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不过,如果你除以前后四年多的周期的话,会发现实际上年均产量只有商代未驯化的野桃子们的2/3,算得上是低产果树了。
“还有大小年呢,连续结果之后,可能要间隔六年以上才会再次进入结果期。”英招嘀咕道,倒霉一点的需要九到十年,昆仑上种了几千颗这玩意儿,也只能每年新年的时候,招待大家吃一顿冻干桃干当过年了。
唯一可以敞开吃的时候,只有大批量成熟的时候,“所以王母专门为了庆祝桃子丰收搞了一个蟠桃宴,大家都会来庆祝。”
当神话走入现实,子受发现充斥着奇奇怪怪的味道,但是又莫名其妙的很真实。
这几十颗一点点从昆仑盘回来的桃树,这一次平均每一颗接果在三百斤左右,加起来接近7吨的产量,这显然是没法在没有冰箱的时代,自己人把它全部吃完的,于是,王宫的膳夫奴隶们顿时就忙碌了起来,将这些多余的桃子放在瓦罐里面捣烂成果酱,加水熬成一块块的糖块。
还有一部分则烘干成果脯和果干,这导致7吨的桃子最终产出不到一吨左右的成品储备干粮,不过,这些高糖分的干粮可是战略物资啊,这玩意儿别看数量少,真拿来供给伙食的话,最起码相当于四五倍重量的粮食,不然西周开荒的时候,他们怎么靠苹果干撑过春荒的。
除了果树外,鱼塘和大量的鸡鸭养殖也初见成效,鱼干的产出占据了此时商沫都的食物产出的接近一半,鱼骨、内脏干制之后做成的团子则是用于养奴隶,减少了一些粮食的支出——哦,也用来养猪和养鸡鸭,基本上奴隶和牲口差不多,还不如大牲口。
使用了这种商王发明的新型饲料之后,各种蛋类食品的产出也增加了大约30%,最起码,他可以偶尔吃个煎蛋不会被人抨击奢侈的程度,同样,转入广积粮状态的子受一改之前极限拉扯投资的风格,将大量的粮食储备起来。
比如说各种风干鸡鸭,腌制的猪肉,连盐渍酸梅都备了好几个库房和地窖,也算是给不少多余的奴隶找了点事情做,其他贵族的看法倒是很乐观,他们觉得商王可能是最近癫贤病好了不少,开始做正事了。
在大商丰收的时候,西岐也在丰收,和过往一样,姬考亲自督查了频婆粮的种植和采收准备工作,苹果和桃子的成熟周期不一样,所以,这个时候,还没有进入完全的收获期。
而且子受的果树大概是在7月完全收获完成,而西周的苹果大约7月份才开始陆续进入成熟阶段,真正要采收得到8~9月份去了。【陕西一带在9月前后,而子受的河南河北一带是7月前后,地域气候差异】
粟米和黍米的收获也很乐观,关中也算是群山环绕的盆地,对于寒潮的抵御能力要比一马平川的商那边要好得多,不然在漫长的数千年历史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把关中称之为“沃野千里”甚至认为是龙兴之地呢?
但是,缺陷也是有的,那就是山和坡地较多,在农业科技不太发达的时候,开拓的难度太高,导致周在打赢之后,就果断的迁走了。
“不知道商王那边收获如何?”
“怕是也不会少于我们,甚至更多,君上最好别忽视了商王受本身也十分注重耕作的事实,他能以大王之尊位,亲自下地开荒,说明,他并不会在这个方面给我们可趁之机。”吕尚劝导,可千万别因为这一时的丰收顿时就自信起来了,路还长呢,商王可不是易与之辈。
“寡人明白”姬考点点头,“于沫都做质子数年,早已明晰此事”他算是看着商王怎么修的水利,怎么糊弄的贵族反对的,也自然知道现在这套系统发威之后的效果,“所以,寡人认为明年开始,也可以在关中兴修水利,开拓荒野”
为什么要明年?因为今年这才丰收有点粮食,得明年有了点家底子之后,才能搞得起来啊。
“君上英明”吕尚点点头,姬考在搞民生政治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在眼下积蓄实力,缓称王的时代,确实比姬发要靠谱,就是不知道等积蓄得差不多,可以举旗的时候,他有没有姬发那么果断和决绝了——而且就算是姬发,不也在阵前占卜,觉得大概率是干不过商人的嘛~
“果脯、粮食、鱼干各种养殖肉干和鸡蛋粉......嗯~”清点仓库的时候,子受陷入了沉思,在看数字和巡视的时候,感觉这是好多东西啊,可是已分门别类入仓之后......顿时,中国人的传统恐惧就萌发了。
当它们处理好,堆积在仓库里面的时候,看上去反而就只有浅浅的一层,虽然后续还在不断的送来收获,然而,最多装满一半就不得了了。
“要怎么样才能一次性装满呢,这仓库也不大啊。”
“.......”
