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不管是子受,还是那些商人贵族和武士对于鲛人们怎么使用那些奴隶都不在意,就算她们和她们的海豚伙伴一起用都无所谓的。
“海里的物产还真的是丰富啊”苏邔戳了戳案板上死不瞑目的黑鲔,她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鱼,实际上哪怕是莱人也没见过,这样的外海和深海的鱼类对于商代的捕鱼业务来说是超纲题。
河鱼的话,最大的她就见过一米长的鲤鱼,然后就给大只佬一投矛宰了,而面前这条青黑色的鱼,足足有两米长,接近400千克的体重,要三个武士抬进来。
“大王此前言说,让大商每人每旬可食鱼,我还不信,现在是信了,若是海里的鱼都是这么大的话......”
“你想多了,这种鱼类留不长的”子受倒是很淡定掏出含光剑,在宵练已经麻木的眼神当中,将肥硕的鱼肚剖出来,“这鱼肚最适合生吃,但是.......”虽然是深海潜游鱼类,污染很小,寄生虫相对较少,但是子受不打算去赌一把自己会不会吃出事情来。
“拿来烤是比较好的”因为切出来的鱼肉很难看得出来是鱼肉,因为有着厚厚的,呈现雪花状的脂肪纹路。
这种鱼,在这个时代,子受发现只能上斧头和含光才能解开,而且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在它腐烂之前吃光的,400公斤是什么概念啊。
就算去了骨头、内脏和鱼头的部分,剩下的也有一两百公斤重,哪怕是大只佬一顿能吃三四斤肉的玩意儿,吃这东西都得吃整整10天。【所以就被贫穷的小日子人吃绝种了.jpg】
“好吃吗?”
“应该不算太好吃,或者说......”没有逼格和健康养生加成的话,应该是这样了,主要是因为处理的过程比较麻烦,而且腥味很大,在古代,其实大家还是更喜欢鲷鱼这样的东西。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种鱼和其鱼不一样,身体里面大约有20%的血液很难放干净,而且变质速度还飞快,以没有冷链的古代捕鱼业来说,很快就......腥臭难闻没法吃了。
好在,鲛人捕捉来的是新鲜的,并且她放干净了这条鱼的血液,不然的话,带着这玩意儿就是在给鲨鱼群放指路明灯。
没有什么特别的做法,也确实没有办法进行什么处理,不马上解决掉,放到明天早上就不能吃了,所以直接用含光切块,开花刀,用木签一串,然后放炭火上开始快乐烧烤。
“意外的.....还不错?”子受尝了尝,感觉意外的还不错,嫩滑爽口,并且有满满的油花,在这个油脂极其稀少的时代,入口就能感到大脑在强烈的发出“好吃”两个字。
当然,也不排除他吃的本身就是最好吃的鱼肚的部分,子受切掉了整个鱼肚,这足够自己、苏邔、小玉吃宵夜了,甚至宵练也要吃——她可以不吃饭,但是,这种后世价值半套房的玩意儿,再怎么说她也得尝尝。
至于说剩下的部分,就分给了商王的亲卫武士们,他们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鱼,关键是这鱼的脂肪还厚实到和猪肉一样,切开在表面形成快两指厚的一层油花。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厚实的油花,就意味着这种鱼的价值从普通日常肉食,上升到了大牲口的肉食的程度,毕竟这个时代,只有精心饲养的大牲口才有这么丰沛的油脂。
换句话说,这是标准的贵族才能吃的食物,甚至贵族都要优先拿去供奉宗庙和长辈,还得是逢年过节才能这么吃,不然膏腴子弟是怎么来的?吃肥肉可是特权啊!
