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不是封神 第97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宵练虽然记忆非常好,但是也因为这样,会记住大量的乱七八糟的资料,时间长了,旧记忆在总量里面的占比就会飞快下降。直白说,这家伙生气的时间平均不超过10天,子受甚至悄悄给她取了个绰号叫“金鱼姬”,不仅因为她是金发,还因为她这个特性和金鱼有的一拼。

虽然子受暂时把插秧示范糊弄过去了,可是其他奴隶可没法糊弄过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水田里面那歪歪扭扭一簇一簇的秧苗就在糊弄子受了。

好在,狗尾巴草一样的生命力,在几天后,这些秧苗还是长得挺不错的,就是又矮又细,一看就不是什么丰产的作物,而且,稗子比秧苗长得快。

再加上子受辨认稗子的速度太慢,其他奴隶到现在都分不出苗和草的区别,还得慢慢联系,倒是那些野人农夫积极性高得多,毕竟他们有自己的私田,万一这东西真的高产呢?那说不得要好好看,好好学啊。

因为气候和水温的关系,子受在秧苗期让人每隔3~4天放大约一个指节高度的浅水进田,然后施经过处理的肥水,等自然露干之后,接着再灌水,重复到分蘖为止。

这也是为什么水稻种植是标准的精耕细作,对于人力和劳力的消耗量极大的原因,这是有水渠,如果没有靠人挑水灌溉的话,那么自己想想,3~4天来一次,基本上每天挑水就得累死个人了。

因为子受种植的是标准的早稻,也就是在暖房里面育秧的那种,为了防止僵苗,灌溉水还不能是井水或者河水,必须将河水引入水池当中,让太阳晒得温温的才能灌进稻田。

不得不说,这确实很适合水稻生长,但是,相比“高级狗尾巴草”们,真正的狗尾巴草和杂草长得更快,于是,很快,就全部人在田里一根根的拔杂草了,而且现在杂草也很好分了,凡是长得太高的都是杂草!

忙忙碌碌的农业生产和实验,很快就到了五六月分蘖,开始放大量的水进田,以满足分蘖消耗,子受是按照当初玩游戏的时候查到的标准来进行的分蘖选择,简单说,就是主茎在16叶之前分蘖的就是有效分蘖,因为有三叶以上,单独出穗的几率较大。

到了这个时候,就开始排水,阻止无效分蘖,也就是无法发育为稻穗的分支蘖出现,甚至手动给你剪掉一部分无效分蘖和高位蘖。

但是,子受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抄法在商代要出大问题,现代的分蘖可以确保水稻普遍12~15穗以上,可以让主茎在16叶的时候继续分蘖,甚至主动施加分蘖肥的根本在于有化肥。

这样只要蘖叶有三组,就可以光合到足够的营养单独发育成穗,而商代的农田,根本没有这么强的肥力,意味着要么部分分蘖中途死亡白白浪费肥料,要么不出穗还要占用主茎养分,使得最后稻米结子干瘪稀少。

不过,即便如此,密密的水稻在田里摇摆,也让商人们觉得赏心悦目,至少它看上去挺健康的,也比黍子看上去像是会多打粮食的样子。

在晒田之后大约20天左右,抽穗、扬花,然后就到了7月中旬,其他作物都收获了,就到谷子蜡熟的时候。

“…….妈耶,种绝收了。”子受挠挠头,大约一半只有一穗,剩下一半二穗,个别特别能掠夺养分的三穗,每穗最多也就二十粒谷子,普遍十一二粒,个别只有八九粒的。

超过三分之一不甚饱满,也就他精耕细作的那大约100亩王田要好得多,大概二穗占六七成,三穗有半成左右,每穗大约稳定在30~40颗粒左右。

是不是很不错,那么现实是,现代的稻子,早稻平均一穗90~120颗粒,一苗最多15穗,种1收1100以上才是正常收获,种1收30,那是妥妥的绝收。

不过,认真的来讲,如果子受真的完全研究透了这个东西,真的按照水稻的生长需求和肥力水平,完美分蘖的话,达到平均3~4穗,每穗稳定30粒以上,种1收200还是可以的,不过,这种极限卡BUG并不容易,因为老天爷光照、水温、病虫害有一点点不给脸,直接你就寄了。

