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21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但是眼下,荆州军方面只是派出了两波左右突袭的支援部队,其中就能有这么多的猛将协同作战……对方的实力之高,着实有些超乎袁军一众将校的想象。

“放箭!放箭!射死他們!”袁军大吼着。

“冲啊!冲!突破他们的军阵!”荆州军也在进攻的同时大声吼叫着。

袁绍终究还是低估了刘琦一方的战力。

吕布和刘备两军,虽然人少,但却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以吕布,赵云,张飞等猛将的带领下,刘氏一方的骑兵以极快的速度刺破了层层的屏障,直抵对方防备军的中阵,与那些防备军在中军的将校交手。

吕布一马当先,在宋宪和魏续的护持下,直接冲到了距离张郃的不远处!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一泻千里

“杀!”

吕布看见张郃,一声虎吼直冲天际,坐下赤兔马以雷霆之势直奔着张郃奔跑过去。

张郃昔日也与吕布交手过一次,虽然短暂,却也知道吕布的厉害。

论及统兵临阵,武技马战,张郃自认为差吕布太多了。

若是换成颜良和文丑,或许会不顾生死, 主动率兵上前与吕布会战,但张郃坚决不干。

他果断的采取战略性后撤,同时,传令以盾兵和弓弩手为防御主体,抵抗吕布的进兵,只要吕布不靠近,就没有必要主动发动进攻,只等吕布兵开进到己方的防守范围内,再进行军事性打击。

当然,张郃并不指望单凭一个防御阵型就可以拦住吕布,在第一波盾兵之后,他同时又布置了一道盾兵和弓弩手的防线,用以继续阻拦吕布的进兵,同时他还派人去向后方的中军调遣援兵,增加己方在东面的防御筹码。

吕布是勇猛,他麾下的兵马也好战,但张郃这种类似于缩头乌龟式的打法,让吕布有些头疼, 自己都已经冲到了他们大阵的边缘了,对方却依旧稳如泰山……这种对手最是让吕布无奈。

张郃这边, 稳守住了袁军大军的右翼, 但可惜的是, 左翼那边的高览和张郃的打法明显不同。

高览采取的是主动迎击的策略,而且他本人还是亲临战阵。

高览在河北军中的地位极高,虽然不如颜良文丑,但相较于性格较为稳健的张郃……喜欢冲锋陷阵,带领麾下的将士們多立功勋的高览,更得袁绍的看重和将士们的期待。

“杀!”高览大吼着,长矛挥动,带领着骑兵队与对方的兵马正面相抗,他极为善于调动将士们的战意和士气,连杀数人之后,由带领一支彪军直冲到了最前线,身形如虎,无人可挡。

“拦住他!拦住他!”前阵的张飞大叫着,一边指挥将士们向上冲,一边向后退去。

张飞平日里好战,粗暴,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莽夫,相反的, 张飞是一个非常聪明且能看透实势的人,在不发脾气的情况下,他在战争上的策略性高的让人感到害怕。

“拦住他!拦住他!”张飞一边大声吼叫着,一边作势慌张的打马向后退去。

高览此时已经看到张飞的身影,大吼着冲上,所有袁军骑兵跟在他的身后,向着张飞之所在声势震天地杀了过来。

张飞的嘴角挂着笑,把高览的队伍战线拉长,让他的前军在冲锋过速之下,与后方的军队渐行渐远,以求达到高览出事时,前后两军难以及时呼应。

高览正向着张飞冲去,突然之间,侧面的一支队伍打开,那支队伍的后面,赵云带着几十名马弓手冲着高览杀去,那些马弓手对准高览一众就是开弓放箭。

箭如暴雨!

高览没有来得及防备,匆忙间挥动长矛,连连拨打,仓促之间,他从马上摔了下去!

身后的士兵赶忙冲上,抢了高览就向后撤离。

与此同时,赵云纵马快速冲出,挥动着兵器带着军兵猛冲追去。

张飞则是从另一个方向反向杀出,致使高览的前军大乱。

高览在撤退的时候,仍旧不服气,他喝令手下的兵卒将他放下来,然后命人带来战马,翻身上马要重新临阵与对方决战。

但就是这样一个任性的动作,断送了他。

高览刚刚上了战马,便见赵云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

还未等高览做出反应,赵云的长枪在他眸中银光一闪,便已经将他从战马上挑了下来。

高览临死之前,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甚至连杀他的人长什么样子都没有看清,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赵云一枪刺死了。

高览战死,直接影响到他身后将士们的战意,荆州军乘机向前,在其军中打出了一个缺口,将士们直入其阵,对其军的军士展开疯狂的砍杀追击。

张飞纵马上前,与赵云并肩直冲,一边追击敌军,一边感慨道:“可惜了可惜!就差这么一步,不然这功劳岂不就是俺的?”

赵云一边打马速行,一边道:“同是为国建功,何分彼此?”

