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93章

作者:臊眉耷目

陈王刘宠显然并没有理解刘琦的好意,笑道:“侄孙儿,非孤不肯说于你听,只是事关重大,不可走漏风声……不过我在长安城中,目下可是有合适的内应,其人可托大事,贤侄儿放心便是。”

刘琦事先已经听刘表说起了一些关于陈王刘宠和京中之人的联合,遂问道:“翁翁口中所言者,莫不是司徒王允乎?”

这一番话说出来,倒是将刘宠给惊诧的够呛。

他诧异的四下看了看,然后咬牙道:“贤孙儿且禁声!莫让旁人听了去。”

果然没错,太原王氏的重要人物,却是终于开始行动了。

刘琦略微沉了沉心神,问道:“翁翁,那王允莫不是有连环计或美人计,可诛董卓?”

虽然来之前,刘琦在刘表那里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此刻他还是忍不住再对刘宠询问了一次。

毕竟在刘琦的概念里,也只有这样的计策,才是除掉董卓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果决办法。

不想,却见刘宠脸色微沉,不满地道:“什么美人计?这等下作之法,哪是孤能用的出来的?贤孙儿切莫胡言乱语。”

听了刘宠果断的否认了自己的情况,刘琦的心略微向下一沉。

王允没有使用连环计或是美人计,那如果刘琦所料不错的话,他和刘宠所协订的,应该是类似于刺杀亦或是出其不意的以兵势将董卓击溃……

但在没有阴谋作为前提下,他们真的能够打赢董卓吗?

倒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刘琦总觉得事情的成功率并不是那么高。

这个天底下最勇猛善战和人数最多的军队,目下都掌握在董卓手里,不用阴的,他们当真能够打赢董卓么?

“翁翁,孙儿有一点浅薄之见,不知翁翁可愿听否?”

刘宠慢悠悠地转头看向刘琦,笑道:“贤孙儿有何要说的?”

“翁翁和王司徒今日为国除贼,乃匡君辅国之举,实为兴汉第一大事,孙儿定当支持……只是董卓虽是西北虎狼,但实是心思缜密,老奸巨猾之人,翁翁若要谋之,还需慎之又慎才是,特别是关乎刀兵,决不可轻易为之,当需筹谋再三而定。”

刘宠没有想到刘琦居然会对自己说出这样一番语重心长之言,心中竟是颇感欣慰。

他伸手拍了拍刘琦的肩膀,以示亲昵。

“孙儿放心,孙儿之言,孤自当牢记于心……贤孙儿年纪轻轻,竟就有这般沉稳气度和深谋远虑,着实是让孤欣慰,景升贤侄果有虎子也。”

顿了顿,却听刘宠道:“贤孙儿,且不说这么多了,且带孤去瞧一瞧你麾下的精锐将士,也让孤看看这两年来,纵横南境的荆楚强军,是为何等的军容之盛?”

刘琦见刘宠的兴致似颇高涨,遂道:“既翁翁有意,那琦便献丑于翁翁面前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刘宠见到了黄忠

刘琦的兵马屯扎在上庸县西南,并分两营,依次排列相互呼应,用以为犄角之势。

刘宠的军队是以强弩长弓闻名于世,故而刘琦则特意带着刘宠的兵将来安置己方弓弩兵的地字营,请陈王观摩。

陈王亲临荆州军营,军中的主要将官自然谁也不敢怠慢。

各部屯长皆招呼手下的兵士前来刘琦面前,在校场上排列成了阵势,并按照负责操练的曲军侯的指挥,开始在校场中操练起来。

长戟兵执戟练习突刺,掷地有声,势如熊虎,另有骑兵速如疾风,在场间来回奔走,往来纵横。

另由荆州军弓弩军的队率,勒令士卒在场间安插靶子,并令弓弩军分成数队,轮流箭射,以显示弓术之精。

刘宠一边看一边赞叹道:“果然是威武之师,南境强军,名不虚传也。”

一边嘀咕,刘宠一边打马四下观瞧,不过很显然,他对于荆州军其他的兵种并不是很感兴趣,唯独对刘琦麾下的弓弩兵,似颇多兴趣,驻马在旁边观瞧。

也难怪,刘宠麾下的士卒便是以弓弩营见长,皆善精射,其本人更是一个武痴,不过相比与其他的手段,刘宠对弓弩之道,似乎是格外的偏爱。

他捋着花白的胡须,在场间仔细观看良久,方道:“贤孙儿,你麾下的这些精卒,似乎颇缺弩器啊?如何大部分都用长弓?”