更别说这狗尾巴草一样的谷子,抽这么多籽粒不代表能打这么多谷子,因为里面不少是干瘪的,质量还不说了,说起来就是一包泪。

而且对于水肥的消耗简直是让人闻之色变,难怪也就是江南能够这么个种法,就北方这水量、气温、光照,简直要人命,而且还是新劳动力黑洞。

不过,在满足一切条件下,平均种1收150,也就是单季亩产在400~500斤还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按照子受这个根据现代把水稻这玩意儿彻底搞明白之后,在每一个环节都卡在关键点上的标准答案的种法才行。

否则的话,就是古代农民种水稻,亩产算是高产了,一般100公斤左右,南方开发完成的话,一年双熟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年亩产五百斤左右(明代的开发程度)这还是进入高产占城稻千年育种下来的。

而且子受还得面临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这次算是高产了,下次至少减产40%,再下次就算是商代标准的绝收,不为什么,水肥收割机而已。

“大王,大喜啊!”

“何喜之有啊?”子受茫然,这都种绝收了诶,这稀稀拉拉的稻穗,干干巴巴的稻子,还有这狗尾巴草一样高的迷之作物,这喜从何来啊!?

“大王,统计出来了,王田最上收了15斗,最下田收了12斗,大丰收啊!”

“啊?”子受看着仲,你管这叫丰收?确实叫丰收,在商代,有什么作物种1收了45,都得叫丰收,还是大丰收,下田平均也达到了种1收25左右。

由于稻谷颗粒较大,一斗稻谷和其他粮食并不是一样的重量,斗和石都是容积单位,而非重量单位,所以,颗粒小且密集的粟一斗重量就挺高的,而麦子就偏轻,所以,提到古代的斗之类的单位的时候,要注意当时的主粮是什么东西。

一斗稻谷相当于现代的12斤,而在商代大约相当于当时的斤两的20斤左右,统一折换为现代的度量衡单位,子受思考了一下,收了180斤谷子最多,最少的只收了140斤,然后他们管这个叫大丰收,顿时脸就绿了。

而那些农奴糊弄出来的田就更好办了,平均亩产在110斤左右,在当时算是小丰收了,那什么是正常收获?那自然是一季75斤到90斤才是正常收获啊,想想就绝望是不是?

忙碌半年,然后一亩地就收90斤粮食,以此时的农具水平,五口之家的野人农户拼命在田里干活,也最多搞定不到70亩地,也就是说一年到头,拼了命和地不要,也就5000斤粮食。

实际上,因为轮作和种植蔬菜的关系,实际上,大约是30亩种粮食,30亩轮作豆类,10亩种蔬菜萝卜杂粮这样的结构。

换句话说,在此时,一户五口人家,一年到头,最多也就2000斤粮食和3000斤豆类,再加上一点萝卜芜菁之类的块根作物,这东西的产量在此时也比较高,10亩地的话,大概能种个千多斤出来。

换句话说,在没有任何徭役,征税,公田劳作等等支出的情况下,一家极为富裕的拥有100亩(商亩折现在70亩)的富农家庭,平时也得粮食和豆子混着吃。

如果再把正经粮食作为祭品和贡赋交上去一部分,再留下大约几百斤的种粮后,那么就是豆子里面惨一点粮食吃了,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最大收获,遇到天公不作美,或者肥力不足,达不到这个大丰收的级别。

那么,就是只有豆子吃,豆子还不能纯吃豆子,还得用豆叶和杂粮、野菜熬成糊糊吃。

因此,天天吃纯麦饼干或者面包,还是去商店买的,还能隔三差五吃上兔子肉,蔬菜有萝卜、青菜等,偶尔能来点鱼和鸟蛋的,请称之为地主老财——而且还是地主老财里面的败家子——子受这个级别的败家子才敢这么吃!