高脂高蛋白的食物让商王亲卫们的士气和忠诚心都略有上升,对于他们得和商王驻守在这里,而不是和其他同僚一样四下劫掠的怨言也少了许多。
然后,第二天,“脂”带着同伴们来找到昨天交易的商人,快速又急迫的说着什么,于是,子受就看见营地里面,多了好几条巨大的鲔鱼,甚至还有蓝鳍金枪鱼这种鲛人平时不会去捕捉的对象——从身上的伤口来看,显然是好几个猎鱼人合伙抓到的。
足足4米多长的吨级的“鱼”,极大的震撼了商人,但是,子受就来不及震撼了,直接掏出了含光剑“我的个妈!马上分割,把熏制房腾出来!”金枪鱼拿来熏制真的是浪费,但是总比放在这大太阳下面2个小时后全臭了划算啊!
“熏不完的就烤熟了,总之,全给我整成熟肉,不然马上就会烂掉。”顿时营地里面的人们就忙碌起来了,这个时代的人可以对于奴隶的生死视若无睹,但是听说这么油花厚实的好肉会烂掉——他们哪听得了这个啊!
本来这样的大型鱼类分解起来非常的麻烦,可是面对含光剑.......
“这次换我来”宵练撸起袖子,难得的愿意当一次工具,不过,子受怀疑她是别有所图。
事实证明,她确实是别有所图,宵练剑的剑痕是带有高热的,片一层熟一层,一边片一边吃,小嘴叭叭就没停过,“再给我拿点豆酱和蒜泥来。”
“为什么一把剑还需要吃东西?”
“为什么你一个人连鱼都不放过?”
【PS】
现代篇小剧场:
火儿:下周在总部有个宴会,老大你去吗?
子受:不去
火儿:据说有很厉害的食材呢~蓝鳍金枪鱼啊,超级贵的。
子受:哦,那个啊,油花很厚,但是多吃就有点腻的。
火儿:......你不会是在这里给我装逼吧?
子受:吃过不少次了,也就前几次感觉还可以,吃多了就腻了。
火儿:大佬,务必带我一个啊,我也想吃到吐啊!
子受:这个好说,我们走吧,去捕鱼,用含光。
火儿:........你是真的不怕被杀的吗?
第一百九十七章 盐
鲛人提供的鱼获,如果以现代渔业的标准来看并不多,但是,如果是以商代的标准来说,不仅数量多也很大,甚至于子受认为,后世鲛人灭亡的可能就和这个鱼获有关。
随着人类的渔业水平提高,会不断的挤压鲛人的生活空间,要知道,中国的沿海捕鱼业其实也很是发达的,不然你以为到唐代还有的渤海的须鲸群是怎么完蛋干净的?
甚至于,子受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古代王朝估计没少和鲛人在海上交战,只是这些战报都被描述为“海人”或者“海贼”什么的,毕竟海里的贼人都能统称为海贼不是吗?
毕竟,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很难解释一个内陆王朝为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维持着一只根本没有必要的庞大的海军编制,一直到清朝为止。
总不能是拿来防御日本人和朝鲜人的吧?要知道现在的南朝鲜一带,在当初可是正儿八经的蛮荒之民,我的意思是,古朝鲜人也看不起他们的那种。
鱼获主要以沙丁鱼和篮子鱼为主,也有少量的高品质的鲷鱼,最后一种是吃生鱼片的良好选择,可惜,子受禁止所有人食用生鱼,所有的鱼获都被码放在一起,加大量的海盐腌制,然后熏干成类似柴鱼片的东西。
“看在你请我吃最好的金枪鱼和真鲷的份上,这次就算了。”金色的光焰飞腾,穿过无数的空间折叠区,以极为均匀的方式将铺满架子的各式各样的海产高速烘干,而下面的海水也以惊人的速度蒸发。
陶制的多个容器当中,海水不断的反复蒸发,按照结晶点的不同,在最后的一个大陶缸里面凝结为一层层的海盐,而这些海盐则用于腌制更多的鱼获。
用正常的木材熏制,需要大量的盐和时间,不少不耐保存的鱼类都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腐坏,而且熏制的手艺不行的话,也会导致熏鱼受潮而发霉。
所以,并不是沿海的人蠢到不知道如何保存鱼肉,而是这真的很需要技术而且还需要人去砍柴,柴火还需要晾干和劈砍成小块,加上木屑和干草才能用。
