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597章

作者:臊眉耷目

很快,来到了后宫的偏殿,李儒攥紧的双手……手掌心中此刻全是汗液。

是生是死, 就看这殿中有几个人了!

当李儒迈步走进偏殿, 看到的,是一脸严肃的刘协坐在上方,目光炯炯的瞪着自己。

李儒的心在一刹那便落了下去。

只见刘协冷冷的声音突然冲不远处传来……

“来人!将这个乱臣贼子,给朕拖出去, 斩了!”

一听到这话, 李儒不但没有害怕,嘴角反而是不为人所察觉的漏出了一丝微笑。

天助我也, 这小子的虚张声势岂能骗的了我?

他这是想要吓唬我, 利用我?

真是自己作死啊。

……

刘琦率领大军,来到雒阳之北, 司隶与并州的边境。

袁绍的大军, 已经有大半集结在此处。

至于雒阳方面,除了刘琦本人之外,从长安敢来的张辽以及雒阳的刘关张援军亦会和在此。

但张辽和刘备的增援对于吕布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无甚大用。

而只有当刘琦的兵马抵达之后, 三军将士方才感觉这心中的底气真是足了一些。

毕竟十万大军来援,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真正能与袁绍对抗的, 也只有荆州的这十万大军。

刘琦抵达战场后, 自然是先令三军将士搭建好了营寨, 挖开陷阱妥善安排粮草辎重, 然后便率领一众精锐, 前往距离自己不远处的卫将军吕布的大寨。

而此时, 张辽和刘备等人也都在此处。

见了刘琦,众人彼此之间自然是不免一番客套。

但说套话的时间很短, 毕竟当务之急,是如何击溃袁绍的强兵。

刘琦与众人客套完毕后, 随即开口:“袁绍的兵马如今都分屯于何处?”

张辽迈步上前,在帅帐正中的皮图上, 为刘琦比划了起来。

“将军请看,如今袁绍的大军, 在司隶境内屯扎于三处, 分别是程阳、乌口、昭县……此三地的后方,都有从并州向司隶来的渡口,袁绍兵马众多,眼下正源源不断的从渡口向着南岸迁移着!”

刘琦听了这话, 脸立刻沉了下来。

“为何屯兵在此拒敌?须知我们若要与袁绍对抗,最大的屏障便是黄河, 如今你们将渡口让给了对方, 让人家心安理得,轻轻松松的向雒阳的门口运兵!?”

刘备苦笑着道:“我等来时,便已是此局。”

张辽从长安比刘备来的还晚,自然更不用多说了。

刘琦缓缓地将头转向吕布,冷声道:“卫将军,何以教我?”

吕布听刘琦这样跟他说话,心中很是不高兴。

他轻轻地哼了一声, 没好气地道:“本将麾下的并州狼骑, 最善平原作战,故而本将在一开始与袁军作战时, 就命人将展现向后,拉出战略纵深,用以和袁军较量, 此乃以己之长,击彼之短。”

刘琦身后,一直紧盯着舆图的荀攸突然开口:“荀某想请问卫将军,卫将军允袁军登岸,以己之长,击彼之短,那战果又如何?”

只是这一句话,就把吕布问的哑口无言。

战果么……很简单,自然是他屡战屡败,被袁军打的体无完肤。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仗打输了,说什么理由都是借口。

“好了,先前所有战事一概不论,当下最重要的, 就是要把适才所言的那三处渡口抢回来, 你们各部的兵马, 从现在开始统统有我节治, 全军将令, 由前将军营出,三军统一调遣,若有军令至而违背者,定斩不饶。”

刘备和张辽自然对于刘琦的要求,自然无不应允。

但关键还是在吕布那。

“刘将军,你此言差矣!”吕布突然开口。

刘琦不紧不慢地看向他:“哪里差了?请卫将军指点。”

“三军统一调遣,这点毋庸置疑,但将令为何从你前将军营出?需知,这战场之上,当以军职论高低统筹,某吕布尊皇命现任卫将军之职,乃为重号将军,在你之上!”

刘琦似笑非笑地看着吕布,然后扭头看荀攸:“是这样么?”

这不是明知故问么?多气人……荀攸心中暗道。

“是。卫将军在三公之下,而前将军为在九卿之下……不过将军还是益州牧,当在九卿之上。”

“卫将军司何职?”

荀攸认真地回答道:“卫将军主管京畿军要,负责拱卫皇城安全,前将军置时,皆总管屯边。”

刘琦转头看向吕布:“听明白了吧?温侯若是不服管,自领麾下将士撤回雒阳便是,镇边之事,自由我一人挡之。”

吕布气的咬牙切齿,若是换成往日,他可能会直接动手掐死刘琦。

但是现在,刘琦的身后除了荀攸之外,尚有黄忠、典韦、赵云三人!

