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开局成为厨师 第131章

作者:都市考拉

等阿涛说完,旁边丁秋楠和梁拉娣紧张的脸色明显放松了下来。

这时南易说话了,笑道:“阿涛,你这记性是真不行,我们是红山口轧钢厂,你说的是红星轧钢厂,根本不是一个地方呀,再说了,姓沈的多去了,光我们厂就七八个呢。”

“是是是,我就说我记错了,沈副厂长,我敬您一杯酒赔罪,您可别见怪!”说着,阿涛取了一只杯子倒了一杯酒,然后双手敬沈卓。

“阿涛师傅,你和南哥是故交,咱们没外人,28谁也别敬了,咱俩碰一杯。”

两人喝完,阿涛告辞离开,两家人又开始拉起了家常。

嘴里说着话,沈卓心里却在琢磨刚才阿涛的话,毫无疑问,昨天晚上他们碰到的人肯定是钟跃民他们,而他们他从某个途径打听到了沈卓的姓名和工作地址,准备找机会报仇。

对于钟跃民等人的不甘心,沈卓心里也理解,

一帮没受过什么挫折的大院子弟,被自己一脚一个当街放倒,如果不找回场子,还有什么脸面在这四九城混。

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沈卓也能猜到大概,无非是通过二柱子或者派出所这两条线找到自己厂子,然后再根据自己开的212确认。

查到自己又怎么样,敢吡牙无非再收拾一顿,所以沈卓也没有太过在意。

不大工夫,阿涛又来了一趟,送了两瓶茅台。

等阿涛走后,梁拉娣再也按压不住好奇心,“好你个南易,这些年你到底瞒了我们什么,说说吧!”

除了沈卓,其他人全都是一脸好奇,南易竟然被称为少爷,他到底是什么人?

“唉,都是些陈年旧谷子的事了,既然你们想知道,那我就说说……”

见躲不过,南易只得把这家饭店前身雅和居的事说给了梁拉娣听。

一顿饭吃到九点才散,到了家里,丁秋楠还在感叹南易的身世。

“你说这南师傅藏的可够深的,原来竟然是个大少爷,最难得的是,南师傅性格还这么平和,真看不出。”

“你没看梁师傅当时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也是,这事儿搁谁谁不惊。”

“不是,老公,你怎么一点都不惊讶呀?对了,从今天晚上就好像没见你惊讶,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南师傅的身份呀?”

见沈卓一脸淡然,丁秋楠抓着沈卓的胳膊,疑惑的问道。

沈卓笑笑没有说话。

“你真知道?南师傅早就给你说了?”

沈卓摇摇头,笑道:“连梁师傅都不知道,我哪知道,但是即便南师傅没说,也不难推测出他家里条件不错。”

见丁秋楠一脸好奇的模样,沈卓接着说道:“你还记得当年梁师傅被诬陷偷厂里红铜这件事吧?”

“记得呀,后来不是查清了吗?是南师傅做好事不留名,卖了一块祖传玉佩然后把二十块钱匿名寄给梁师傅了。”

“这就对了,你没想过,一般家庭能有那么值钱的玉佩吗?”

听沈卓这么一说,丁秋楠恍然大悟:“还真是哈,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南师傅的家庭背景好像不是太好,当年刘厂长把他放到厕所打扫卫生,就是因为成分的问题。”

“不错,”沈卓拍了拍丁秋楠的脑袋,“这小脑瓜总算是开窍了。”

丁秋楠眼一斜,“你是在夸我聪明还是骂我笨?”

十天时间很快过去,五月十三号,沈卓启程前往黑省红柳县,

虽然已经过了十年,但是东北并没有什么改变,道路依旧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沈卓还是在沈市时换乘,

沈市依旧是烟囱林立,天空被滚滚黑烟遮得如同末日,

这个年代,发展是主旋律,污染是最微不足道的事,即便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在最没有解决清洁能源的前提下,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建国初期,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是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都不为过。

有得就有失,快速发展的代价就是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所以,沈市的天永远是灰蒙蒙的很少看到蓝色。

十年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但红柳县这个边陲小城仿佛640时间静止了一般,和十年前并没有什么区别,上次入住的那家军红招待所还在。

交完介绍信办完入住,接下来就是等扬科维奇联系自己了。

刚过晚上七点钟,天就黑了下来,吃过晚饭,颠簸了三天的沈卓刚躺到床上,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以为是服务员来送热水,沈卓穿着拖鞋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子,长着一脸络腮胡子,明显带着混血儿的特征。

“杨卫民?”沈卓稍一打量,认出了这就是上次在这家宾馆联系自己的中间人中俄混血杨卫民,后来到金安镇还是住的他姑姑家。

看到沈卓,杨卫民也是一脸惊喜,“沈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是啊,卫民,我都快不敢认你了,你这变化也太大了!”

沈卓对杨卫民的印象不错,特别是他姑姑和姑父,人特别实在,在那种贫苦的年代,把家里唯一一只鸡给杀了招待自己,让沈卓至今都记忆犹新。

这次来黑省,沈卓想了解一下这对夫妻的生活状况,看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

第234章大展宏图

“沈先生,这次还是我负责带您过去。”杨卫民恭敬的说道。

“行,卫民,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沈先生,这次咱们还住在我姑姑家,您看行吗?”

