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不是封神 第61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没有任何条件?”食客一脸茫然,这不应该啊,难道商王是真的打算和成周和解,那此事可得好好思量一番了,不然自己在这边一头热,倒时候,那边两个和解了,那自己不仅做了无用功,还同时得罪两个。

其他潜伏在沫都的成周说客也纷纷熄了心思,免得到时候把自己绕进去了,至于说那些和成周勾结的宗室子弟则是纷纷松了口气。

但是一部分不忿商王继位不正(非长子)的宗室则十分不满成周软弱,想要另寻外援,以扶持他们眼里的正统商王微子启上位。

可惜,微子启已经是在齐地了,要想把他弄回来可不容易,看样子,这个事情得慢慢图谋之。

【注1】

字典与魔幻历史爆裂:

五丁开山:

襄公谒天子,受辱,愤而归国,经前商废都而返,感而怀之,咒怨天子,多出不逊,上天感之,时大雨倾盆,山石崩塌,左右庶子(官名,左庶子,右庶子)大惊,襄公涕下不止,曰若己有罪,罪在一身,何辜累秦人三世之辱。

雨止云散,现金人十二,上有鸟篆云箓,襄公见之大惊,言此乃前商之物,又言周怠慢诸侯,天命已尽,遂命人运金人归国。

秦岭难行,襄公叹之,以为天命难违,五子闻之,持斧开山,凿岩为路,道路通而力竭亡之,十二金人由此入秦,秦人尽学其法,以耕战策,严法重刑治国。

此后,秦奋三世之余烈,东出函谷,九合诸侯,三战镐京,一统天下。后人念之,于秦岭铸金(铜)柱为碑,以感五子开山,送金入秦之德。——《商君书·序》

——————————————————————————————————————

商君书是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因为来源于商代废墟里面发现的十二座金人表面雕刻的法律文书整理翻译而来,认为为商之君王所制定,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颁布天下并实行,但是,秦人也因此称之为《商君书》,意为商代君王所著之书。

此后秦法与秦国耕战策皆从此开始,开启法治的时代;秦国依靠这种方式,从边陲一贫瘠之国而崛起为天下霸主,最终一统天下。

虽最终因为秦法严苛,六国遗民不服,始皇死而地分,汉则矫枉过正,失之于宽,致使汉末诸侯之乱再起,直到唐才再次全国一统。

商君书铜柱发掘于殷墟,而秦商君书铜人发掘于骊山,与同时发掘于秦人墓葬法律书简对比,可以认为,秦人律法确为自商代君王制定律法修改而来,增删数篇,原版更近于现代法律,刑法较为温和;而秦版则更为严苛,但两者约法理论和法律诠释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商代已经有非常完善的成文法,但是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严密的成文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导致商灭亡,此后贵族们选择依然实行秘密法。

【注2】

真实历史:

合同:

合同一词最早确实出现于商周,分而合同的意思,指当时双方订立契约的时候,一式三份,每一份分成两个部分,边缘有不同含义的锯齿,双方各持一半。在需要执行和有异议的时候,合在一起,如果锯齿对得上就证明是同一份,合同一词就此而来。

【注3】

炸裂的奇怪东西:

玄鸟镇妖丹:

“有没有比后羿射日丹更厉害的?”

“那已经是很强力的丹药了,你这是……五,五狐乱华,看来只有压箱底的宝贝能救你了!”

“传说在商明王的宫室里面有很多妖怪,宫人不能敌,商王见之,服下此丹,激发玄鸟血脉,令王后和侍妾退下之后,与妖女大战,先镇压了白狐女,再又力战三妖,最后与青鸟化身之妖怪大战,最终彻底征服了这些妖魔,从此,后宫里面一片安宁”

“快给我!不然就来不及了!”

——这个对白出自于什么地方呢?嘿嘿~

第二十三章 继续爆破历史

陶,自远古以来最常用的一种烧制材料,从贵族到平民都在使用这种东西,而子受现在则在令沫都的陶匠烧制制陶工业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发展分支,既陶俑,也就是陶制的人像。

想要用陶俑替代现在的活祭根本不现实,因为从贵族到公士都没把最底层的奴隶和人牲看做是人,要想限制甚至杜绝活祭不仅在客观条件上不现实,在实际的操作执行里面也不可能完成。

