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仙璐 第363章

作者:一血酱

最后,同和文笑南告别时一样,韩璐特意留下了一根求救翎羽。

说法自然是与对赫连韧之前的许诺一般,让赫连韧将这翎羽交给赫家家主,危急时刻将其点燃,便能够向韩璐发出求救。

对于赫连彻,韩璐并未再在这些话语后加上一句“保留最终解释权”的话。

她是真真切切的想要再为这位老人做一些事儿,以报答这七日传授剑道的恩德。

转身,从高空中跳下,感受着老人原本一直注视着她后背的目光消失,感受着耳边呼呼的风声,以及自由落体时不那么让人舒服的失重感。

离地面还有三四百米时,韩璐才从储物袋中唤出灵剑,踩在剑上御剑飞行,飘然离去,全然没有几日前凡俗女孩的模样。

飞了一段路,本想着赶在中午前回到正一门的韩璐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儿。

“记得还答应师姐在南朝凡俗中转转,看看《常识》三册销量如何,看看《常识》中记载的知识有无被推广运用来着,”缓缓减慢速度,韩璐踩着灵剑回到地面上,“这儿距离正一门山门大概有三日半的脚程,我索性是花半日功夫,一面往宗门的方向走,一面沿路打探消息。”

“如此不光可以在凡俗中洗涤心境,还可以顺路作一些小调查,完成师姐的嘱托。”

作为《常识》三册在南朝改编、修订、发售的主要推动人,贵为南朝公主的温尔雅自然是每隔几个月都会收到负责此事的官员的反馈。

修订时如此,印刷成册并发售后也是如此。

喜报不断,但这却并没有让一年中时三百五十余日在正一门中修行的温尔雅彻底放心,只觉得是不是下面人报喜不报忧。

相较于官员送来的喜报,韩璐作为发起人进行实地调查,得来的结果自然更被温尔雅所信任。

惦记着此事,韩璐只是片刻便在心中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计划,想清楚了自己应该去哪里瞧,哪里看,才能得到温尔雅所渴望知晓的信息、数据。