而用宵练的话,这个问题就不大了,金色的剑光轰击在承影张开的细丝剑网上,随后分散以均匀的火力烘烤,可以最快速度蒸发水分,而且受热还非常的均匀,可以让鱼肉快速干燥化,变成.......鱼的木乃伊。
和普通的熏鱼不同,大只佬用怪力乱神轰出来的鱼只能称之为鱼的木乃伊或者鱼的干尸,呈现出可怕的黑红色的色泽,边缘甚至闪耀着一抹银丝,让人完全不知道这玩意儿要如何的去吃。
当然,好消息是,这玩意儿的也超过了大部分的霉菌或者微生物的牙口威力,子受初步估计这玩意儿起码可以在干燥的情况下保存一两百年。
“呼,总算是处理干净了”子受擦了把汗,大量的奴隶都被派去砍伐树木,扩建营地,还有修整子受搞出来的晒盐场。
晒盐其实在工程技术上是很简单的一个东西,而他的技术难点并不在于古人想不想得到,而是在于如果你对于化学,特别是海水里面的各个杂质成分的结晶顺序没有了解的话,就很难想到其实可以直接晒,因为直接晒的话,里面的各种金属成分会让你死得非常难看。
而古人煮盐过滤金属成分早期是用的沙辐法,也就是用沙土作为滞留盐分的中间层,先将干净的沙土堆放制成沙幅,然后担来海水浇灌,制成含卤盐沙之后,再将它晒干。
接着上面浇水,下面漏水,漏出的就是相对干净的卤水,这些卤水再进行大火熬煮,就能得到盐,只是这样的工艺需要大量的干柴,而且对于人力的消耗很大。
也是这个时代的沿海的部落获得盐的主要方式,也就是煮海为盐,而之后到了明朝,就出现了更先进一点的,先建造晒盐场,先通过潮汐和一个个大型的盐池将海水晒成高浓度的卤水,然后重复以上的漏水煮盐工序,减少了你需要人工挑水来浇沙幅,再晒干含盐沙土的功夫。
【所以,唐砖里面用来装逼的沙土过滤盐卤法,春秋时期就很流行了.jpg,而且他还缺漏水煮盐的部分。】
而现代的制盐就简单多了,引潮渠、储水池、蒸发池、结晶池,说白了就是一个有一个的相连的方方正正的池塘,海水经过一个个池子的过滤,最终进入结晶池的时候,已经是比较干净的卤水了,最后结晶出来的就是粗盐和母液。
这个技术难点在哪里呢?难点在于,你要知道在什么时候析出的是盐,而不是可以瞬间送你爆炸飞天的重金属母液。
而且这个粗盐也是发苦而且非常难吃的,和这个时代的煮盐法制成的粗盐没有区别——当然,比起你直接熬海水得到的东西来说,最起码不会当场吃死人。
至于说里面存在的奇奇怪怪的杂质,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应该担忧的事情,因为正常的来讲,在你吃出问题之前,你已经死了,你的寿命不足以让你因为这个情况而出现严重的后果,就好像商代几乎没听说过癌症一样。
因为能活到会出现癌症的岁数的体质,根本不用担心出现癌症.jpg。
而子受只需要再增加两个简单的工序,将粗盐送入水洗池内,再灌入来自济水的过滤后的淡水,溶解之后,再结晶一次,就能得到比较接近于现代食盐的介于粗盐和精盐之间的东西了。
和现代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洗精盐没有办法比的,但是最起码其中九成的杂质已经出去了,用陶制的简单容易和宵练的高蒸发剑光实验的结果就是,纯正的咸味带有一丝丝的几乎难以分辨的苦味,已经是这个时代无法想象的精盐了。
但是,修建这些晒盐池还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没有玻璃阻挡雨水和海浪扑进去更多的杂质,也没有混凝土避免盐卤直接渗入泥土当中。
于是,这个最古的晒盐场只能子受手作了,手作的方式就是让奴隶挖好坑,平整好土地,然后.......宵练最小剑光功率全开,给烧成类似陶瓷或者再生岩浆冷凝的玩意儿。
好在,只有蒸发池需要这么干了,结晶池反而不需要,结晶池是一个中间高,两侧低,连接出水渠道的结构,高浓度的盐卤会在这里滞留,在中间较高的地方,就会留下析出的海盐,剩下的含有大量的杂质的高浓度母液就通过另外一条水渠重新排进海里。