“行,”沈卓拍拍杨卫民的肩膀,“还是你来安排。”

第二天,沈卓跟着杨卫民带到金安镇,杨卫民的姑姑和姑父对沈卓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特别是杨卫民的姑姑,拉着沈卓的手不停的说着感激的话,多亏了沈卓当年留下来的五十块钱和那些粮票,一家人才度过了后来的困难时期。

铁锅炖大鹅,沈卓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农家再次享受了一番东北特有的热情,

在杨卫民姑姑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沈卓在杨卫民的带领下前往边境线约定的交易地点。

交易很顺利,十一台机床钱货两讫,沈卓把机床塞进空间,和上次一样,打道回了红柳县城。

没有在红柳县停留,中午时分,沈卓在长途汽车站踏上了开往哈市的大客车。

两天后,风仆尘尘的沈卓回到机修厂,调了一辆卡车出来,沈卓在中途拉着一车机床直奔火车站,通过火车站的熟人把机床运上了火车,然后直接发向盛海市。

发完货,沈卓这次并没有跟去,拉着一台机床回了厂子,然后和林跃明以及别一个厂长负责人打了电话,让他们到车站收货即可。

把机床运到恒温车间,沈卓开始了自己宏伟计划中的第一步,拆卸机床熟悉机床构造。

主轴箱、进给箱、丝杆和光杆、溜板箱、刀架、尾架、冷却装置...最后只剩下一台铸铁机身。

最后,沈卓继续细分,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全给拆了个稀巴碎...

如同疱丁解牛,把机床一件件细分到螺丝层次,一台机床零件铺满了十平米的地方。

望着满地零件,在沈卓脑海中这些零件如同活了一般,不停的优化重组.

在智慧果的效用下,沈卓对机床的构造可以说达到了非常精通的地步,而这台目前最为先进机床的缺点也开始在他眼中显露无遗。

一个小时后,沈卓有把握这台机床如果自己加以改进,精度和性能至少能提高百分之五十。

工业时代,无论制造什么东西,都离不开机床,而机床的精度与否,直接关系到所制造机器的性能是否优良。

在没有研究出数控机床和超精密机床的现代,精密机床已经是最先进的加工工具,极限精度能达到零点几个纳米。

精密机床的刀具都是用金刚石做成的,

之所以采用金刚石,是因为它是自然界最硬的材料,并且稳定性耐热性极高。

一般金刚石的车刀会有两个半径,一个刀尖的圆弧半径一般只有0.5mm左右,类似于一把铲子刃边长度,决定你一次能铲掉多少东西。

还有一个刀刃圆弧半径,这个就特别小,类似于铲子的刃边锋利度,这要用专门的刃磨机来磨。

以现在的技术和条件,最多只能磨到100纳米,但这根本无法满足沈卓的要求,必须在50纳米以内才行。

没有趁手的工具和仪器,沈卓只能自己想办法,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手工打磨。

手工磨制50纳米以下的锋片,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但这对被智慧果改造过的沈卓来说,难度并不高。

机床的设计可以说是机床精度的灵魂,

在几十年后的后世,岛国机床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而且特别笨重,但它精度高耐用的优点是别的国家机床所无法比拟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产机床一直在模仿,一直没有超越。

影响机床的另外一大因素就是机床铸件。

铸件的优劣有很多种原因,总来来说主要来自来三个方面:

一是铸件形状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壁厚设计是否均匀;

二是收缩时是否有很大阻碍力;

三是冷却温度是否足够缓慢。

作为精密仪器,其实机床最为遵循力学定律,

任何一个十字交叉筋的铸件的应力集中于交叉中心点,表面上看起来十字交叉更稳固,但是应力也大、更容易造成中心开裂和变形。

关于这方面的案例完全可以参考所有桥梁的内腔箱式设计,这些大多不是十字或米字交叉筋。

也正是因为如此,全球先进机床的内部支撑设计是箱式的,支撑筋不算太高,沿着铸件内壁支撑,而不是简单的十字交叉,所有床身、立柱、主轴箱都是如此。

至于高温后的冷却问题,一般都是薄壁部位先凝固冷却,厚壁部位后凝固冷却,

凝固冷却温度曲线的时间差,造成了厚壁薄壁相交位置的应力,也决定了铸件成型冷却后的应力。

同样一个原理,越是箱式闭环结构,它所产生的应力越越小。

二、铸件收缩时是否有很大阻碍力,会直接影响铸件的的硬度和韧度,如果硬度和韧度不够,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误差,这个误差直接关系到所生产机器或零件的合格与否。

第三,冷却曲线的快慢程度对应力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铁水浇注后的铸件在砂箱内,从高温液态冷却到低温固态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共晶、共析过程;

极高温下铁水从液态到凝固为固态,有个临界凝固温度点,大约1153℃吼。

临界点温度高低与铁水中的化学成分有关,内部的化学成分和熔炼过程决定了冷却曲线,而冷却曲线决定了应力大小。

铁汁高于临界点提前凝固,这在专业术语上俗称过冷度高,相对冷却速度快,相对材质偏硬、强度高,但是应力也大。

铁汁在低于临界点提前凝固,又称为冷度低,相对冷却速度慢,相对材质硬度低、强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