光是黄忠一人,便足矣与他相抗。

“除非有天子诏书,否则吕布绝不交权!”吕布恶狠狠地回答。

“天子亲口做诏,允我一统三军在此与袁绍相抗,你岂敢违抗?”刘琦冷冷言道。

一听刘琦搬出天子,吕布先是一愣,但随即笑道:“三军紧要之地,岂容你矫诏躲权,信不信我面奏天子,治你的罪?”

刘琦转头对荀攸使了一个眼色。

荀攸随即转身出去了。

少时,边间吕布的大寨,走进了一个手持黄色诏书的老宦官。

“还不焚香!”那老宦官扯着嘶哑的嗓音到,声调要多高有多高。

吕布的脸一下子就变了颜色。

第八百三十七章 谁来带节奏

毫无疑问,天子的诏书已至,就算是军中的条件不如京师,但该有的接旨仪式子安还是要有的。

别的不说,这焚香接旨的环节自然是不能减少的。

老宦官眼瞅着众人长拜于案前,方才慢悠悠的将诏书打开,宣读了里面的旨意。

旨意中想要阐述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吕布,张辽,刘备等人,都要遵从刘琦的统一调遣,对抗袁绍的战事,将由刘琦全权指挥。

这对于刘琦来说,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对于吕布来说,这消息不下于一柄刀子,狠狠地扎进了他的心口。

同时,他心中也涌起了对刘协的不满和对刘琦深深的恨意。

对刘协的不满,自然是刘协在关键时刻不信任他这个卫将军,倚重的仍然是刘琦这个外藩宗室,就算刘琦如今势大招风,但刘协依然是信任他比自己多。

换成别人,这点事很快就会想明白了,刘协和刘琦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一家人,而且刘协能走到今天, 有三分之二的功劳是刘琦的, 不信任他信任谁。

信你这个三姓家奴?

但吕布这个人很偏激,想事情钻牛角尖,特别是那些对他不利的事情,他更是愿意往坏的地方想。

至于恨刘琦……

天子既然已经有了明诏, 那你适才为什么不让人进来宣读, 偏偏要等到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丑了之后,才让人把诏书的内容念出来。

摆明了就是让自己难堪, 不恨他恨谁。

吕布想的没错, 刘琦就是故意的,而且是特别故意。

吕布的人性, 他最清楚, 而且他与吕布不只是一次打交道。

虽然吕布的方天画戟是刘琦赠送的,而且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一直还可以,但一码事归一码事,镇前拿权力这种事, 一定要做的漂亮, 才能让张辽和刘备安心的听从自己的调遣, 同时也不让吕布起刺。

打压他是必须的。

而且吕布是卫将军, 职位在自己之上, 刘琦若是不施加些威势, 他要反客为主, 怎么办?

当然, 吕布没有那个势力, 但刘琦实在没有时间在内部团结问题上花太多的时间。

他的对手是袁绍,拥兵几十万的袁绍。

在正式确定了自己主帅的位置之后, 刘琦派人送走了传旨的老宦官,然后命人将当下战局的情况仔细向自己进行叙述。

刘备认真地为刘琦做解释:“眼下屯兵程阳的, 是袁军的中郎将沮授,此人不论是兵法还是机谋, 都属于上上人选,儿程阳的渡口最大, 水流也最缓, 能够接应袁军的数量也最多,属于战略要地,袁绍将这个地方叫交给沮授把守,说明他对沮授极为信任。”

刘琦闻言点了点头, 并无过多赘言。

在前世的时候,总觉得沮授属于给袁绍出谋划策的文官, 但实则并不是。

类似于沮授, 审配这样的人,其实都是能文能武的帅才,可以独当一面,绝非普通的献计者。

“乌口和昭县呢?”

“乌口的守将是文丑,而昭县的守将,则是袁军的张郃,文丑乃是袁绍手下的名将, 勇冠三军, 这些年袁绍在河北,此人阵阵争先, 非同等闲,故而我们这段时间一直是尽量避其锋芒,而与昭县的张郃交手。”

“玄德叔父, 你们选错对手了。”刘琦无奈地摇头道。

刘备不明所以地看向刘琦。

却听刘琦道:“文丑,虽有名将之称,但勇而无谋且性情刚烈,暴躁好战,张郃虽年轻且声名不及文丑,但颇有韬略,有统帅之才,就算是要打,也要先打文丑才是。”

刘备闻言没吭声,反正不该打也打了,你愿意怎么说便怎么说。

“袁绍有多少兵马?”刘琦又问道。

“诈称百万。”

“诈称,诈称……说这个又有何用?我要的是实际数量。”

刘备闻言有些犹豫:“实际数量, 大概应该是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到底是二十万还是三十万!?”刘琦的声音中透着明显的不满。

“容末将派人仔细查探。”

刘琦叹息道:“叔父,对手是袁绍, 我们到现在连对方到底有多少人马都没有弄清楚, 你说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将军教训的是, 刘备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