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叶虫到泰坦 第582章

作者:蟹状星云

极渊,终于以为自己得到了真相!

“懂了,你这个家伙,不就是来自于混沌泥沼宙的魔神吗!?”

“而且,还是核心议员!?”

“好啊!”

“原来,是你的安排,第一魔神巴尔!”

“你一方面和我结盟,背地里却和以太母神勾搭在一起!”

“咱们这事没完!”

----

“你来了,我的朋友,马尔巴士。”

阿蒙把一位和祂同样装扮成绅士模样的魔神,招进了自己在混沌核心区域的办公室里。

“我要给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

“去一趟无尽以太,出使极渊。”

“我们要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搜索巨神的行踪,用军事手段消灭祂,至少是驱逐祂;另一方面,也要用外交手段,尽量避免巨神和以太极渊勾搭到一起!”

“你的神躯更擅长在以太海中快速行动,所以由你出使,正好!”

478. 最古的造礁者,祖先们的庇护者

“嗯……”

“有点意思。”

“有点意思。”

被兜在嘴里的“小点”,被他小心翼翼的护送到了浅海“沙洲”处。

那些“红树蕨”在三叶的浇灌之下,已经长得很好了,他们不断延伸、根系逐渐盘绕,牢牢的抓住了“沙地”;就像一段堤坝。

不过和传统严防死堵的堤坝不同,红树蕨的树枝之间空隙不小,浪花中绝大部分海水会被挡在外面,但是一小部分却会渗透进来,形成一个比较小的潮汐。

要挡住这一波,就要靠第二排的红树蕨了。

这排红树蕨,还只是在三叶脑内的PPT上,他还没开始种呢。

治理海进的思路,有点像防护林。

也是由于这样的防治思路,第一片红树林之后,除了那棵“核心红树蕨”所生长的“沙洲”之外,也并非是干燥的干地,而是一片浅海。

海水大概能淹没三叶的小腿。

他给这里起名为“堤内浅海区”。

三叶,就把那几个小点放到这里;这里很安全,浅海在“红树蕨之墙”的保护下一片平静,不会被“海浪”给冲走了。

三叶看着不断在眼前晃动的碧绿色小点,陷入了沉思。

“要是有显微镜就好了,我好分辨这些是什么玩意。”

虽然有了“视觉脑补系统”,但是对于本来就只能在系统视野下呈现“小点”的东西,三叶的“大脑”也补无可补。

就算是拥有强大大脑的人类,也没法脑补出肉眼难以识别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形象。

“不过,系统说不定已经给我了一些提示。”

“这玩意散发的光芒,和之前的单纯‘绿光’和‘蓝光’有所不同。”

“倒有一些玉石或者矿物的质感。”

“像是一块块游动的发光小矿石。”

“嗯……”

三叶大概寻思了一下,在记忆力寻找着和“矿物”有关的微观生物。

然后发现……

依然是一团雾水。

因为……

“太踏马多了!”

“从各种软体动物,到造礁动物,古生代的、新生代的,把自己包裹上‘矿石外衣外壳’的小动物不要太多嗷!”

“甚至,在寒武纪之前,有很多单细胞生物,还给自己整上一件矿物外衣呢!”

“没法判断。”

“所以……也许这么做有点浪费混沌能量。”

“但是至少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

“试试看吧。”

“系统,能不能为他们灌注混沌能量,促进他们生长?”

【可以灌注混沌能量,催化生长。】

【单株长成成体,大约需要500点混沌能量。】

【是否确认灌输?】

“嗬!?”

“才500点混沌能量啊!?”

“看来成体也应该没多大。”

他现在大气了。

经过刚才的吃鱼和之前的一系列大餐,再加上各种眷族们“聚沙成塔”式的不间断贡献,三叶现在的混沌能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万点。

五百点确实轻轻松松。

“那就别那么小气了。”

“这……一、二……五个小点,全成长起来给我康康吧!”

“嗡——!”

三叶一哆嗦,感觉一点热流从体内抽了出来。

感觉……

有点像那啥。

效果立竿见影。

“滋……”

那五个小点激烈的摆动着,在系统视野中的光芒,越来越明亮。

他们迅速的在海里游动着,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很快,他们就游向了“堤内浅海”比较深的地方,并在一片裸露在沙地外的坚硬“礁石”上,落了下来。

“滋……”

光点不断放大,但是同时,光芒也在变暗。

然而那种玉石、矿石般的碧绿质感,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呼……嘶……”

从岩石上,从周围的海水中,一些黯淡、灰白色的物质,被迅速集中,吸收进了光点之中。

在不断的酝酿与成长中,光点变成了光团,光团终于发展成了三叶可以看清……至少是可以脑补清的东西。

“哎呀!”

“这个不就是……”

“古杯动物吗!?”

“最古的造礁之物!”

虽然现在,造礁、缔造丰富多彩的浅海生态系统的工作,主要由珊瑚这种腔肠动物完成;但是这项工作也并不是一开始就由他们承担的。

珊瑚出现在奥陶纪中期,在他们之前,还有早奥陶纪的“苔藓虫”们。

这两种类群的生命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珊瑚依然在全球的浅海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构筑基础的重要作用;相比之下,苔藓虫就退居二线了。

但在苔藓虫和珊瑚之前,地球上的浅海就已经有过多姿多彩的“浅海礁石”阶段了;而承担起第一代造礁重任的,就是三叶发现的“古杯动物”。

古杯动物顾名思义,正是因为他们构筑出的形体像个“杯子”而得名,在很多时候,他们更像是一堆牛角杯从底部,相互黏连,组合而成的怪异烛台。

杯底,则由须状固着根固定在海床或者其它古杯动物的外骨骼上;杯口,则朝向海面。

而在“杯体”内部,则会发现它们是由内外两层壁板构成,内外壁板之间还有一根根“加强筋”般的连接骨。

内壁中央还包围着一个空腔。

无论是内被、外壁还是“连接骨”,其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空洞。

古杯动物的软体部分,就栖息在这些空洞和空腔之中。

虽然古生物学家们努力的研究过了,但由于没有留下软体部分的化石,“古杯动物”的种类未定,只能单独给他们整一个“古杯动物门”类群,让他们待着。

但古杯动物的生活方式很可能类似于海绵,通过滤食流过杯体缝隙中的有机颗粒为食。

在寒武纪,这些早期的造礁生物辐射演化出了巨大的多样性,种类一度多大一千多种。

他们在富饶的热带浅海构筑起了一个庞大的立体生态系统。

三叶已经能想象出那一片多姿多彩的远古浅海了。

三叶虫们在他们的外骨骼上嘎吱的爬过,缓步动物们伸缩着触角,悠然的漫步着。

巨大的阴影掠过。

那是奇虾!

被他追逐的,正是我们的祖先,几只游泳不太行的脊索动物。

上一篇:斗罗:若坨救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