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谁还不是个李唐后裔 第127章

作者:大侠吃香蕉

实则不需要这些游骑出动,长安散落在外面的梁兵,就早早的就龟缩进了城内。

长安在黄巢之乱时,虽然被黄巢大军攻陷了进去,造成了一系列杀戮之事,但主要的城市建筑基本都是完好无损,与之前并无二致。直到之后,各路平乱的藩镇攻入长安,在剿灭黄巢的同时,还对长安城进行了一系列的烧杀抢掠,致使“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

到了昭宗后期,朱温强迫他迁都洛阳,并在长安烧了一把大火,毁了长安的宫室百司及百姓居所,“取其中之材,浮渭沿河而下”,就这样,千年古都才终于被毁于一旦。

直到了后面,朱温以长安为边防之用,才稍稍修缮了一下,派以驻军,用以防范西北的各方藩镇。

因此,此刻的长安城内,百姓十不存一,大多都被迁徙到了洛阳及汴州去了,已然只是一座兵城而已。

对于此种事件,最怨恨朱温的其实也是这长安地带的豪强了。

长安古都的名号不再,他们的影响力与根基也相当于下降了不知多少,现在顶多不过只是关中的一方土豪罢了。

因此代替李璟的易老家主一出面,各方有实力且上得了排面的豪强大族,都纷纷摇旗响应。

大唐王师所至,皆受到了箪食壶浆的欢迎。

虽然只是一些地方豪强,但所谓各取所需,现在要得就是一个大义名分,先将这些世祖的心稳住,之后再腾出手收拾也一样。

所谓细水长流,一刀切的效果,比起温水煮青蛙来,还是逊色不少。

所以如今驻在长安城下的大军,加上各方豪强支援而来的青壮,就有七万多人。联绵而去的营盘,站在长安城头,只感觉一眼望不到尽头。

各式各样的旗帜在飞舞,四野之下,到处都是披着轻甲,负着骑弓,腰间配着长刀的游骑远远观望,整个长安内的近万驻军,此刻都陷入了浓浓的恐惧中。

谁也想不到,易家堡居然会这么快被岐军拿下。

或者说,被这支西面而来,打着唐王朝名号的大军攻克,然后将长安封锁住。

更可恨的是,四面那些可恨的大族,之前享受着大梁的优厚待遇,这会遇见老主子回来了,舔着个脸就上去迎着。

真是可恨!

长安府尹,是一个五十些许的半老之人,他的祖籍在山东,后随着朱温起家,一路虽没立什么大功,但依然坐到了封疆大吏的位子。

前段时间朱温甍了的消息从汴州传来后,他先是惊愕,然后就是狂喜。

作为一个跟了朱温十数年的老臣,将他安置在长安这个半废不废的地方,一待就是数年之景,好不容易把长安修缮好了,吸纳了好些百姓重新入城,居然就有风声说要将他调回朝中。

这年头,有兵的就是爷,调回汴州,他还如何享受这种土皇帝的日子。

前些年,长安的状况有了改善过后,他就让人将一家老小都接到了长安来,还一口气纳了三房小妾,过的就是神仙日子。

而就是因此,他的野心反而就开始慢慢的滋生了起来。

长安如此残破,我都能给你修起来,钱粮都是我募集四方大族慢慢凑出来的,还能走到今天这个局面,还有什么是我不能做到的?

于是乎,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长安府尹,就开始为自己的大业做准备事项。

先是笼络住实力最强,名号最盛的易家堡,再慢慢吸纳各方流民青壮,充实自己的实力。因此,这段时间他连几房小妾的房中都未去光顾过,只等汴州局势如何,再行打算。

于是,这么一等,就等来了这长安城昔日的主人。

唐王朝的大旗,就如此在长安城下飘展。

如今大梁内乱,谁也想不到素来以安稳为主的歧国,会如此迅速的动兵出征。

就是知道了,想必现在也无心顾及了……

长安府尹站在城头,只是不停的扯着胡须,皱眉的看着远处连绵向外的唐军营盘。

大唐宗室,怎会有如此强势的遗孤流落在外。

不提其到底本事如何,单看那岐王李茂贞能够真正奉其为主,就不可小嘘此人。

暗探回报的,这支大军的真正主帅,可就是那位李姓殿下。

至于岐王李茂贞,想必都留在了歧国境内。

“府尹……如今麾下儿郎都已做好了准备,城内粮草充足,对面若想强攻,也只会落不得好……”

长安府尹是土生土长的山东大汉,此刻虽有年迈之态,但身形高大,如此经营长安多年,自身也有气势在身。

毕竟能在这个位子坐上这么多年,他不是傻子。

易家堡的防御体系,他是清楚一二的,能在一个下午之内,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下来,想必长安之下,也没有什么安稳之处。

虽然不知道易家堡到底是怎么被打下来的,他心里却已经有了顾虑。

自家是不是需要,派人去对面大营里交涉交涉?