以这个年头的官吏或者说执行者的地位、血统以及文化水平来看,搞不好越是禁止活祭,活祭越是兴盛,于是,子受选择换一个方向进攻。

他准备用陶俑,特别是上釉陶俑以替代历代商君祭祀和自己未来的祭祀,一方面可以区别于其他普通公侯贵族,只要把这种东西当做帝王特享有的祭祀产品就可以了。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从自己这边开始的,减少的奴隶献祭几乎是没有影响的,毕竟祭祀这种事情是有规格的,少献祭那么几十个奴隶对于这个奴隶制帝国来说毫无意义。

但是,这却可以给后世子孙打一个范,特别是烧制精致的陶俑还要用铅上釉,意味着需要耗费掉庞大的人力和物力,说的不客气点,制造这些陶俑而被打发去挖土、烧炭、砍树、输木而死的奴隶指不定比献祭掉的还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生产力和生产技术足以支持的时候,那么陶俑就会因为自下而上的模仿和逾越而不断扩散下去。尤其是从他开始强行将以俑替殉这种做法与天子特权绑在一起的时候,宗室贵族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他们要的不是真的要奴隶去祭了,而是特权,用人当牺牲不过是特权的一种表现,而子受给他们更大的特权,更大的区分,他们自然不会反对这个政策。

同时,还需要禁止诸侯用陶俑为殉,不仅可以压制四野诸侯在制陶业这类手工业上的发展,也不至于引发贵族们对于废止活祭的反对,自上而下的禁止,哪有自下而上的模仿阻力小呢?

要逐步改变活祭的习俗,根本不需要什么所谓的金手指,只需要真正脚踏实地的从基础开始,这种方式可比什么金手指、什么所谓的强者不服就杀的中二发言更为彻底,且更加能够渗透到诸国。

到了礼崩乐坏之时,用陶俑祭祀才是流行,才是高贵,用人殉就会变成野蛮和落后,长此以往,最终活祭的事情有望在他孙子那代彻底消失,如果农业发展不顺利的话,也可能在曾孙子那代消失。

只是此时没人想到的子受的思路,没有任何贵族能够意识到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捍卫商王的权威,有别于贵族,而是从一开始,这就是为了怂恿后人逾制而创造。

别说以此时的贵族诸侯的见识,就算是几千年后的封建集权王朝都不会有任何臣子能够想到皇帝会制定一个就是拿出来让人逾制的政策,这种倒着长的政策树,根本没人想得出来,至少正常人是绝对想不到的。

如果成周继续活祭的话,那后世可就有话说了,毕竟历史上的周也是抄了商的活祭制度来的,而且变得更加严密,发掘的两周人殉坑葬数不胜数,远胜于夏商,特别是在礼崩乐坏还不彻底的春秋初期,那可真的是有没有资格人殉的都在搞人殉。

至于说以俑代殉这个事情,是秦国搞出来的,当然,孔子听说之后的反应就是:始作俑者,其无后呼!(你拿人俑糊弄祖宗,不怕后人糊弄你?)。

但是,这种说法显得过于不仁,又悖自孟子以来的儒家核心思想,因此,有人洗白为孔子的意思是第一个做陶俑的人,那么后来的人就会跟着学了或者你看做陶俑的人不是也有后代吗?这样狗屁不通的解释。

为什么说狗屁不通,因为孔子的主张和孟子完全不一样,孟子主张是仁义,而孔子主张是克己复礼,复什么礼?周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及周礼·天官冢宰,上来就是一堆活祭流程,周礼礼器上来就是“杀人牲以祭庙”。

而始作俑者,秦也,为周天子养马的马夫,身处边陲,中原人皆视为蛮子,而孔子作为一个一生在鼓吹恢复周礼制度,恢复纲常秩序的人,其学说皆发自于周礼,他要是这个意思,就是反对周礼,赞同秦法,他干脆宣布自己建立法家得了。

如果这话来自于孟子,那么确有可能,孟子处于战国,见多了诸侯战乱,人命如草芥,因此,孟子提出以仁为本,但问题是,孟子的时代,大规模人祭几乎没有了,战国争霸的时代谁家有这么多人口拿来这么浪费啊!