“......”
一次性装满?这种大型粮仓,三年内能填满,你就能自称一句“粮足”了,然而,对于见过现代仓库的子受来说,这些仓库看上去也不大,里面还没有装满,那不顾就是物资不足嘛。
嗯,大小粮仓皆满的这个场面......嗯~到了1600年后的隋唐都不常见了,也就是个别年份出现过的昙花一现罢了,别的不说,仅仅以《资治通鉴》上的“大饥,人相食”出现了几次,平均几年一次,就足以说明古代的粮食生产是什么情况。
【答案是41次,人相食33次,平均40年一次足以记入史书的大规模饥荒,而这是饱食终日的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恐怖。】
“算了,不看这糟心玩意儿了,说说看吧,工坊在我出征的这两年的情况”这两年大多数的时光都在外打仗,而现在回来了,安定下来,自然就要把工农业都挨个的巡视盘算一番才行。
“工坊这方面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还是老样子”一如过去数百年,商人的队伍从各处运来铜和锡,冶匠铸造成精致的铜器和青铜器,然后由商人再拉去其他地方出售,变成矿石、粮食、皮革等等。
“带我去看看”子受专门画出了一个城区在鹿台城和沫都作为专门的工业区,把所有的工坊和工匠都迁移了过去,好处是可以集中管理和生产,减少在城里城外烂地上折磨的时间的,同时,也加强了工匠的人身监管。
实际上,很多人回到过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喜欢学习现代的做法,解放工匠,解除这种人身监管,觉得可以提高创造力和工匠积极性,实际上的真实后果却是——会跑路。
不发钱自然是会跑路,发钱更是会跑路,不发钱活不下去,跑路大家都能理解,学手艺就是为了恰饭,一门手艺学会了就是学会了,能靠着糊口,甚至传子传孙,而你不发工钱没饭吃,那要么是转行,要么就是跑去别人家手下。
这很好理解,那么为什么发钱也会跑路呢?因为很简单,当他们有钱之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如现代工厂一样扩大生产,研发技术吗?别闹了,是第一时间买房买地,甚至你都不要去指责古代的工匠死板,就是现代的工厂老板,有几个不是这样的想法?
所以,你发优厚的工资,那么有了闲钱的工匠,就必然会拿去买成土地置业,当买到一定的土地,他们就会变成地主,工作就会交给学徒来完成,自己对于手艺藏起来,变成家族传承的根基。
换句话说,你既失去了一个干活的大匠,他们也不会搞创新,甚至会把新技术藏起来,变得自己家族的秘传根基,并且将大部分的资源用于购置土地和宅邸,转为地主这样的“食利阶层”。
不过,任何人只要想一下也觉得很正常,在这个时代,民族尚未形成,你不可能和他们谈什么民族主义,国家归属感更是扯淡,又不能当官,为了“肉食者之谋”你能指望这些比种地的农民多两分文化的家伙怎么可能就为了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东西做牛做马?
那么就只能谈利益,虽然说手艺不会荒废,毕竟相比可能丢掉的土地,这玩意儿学会就是自己的,会被当做一门后路,可是,能够坐着当食利阶层的地主和奴隶主,谁又会想去浑身大汗的干活赚几个辛苦钱糊口?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工资刚刚够生活,既无法积累下产业,又不会因此跑路,一代代人这样下去,也就是最早,也是最纯粹的无产阶级。
可是,在现代都很难做到精准的核算工资到这个地步,因为随时可能遇到波动,以古代的统计水平,那更是不可能,一旦遇到粮价波动这种在古代十分频繁的情况,那么要么工匠饿死逃跑,要么就是突然有了钱可以置业,而你调整他们工钱的速度和频率远远低于自然调节。
所以,历朝历代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方式,也确保他们就算有了闲钱,也无法脱离一线生产,或者没钱的时候,也不至于真的集体饿死,甚至现代也使用了类似的手段来约束工人和技术工人的流动与人身自由。
而且就算是进入工业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工匠和技术人员一旦开始投资别的东西并且取得盈利,也会飞快的从一线消失,毕竟当上食利阶层的谁愿意回厂里打螺丝呢?