张飞闻言,不由哈哈大笑。

……

西线的高览阵亡,对整个战局的影响非常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东面的战局以及袁绍中军的指挥。

高览在河北是地位超卓的大将,平日里以勇著称,他阵亡的消息在河北军士兵中间一传开,顿时令整个战场的袁军士气一泻千里。

就这样,袁绍军从上午战到下午,又从下午战到晚上,始终难以攻破刘琦所设立的防线,同时还损兵折将,损失了不少的人马。

直到天黑无法再战之后,袁绍才无奈的下令撤兵。

这一场仗下来,整个土城的城头被打的七零八落,荆州军方面的防御工势被摧毁了将近一半,阵亡的将士极多。

但是相比于荆州军一方,袁绍军的士兵的折损更大,光是校尉级的军尉,就折了十个,而往下的司马,曲军侯,屯长等将官折损的人数更多,普通士兵伤亡极大,一时半会尚还统计不出。

但最重要的,是袁绍军的大将高览阵亡,这对于河北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也因此,被袁绍花费巨资重新鼓舞起来的三军士气,再一次跌落到了谷底。

袁军的高层心中都明白,今日这一仗打完之后,短期内是别想再组织一次像今日这样大规模且高士气的强攻了。

……

“高览死就死了,还祸及三军士气,端的无用!”袁绍在帅帐内气的掀桌子,左右的侍从急忙上前,将他踢翻的桌案重新立起,并收拾着地上的东西。

袁绍盛怒之下,左右诸人谁都不敢说话,唯有两个人敢于出言。

第一个就是田丰。

田丰站出班来,拱手刚要说话,却见袁绍猛然一抬手,指着他道:“我不想听你说话!”

田丰断然没有想到,袁绍会如此待他,尴尬的站在帅帐之中,不知该如何是好。

而郭图和逄纪则是在一旁冷眼观察。

审配站了出来,拉了拉田丰的袖子,示意他回去。

随后,便听审配道:“大将军,此战不胜,我军军需耗损严重,继续补充……只是眼下河北仓禀空虚,恐难再大批量的调集军需来前阵了。”

袁绍道:“正南,你回冀州,持我军令,从冀州和幽州的各大家族征调军需所用之物来前阵。”

审配闻言有些为难:“向各家征调军需……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不能强征啊。”

袁绍道:“告诉他们,我若打下雒阳,岂能不回报他们?眼下支持粮秣军需给我,日后我军胜了,他们一个个都有泼天之功,岂是一点军需粮秣所能比的,让他们把眼光放远一些。”

第八百七十四章 荀彧来信

荆州军的土城内,没有受伤的将士们正在继续加固城防,而大队的医师则是开始在土城中四处走动,为伤兵们进行治疗。

刘琦在刘氏的辖境内开办了医署,以张仲景为医令,大力组建医疗队伍,当然承建医疗的队伍成本较高,荆州每年都要出很多钱来维持医署的运营。

但这些医师平日里也不是白养。

荆州和益州的医署面向民间出诊, 所有的费用收取标准由郡署统一设定,而医署的医官也是按月领秩俸,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也是增加了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同时也能保证学医的人数,并将汉朝南方的医疗卫生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医疗队伍扩展的优势也体现在了对外战争上。

大部分的伤兵都能够进行医治,并尽量提升伤兵们的存活率。

生命宝贵,战争年代,人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但往深层次去看看,正因为人死的太多,所以人其实也是最宝贵的。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有另一个弊端,那就是有一部分重伤存活下来的人……例如那些断胳膊断腿的人,从此以后就成了残疾,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生活。

但能够较大的保证伤兵的存活率,这对于整体的士气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

“呼~~!”典韦长长的呼出一口凉气,而他的身旁,正是一位医官将他胳膊上的箭拔了出来。

箭上有倒钩, 故而在拔出的时候, 会扯掉胳膊上的一大块皮肉,那种疼痛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忍的。

正常人都会在拔箭的一刹那,大呼一声,或是咬牙切齿面带狰狞表情。

但典韦却只是呼出了一口气,这已经算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那医官给典韦拔箭之后,又检查了一下了典韦的伤口,随后开始给典韦进行包扎。

而另外一边,刘琦在旁边关切地道:“典君的伤势如何?可严重吗?”

医官包扎完后,对刘琦道:“君侯放心,典君虽然中了一箭,但箭头射入的不深,只是伤了皮肉,仔细调养一个月,应该就没有大碍了。”

刘琦闻言深感欣慰:“有劳,有劳了……来人,赏。”

医官忙道:“不敢,此乃属下分内之事,何敢得君侯慰劳。”

刘琦笑着摇了摇头, 道:“典君是我的爱将,非比常人,这赏,你当得。”

“多谢君侯。”

典韦在一旁见刘琦对他如此关心,心中很是感动。

侍奉明主,真乃毕生幸事。

少时,待医官走后,典韦遂对刘琦道:“君侯,营中受伤的将士们很多,你应该多去瞧瞧他们,某家这边无事,不劳君侯这般挂怀。”

刘琦想不到典韦这个粗糙的汉子,居然还能说出这么体贴的话,心下很是感慨。

他伸出手,在典韦的肩膀上重重地拍了拍,笑道:“你好好休息,我出去巡视一圈。”

说罢,刘琦便出了典韦的帐篷。

帐篷外,徐庶和荀攸两个人正在等着他,见刘琦出来了,二人陪着刘琦一同在土城各处巡视。

走了一个大圈,刘琦慰问了受伤的军士们,安抚他们并鼓舞三军的士气,最后,三人回到了刘琦的帅帐旁。

刘琦没有着急进去,他转头又看向土城的墙边,道:“陪我到城边在走走,看看修筑的怎么样。”

两人随即跟随刘琦去土城检验恢复情况。

一边走,一边听刘琦问他們二人道:“两位先生,你们觉得,袁绍短期内会再派兵进攻么?”

徐庶没有说话,他只是礼貌的冲着荀攸点了点头。

荀攸明白,自己的年龄和资历都比徐庶老,徐庶这是尊重自己,先让自己来说。

荀攸遂道:“君侯放心,此一仗我军受的损失虽大,但袁绍受到的损伤怕是更多,依某之见,短时间内袁绍绝难组成像样的攻势,来与我军主力交锋,咱们好生固守,静待时机。”

刘琦看向徐庶道:“元直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