刘琦长叹口气,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严君和我乃是于初平元年前往荆州,至今不过两载,一统十郡、大举兵事,也不过仅有年余,我父子抵达荆州之前,郡署暗弱不能成事,武库之中几无可用弩器,又如何能组建强弩之营?是故多以弓兵为主。”

刘宠恍然的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不过贤孙儿,你麾下的这些弓兵猛士,箭术似颇为不俗啊,孤大概看了几轮,这些士卒轮番上阵,仓促而射,却多有射中靶心者,而且至今吾一人脱靶,要做到这点,平时怕是少不得要多下苦功了。”

刘琦额首承认:“什么都瞒不过翁翁,也多亏了我荆州有精通此道的能人,方能练出这么一支强弓之军,琦也在其中受益颇多。”

刘宠闻言,精神顿时一震,问道:“贤孙儿也善射?”

刘琦微笑道:“不敢言善,只略懂而已。”

刘宠哈哈大笑,遂翻身下马:“取弓来,待某与贤孙儿比试比试!”

刘琦翻身下拉,诧然道:“刘琦如何敢与翁翁比试?”

“嗨!你我同为宗室,又为祖孙之辈,何必过多扭捏,游戏之道而已,莫要当真。”

刘琦见刘宠这般说了,面露微笑,道:“既如此,那刘琦便在翁翁面前献丑。”

二人前往弓棚,各选良弓并配备翎箭,然后让众人为两人设立了两处箭靶,开始进行比试。

弓术乃是六艺之道,身为宗族子弟,自当勤学,但能不能练到专精,这就需要看天赋和时运了。

刘宠喜爱此道,故常年练箭,其弓术造诣在宗亲之中,几了位列首屈,刘琦的年纪不过是他的三分之一,在刘宠看来,此子虽然颇为长进,是刘氏宗亲后辈中的佼佼者,但若是要跟自己这等练弓练了数十年的老手比,怕是还要差上一大截。

当下,便见刘宠与刘琦分别执弓,站于靶外五十步,然后一同抬手,对准对面的靶子,双双松手递箭而出。

随着‘噗’‘噗’两声响,却见两支利箭皆入靶心。

刘宠自得的脸上闪过了一丝惊诧,他看向刘琦,赞叹道:“贤孙儿,好俊的身手。”

“翁翁过赞,只是一时偶然而已。”

“哈哈,这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偶然?再来!”

说罢,便见刘宠再度弯弓搭箭,而刘琦亦是如此。

两个人同时拔出箭支再次放箭连射,五箭之后,又皆是命中靶心。

这一下子,刘宠算是彻底看出刘琦的实力了。

他感慨地扑了扑手,道:“贤孙儿,若是换成十年前,孤尚眼不花、体力充沛之时,孤自认为贤孙儿非我敌手,但如今孤年岁大了,难与你们这些年轻人争锋……唉,着实是赢不得你们这些英武后辈了……老了!着实是不中用了。”

刘琦放心手中的长弓,认真道:“翁翁摆明了是让着刘琦,故意这般说的。”

刘琦心中明白,像是刘宠这般的人物,既有王位,同时麾下又有强兵,又自筹武力过人,自然是不好承认自己的箭术水平跟一个小辈一字平肩,毕竟自己比他多练了几十年箭,就算是二人此番比成平手,传出去也不甚好听。

是故,他便用年龄来说事,也算是给自己找个台阶来下。

而身为晚辈的刘琦,自然也要给他这个面子,事故轻描淡写的便应承了下来。

刘宠放下手中长弓,问道:“贤侄儿,你这弓术,师承何人?”

“乃是师承我荆楚军中校尉黄汉升。”

“黄汉升……”刘宠默默地念叨了两遍,突恍然道:“莫不是护君之时,力战吕布者也?”

刘琦微笑道:“不想翁翁竟也知晓他,黄汉升实乃是我荆州军中之大纛。”

刘宠忙道:“既如此,贤孙儿不妨替孤引荐一下,如何?”