从储物袋中取出了许久未用过的南朝地图。

韩璐先是在地图上寻到了赫连彻隐居的茅庐所在的大概位置,紧接着确定了自己现在的大概位置,再以此为中心,寻找附近的乡村或是城市。

《常识》三册中记载了各行各业都能运用到的知识。

所以,哪怕是类似于小雯生活的那般简陋山村,韩璐都有走一趟,一探究竟,看看山村中有无《常识》三册书籍存在,有无山民用《常识》中的知识改变生活。

地图显示,距离韩璐不远处便有两座村庄,于是韩璐也没多想,便将那两处村庄当作了她此行的第一站。

两座村子一名为河西村,另一名为河东村,顾名思义,两座村子相邻,由一条河流进行分界。

当韩璐施展轻身术法,已远胜过凡人奔跑的速度来到两座村子外的半山腰上时,她便远远的看到有近百人聚集在河道的两旁,正在忙碌着。

减缓速度,韩璐又恢复了凡人的姿态,漫步走近了人群,想着瞧一瞧热闹。

河边,两座村子的村民聚在一起,妇女、老人、孩子大概有六七十位,围在人群的最外围,当观众。

人群中心,两位读书人大半的青年正在指挥十几位同乡农民与三位工匠,协力尝试将足足有五米高的水车安装。

看到这场面,韩璐心中一阵欣喜。

《常识》三册中的农事篇中记载了几种水车的制作方法。

显然,这两位读书人或是那三位工匠中有人看过《常识》,这才会制造出这一座水车,合理的利用水的力量为村里造福。

向身边的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稍稍打听,对方的回答验证了韩璐的猜想。

听得有同村人在向韩璐这位外乡人吹嘘,另外几位正在围观水车安装的老人也凑了上来,大侃特侃,想着从韩璐身上寻一种自豪感。

如此倒也方便了韩璐,她在让这些村民寻到自豪感的同时,也打听清楚了《常识》三册在村内推广的大概情况。

当《常识》三册在三年前传入村子中后,两座村子中的村长便开始利用上面记载的日常、农业知识试着提升村内的农业效率以及改变村民的日常生活。

小打小闹持续了两年,当村民们见到了《常识》的好后,利用两村之间的河流建造水磨坊一事便被提上了日程。

韩璐来得巧,正好与其他村民一道见证了这一对于两座村子而言,颇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未来,两村村长据说还想要研究习得《常识》中预测天气的本领,从而为村内的农事提供更多的帮助。

还有两位小孩,主动来到了韩璐身边,唱起了自编的歌谣,歌颂《常识》以及推广常识的十三公主温尔雅。

歌词单调并不有趣,曲子也是算不得什么好听的旋律,但韩璐却是一五一十将其尽数记下。

她盘算着将这歌谣当着温尔雅的面唱出,定能让温尔雅高兴。

两座在山间河畔的小村子如此重视《常识》三册,这让韩璐颇为意外。

心情愉快的她便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出手相助,让这两座村子的村民能够更多的体会到《常识》的好,让两座村子变成常识推广的模范村。

寻到两位村长,韩璐主动表明了修士的身份。

接着,她便施展“水卜术”,占卜未来三月当地的气温、天气,以帮助两座村子中的知识分子在习得“气象观测”的本领前,便可以提前享受拥有“天气预报”给农事带来的好处便利。

作为答谢,两位村长将水磨坊磨制出的第一袋面粉当作礼物赠予韩璐。

价值不高,但颇有纪念意义,韩璐自然是笑纳。

第五百八十六章 任重道远

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韩璐推演得到的“天气预报”便被村中的书生记录、誊抄,张贴在了两座村子之中,将在未来三月的时间里,为两座村子中的众多农民指引农事,辅助生产。

而当韩璐从村子中走出时,储物袋中除了多出了那一袋面粉外,还多了不少村民赠送的瓜果。

这些瓜果均是韩璐、温尔雅从古修秘境中搬运出来的种子育成的新物。

随着南朝工部将从正一门中得到的新种花费三年时间育种、尝试性种植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些从未在中原出现过的作物便在南朝官方力量的推动下,于南朝土地上推广开来。

河西村、河东村中的作物也已经种植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此时正好是开花结果的时候。

这些新东西被拿来当做礼物赠予韩璐,进行炫耀,一点都不奇怪。

感受着口中酸甜的柠檬,韩璐漫步在山间小道上,心中感慨万千。

在这略有些偏僻的小山村中,《常识》都已经传播开来,真真切切让南朝凡俗凡人感受到了它的好处。

那在稍大一些的城市中呢?韩璐很是期待。

不过与此同时,韩璐也稍稍有些后悔,后悔在东阳城中一时间忘了温尔雅的嘱托。

要不然,东阳城那个商旅来往频繁的大城市,肯定是进行调查的好地方。

不过也不碍事,作为修士,韩璐能够日行千里,临时寻一座繁华的城市前往也非难事。

再次打开地图,韩璐的目光在地图上徘徊了一会儿后,将目光落在了距离此地大概百里的一座名为“闽兰港”的小城。

闽兰港是一座倚靠源水建立的港口。

因为其独特的商业属性,在港口建立后的不过百年便以港口为中心形成了一座不小的城市。

虽然闽兰港往来的商旅不及东阳城的三成。

但在南朝中,也算是一座能够排行前十的大城。

除此之外,闽兰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原因,还是南朝与北朝之间往来最为频繁的港口之一。

韩璐若是再此地调查,不光能够了解到《常识》三册在南朝的推广情况,还能知晓这三本为全中原凡人带回来并进行修订书册,有没有帮助到北朝的普通人,让韩璐、温尔雅建立真正惠及全中原凡人的大功德。

