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六一,开局16岁副科? 第193章

作者:来支红塔山快活似神仙

这种带着“嫌弃”实则亲昵的拌嘴,恰恰是家人之间才有的温度。

“妈,您这话说的,”王力赶紧笑着找补,“我这不就是想富贵儿了嘛!他睡他的,我看看他就行!再说了,有您老坐镇,有秀琴和我姐在厨房忙活,那还能差了?富贵的手艺啊,留着我下回馋了再让他露一手!”

老太太这才满意地哼了一声,脸上重新露出笑容。

这时,厨房的门帘一掀,王芳探出头来,脸上带着忙碌的红晕,笑容满面地招呼道:

“都别在院子里聊了!快开饭啦!富贵儿醒得正好,先去洗把脸,准备吃饭!”

王芳这一嗓子,如同吹响了集结号。院子里瞬间热闹起来。

李富贵抱着小丫头,带着王卫红和王援朝去水龙头边简单洗了把脸。

孩子们嘻嘻哈哈,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光。

等他抱着小丫头回到正屋时,两张拼起来的八仙桌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香气四溢,在这个年代堪称极其丰盛的宴席。

厨房里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主菜是王芳做的红烧肉,毕竟是在食堂里练过的,用的是上好的五花三层,酱赤油亮,肥肉晶莹,瘦肉酥烂,颤巍巍地堆在粗瓷大碗里,浓郁的肉香霸道地占据着主导地位;

一大盆热气腾腾的土豆炖鸡块,整鸡斩件,炖得骨酥肉烂,土豆吸饱了油润鲜美的汤汁,软糯入味;

舅妈周秀琴带来的酱肉丝分量十足,选用精瘦肉切得细长均匀,酱香浓郁,配着嫩绿的葱丝,色泽诱人;

还有一大盘油汪汪、金灿灿的炒鸡蛋,用了好几个鸡蛋,蓬松鲜嫩;

一大碗蒜泥拍黄瓜,清脆爽口,正好解腻;

几碟子自家腌得透亮脆生的咸菜、酱黄瓜,更是下饭的利器。

主食除了暄腾腾的白面大馒头,还有熬得稠乎乎、米油厚厚的小米粥。

最显眼的是舅妈周秀琴特意带来的“硬通货”——几个卤得酱红油亮、散发着浓郁香料气息的酱猪蹄,此刻成了桌上最吸引眼球的“明星”。

“嚯!舅舅舅妈来了就是不一样,这席面赶上过年了!”李富贵看着满桌子在六十年代堪称奢侈的菜肴,忍不住笑着打趣,同时真心实意地赞叹,

“妈,舅妈,辛苦了!这得忙活一上午吧?” 他知道,为了这顿饭,母亲和舅妈肯定很早就开始准备了。

“辛苦啥!你舅一家难得来,可得吃好!”王芳脸上带着忙碌的红晕,笑容却无比灿烂,一边麻利地给众人分碗筷,“快坐下!都动筷子!”

众人纷纷落座。老太太自然是坐在主位,左边挨着李富贵,和李富贵怀里还缠着他不肯自己坐的小丫头,右边是爷爷李老头。

王力一家挨着李富贵和王芳坐下。张老头坐在另一侧。

堂屋里坐得满满当当,充满了令人心安的热闹。

“来来来,都动筷子!别看着!”老太太率先发话,拿起筷子就给李富贵夹了一大块颤巍巍、油汪汪的红烧肉,

“大孙儿,多吃点!出去一个多月都瘦了,真让人心疼。”

接着又夹了一个油亮诱人的酱猪蹄放到李富贵碗里,

“还有这个,你舅妈带来的好东西!多吃点,补补元气!”

老太太的偏心眼儿在饭桌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富贵碗里瞬间堆成了小山。“奶,够了够了,我自己来,您也吃!”他哭笑不得,赶紧护住碗。

“你吃你的!”老太太不容置疑,又转向王力,语气明显“客气”了些,但热情不减,“小王啊,你也快吃!尝尝你姐这红烧肉炖得咋样!还有秀琴,这酱肉丝一看就好手艺!快尝尝!”