反正朱温都死了,自己这么大把年纪,几个儿子都是不成器的东西,若是如此下去,莫不也是个螳臂当车之举……

因为心中如此作想,他就有些犹犹豫豫了起来。

年长之人,自然没了年轻时斩钉截铁的血性,一下子没下定决心,自然就再也投不起什么斗志了。

也许,有献城之功,起码晚年还能够得以善终……

“派出使者,去唐营中,试探虚实。”

第167章 长安(二)

“长安……”

一张信纸被攥在手上,然后负于身后。

清风起,信纸也随着缓缓飘动。

藏兵谷一年四季的景色仿若都是一般,无边无际的翠竹,也随着清风摇动。

袁天罡还是那身藏青色衣服,怎么看都和奢华扯不上关系,不过只是寻常百姓都能穿得起的麻布衣裳。

佩戴了许多年却依然崭新泛着光泽的面具在斗笠之下,惟独露出一双看不出年龄的双眸。

自从李星云在焦兰殿拒绝称帝过后,他就重新回到了这藏兵谷中。

李星云所言的是,袁天罡还未帮他将李璟杀掉,杀师之仇未报,这皇帝不当也罢。

可笑哇可笑,若真当了天子,什么仇报不了。

他却是没想到,那名假子,却是能够有魄力,掀起这场足以改变天下大势的动乱。

朱温初亡,天下诸侯尚在观望之间,歧国打着大唐的旗号克复中原,一路势如破竹,就在各方诸侯还未反应过来时,就已经入主中原。

时隔近十年,长安又再次回归到了大唐的旗下。

虽然这不是袁天罡所想看到的安排,但他就是入主了长安。

此时此刻,站在旁边不远处躬身侍立的上官云阙,不能得知袁天罡的心情如何,但他自己是真正震撼的。

在上官的眼中,李星云势必是要当天子的人,如今虽一时被仇恨蒙蔽了心绪,但终归会成长起来的,到那时,大帅必当带领他们不良人重新拥护起李星云当上天子。

至于到底效忠的是李星云还是大帅,这个倒也不重要,大帅效忠的是大唐,效忠大帅就是效忠大唐,自然也就是效忠星云了。

可如今,曾经的大唐都城,却被那个素来被大帅排斥的李璟收复了回去。

而李星云尚还未成长起来,人家居然就打起了大唐的旗号。

这不就是……倒反天罡吗!

反正上官云阙是认为,这个天下他是愈加看不懂了。

而这个李璟,他更是看不懂。

想必,大帅可能也不曾看懂过吧……

心中正揣揣作想,就见那张信纸在袁天罡的手中自燃而起,然后随着清风飘散。

“李星云,现在在做什么。”

袁天罡将手负在身后,只是微微昂首,看着天际远处,不咸不淡的发问。

上官云阙迟疑了一下,身子向下又躬了些许。

“大帅,星云在前些日子说是要外出历练,从藏兵谷离开后,就没了什么消息,他说……待到能够亲手向那位报仇时,他自然就回来了。”

袁天罡转过身来,不屑的一笑。

“那位?在本帅面前,还有谁不能提及名字的?纵是李世民,本帅都不曾顾及名讳!不过只是攻下了长安,待到之后天下诸侯并发而起,他就知道,骑虎难下的滋味到底是如何!”

上官云阙不敢答话,只是埋首看着地板。

袁天罡冷哼一声,用手抚着木栏,冷笑出声。

“不过这歧国研究出来的利器,可是有了信息?”

上官云阙愣了一愣,只是无措的搓了搓手,不安道:“那李璟对于此利器,看管的很严,就是寻常不起眼的工匠,家人都被保护了起来,不得外人接触。我们暂时,还未探得什么消息……”

袁天罡铁面后的双眼闪了闪,在上官云阙手足无措的等待中,终于冷冷出声。

“下去吧,本帅倒要看看,他到底能做出什么来!”

上官如释负重,只是重重行礼,缓步从这处望台离开。

清风不断摇动四野的翠竹,沙沙作响的声音不断传来,袁天罡只是沉默负手。

直到了清风停歇,才缓缓转身离开。

…………

一尊又一尊被牛油布包裹着的大车被推进长安城内,无数持刀披甲的精锐武卒,都是肃穆的站在街道两旁,严防外人接触。

火器是秘密中的秘密,虽然早晚都会被人知晓,但所谓出其不意,只要将这东西一直领先于他人,就能死死压住别人。

长安府尹老则老矣,虽然没有了斩钉截铁的魄力,但对于投降一事,却是异常豁达。

改个旗,官位仍在,兵权暂时也还留在自己手中,虽然肯定留不长,但起码不至于落一个城破人亡的局面来。

汴州那边的新帝,是朱温的第三子,朱有贞。

作为朱温的嫡子,他是要比相貌可怖的朱友珪要更受朱温喜爱些,早些年就被封为了均王,不过由于朱友珪的强势,一直比较默默无闻了些。

谁曾想,最后这红花,竟然出乎意料的落到了他的头上。

由于是新君初立,国朝暂时不稳,所以对于死而又起的大唐,一时还未做出什么决定来,只是传召各府镇,做好防御,让唐军不得再前。

如此一来,长安府尹反倒有了庆幸之感。

还好投的快,不然面对这十倍于己的敌人,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怎么也要落一个人首异地的下场……

心中如此作想,他就对眼前这个年轻的大唐宗室更有了些恭敬。

“殿下,长安的所有表册,都在此处了。先帝在长安时,还尚有十万户,之后在逆贼朱温的大火焚毁后,经过罪臣的经营,现在不过九千户……”

用手抚着表册的李璟微微一愣,他虽然能够见到整个长安内的百姓甚少,但确实没想到比起十年前,居然都是十不存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