因此,当大家发现商王搞出了可以收他妈180斤粮食的田之后,几乎所有贵族、武士、国人,甚至野人农夫都来看热闹了,子受觉得那稀稀拉拉的穗子和看上去就不很健康的一点点谷子十分辣眼睛,可是其他人不这么觉得啊,他们觉得可香了。

【PS】

农业学家的头发上来受死:

嘉禾:

秦王数遣使南下寻嘉禾,言有一物名曰嘉禾,可使粮产二十石,然终一无所获;其后,汉帝亦数寻嘉禾,无果;后有异人言占城有嘉禾,随兴兵南征,获禾植于禁苑,虽非嘉禾,亦是高产。又因占城可三熟,遂置郡县而治之。

因为古书里面多次提及嘉禾,以及考古学发现古人对于嘉禾的多种猜想和谜团,历朝历代对此讳莫如深,有学者认为这种东西并不存在,也有学者认为是某种变异的高产物种,但是昙花一现。

后于汉代旧都发现记叙嘉禾始末的文献,其中提到,嘉禾有三,以二者育而得败禾,以败禾育而得嘉禾,可亩产数千斤之多。

此后现代研究学者以此为线索,开始寻找各种稻种,尝试复现这套古代农业技术,花费数十年功夫,终于成功利用汉代墓葬遗迹当中找到的种子克隆出来的古代败育稻种等远古作物,通过杂交等手段复现嘉禾。

【PS2】

“我有一个绝妙的让亩产增加到三千斤的法子,详细如下.......关于剩下的部分,这里泥板太小了,写不下了——子受留”

挖坟的秦王:.......?

挖秦朝坟的刘老四:........?

【PS3】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后世,南越等国家无了......因为历朝历代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队过去车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所谓的嘉禾,车上几轮,就彻底无了。

第八十二章 三关锁

沫都王宫,晒谷,打谷,借助这个时代的高温天气,谷子晒得还可以,就是打谷脱穗有点不算麻烦的麻烦,有请破甲利器,连枷天尊!

开玩笑的,但是这玩意儿真的是个农具,在地上铺上草席,脱粒之后,直接在草席上晒干,然后卷起来,倒进米桶当中。

经过复杂而麻烦的处理过程,子受,终于在自己的王宫里面,吃上了第一个农业五年计划的成果,一大碗白米饭,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啊。

不过,白米饭的样子还是很诱人的,一开始,后宫都以为和麦饭差不多,而且本着越高产越难吃的朴素理论,认为可能和麦饭一样的拉喉咙,结果,真的煮出来的时候……

因为煮饭的是按照麦饭的煮法来的,所以是真真一碗白玉胶,软糯香甜,麦粒颗粒大且坚硬,几乎无法煮软,必须大火煮,煮好之后,麦粒和水也是清晰分明,壮劳力一般捞走干,剩下的没多少麦粒的清汤寡水就是其他人的食物。

“姬棠,给你个活儿,以后楚地使者来,你负责教会他们种这些稻子,他们种得太粗糙了。”子受突然想到什么,楚地那地方土壤偏酸,现在北方的这些作物过去全得遭重,这也是历史上开发南方为什么花了如此长时间的关系。

因为按照关中和黄土区的种植方式去红土区种植,那产量得让你头秃,不想办法中和酸碱,选择耐酸土的作物,肯定要完蛋的。而水稻恰恰就是比大麦和豆子更耐酸的一种作物,所以,让楚地的人用水稻养活更多的人去开垦,去解决水利,淤泥等等问题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大王为何资敌啊?”姜后不太理解,这种高产农业不是应该大商自己弄吗,你教会蛮子,蛮子有了粮食那不是人更多了,那还不天天来攻打商的边境啊?