刘琦看见刘宠的态度似乎有些急切,心中微有些疑惑。

他一介诸侯王,见我麾下的一个校尉作甚?这当中定然是有什么猫腻的。

刘宠这老头活了一把年纪,能在中平年间于一陈县之地,凑出数万精锐之师,并搜集诸多强弩,其心思何等的缜密……看他一副笑呵呵的老好先生的样子,其实也不是省油的灯。

但刘宠既然开了这个口,刘琦自然也不能拒绝,他遂招呼过身后侍奉的荆武卒,让他将黄忠找了来。

不多时,便见黄忠手持长弓,大步流星的来到了刘琦和刘宠的面前,行礼问候。

刘宠一看见黄忠,眼眸中不觉精光闪烁,表情隐隐间都似乎有些变了,口中连说‘真英雄之士’‘真英雄之士’。

“闻听荆州军长,强弓弩士皆汉升一手操演而出的?真将才也!”

黄忠拱手道:“得蒙大王金口一赞,黄忠倍感荣幸,荆州军卒能有今日之强盛,皆赖刘荆州、刘府君执掌有方,更赖将士用命,逢战必先,与黄某实无干系。”

刘宠哈哈大笑:“汉升如此谦逊,真真不俗……久闻汉升手段非凡,可否试演一二,与孤一观?”

黄忠询问式地看向刘琦,却见刘琦不着痕迹的轻轻点头,额首示意。

黄忠遂朗声道:“既如此,便献丑了。”

说罢,却见黄忠持弓取箭,随手一搭,瞄准大概五十步外的那处箭靶,随手一箭射出。

那箭正中在挂在箭靶上的长绳上,一箭透之,顿时,便见整个箭靶落于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好箭术!”刘宠一边点头,一边鼓掌赞道:“汉升这一手神射之技,真旷世难寻,来人,取酒来!”

这老头……跑到刘琦的军中要酒送人情……

军中将士送过两盏酒于二人之前,刘宠执起一盏,举于黄忠面前,道:“孤今日愿与汉升共饮一盏,以为相敬之意。”

黄忠拿起酒盏,向着刘宠一举,道:“多谢大王!”

两个年纪大的人,皆举盏一饮而尽。

放下了酒盏之后,刘宠一边捋着胡须,一边伸手将刘琦拉到了一边,道:“贤孙儿,孤有一事相求,还请贤孙儿能够答应。”

刘琦心中暗道:果然,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位便宜爷爷心中必然没憋什么好饼。

“翁翁有事,只管明言便是。”

刘宠搓了搓手,道:“贤孙儿,不瞒你说,孤之麾下虽有雄兵强弩,可谓大汉第一强弩之兵,怎奈似黄汉升这般善射知兵的镇军悍将,却一直未曾招得,孤此番北上讨董,行事颇艰难,为保完全,特想借黄汉升一用,不知贤侄儿可能答应否?”

第三百六十八章 陈王的抵押物

刘琦虽然大概猜到了刘宠之所求,但实在不曾想这位阿爷的要求居然是这般直接的。

张口索要黄忠?他还真好意思。

刘琦先是略有些失神,但很快就回过神儿来。

他面上流露出了为难之色,道:“翁翁,这事委实有些难为孙儿,黄汉升可是我荆楚军中的镇将,是为军中大纛,没有严君的命令,刘琦着实不方便让其随意离军。”

刘宠依旧是一副慈祥长者的模样,笑道:“贤孙儿,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孤欲借黄忠也不过是为了对付董卓,毕竟此番北上之事非同小可,一旦事成,那咱们大汉的天下便算是有救了,这事关汉室天下的兴衰荣辱,孤希望贤孙儿还是好好思量一下才是,请以咱汉室的江山社稷为重。”

刘琦皱着眉,摇头道:“翁翁,此事非刘琦不肯,实在是荆州乃是严君替朝廷牧守,刘琦今日也不过是代替严君出兵行军,翁翁所提的要求,恕刘某不能从命。”

刘宠见刘琦怎么也不肯答应,无奈之下只得长叹口气,道:“贤孙儿,你切莫着急下此定论,且细细思量后再做决定,这大汉的天下,怎么说也需你扶持一把才是。”

借黄忠便算是扶持了?

那我这是扶持汉室江山,还是扶持老爷爷您?

刘琦心中略微不屑,面上却是长叹口气,无奈道:“这事……唉,且容我再细细思量一下。”

刘宠见刘琦的语气似有所松动,很是高兴,他急忙道:“好,好,那我便等贤孙儿你的消息就是了。”

二人又详谈了一番之后,刘琦遂送刘宠出了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