因为子受根本没有利用它的化工产业,无法从里面提取跟更有价值的盐化工产品,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套系统对于现代人类来说,盐反而是副产品,海水母液才是产品。
而对于子受来说,盐才是产品,母液这种有毒的东西,只能重新灌进海里。以付出了一整个夏天有一半时间处于石乐志状态的代价后,子受成功的建造了商朝或者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晒盐场,而鲛人部落则为子受安全度过石乐志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唯一的代价就是,大只佬因此瘦了快二十斤,体重快不足120公斤了,好消息是,他肌肉反而更加的健壮了,毕竟,高强度的打灰,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外加高蛋白食物,肌肉变得更加健壮是正常的。
等回到沫都的时候,再多吃一段时间,这家伙的体重不仅会恢复,还可能增加不少,毕竟肌肉的密度是脂肪的三倍啊!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鲛人好奇的看着这些地上人在海边用神力构筑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大池子,她们觉得这是不是种海藻的,但是种海藻的话,太浅了啊。
和现代因为海岸线退缩而导致需要用PVC管引水不一样,子受增加了引潮渠和储水池,每日涨潮的时候,潮水顺着这个水渠灌入水门内,然后进入储水池。
然后储水池内的海水,再顺着小一点的水渠进入到蒸发池内,这一个个梯田一样的方形池子里面接受太阳的暴晒,卤水通过陶制管道进入一个又一个的蒸发池,逐次蒸发凝结,顺着过滤渠流入最后的结晶池内。
富含杂质的高浓度盐卤则排入排液渠内,直接灌进济水里面,至于说因此导致的后果他们就不怎么在乎了,反正就商人这点排污量,对于济水来说就是往西湖里面滴了两滴酒的水平。
所谓的大商最大的晒盐池,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说,只能称之为小作坊级别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量,而经过夏日的暴晒之后,最终,白花花的盐就凝结在了结晶板上。
接着奴隶们将这些盐挑入水洗池内,打开水门让另外一个普通的澄清池内澄清处理过的淡水涌入,再将盐溶解,变成新的卤水注入另外一个蒸发池,如此几次,就得到了数量缩减大半,但是特供给商王这样的高级贵族使用的精盐。
至于说其他的粗盐嘛,就用来熏鱼或者直接打包装桶往沫都或者其他地方运输了。对于完全不明就里的商人来说,这些个池子就好像是某种奇特的魔法一样,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经过这些个池子之后,最后就能出盐——虽然海水暴晒蒸发之后会留下盐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直接残留的盐分是无法食用的。
而子受也完全不解释,任由他们包括鲛人将这个设施当做了某种祭坛或者神庙,于是,在启程准备返回沫都过冬的时候,盐池边上就多了很多商代特征的偶像和图腾,每次放水之前,祭祀都要进行一系列复杂而繁琐的祭祀仪式,他们认为是某种水中神灵的大能导致的。
因为引水渠和排液渠的关系,他们甚至脑补了一个非常繁琐的神话,海里的白龙和济水的黑龙的故事,来解释为什么结晶池会出现盐,以及为什么结晶池的盐注入济水之后,再蒸发一次就变成了精盐这个情况——并且全过程几乎是自动的,人类除了在固定的时刻打开水门放水几乎无事可干。