然而子受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告诉姬棠,没事多和其他人走动走动,还有盂方、淮夷的那些使者,最好让他们看见这高产的稻子。

积肥的技术也可以交给他们,但是,只能教和水稻有关的部分,水田灌排水,子受实验的时候,都是姬棠记录的,让她选择最好的去教。

这让姜后和其他人更加无法理解了,大王这是彻底疯了吗?他是准备去南边当楚王了不成?

“姜氏啊,你知道吗?南方没人给我们抢了”人都去挖泥了,还有给大王找人鱼去了,剩下的则给太乙抓去开田了,商王此举对于他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啊,想必会热泪盈眶吧?

“所以,我得让他们肥一点,才方便抢,他们口粮多,我们才能抢到口粮,人多,我们才能抢到奴隶,还是会种水田的奴隶,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蛮子,楚越之地,就是我大商的鱼米之乡,天下粮仓!”

还有一个理由子受没说,那就是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不仅仅是因为吃饱了才有功夫想别的,还因为仓廪实,才会有所顾忌,做事才会尽可能的讲道理,家里坛坛罐罐越多,越是不敢打。

因此,数千年以来凡割据江南者,无一最终成事耳,就是这个原因,没人愿意打仗破坏家里的肥田,而且水稻种植又是人力黑洞,征人打仗就意味着耽误农时,而水稻精耕细作固然可以高产,但是粗放耕作的话,下限也非常的低。

属于上下限都离谱的作物,其他作物如黍、高梁、大麦、粟米就属于上下限都差不多的作物,高产别指望,但是想种绝收也很难,毕竟以此时农人的种植技术,也真的和什么都不会区别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这些低产作物为主粮的原因就是长得快,下限高。换句话说,如果耽误农时,商这边勒进裤腰带还能顶一顶的话,那么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区域,那就真的可以直接上吊了。

“到时候,不是我们怕他们来抢我们,而是他们怕我们去抢他们了,而我们真的会去抢他们,然后占据他们的农田。”只不过到时候南北两边谁才是蛮子这个问题就变得很模糊了,也没关系,子受已经把楚人最喜欢的台词准备好了:“吾,蛮夷也!”

相信,那个时候,太乙可能会哭的更大声,更有感情吧?

“这样一来,没钱打楚蛮子,有钱打西蛮子,两边都没功夫的时候,就打东蛮子,等天气转冷,到了秋天就打北蛮子……嗯,我想了想,要不可以这样,春天打西蛮子,让他们春耕结束就被拖着挨打,然后夏天打楚蛮子,他们天气热,更早收稻子,打完回来正好我们收麦子,秋天打北蛮子,他们秋高膘肥,冬天车东蛮子,他们正好南下过冬,把他们腌制好的过冬鱼分了。”

这样一来,四季都有的车,而且作战定位短平快的小规模练兵型边境摩擦,既不容易让四个联合起来,也不容易玩脱了被拖住主力出大事,还能轮战练兵,外加破坏四面生产顺序。

子受把历代商王的行为总结了一下,做了一下现代化、工业化、流水线型的规划统筹,这样车个五圈下来,商的领土就不适合硬抢了,因为来回一次的时间会超过阈值,但是,此时,又正好涌现了一批新的军功新贵,用于分封这些膏腴之地。

作为给他们分了膏腴之地的商王收获这些亲戚贵族的忠诚就毫无疑问了,接下来,以北蛮子的牛马,西蛮子的工匠,东蛮子的奴隶,南蛮子的粮食,修新都洛城的事情就可以敲定了。

商的地盘适合农业生产和军事发展,但是不适合防守,典型的无可守之地,因此,要维持防守子受必须采用前商王的办法,一圈圈车,哪个强打哪个,才能避免不被人一波推光。

当然,等把函谷关堆起来,西蛮子就不用担心了,直接开始推南蛮子,给他们车到江北,也可以撒手不管了,以长江为天险,划江而治。北蛮子就复杂了,必须推到幽云,不过,子受现在还没这个打算,等天气彻底冷下来再在本地迎击他们,以太行山为西部屏障。

