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墓:从黄皮子坟开始 第170章

作者:恩宠啊

  掰武闻言,只是笑了笑,然后说道:“这岛上,鱼龙混杂,我掰武要想在此地立足,依靠的,就是消息灵通。”

  说着话,掰武指着桌子上的玉说道:“既然是独一无二,那几位就开个价,把这箱东西收了吧。”

  听到掰武的这话,几人都没有做声,而是看向了白旌。

  而这个时候,白旌将古玉拼好以后,也是不由得感慨道:“果然如此。”

  听到白旌的话,几人都是有些疑惑,什么果然如此。

  似乎是看到了几人的疑惑,白旌开口道:“相传,早在殷商时期,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居住在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就曾进行过若干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其中的一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便是在向南渡海而去后,最后失去了踪迹。

  而据史书所载,在珊瑚螺旋海域所在的海岛上,曾经有过一个青铜文明发展的高度发达的恨天之国。

  这些恨天之国的人善于使用海底的龙火,并且与周王朝互有往来,而恨天之国的国中有深不见底的洞穴,这个海上之国很可能就是从中土渡海迁徙而去的恨天氏。

  但在秦朝之后,史书上对恨天之国的相关记载就彻底没有了,这个国家仿佛是在大海上神秘的消失了,就如同这个国家从未在世间存在过一样。

  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成了解不开的迷,甚至于至今为止,连关于恨天之国的任何物品都没有发掘到过,这个恨天之国就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迷踪之国”。

  后来曾经有一位去西天取经的法印高僧,他在取得真经后选择了海路归国,同时将沿途的见闻写成了一部地理奇书《佛国记》。

  在这本书中就叙述了他在海上听闻过的恨天国遗迹之事,在这段记载里面提到,在高大的珊瑚森林密布的海中有一无底巨洞,如果舟船被卷入其中就绝没有人能再活着回来。”

  听完白旌的话,掰武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得说道:“恨天之国就在珊瑚螺旋?”

  白旌点了点头,然后指向桌子上的古玉说道:“这上面的纹路,区别于中原地区的玉,有着特殊的本地特色,很显然,这是专属于恨天国之人的纹路。”

  说着话,白旌伸手入怀,很快,无眼龙符出现在了白旌的手里。

  紧跟着,就见白旌将无眼龙符放置在桌子上,然后开口问道:“你们不觉得,这无眼龙符和桌子上的古玉上面的纹路有些相似的地方吗?”

  一听这话,几人皆是站起身来,看向桌子上的无眼龙符和古玉。

  越看,几人越是觉得上面的纹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由得,胡八一问道:“难道说,这无眼龙符实际上是出自恨天之国?”

  白旌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有这种可能,刚才也说了,这恨天之国擅长锻造青铜器,而无眼龙符很可能便是产自恨天之国。”

  听闻此言,胡八一沉默了一瞬,然后看向掰武说道:“您应该知道,我们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吧?只要您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些玉随便你开价。”

  此言一出,掰武也是笑笑,然后说道:“这都是应该的,其实你们找船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不过最近不少打捞队去过珊瑚螺旋,结果只有一个,有去无回,无一生还。”

  听闻此言,在场的人都是沉默了。

  紧跟着,掰武继续开口道:“各位,听我一句劝,珊瑚螺旋的危险,超乎了你们的想象,我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有谁能够安全的出入珊瑚螺旋呢。”

  但是,几人对视了一眼,都表示,既然来了,那就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的。

  所以,接下来就等掰武找到大家需要的船,就可以出海了。

  掰武思考了一下,说道:“还别说,还真有一艘船符合你们的要求。”

  一听这话,胖子立马就要去看船。

  但掰武却是表示,晚上不敢去,那是一艘鬼船。

  走在前往放船的地方,一边走,掰武一边介绍道:“当年,这艘船改造后,那帮子英国人在出海的当天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传说是死在了船上,七个人,尸骨都找不到。

  再之后,这船回到了这里,当时安排了几个渔民看守,结果看船的渔民也消失不见了,打那以后,大家都觉得这船太过蹊跷,要不然,这么好的船也不会被一直搁置在这里。”

  只见掰武拿着手电向着里面照去,却是什么都看不见。

  这下子,胖子不由得疑惑地问道:“掰老大,这什么都看不见,船在什么地方啊?”

  结果,胖子的话音刚落,就见无数的飞鸟,向着出口的方向急速飞来,而白旌等人相当于就在路中间,无数的飞鸟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

  几人纷纷抬起胳膊,用以抵挡飞鸟飞来的动静。

  飞鸟足足用了半分钟的时间,才成群结队的从洞里飞走。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算是终于看清了洞里的情形。

  就见远处的水里,一艘隐约能够看到轮廓的船停靠在那个地方。

  终于,这个时候掰武开口道:“可以走了。”

  说完,掰武走在最前面,其他人也是紧随其后。

  随着距离那船越来越近,大家也是终于看清了那船的样貌。

  而在这个时候,来的时候掰武带着的一个将身体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女人,此刻也是露出了隐藏的样貌。

第302章 鬼船

  这个女人,身上布满了让人看不清的文字。

  同时,就见掰武的一个小弟端着一些东西放到了地上。

  紧跟着,就听掰武解释道:“我们这个地方,出海前,都有一个祈福的仪式,这是岛上的规矩。”

