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78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璝与我军在城外一场会战,虽未能胜我军,且其损失不少,但却让雒城乃至益州的人都看到,我军并非不可战胜,如此军民士气皆大大提升,他在收军守城,则事半功倍。”

徐庶的话让刘琦心中微沉。

若是没有记错,历史上刘备在入蜀两年后,做了充足的准备,兵马齐聚雒城,却整整打了一年的时间也未攻克。

期间甚至还折损了庞统,对蜀汉日后的人才分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雒城,对于外来者来说,难不成就是梦魇?

……

收兵回营,整个营中都是一片闹哄哄的景象。

战事结束,却不代表将士们可以休息。

这场战事,有太多的人受了或轻或重的伤,再加上适才的一场大雨,很容易引起感染危及生命。

幸好,荆州目下的医馆兴盛,间接的带动荆州大军医官的数量,军医数量的增多,自然也可以保障士兵们受伤后的生存率。

雨依旧在下,刘琦也没有歇着。

他顶着大雨,在各营中来回巡视,探看将士们的伤势,嘘寒问暖,以振奋军心。

营地最西边的一片帐篷内,安住的都是这次会战中受伤最重的伤兵,大多数的医官都集中在这里,忙前忙后的为伤患们包扎着伤口。

刘琦来到一座帐内,这里面住着十名伤势最重的士卒……

刚一进去,就听见里面痛苦的哭嚎声。

“不要拔了!不要拔了!让我死吧!死吧!”

那喊叫声中所包含的痛苦和悲痛,让人闻之心伤。

刘琦走到那哭喊的士卒身边,低头看了看他腹部的伤……

他的肚子上扎着一支利箭,血流如注,箭的上面有恐怕是有倒钩……

刘琦也是常年行走于军旅,他知道,这个地方中了箭,就是把箭头拔出来了,最终只怕也将是命陨于此处。

生存的概率,怕是很低了。

刘琦走到那个人的面前,握住了他的手,道:“坚强些!忍住!听医官的,荆州的好儿郎,宁可流血,断不可流泪!”

“君,君候!”

帐篷里的士卒们一看到刘琦,都是吓了一跳。

那名躺在床榻上,腹部中箭的士卒则是虚弱地道:“君候,我、我实在是太疼了,我不想活了!君候……我不怕死,可、可我舍不得我家里的婆娘和儿子!”

“舍不得,那就活下去!活着回荆州去!回荆州去见他们……回去当着你儿子的面,告诉他,他的父亲是一条硬汉!为了咱们荆州的安全,为了这个天下的清平!他的父亲在益州留了血,受了伤!他的父亲,是真正的英雄!”

“君候!”

“记着,要活下去!”

“诺……诺!”

刘琦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环顾着账内的士卒,高声道:“你们都是荆州的好儿郎,坚持住!活下去,不要放弃……我一定会带你们,回荆州去见你们的家人!所以……”

刘琦的声调加强了几个分贝:“所以,你们都要坚强,好好养伤,不要放弃,我们一起来了这里,就要一起回荆州去!”

“诺!”

“君候!”

“君候放心,我等伤好还要上阵杀敌,他娘的益州蛮军,老子绝饶不了他们!”

“谢君候!”

“……”

而就在这个时候,帐篷外,刘琦的手下李铮,引领着冒雨来到大寨的张绣和贾诩来到了刘琦所在的帐篷外。

“那位就是刘镇西。”李铮对贾诩和张绣介绍道。

“我们见过……”张绣干巴巴地道。

贾诩不以为意,他只是眯起眼睛,默默地看着帐篷中的情形。

少时,方才见他迈步走了进来:“末吏贾诩,拜见刘镇西。”

第六百四十九章 认主

贾诩自荐的声音,将正在帐内与受伤军士们说话的刘琦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刘琦转过身,引入眼帘的是一个表情平静、相貌平常的半大老头,身材不高,身披蓑衣头戴雨笠,一脸的沧桑之色,虽然有挡雨的蓑衣遮体,半身的衣服却已经湿透了。

刘琦在和贾诩对视的一刹那,只是稍微有些愣神。

但他很快地就露出了微笑。

“文和先生,好久不见,先生从荆州一路往西,一路上甚是劳苦吧。”

贾诩摇了摇头,道:“不辛苦。”

“文和先生稍候,待我巡营过后,再与先生说话。”

贾诩道:“不着急,君侯请便。”

刘琦颇是歉意的向贾诩点了点头,然后又转过身,继续问候帐篷中的伤者,而贾诩也不着急,他站在帐篷口处,摘下斗笠,不以为意地轻弹上面的雨珠。

张绣随着贾诩走了进来,至于李铮则是识相地先行告退了。

看着刘琦坐在一名军士的身边,耐心地询问着他的伤势,张绣低声对贾诩道:“这位镇西将军,也未免太过分了!咱们千里迢迢地从荆州赶到这里,他却只是在这里与那些军卒说话,浑然不把文和先生放在眼里,当真可恶!”

贾诩不动声色地抬起了右脚,踩在张绣的左脚上,然后用力碾了碾。

张绣疼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差点没叫出声来。

他倒吸着凉气,冲着贾诩低声道:“你踩我作甚?”