“哎,好!妈您也快吃!”王力笑着应道,他先夹了一筷子酱肉丝给妻子周秀琴,又给两个孩子王卫红和王援朝各夹了块鸡腿肉。

饭局一开始,话题自然还是围绕着李富贵在火车上的“壮举”。

王力喝了一口小米粥,清了清嗓子,又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来,这次甚至还加入了更多细节和当时紧张的气氛描述,完全无视了李富贵示意的眼神。

“……你们是不知道啊!那沈三刀,在冰城道上也是有名有号的狠角色!随身带着家伙呢!当时那刀子,离富贵就那么近!那叫一个险!可富贵呢?眼睛都没眨一下!一个擒拿手,干净利落!咔嚓一下!那手腕子就给他卸了!那反应,那速度!我当了这么多年兵,都忍不住要叫一声好!咱们小富贵儿,真是这个!”王力讲得眉飞色舞,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第573章 再到《慧民医馆》

“哎呀!我的老天爷!”

奶奶听得心惊肉跳,一边听,一边又忍不住给李富贵夹了一筷子炒鸡蛋,

“大孙儿啊,以后可不能再这么莽撞了!多危险啊!这要是有个好歹……”

虽然语气是后怕的责备,但眼底的自豪藏都藏不住,尤其听到王力的称赞,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些。

“就是!富贵哥太厉害了!像电影里的英雄!”王援朝啃着香喷喷的酱猪蹄,小脸上全是崇拜。

“大哥是英雄!”王卫红也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

小丫头虽然听不太懂,但看到大家都在夸大哥,也拍着小油手跟着喊:“大哥棒!大哥棒!”

李富贵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特别是当着这么多家人的面,赶紧埋头扒饭,转移话题:

“舅舅,您快别说了,吃饭吃饭。我妈这红烧肉做的真绝了,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舅妈这猪蹄也卤得忒入味了!”

他咬了一口酱猪蹄,软糯弹牙,咸香四溢,忍不住又赞了一句。

“对对对,吃饭!”王芳也笑着打圆场,又给弟弟王力夹了块红烧肉,

“大力你也多吃点,在部队也辛苦。秀琴,尝尝这土豆,炖得面乎。”

话题渐渐转向家常。

王力关心地问起李富贵在特案组的工作累不累,有没有按时吃饭,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芳和周秀琴交流着持家过日子的心得,比如哪里能买到不要票的碎布头,哪里偶尔有处理的老母鸡;

张老头则跟李老头低声说着院子里哪块地该翻翻了,种点啥好。

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王援朝和富丽各自拿着属于自己的酱猪蹄啃得欢快。

饭桌上气氛热烈而融洽。

碗筷碰撞声、咀嚼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最朴实也最动人的烟火气。

虽然人不齐,但这份丰盛和热闹,已经充分表达了李家对王力一家到来的重视和喜悦。

阳光透过窗户,暖洋洋地照在杯盘渐空的桌子上,也照在每一张带着满足笑容的脸上。

一顿在六十年代背景下堪称丰盛又充满温情的家宴,在家人团聚的欢声笑语中,走向了尾声。

饭后,杯盘碗筷的收拾自有母亲王芳和舅妈周秀琴忙碌。

李富贵则提着一个沉甸甸的饭盒——里面是特意给姑姑李慧敏留的饭菜,红烧肉、酱肉丝、炒鸡蛋、还有一小块酱猪蹄,都用饭盒分格装好,还冒着微微热气——打算给她送到医馆去。

他心里也惦记着,想看看姑姑那个小医馆经营得怎么样了。

小丫头就像块小年糕,大哥走到哪儿她就黏到哪儿,小手紧紧攥着李富贵的衣角。

王卫红和王援朝两个小家伙一看李富丽跟着,立刻也来了精神,眼巴巴地望着李富贵,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我们也想去!