  随即,就见那女人做了一些动作以后,便是跪在了地上。

  掰武上前将女人拉了起来,然后便是对着白旌等人示意了一下,确定可以上船了。

  见状,白旌几人对视了一眼,便是以白旌打头,走上了上船的木梯。

  当几人刚上到船上的时候,就听那女人突然开口道:“没用的,船上的原魂,仍会紧紧的跟随。”

  这些话,只有白旌听到了。

  不过白旌只是回头看了掰武和那女人一眼,没有说什么。

  除了白旌四人上船查看以外,其他人都没有上船。

  白旌几人在船上来回查看了一圈以后,发现这船虽然有些年头了,但船只保存的情况还是挺好的。

  船上该有的东西也都有。

  随后,在雪莉杨的指导下,几人把盖在船舱上的粘布打开,随即,雪莉杨便是看向了各项仪表的情况。

  “四轮旋桨驱动,双动力切换,这船可以啊。”

  胡八一一听这话,也是高兴了起来。

  按照掰武的说法,这是一艘海柳船。

  海柳虽然名为海柳,但实际上并不是海中的柳树,海柳是一种不会动的海洋生物,因为其形状似柳树而得名。

  海柳的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情况下,需要数万年才能成形。

  因此这种生物的每一寸那都是宝贝,海柳全身都是无比的坚固,即使是受潮受热也都不会发生变形,而且这东西还可以耐得住腐蚀,即使时间过去的再久也如同新的一样。

  既然海柳有如此多的优点,那这种东西自然是最适合造船的。

  而沿海渔民也都相信只要在船身重要构件之中加入海柳,船只就能经受波涛骇浪的洗礼,同时也能得到水神庇护。

  只不过,由于海柳太过罕见,真正加入海柳的船却是十分少见的。

  到了近代之时,海柳都已经濒临灭绝了,那更是难得一见,也就更别提有海柳船了。

  但白旌知道,这艘船,却是实实在在的海柳船。

  实际上,这艘船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

  甚至于,这艘船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并且被海盗使用,在沿海一带纵横一时。

  后来海盗被剿灭了以后,这艘船就又被渔民们经过改造之后成为了一艘渔船。

  一直到数年前,一个英国的打捞公司想要进入珊瑚螺旋海域,便是相中了这艘船,英国人花了大力气,对这艘船进行了长达半年时间的改造。

  他们将海柳船的吃水线下都改装成了铜板装甲,这可是要比以前更加坚固了。

  同时还把船的动力也换成了蒸汽烧煤和马达两种动力切换的四组螺旋桨驱动,这使得这艘船可以应对动力有问题的突发状况。

  另外船上再配备了绞盘、渔炮、救生艇、潜水钟、以及简单的打捞作业工具、深海救援器等等打捞用的工具。

  最关键的是,船上还配备有两门中等口径的水神金毗卢炮,可以说,面对海上的任何情况都考虑的是一应俱全了。

  只是,这艘船改造完成之后,第一次出海就出了问题,船上的七名英国船员,全都神秘的暴毙在了这艘船之中,甚至于连尸骨都找不到了。

  白旌却是知道,这些船员全被船舱底下的东西吃掉了。

  虽然白旌知道船舱底下有东西存在,但白旌却是没有将其消灭的打算,因为白旌知道,那东西虽然危险,但只要不靠近底层的船舱,那就没有任何事情。

  而且,那东西的存在,是这艘海柳船能够乘风破浪的原因所在。

  就在这个时候,胖子似乎发现了什么当即指着船舱之中的一个位置说道:“老白,老胡,你们看,这里好像有一个口子,可以下去。”

  听到这话,大家都是看了过去,胖子当即表示下去看看。

  白旌和胡八一也没有阻止。

  随后,胡八一和白旌各自走到船的两边,向着后面走去。

  结果,两人在船尾再一次相遇了。

  就见胡八一手电照着一边说道:“老白,你过来看,这里有个潜水钟。”

  白旌不由得笑道:“那可是巧了,这边也有一个。”

  “这船我们要了。”

  掰武对此似乎并不奇怪,但还是问道:“确定了吗?”

  白旌几人对视一眼,皆是点了点头。

  掰武随即手指示意了一下那个祈福的女人说道:“可我刚才听她说,这船上的冤魂至今没有消除。”

  胡八一闻言,笑了笑问道:“那你还有更好的推荐吗?”

  掰武摇了摇头说道:“没有。”

  白旌闻言也是笑道:“无妨,我刚才转了一圈,已经知道船上的冤魂到底是什么情况了,不会有问题的。”

  听到白旌的话,掰武也是不由得来了兴趣,不过白旌没有解释的意思。

  见状,掰武也没有强求,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得嘞,那我马上联系船主。”

  突然,胡八一想到了什么,又说道:“对了,麻烦你还得帮我们介绍一个有经验的舵手能行吗?”

  听到这话,掰武也是有些迟疑了起来,随即说道:“这可就难了,这岛上的人谁都知道,去珊瑚螺旋是玩命的买卖。”

  白旌闻言当即说道:“这个你放心,你只需要帮我们找到最适合的舵手就可以了,我们有办法说服他们。”

  听到这话,掰武对白旌的好奇更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