而子受的做法就很简单了,他不仅要让后世的人黑后一个朝代,不管是叫周还是别的什么,他连鼓吹后者的礼法制度的学派一起黑,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要是一个现代人当然对鼓吹周礼的儒家没有什么特殊看法。

但是,现在人坐在商王这个位置上,那肯定是一黑就全黑了,至于说未来会不会还有儒家出现,他就不知道了,反正地雷先埋在这里,到时候谁倒霉踩上去谁炸。

“大王,遣周使回来了。”恶来大步踏入宫室,刚刚结束陶器工坊视察的子受瘫在狐娘怀里,嗯,不是大狐狸模样,而是兽耳娘模式,一手揽着肌肤如玉石般的琼华,在腰肢上滑来滑去,一手拉着蓬松的狐狸尾巴盖在腿上。

旁边还有新入宫的玉姝正在处理一大盘的羊肉,将用菌汤煮熟的羊肉的骨头剃掉,放在子受面前,除了羊肉,韭花酱外,还有一小壶刚刚做出来的苹果酒,因为果肉难以滤干净,酒液漂浮着不少绿色的碎渣。

青袅则用包茅滤酒,这种苹果果酒耗费的人力不多,但是耗费的铜器材料不少,而且糖分很多,导致很快就会酸掉,只能酿造完马上喝掉,因此基本上普及不开。

看见这一副懒洋洋的,在后世人看来大概跑不掉一个“荒淫无度”的样子,恶来也没什么反应,大王要是每天都这样瘫在妇人怀里,大家才会安心,因为意味着他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发癫折腾人了,特别是大王发癫的结果非常的……奇妙。

若是是恶政吧,又往往有极大的收获,让人信服;说是大智若癫吧,又时不时整点故事或者事故出来,让人哭笑不得,纯粹是在浪费人力。

而就是这种阴晴不定的状态,反而让诸侯们更加的臣服了,所谓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一样的理由,因为完全不知道他今天是在发癫,还是在清醒的,也不知道他发癫的结果是好还是坏,更加不知道你反对的政策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还是在和大王过不去。

唯一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不反对,也不支持,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损失反而最小,这里面最较明显的就是有苏氏了。

“周伯怎么说?”

“周伯言女幼,待及长则至”

“幼?那不是正好!”子受两眼放光,幼才好,因为思维没定型,为之后代周之举打定基础,如果真送个十几岁,耳提面命下已经真的把自己当周人的姑娘过来,他还得担心会不会引狼入室呢。

但是,真送个年幼的过来,那就好办了,反正是工具人,又不是真的饥不择食,养在王宫里面,等她长大可以嫁人就是商人了。

这样子受就不必在未来需要抉择是否执行后世皇帝做过的“杀母留子”的政策,避免成周势力反而在自己后院扎根。

而且那样的话,对于周的渗透受到的周人的抵抗更低,因为周女和周女之子皆存,而子受也不用过于提防,这样可以给与相当的重用和重视,换而言之,等于是在给成周的二五仔们树立了一个绝佳的千金买马骨的例子。

同时,还给所有首鼠两端的诸侯提供了一张完美的遮羞布:我等非是叛周投商,乃是叛姬发而投姬氏女也!

在这个年头虽然没有女王这种东西,但是女性的继承权也不低,这种情况要一直到东汉之后,因为王莽靠太后外戚的关系篡位才彻底让后宫干政这种事情逐步消失。

但是,现在是商代啊,后宫外戚干政很奇怪吗?正因为这是一柄双刃剑,所以子受才做好了工具人到了之后,不要相处太久,以免滋生感情,以至于无法做到杀母留子这样不当人的手段。

但是,如果周女太幼,那就规避几个大的政治难题,一个是她既是周女也是商外戚,到时候真的干政怎么办?

一个是她到底效忠于哪一边以及子受的儿子受到母亲影响如何看待商王?最后就是贵族的反对以及杀母留子之后,如何竖起招降纳叛的旗帜的棘手问题。

如果是那样的话,反而要天天待在身边,耳提面命,培养深厚的感情,让她从华阳夫人变成宣太后这样,那才是周的大乐子。

不过,此时,还没人知道大秦宣太后是什么,也不知道她身为楚人公族之女却为秦国鞠躬尽瘁,成功后来奋六世之烈灭楚打下基础。

“快,让周伯送过来,幼不要紧啊,我不是专门修了鹿台嘛,还专门选孟津风景最好的地方,起的高台,可高了!”子受催促道,孟津的鹿台是碧甲、仲去修的,而蜚蠊负责监督,同时让九凤九侯提供人力物力。

