军着想,但细细品品,却总不是那么回事。

并州军搞党争,哪里会是朝堂诸人的对手,一个不好就容易被那些阴险的士人连根拔起,而且刘琦现在对吕布和高顺看着倒是挺好,但他们毕竟是降将,一旦并州人和荆州人,或是其他系的士人对立,刘琦到底会不会向着并州人,这些高顺都说不好。

高顺颇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其实,对于并州人来说,现在的生活就不错,刘琦对待并州人还算不错,自打归降过来之后,刘琦一直给予他们妥善的安置,可如今吕布好日子过多了,又萌发出了想要在朝堂争雄的野心,当真是不消停。

就在这个时候,高顺的宅外有天子使者登门。

高顺听闻天子使者来了,急忙亲自出门迎接。

这出门一看,顿时把高顺给惊到了。

典韦和许褚,刘琦的两大贴身保镖头子,亲自来到了高顺的居所接他。

“奉陛下之命,请伯平往宫中一叙。”典韦憨声憨气地道。

高顺有些惊疑不定地看着两人:“天色已晚,陛下宣高某入宫,不知所为何事?”

许褚摇了摇头:“不知,只教我等前来相请。”

高顺轻叹口气,抱拳道:“既如此,还请二位稍候,某换件衣服便来。”

高顺整理完毕,便随同典韦和许褚出了宅院,有一辆辎车在门口专程候着他们。

高顺上了车之后,赫然发现张辽竟然也在里面。

“伯平。”

“文远?”

二人见了面之后,各自先是一惊,随后便立刻闭嘴不言了。

辎车缓缓开动,奔着南宫的方向行驶而去。

高顺似乎是想通了什么事,他试探性地问张辽道:“文远,你也是被陛下召入宫中的?”

张辽点了点头:“是,只是不知陛下深夜召我何事。”

“去西凉的事,也有你一份?”

张辽闻言一惊:“陛下也让伯平去了?”

高顺重重点头。

张辽似有所悟:“难怪,难怪。”

少时,辎车停下,二人随同典韦和许褚一同入宫。

偏殿之内,除了刘琦本人之外,贾诩也在。

“来了。”刘琦见二人到了,微微一笑:“白日间有些事情,未能细说……故而深夜召你们前来,就是专门让贾都护告诉你们,此番让你们随同他一起去武威郡的真正目地。”

张辽疑惑地道:“不是凉州叛羌复起么?招我等前往平叛吗?”

贾诩慢悠悠地道:“平定叛羌,安抚边郡只是其一,但是咱们此番西行,要做的事怕是很多……具体个中细节,目前朝中也只有老夫与陛下知道,咱们这一走,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只怕都是回不了中土的,你们心中可是要有个准备才是,若是谁后悔了,赶紧现在就跟陛下说。”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格局

三年,五年……十年?

张辽和高顺彼此吃惊的对视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