那么如何保证厂里有人打螺丝呢?要么限制人身自由,要么就只能是把其他行业,特别是农业生产人口的收益打下去,让农民源源不断的破产进厂——也就是工业革命时期和资本主义时期的事情了。
【PS】
爆裂历史:
蟠桃1号,水蜜桃亚种,从商代古墓当中发现的古桃核培育而成,古蟠桃含糖量高,单季产量多,汁水饱满浓郁,酸味极少。
但是生长周期极为漫长,通常需要3~4年才结果一次,木质致密结实,长期以来都是军用的坚固木料来源,在周代以后,就很少作为果树栽培,而是作为军需木料培植。
现代发现之后,经过培育终于在现代成活,通过嫁接和杂交操作,与西北生产的水蜜桃混合而形成的新型水果。
相比原本来说,生长速度更快,滋味更加甜美浓厚,主要用于制造桃干和浓缩桃汁,是现代饮料工业常用的原料。
而缺陷是相比最初的古蟠桃来说,木质散乱,且对于水肥的要求很高,根系极为深入地下难以清除,对于耕地有着几乎不可逆的破坏效果,之后就被2号品种取代。
现在已经禁止在大部分的地方种植,只有少数不适合发展主粮种植的地区作为经济作物,同时因为花期漫长,也作为一种蜜源植物,大量的种植这种果树导致诱发了南方严重的农药滥用,造成多种昆虫灭绝,是近现代来的最大人为生态灾害之一。【假的】
第一百六十章 工业
【有不少图片,需要等30分钟后刷新】
商代的工匠的专职奴隶,注意是奴隶,而不是自由人,属于奴隶当中地位最高的一档,而在工匠里面以制造战车的工匠的地位最高,包括制轮、鞣革、作车等匠人。
其次就是制造武器的如普通的冶匠、箭匠、弓匠、木匠和制甲匠人,再次就是普通的工匠,如陶工、瓦工、泥工等,当然,现在则多了一个新的行当——铁匠。
同属于最高等级的工匠之一,不同的层级的工匠奴隶有着不同的待遇,前两级的不仅有少量的个人财产,还会有专门的屋子居住,同样是奴隶,这些奴隶可是很珍贵的,和那些祭了的不是一个档次。
通常,在战争的时候,这一类的奴隶会单独的造册,单独被分出来,不管是屠城,还是坑杀,都没有他们的份,但是相对来说,他们获得自由的概率也几乎是完全没有。
只有为国君封君完成了什么十分重要的工程或者进献了什么特别的宝物,才可能因为对方心情好而获得自由身,从奴隶变成奴隶主,但是,绝大部分的时候,赏赐只有一些财物粮食,绝口不提放归自由的说法。
因为这些工匠和其他奴隶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和奴隶主之间,没有自耕农这个过渡阶级,尤其是那些掌握手艺的大匠,他们手下有大量的工奴和学徒,只要获得自由身份,摇身一变就会变成一个新家族,一个新奴隶主贵族,所以,在这个方面不管是商王还是各级贵族都非常的谨慎,尽可能不会释放他们。
沫都的工坊城区越发的变得庞大起来,整日里黑烟滚滚,吆喝震天,让子受算是稍微找回了一点点现代文明的微光,可惜,和后世的工业区相比起来,这里的工坊连说是劳动密集的低端工厂都有点欠奉。
唯一比这个时代的普通的工坊好一点的是,在子受下令严格整顿和严格规划之后,还算井井有条,没有这个时代的工业区那一幅脏乱差的样子,这倒是很好的避免了不必要的工伤事故出现。
首先进了坊前的围墙,最显眼的就是道右的一排炉子,这是烧陶器和瓦器的窑,各个工坊的作业地方都需要大量的陶器,而且陶器易碎,也不好放在最里面,放在外面容易运输。
晚商时期的陶器有了比较长足的发展,虽然主要还是以泥质灰陶为主,而白陶开始大规模的进入发展阶段,在子受修筑了新结构的高温窑以淘汰龙窑之后,陶器更是快速的向着白陶甚至最早的瓷器过渡。
在子受搞炼焦和新窑之前,商代的制陶器是依山而建的龙窑,倾斜阶梯分布,如一条长龙,比起夏代的土窑来说,要更为先进,热力利用率更高,而商沫都的朝歌山下一带扩建为朝歌城就是因为晚商时期的陶器大规模的发展,变成商的主要出口产品。
甚至制作精美的陶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部分的昂贵青铜器,变成了礼器和祭器,从而大量的工业人口自然就使得城市向着那边扩展,最终变成朝歌城,甚至连商王的王宫也向着那个方向扩展,其原因就是,前面子受搞原始版人力自来水的时候就出现过的——建筑用陶套管——没错,这玩意儿商代开始玩了。
专门烧的用于建筑物上下水用的陶管,并且有大小接口,表面有细绳螺纹,长40厘米,直径14厘米的,厚度1.2厘米的陶管,当然,这种东西在陶工坊属于是订单量极少的类型,因为工艺相当的.......复杂,导致基本上只有王宫和神庙才用。
除此之外,这里的陶器以各种生活用品为主,商中期流行的饕餮纹已经很少出现在普通陶器上,大概是因为逐步转为军队和贵族使用,民间更多以旋涡纹、火焰纹为主。
而供给贵族和王族的陶器则是以硬陶为主,装饰饕餮纹,而除此之外,商代的陶器还有很有趣的东西,比如说各种摆件和玩具,比如说男女奴隶人偶,水鸟装饰陶壶,就是那个水鸟的样子......让子受觉得这玩意儿似乎随时可能发出一句质问:充Q币吗?