李富贵看着身后这三个小“跟屁虫”,无奈地笑了笑,揉了揉富丽的小脑袋,又对王卫红和王援朝点点头:“行,都上车吧,带你们去姑姑那儿转转。”

跟家人打了声招呼,他便开着吉普车,载着三个兴奋的小家伙,驶向姑姑的《惠民医馆》。

车子很快在医馆门口停下。

比起李家小院的温馨热闹,医馆门脸显得朴素甚至有些陈旧,但门上那块写着“惠民医馆”四个大字的木匾倒是擦得干干净净。

李富贵停好车,一手抱着小富丽,一手提着饭盒,身后跟着王卫红和王援朝,走进了医馆。

一进门,一股混合着消毒水和草药的味道便扑面而来。

堂屋里陈设简单,靠墙是一排旧长椅,此刻上面还坐着两位候诊的病人,一位是捂着肚子脸色发白的老太太,另一位是抱着个蔫蔫小孩的年轻媳妇。

靠里的诊桌后,姑姑李慧敏正戴着听诊器,专注地给一个咳嗽不止的中年男人听诊。

李富贵等人一进来,李慧敏就抬眼看到了。

她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笑容,但手上的动作没停,只是对李富贵他们微微颔首,用眼神示意他们稍等片刻。

李富贵会意,点点头,没有出声打扰。

李富贵没有干等,他低声对三个小家伙说:“走,咱们去后院玩会儿,别吵着姑姑看病。”

说着便熟门熟路地带着他们穿过诊室旁边的小门,来到了医馆的后院。

后院不大,收拾得倒也干净,晒着一些洗净的纱布和草药簸箕。

三个小家伙在后院树荫下的空地上玩起了简单的游戏,李富贵则靠在门框边,一边看着他们玩闹,一边留意着前堂的动静。

大约又过了二十分钟,前堂的说话声和脚步声渐渐平息。

很快,李慧敏的身影出现在后门口,她解下了听诊器挂在脖子上,脸上带着一丝忙碌后的疲惫,但看到侄子带来的孩子们,笑容又温暖起来。

“富贵,来了啊。” 她先跟李富贵打了招呼,目光随即落在小富丽身边的王卫红和王援朝身上,带着点疑惑,“这是……?”

说话间,她已经很自然地伸手从白大褂的口袋里掏出几块包装朴素的奶糖,笑着递给了三个小家伙一人一块。

“谢谢姑姑!”小富丽甜甜地叫着,王卫红和王援朝也赶紧学着道谢。

“这是舅舅王力家的孩子,卫红和援朝,今天跟舅舅舅妈来家里做客。”李富贵笑着介绍,顺手把还温热的饭盒递过去,“姑姑,快吃饭吧,特意给你留的,妈和舅妈的手艺。”

“哎哟,还给我留着呢,正好,忙得都忘了饿。”

李慧敏接过饭盒,脸上满是欣慰,就在后院的小石桌旁坐下,打开饭盒。

看到里面丰盛的饭菜,尤其是那小块酱猪蹄,她眼睛一亮,“嚯,今天伙食可真好!” 她拿起筷子,小口小口地吃起来,动作斯文但看得出是真饿了。

李富贵看着她吃饭,顺势问道:“姑姑,我刚才看你这儿病人不少啊,这都午后了还有人来。医馆经营得挺好?就是……我看你一个人忙前忙后的,累坏了吧?怎么不多招两个人帮衬帮衬?”

第574章 医馆面临的问题

听到李富贵问起这个,李慧敏吃饭的动作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疲惫交织的神色,轻轻叹了口气:“唉,富贵啊,姑姑怎么不想招人?做梦都想有个帮手!可是……”

她放下筷子,环顾了一下自己这小小的医馆,语气带着现实的沉重:

“咱们这《惠民医馆》,虽说现在也是公私合营,归街道管着,算是个公家的小诊所,可地方就这么大点,条件你也看到了,就这么回事。

现在外面的大医院、厂矿医院、部队医院,那才是香饽饽,待遇好,说出去也体面。

稍微有点本事、读过卫校或者有经验的护士、大夫,谁愿意来我这小庙屈就啊?都削尖了脑袋想往大单位、国营厂子里钻呢,当工人、进大医院才是光荣体面有前途。”

她的话语里,清晰地道出了这个年代的社会风气——工人老大哥地位崇高,大型公有制单位才是就业首选。她这个小诊所,在人才竞争上毫无优势。

李富贵听着,眉头微微蹙起,他理解姑姑的难处:“那街道呢?田主任那边没想过办法解决吗?总这么下去,姑姑你一个人哪撑得住?身体累垮了怎么办?”

李慧敏苦笑着摇摇头,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慢慢嚼着,似乎想用美食冲淡点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