御剑飞行,直奔闽兰港,不过一刻钟多些,韩璐便抵达了目的地。。

驾驭灵剑,悬浮在空中,韩璐望着远处在源水最平缓的地段南北往来的大小船只,以修士的眼光欣赏着一片繁华世界。

默默的俯视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降落,以步行的方式进入了闽兰港中。

跟随着从港口前往城市的人群,韩璐稍稍废了点时间,便寻到了她的第一个目标。

一家占据了沿街的两层三个店面名为“朱兰书屋”的书店。

直截了当的进入书屋,看看《常识》三册卖得如何,再向书屋老板打听几句,这无疑是最快了解《常识》三册在此地推广的实际情况的便捷途径。

进入书屋,韩璐一眼便看到了摆放在书架上最显眼位置的《常识》三册。

书架前,有两位商人打扮的书客正在翻阅《常识》。

两人熟识,一面翻书还一面交流几句。

稍稍凑近了两人,韩璐也从书架上拿起了一册《常识》,随意翻阅,偷听着两人的对话。

商人逐利。

这两位北朝商人来此地寻《常识》三册,自然是为了从中挖掘赚取金银的法子。

《常识》的出现将众多新东西以及提高生产力的方法带到了中原,自然也让一部分嗅觉灵敏的商人发了横财。

有商人从《常识》中学到了羊肠避孕的方法,寻觅工匠,制造了一款避孕商品,行销中原,只是一年便为他赚取了千金。

有商人习得了《常识》中的锻炼金属的法门,以此生产制造合金,改良工具,成功的抢在《常识》推广开来前赚到了第一桶金。

还有些商人则更是干脆,直接将暂时还被列为禁运品的《常识》三册统统在南朝誊抄记下,再待会北朝翻刻盗版,赚取金银。

逼得原本还想着依靠《常识》的推广而在几年时间里提升国力的南朝皇帝不得不放宽了禁令,鼓动皇商于北朝的部分地区推广正版,让着三册神书更快的在中原大地上传播开来。

现在,这两位商人便是盘算着倒买倒卖的事儿,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将这不算昂贵的书籍贩卖到偏远的小镇甚至西域、南疆,以此牟利。

这般粗放的赚钱方式让韩璐听了,她不由得生出了“小偷瞧不起强盗”的感觉。

放下手中的书,韩璐走了几步,又去寻店家打听消息。

生得漂亮,气质不凡,又是主动搭讪,韩璐哪怕是真的询问什么商业机密,只怕是这位书屋的店家也愿意谈几句,将韩璐所想要知道的一切统统告诉她。

待一刻钟后,韩璐购买了几册修真小说从“朱兰书屋”走出后,她便已经从书屋老板这儿知晓了不少闽兰港本地《常识》三册的售卖、推广情况。

果然,情况并不如温尔雅所知晓的那般乐观。

只有商人阶级以及少数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常识》的价值。

而绝大多数的凡人,都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阶段,主动去购买,阅读,从中汲取知识的人很少。

像是韩璐之前拜访的那两座村子,若非是村长以及村内的读书人帮着推广、运用《常识》,村子中的农民以及其他底层住民肯定无法享受到《常识》带来的便利。

在《常识》对外印售的五年时间里,闽兰港中的朱兰书屋卖出的常识不过三千册,远不及韩璐储物袋中新添的修真小说。

若非是因为南朝官府大力推广,这些销路只能算是一般的书才不会被摆在如此显眼的位置。

如此情况,实际上是在韩璐的意料之中。

毕竟,这片世界的科技水平在十万年中并未有巨大的飞跃、进步。

凡人的思想又因为修真一事而变得愈发的顽固。

如果不是有利可图,只怕是商人都不会主动帮着推广《常识》。

改变传统思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有官府助力也是如此。

任重道远。

如此过程,可能需要持续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两代人才会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