在穿过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宛如义务小商品市场的陶器坊之后,就进入了戒备森严的地带,这里是制造武器兵甲的地方。
左侧是冶匠,右侧是制甲,沿河的是制革匠,废水直接倾倒,顺着河水流到下游,你问下游东夷怎么办?子受表示关他屁事,再说这点规模也构不成什么工业污染,最多就是下游出现痢疾和拉肚子的概率高一点而已。
金色的青铜溶液在坩埚当中发出细微的声音,冶匠们拉着嗓子大声呼喝学徒倾倒铜液,调配青铜。
在对面的制革工坊,恶臭冲天,成堆的新剥兽皮散发出浓烈血腥味,苍蝇和小昆虫缭绕飞舞,被奴隶学徒工一卷卷的拉走,张开在木架上,用小刀刮干净碎肉和皮下脂肪,再经过热水漂洗,处理干净之后,经过多道工序一点点制成各种类型的皮制品。
其中厚实结实的硬皮革会折叠起来,送到制甲工坊,那里的工匠将它缝合、加固、裁剪,变成初步的皮甲,这个工序十分的复杂,通常一年下来也制不成一幅盔甲。
再往里面走就是制车和冶铁的地方,也是整个沫都工业坊区最大的地方,制车是整个工坊的中心,皮革、木材、青铜以及现在新增的铁器都会在这里汇总,最终组装成商代的终极武器——战车。
“大王”子受一走进车工坊,一众工匠奴隶就纷纷跪下行礼,在分成六个的工作台上,其中五辆战车已经完成了修理和保养,工匠正在为它补漆。
介于战车的高昂造价,所以工匠和贵族们也不吝啬为它增加装饰的花纹,用贝壳、青铜、玉器镶嵌装饰,比如说在靠近入口的地方,车上用绿松石镶嵌出了一张十分生动的狐面。
尤其是两颗拳头大的中间发白,周围暗绿的球形绿松石搭配燧石勾勒的“眼线”,虽然只是一张简化,却让狐眼的那种妩媚感有了七分,足以见得此时工匠们的手艺精湛。
在最后一个工台上,子受要求铸造的新车组装了一大半,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只剩下一部分的配件和小玩意儿没有装上去,表情严肃的老匠师握着木管小刷子小心翼翼的上黑色的漆。
上完黑漆之后,会用红色的颜料和漆勾勒出精美的花纹,比如说商王常用的饕餮纹或者枭鸟纹,在周围装饰云纹,再为眼目的部分镶嵌宝石和美玉。
这辆战车和其他战车的最大的区别是它使用了非常沉重的钢框架,这些框架是冶铁作坊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制造出来的一点材料。
在钢框架上是坚固的硬木板包铜,再镶嵌青铜加固,车轮则是用的铁钉而非青铜钉结合,除了在这两个方面用的是钢铁外,其他部分都是正常的青铜制品和硬木制品。
这是因为商王之前的战车完蛋了,现在不得不新造一架。不过,也得益于更坚固沉重的框架,这玩意儿比之前的战车更大,更宽,甚至是双层的,有一个小巧的木质步阶,可以走到第二层的木框架台子上,用于指挥军队作战,当然,也用于使用弓箭射击。
下层可以塞进去四个武士用戈、矛、剑战斗,车尾的台子更是还能站个副射手。四面的覆盖铁片的防箭屏风可折叠,即可打开遮挡箭矢,也可以合上,节省空间。
可以说是一辆商周时代的标准重型坦克,也因为天子驾六,六匹战马才勉强拉得动,子受都在考虑改进扼挽具系统,扩大到天子驾9。
虽然灵活性和机动性大概是完蛋了,可是就这战车的用途和战场位置来说来说,也没有必要追求灵活性——9匹战马拉着钢框架镶铁环车轮的玩意儿撞过来的时候,也不需要灵活性——就是普通的战车都给你当场碾碎了!