当然,九侯还是很开心的,因为他成功的混成了外戚,给自家人提供人力物力没什么,何况,子受修建鹿台可不是真的用来金屋藏娇的。

所以,鹿台以及孟津一带就以为周女汤沐之地赐予,但是,因为女子不能单独主政尤其还不是王后,所以,这个领地就让九侯代领,只是领地的贡赋属于周女。

对于九侯来说,这可是大好事啊,自己平白无故就得了一座城虽然地方不大,可是对于诸侯来说,还有嫌弃自己土地太多的吗?何况孟津以西和孟津以南的土地也分给了他很大的一块,那块土地原本是别人的。

但是,子受嫌弃那些二五仔在这个点上了,还不老老实实的送女儿或者说送质子进沫都,那当然要用力的敲打一下——他的政策脉络很清晰:顺昌逆亡,不跟我走,就跟帝乙走——只是用这个时代的礼法包装了一下而已。

为什么九侯受封,他献女啊,他掏了大把的嫁妆修鹿台了,所以他受封很正常啊,大家是亲戚,人家又够意思非常的正常啊,至于说你为什么被削封地,我给了你机会,你是没漂亮女儿还是绝嗣了?你自己不中用有什么办法呢?

对于这些边境诸侯来说,就存在一个二选一的难题了,要么死心塌地的跟着周混,要么就是果断丢掉周,全心全意臣服大商。

如果继续这样墙头草下去,封地都要给人削完,还是削得名正言顺,至于说单独起事的话,那只会被商军车,而且子受这么搞,也等于是纯洁了队伍——全是外戚——也测试了忠诚,意味着虽然可能会丢掉一部分的诸侯之心,可是他核心区域反而变得固若金汤了。

但是,麻烦的点就在这里,他这固若金汤的基本盘意味着他可以一次次失败,只要不是败得太惨太频繁,就可以卷土重来,可是成周只要彻底的输一次就完蛋了,何况说,成周他还不一定坚持反商呢。

没看两边使者往来频繁,隐约也有变成外戚的姿态了吗?别到最后,两边变成一家人,小丑竟是我自己,那可就特别的难顶了。

“恶来,快让人去告诉周伯,我连藏娇的屋子都修好了,快送来,我就好这口!”反正自己的变态名声已经够多了,子受已经认知到了帝王术的核心了——当你完全不要脸的时候,尴尬的就不是你,而是别人了。

就好比刘老三,当他可以直接笑眯眯的让项羽分一杯羹的时候,秦末诸侯就没一个能击败他了。

“是!”

“大王,你准备杀了她吗?”青袅迟疑了一小会儿,开口问道,她是九侯之女,送入王都作为祭祀,也是为质的一部分,不过,现在进了商王宫廷的话,就不用再复杂那些繁重的工作了。

“没有啊?你为什么这么问……”

“……”作为体质特殊,导致成为晚上三只热水袋的一员,她知道周伯之女可是纯粹的人类,体格比姜后还弱,姜后都是有神农氏的血脉,生命力极为顽强,没什么特殊的能力,可是这个再生力和恢复力谁都比不上。

可是周伯女不仅年幼,还是普通人类,就大王这个马力匹数,那就不是晕车口吐白沫的问题了,而是可能真的被创死的程度。

“我准备养在鹿台,以商人之法教导,日后她长大是周人还是商人耶?”子受收起脸上的变态笑容,表情非常的严肃,“就算无法顺利生子,等到教养长大,再放她回去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更何况说,她没有神血反而是好事,因为到时候,我说哪个孩子是她生的,哪个就是,没有什么天赋异禀,自然就不会有可怀疑的地方。”

而且应该不会有这种憨批去质疑商王子不是周女和商王生的吧?

那种憨批怕不是第一个就会被周伯往死里打,因为如果不是商王和周女生的,你他妈是给商王扣绿帽子,还是嫌他姬昌死得不够快?

姬昌靠的就是不同于商的礼法和纲常秩序治国,周人相对严肃,和商人偏浪漫散乱的风格不太一样,如果真的出现这种事情,姬昌怕不是立刻就要执行家法——这关乎他的治国理论和立国基础,何惜一女哉。

所以,只要子受真的不怕糊弄祖宗被帝乙把头锤烂,真的可以随便挑一个合适的宗室子弟,强行说是自己和周女生的,然后将他列入宗庙名册里面,还没人敢质疑。

宗室更加没意见了,旁支莫名其妙的混进商王主支里面,还有他妈的这种好事?其他贵族更加不会说什么,为什么呢?

谁家没个女儿啊,谁家没几个不得宠的小儿子啊,周女开了这个头,难道以后没有这种小宗代大宗的机会吗?商王要发这种癫实在的大快人心!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