“老夫说了,少将军若是想活到寿终正寝,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刘镇西先前正在巡视营地,慰问士卒,若是见我们来了反倒是丢弃帐内士卒而去,反倒是会惹人非议……况且,他刚才已经跟老夫说了稍候,已算是尽了礼数。”

顿了顿,却听贾诩道:“少将军别忘了,我们是来归降的,不是他请来的。”

张绣轻轻地哼了一声,颇有些不服气。

他嘀咕着道:“就算我是降将,他也不应该这般冷待于我,稍后某家说什么也得问他讨要个说法才是!”

贾诩轻叹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

……

巡营之后,刘琦将贾诩和张绣请到了自己的帅帐,并命人端上热食,点上火盆,为二人驱寒。

“二位,喝点热酒,暖暖身子吧。”刘琦微笑着对贾、张二人道。

贾诩急忙起身表示感谢。

刘琦端起酒盏,道:“这大雨倾盆的,烦劳二位千里迢迢地从荆州远道而来,刚一见面,还等候刘某人许久,着实是怠慢贤士……想来,刘某应该给二位一个解释才是。”

贾诩张开嘴,方要回话,却见一旁的张绣站起身来,笑道:“君侯真是客气了,还解释什么呢?君侯诸事繁忙,日理万机,身负天下安危,我们等上一时半刻,也在情理之中。”

刘琦笑着点了点头:“张将军是个明事理的人,少将军放心,这荆州和益州,今后就是你西凉军的归宿,刘某愿以上将之礼,对待将军。”

“多谢君侯!”

“少将军,刘某任命你为江州都尉,与我一同平益州,待建功之后,另有重用。”

张绣闻言大喜过望,连连称谢。

贾诩则是长叹口气,再一次无奈地摇头。

江州都尉……虚名而已,难道今后平定了益州之后,刘琦还会将他留在荆州督军么?

不过是一个空许的名头。

不过也好,有着两千石的俸禄,虽无兵权,却也是富家翁式的生活,日子倒也是滋润。

三个人又喝了一会酒,吃了一些热食,刘琦方对二人道:“两位一路远来辛苦,我已经命人给你们安排好了帐篷休息,外面雨大,蜀中潮湿,晚上睡觉之时,务必做好保暖才是。”

张绣年轻,平日里接触的也多是粗暴的西凉军汉,如今这位镇西将军对待他们竟这般无微不至,令张绣心中很是受用。

“多谢君侯挂怀!”

贾诩也是站起身,随着张绣一同拱手拜谢,然后二人一同离去。

刘琦并没有命人收拾桌案上的酒食,而是依旧自己一边吃、一边饮酒,并不着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咔啦啦!”帐篷外的雨势愈大,随之而来的还有电闪雷鸣。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帅帐的帘子被掀开了,贾诩顶着雨去而复返。

刘琦似乎并没有感到意外,他笑呵呵地伸了伸手,道:“坐。”

待贾诩坐下后,刘琦笑着问他:“少将军回去休息了。”

“是,已经回去休息了。”贾诩拱手言道:“这几日连续赶路,一路上马不停歇,少将军颇为乏累。”

“少将军年纪轻轻尚且如此疲乏,文和先生年纪比少将军还要大上不少,如何不累?”

贾诩饮了一口酒,道:“从荆州往益州来,跨地千里,老夫年过五旬,又岂能不累?只是若一日不能见到君侯,老夫这心,便一日忐忑莫名。”

“文和是让我给吓着了吧?”刘琦站起身,对着贾诩施了一礼,道:“这两年来,刘某一直用威胁的手段,在襄阳钳制先生,让先生提心吊胆,今日既已得先生归了荆州,刘某在此,愿向先生致歉。”

“不必致歉。”贾诩亦是起身,还了一礼:“居于高位者若要争雄于天下,自当不能再做妇人之仁,站在君侯的角度,此举并没有错,君侯若是不以老夫的家眷来牵制于我,非老夫自夸,在六路兵围攻荆州那一战,老夫有八九成的胜算,可以一举攻克襄阳。”

刘琦轻轻地点头道:“我信……这也是我善待文和先生你家三个儿子一个好前程的原因。”

贾诩疑惑地道:“君候为何如此?这三个小子可是你的人质啊。”

顿了顿,便听刘琦肯定地道:“因为我不想与先生为敌。我挟持了你的家眷,只是为了能让你来荆州,而重用你三个儿子,也不过是想让你能安心的待在荆州。”

说罢,便见刘琦笑了:“我的时段虽非高明,但为了先生,却也算是煞费苦心了……还是那句话,只要先生肯在我麾下,哪怕是不出一谋一策,只要先生非我之敌,便足够了。”

贾诩沉默半晌,突然跪倒,然后用手掌支地,额头点掌,向着刘琦磕头。”

很明显,这是典型的认主。

刘琦急忙起身,亲自来到贾诩面前,扶起了他。

“先生这般,倒是让刘琦惭愧了。”

贾诩道:“君候无需惭愧,相比于那些表面上执礼甚恭,实则内心多有防备的为人主者,君候强其甚多,君候行霸者之事,同时肯对贾诩袒露心声,不诓骗我,有一说一,非雄主而不能为之。”

说罢,便见贾诩长作一揖:“更何况,贾诩全家的前程已经与君候密不可分,贾诩又有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