到时候,他要修一堵墙,还得让北蛮子掏人出力,当然,不是真的长城,只是近似于墙的小型堡垒群而已,方案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坞堡结构。

选择山水合适的地方修建,自给自足,从而制造出一批类似府兵的半职业军队,而不是现在的贵族国人兵,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一种军事体制进步了。

而这样的一只军团就可以长期的作战,而不是贵族兵这种一年征召次数多了就要抱怨的。

到时候,就是春夏干活,秋冬打仗,一年打半年的仗,每5~10年和南方的同僚轮替一次,这样大家都能享受南方的温暖气候,又都能享受北方冰雪,相当于是练兵了。

一开始肯定水土不服死不少人,不过,这只部队,子受决定从野人和奴隶里面挑选人才,不得不说,面对国人武士的越来越骄奢淫逸以及战斗力的下滑,子受也不得不用历史上帝辛的手段了,提拔奴隶兵。

不过,现在奴隶兵还是会让武士阶层感到很不舒服,又不能给他们封地,所以,名义上的商王直属的这些坞堡庄园给这些下层人组成的军队耕种就没问题了。

毕竟王田里面,还有成堆的奴隶呢,这种事情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至于说让奴隶打仗就有点挑战了,不过,商王没打算继续组建战车部队。

因为不管是打楚地还是打西边都用不上,骑兵的话,倒是比较好解决,马镫、马鞍发明起来也不是很难,只是,这样对于他的加强不高,对于胡人的加强就太强了。

毕竟,没拿下幽云屏障,就他现在这和当年大宋一样的一马平川,简直是敌人骑兵的天堂,别人不需要和你主力碰撞,天天烧你田,就能让你受不了。

所以,只能以步兵为主,而组建步兵,就没那么容易找到忌惮,尤其是子受以让这些军团作为炮灰屏障为理由说服了那些贵族亲戚们。

都是人,都不想死,贵族也是一样,也觉得让奴隶们去消耗一番很不错,子受则是认为时间长了,这些贵族在军队和国人里面的影响力就会下降一些,而且这些底层的奴隶和野人有立军功的机会也会感激商王。

到时候,小范围的推行均田府兵制,建立一只直属禁卫军,那么子受在很多事情上就不必考虑贵族们的意见了。

而且攻打西岐和南方也可以靠这只以坞堡山地、林地水泽为主的步兵,而打下来的膏腴之地,自然可以给赚了军功的这些新锐军官分地,等到时机恰当可以提拔其中一部分人作为新贵族。

只要蛋糕能够不断的扩大,利益的分配问题还是很好解决的,等增量消失,开始吃存量的时候,那么这只愈发膨胀的禁卫军就会变成新的贵族和国人,清理掉之前的国人和顽固老贵族。

尤其是现在子受这里还有大量的上一代商王留下的真正的遗老遗少,把他们清理掉,让自己现在的新贵上去变成老贵族,然后让一部分提拔上来的补充新贵族的位置,那么朝政就彻底的稳定了。

至于说置文官,改集权,洗洗睡吧,帝国的统治极限只在军队三月路程内,而这个时代还要更严苛一点,军队一个月跑不到的地方,就只能置封国了。

分封是这个时代的适合的统治制度和生产方式,没有恰当的社会环境和生产能力下,再进一步就会扯到蛋,思想再进一步就不是进步,而是混乱,最终瓦解统治甚至凝聚力的基础。

简单说,子受不能把全部的贵族扬了,也不能把亲戚们也处理掉,但是,他们又确实在干扰自己行政,还有搞事情,但是,到时候他可以把不听话的贵族给扬了。

尤其是姬昌这一家子,简直是杀给猴子看的最大的一只鸡!

潼关,关城终于有了个雏形,而姬发也确实是个狠人,亲自带人开荒,烧林,破坏那些可以被敌人利用的山上大石头,在关后打井,凿渠,引黄河水灌溉和饮用。

如果照此下去,再过两三年商进军的难度就会变得更大了,然而,姬发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