但是不管这么说,早期的铁器很多时候也不如青铜器,无他,中国那是什么铁矿,大家都懂的。
我们称之为硫铁矿或者黄铁矿,而就工业炼铁的需求来讲,正确的称呼差不得得是“硫铁渣”,没错,矿渣级矿石,最近的富矿在海南,还是山矿,运输和开采的难度都高得一批,和欧洲那种见了鬼的平原露天富铁矿根本是两回事。
虽然欧洲搞农业是一个废物,但是,他们搞早期工业确实有点得天独厚,地广人稀,有大量的工业用地不说,光是那优质的煤铁资源就没问题了。
而中国这边......额,搞农业和先进工业都没问题,铬、钨、镍等搞高级合金工业的材料那是一点都不缺,不是全世界最大的就是第二大的,甚至非要说的话,铁矿的富矿也不少【可惜都是开采难度很高的】,然而,偏偏搞起步工业,煤铁就是两个卡脖子的玩意儿。
和小白想的“有煤有铁就能复刻工业革命”完全不同,煤和煤是有区别的,铁和铁也是有区别的。
发展早期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焦煤”也就是炼焦用的煤炭只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0%,而能够作为主焦煤用的仅占焦煤当中的2.7%,稀缺得一批,也就是山西等少数地方可以产出这些优质焦煤,数量也不多,基本上不够使用。
无烟煤只有13%,动力煤大部分是低硫,部分是中硫西南为高硫,特低硫.......在内蒙古~_(:з)∠)_。
这是现代的探明部分和储量,如果把技术放在古代能够挖的表层煤炭方面,那就......更是让人头秃的程度,当然,这是以现代工业化需要的焦炭煤来说的,以商代子受用的这种说他是个铁工坊都抬举的用法倒是比较够用的。
至于说铁矿,那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啊,哪怕是以现代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下,能够挖掘的铁矿里面,富矿只有5.7%,而其中难选的赤铁矿占据33%的数量。
主要在邯郸、鞍山等地方生产的,古代也可以产出和大量使用的铁矿里面,高硅贫矿是主要部分,含铁量最多45%,还含硫,低磷——直白说吧,你就是放在工业时代之前的欧洲,那都是拿来铺路的材料——送进炉子去烧,人家都嫌弃你糟蹋他的木炭。
当然,中国这令人智熄的铁矿,也倒逼出来中国长期卓越的冶金技术,汉代开始就知道使用高炉来处理铁矿,到了宋代更是将金属冶炼工业推到一个高峰,但是,请注意,铁和铁还是有区别的。
虽然汉代有高炉炼铁(不是炼钢),但是,产出的铁材的硫含量极高,这意味着他们冶炼的铁器发脆、易于锈蚀,质量极为低劣,通常需要经过退火、淬火等多道热处理工艺才能勉强凑合着用,还不一定凑合得过去,得搞出坩埚和炒钢法来满足钢铁强度需求。
而同时期的欧洲嘛~看见巴黎城外那堆被丢掉的石头没有,还有门口拴马的桩子没有,那是含铁90%以上的生铁,因为欧洲用的木炭炉子的热力不够,生铁融化不了,只留下海绵状的熟铁块,然后将这些熟铁块锻打成铁器,也就是所谓的块炼铁。
在各种游戏里面看见的代表铁资源的长条方形铁锭就是当时欧洲工匠制定的标准和规格,这种熟铁块剪掉一部分,加热软化,锻打就变成了他们用的铁制武器和盔甲。
而优质的生铁甚至偶然因为配比合适,形成的低碳钢,对不起,他们对付不了就当废石头丢掉了,要么拿去铺路,要么放门口拴马,让中原的铁匠看了,非把这些浪费铁材的废物的脑阔都拧下来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