因为缺乏了现代盐业的不少判断、处理和加工工序,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理解如何根据盐卤的情况调整,他们几乎是完全的,严格的,甚至是一丝不苟的按照商王留下的记录在做。
而这就因为季节、阳光和时间的变迁,而导致产出的盐卤并不是每次都合格,也不是每次都能产出足够的盐卤来。
这种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产出的粗盐不仅苦得惊人还会毒死人,为什么有时候不需要再加水溶解就和精盐没区别。
这种完全无法控制生产进程和结果的情况,就是宗教和神话诞生的苗床,正如同人类在农耕时代完全无法控制大量的变量,于是不得不只能选择相信土地神和其他什么神灵在主宰这一切。
子受对此也早有预料,甚至乐见其成,与其和古代人解释化学和盐卤结晶原理,还不如让他们就当做是一种宗教仪式,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至于说这套工程能够用多久就不是他的问题了。
何况说,在因为季节和时代变迁而导致完全无法使用之前,起码能够用一两百年之久了,这已经是相当伟大的工程成就了,就是身体和理智有点受不了。
随着秋冬季踏着不可阻碍的时间长河而来的时候,子受他们就不得不返回沫都了,一部分的武士留下了,他们变成了遥远的边陲之地的新的封君贵族,在商周乃至秦代,都没有多少故土难离的情绪,人们因为环境和土地贫瘠化而迁徙是很正常的事情,直到周围容易居住和开发的地方都开发殆尽。
到了那个时候,因为周围都是穷山恶水,才凸显出自己家园的美好和繁荣,从而诞生故土难离的安土重迁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潮的根源就是你的搬迁通常意味着一次极大的冒险,而且还是可能后果更糟糕的冒险。
相反西方人显然没有多少这些情愫,其原因就是他们的那个农业水平,去哪里都是一样的,说不定换个新的地方,因为猎物更加丰富,土地没有被荼毒(古代欧洲蛮子除了罗马这种文明人外,种地的方式只能称之为荼毒了。)的地方说不定生活还会变好。
出去的时候,带着大量的粟米粮草和武士出去,回来的时候,只有一半的人和数量庞大的奴隶,还有对于商代人来说,难以理解的白花花的精盐与堆积如山的海鱼干。
鱼对于沫都的普通人,至少是国人阶级来说,并不是什么陌生的食物了,子受成功的提前了八百年实现了春秋战国中后期的生活图景——士族食鱼。
至于说庶人,依然食菜吧,倒是,他成功让王畿的所有人暂时性的实现了“盐自由”,并且用精盐作为赏赐和佣金雇佣蛮族战士和向那些蛮子购买奴隶还很受欢迎。
在沫都一担盐大概可以换3担麦子,在济南就变成2担麦子,在东莱就变成一担麦子,到了煮盐的盐湖城(没错,因为晒盐池被叫这个了。)三担盐才能换一担麦子——因为盐池出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麦子是真的要种的。
但是,当这些盐穿过陆路到了周国,一担盐差不多十担麦子还有价无市,通常需要十二担才够,而当从周国或者季氏的地盘流入羌蛮和楚地百越的时候,那就不是麦子的问题了。
拳头大的黄金才能换一担,还得看来交易的商队有没有货,通常住的偏僻一点的,等货郎来的时候,那些大寨子就已经给你买光了,只剩下袋子最底下一层因为反复装盐和受潮溶解而形成的发黑的渣渣。
即便是这些盐渣,它也是精盐,至于说有点发臭和发黑不是问题,回去加水溶解一遍就行了,最起码它不怎么发苦,比起山上品质不定的岩盐来说,已经是顶便宜的好东西了。
要知道,到了明朝,五十斤雪花细盐也是一个正常的地主家庭结婚的彩礼,还是比较大方的那种彩礼,在唐代以前,更是堪称奢华的礼物,再往前,估计得是诸侯贵人才能享用了。由此可见,即便是如此昂贵的价格,在此时也是非常便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