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363章

作者:豆蔻

其实我们干的不过是同样的一种事情罢了。

不过在于他们是在利用逆反心理,给一个个角色翻案,而我则是以吹捧的方式,消费者自己尊敬的角色。

这种想法出现之后,我再写的时候,就有种特别特别难受的感觉。

那种沉浸感再也没有了,写起来也味如嚼蜡。

这本书我写之前想过很多,比如历史长河。

正所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相对于前人们来说,我们这些后来人就如同故事中的天神。

有能力穿越时间长河,去“改变”历史。

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影响一位历史人物的风评。

甚至说一种逆反心理,就可以给杨广洗白白,把赵括说成擅长带兵打仗,只不过碰到了白起才没办法输的。

这里再吐槽一下,赵括的爹说赵括不行,赵括的娘说赵括不行,历史也证明了赵括不行,结果在现在人的口中,赵括是天纵奇才,可惜碰到了白起所以才拉了胯的。

我就想问下,说这话的人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稍微对长平之战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发现,赵括打仗真不行,他爹对他的评价没有任何问题。

但反过来我又在想,如果相信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不就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了吗?

所以我想来想去,才在故事中说出我个人的想法。

时间长河会忠实的记录着历史,哪怕它被更改过无数次,但真相不会随着后人的歪曲而改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历史真相不断的被揭露。

早晚可以将最真实的历史,还原在我们的面前。

所以身为时间长河中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此生不悔。

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另一个野心,不过也写崩了。

嘛,反正都过去了。

其实下半年来,我看了很多的书,也看了很多视频,对一些东西也有了些更甚的了解。

当然这个更深的了解是相对的,跟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来说,我这种不过是井底之蛙,但跟之前的我相比,我觉得自己还是进步了许多。

比如说经济。

书看多了之后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包括战争背后都有经济这只手在作祟。

所谓的经济,并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各种资源的统称。

在以前我阅读汉朝历史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卫青对匈奴发起战争时,对经济上的打击,只想着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地盘,抢了多少牛羊。

当然史书上也只是记录这些,不会去分析各种情况。

说句不好听的,写史书的人是史官,不是统兵打仗的将军,更难对经济了若指掌,所以也许他们自己都不清楚战争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实际上可能影响了两个民族大战略的走向。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今人聪明,古人蠢,更不说我一个臭码字的,比古代的史官还牛逼...只是咱们这代人,无论是能阅读的资料,还是说做出的研究,都不是古代人所能拥有的。

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比巨人远也不是没有可能。

别的不说,你把这个时代任何一本学院的学霸扔到汉朝去,算学方面那就是吊打古人。

诗词歌赋这种带有艺术气息的东西吃天赋,但数学这种宇宙法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圆周率就是3.1415926...而不是单纯的3。

数学是不认人的,更不看历史发展到哪一步。

无论世界末日即将毁灭,还是宇宙初开,数学都不会做出任何妥协。

经济跟数学是挂钩,或者准确的说数学是经济的基础。

像卫青跟匈奴作战,不仅是屡战屡胜,更是打的消耗战,消耗资源的战争。

汉朝凭借着资源优势,不仅在军事上战争了匈奴,在经济上也把匈奴拖垮了。

无论这个战略方针是不是卫青提出来的,这点历史中没有记载,但根据历史中卫青作战的规划,其实就是一步又一步的蚕食掉了匈奴的经济体系,打到后面匈奴的经济直接崩盘。

要知道匈奴巅峰时期,控弦三十万。

什么概念?

能上马作战的勇士,超过三十万。

再看看卫青和霍去病一共杀了匈奴多少人?

算上各种老幼妇孺,也才不到二十万。

具体的数字我没算,但肯定不超过这个数,其中霍去病杀的更多,大概十多万。

甚至说到卫青封大将军,杀的匈奴才不过二三万人,当然还俘虏了1.5万人。

如果只是杀敌数量,卫青其实根本不存在动摇匈奴根本的情况。

但如果去看卫青作战每次胜利后,得到的地盘,以及对匈奴经济体系的重创就会发现,匈奴损失了养马地,解除了甘泉宫之危,解放了用于防守的驻军。

同时匈奴失去了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汉朝的威胁也大打折扣,进一步解放了汉朝用在防守方面的经济。

另外卫青每次进攻匈奴,选择的时间是开春之际。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过完冬天牛羊已经没有多少脂肪,正是靠这段时间休养生息。

而卫青这时候进攻,无论有没有杀了匈奴,只要匈奴部落为了躲避汉军不断的迁徙,导致牲畜无法趁这段时间休养生息,那么很可能熬不过下一个冬天,这是对匈奴经济的又一次重创。

当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正面硬刚不败,进入到消耗战的时候,游牧民族基本是吃不消的,更何况卫青还屡战屡胜。

也正因为这一系列的决策,导致匈奴后面根本无法跟汉朝耗下去,只能远遁漠北。

其实这里面我大胆猜测一下,卫青其实也不见得懂经济,但这种打法极大可能也是卫青提出来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此之前汉朝对匈奴完全不了解,卫青是第一个吃螃蟹还吃成功的人。

第二:卫青麾下有大量的匈奴降将,没错。

历史上霍去病麾下的匈奴降将多,但最开始重用匈奴降将的,就是卫青。

因为重用匈奴降将,所以卫青对匈奴的情况很了解,所以哪怕他不懂经济,也知道怎么让匈奴日子不好过。

第三:卫青除了最后一次漠北之战外,每次出战都不太重视杀敌,而是重视掠夺。

要知道在汉朝,你掠夺的再再再多,也不如人头值钱。

汉朝的军功只看人头数,不看你有多缴获。

但卫青作战人头数和缴获完全不成正比,从缴获的数据来看,更像是把一个部落打跑了,然后也不着急追杀,就把牛羊和俘虏带回去。

高阙之战,卫青活捉白羊王数千人,掠夺牛羊数百万

漠南之战让右贤王跑了,俘虏了男女1.5万,牛羊千百万。

这是杀敌数量和掠夺的资源,如果非要说卫青追杀不了人,只能把资源掠夺回去,那我也无话可说。

但从再次阅读卫青的这段历史,发现了很多以前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卫青是天才,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并不是像项羽那样带兵刚正面的武将,也不是韩信那种对军队如臂挥指的天才统帅,而是在大战略上能做出最正确的规划,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彻底的击垮对手。

卫青是一位军事家,但更是一位战略家。

也许卫青杀敌并不多,也许卫青没有多少以少胜多的战绩(漠北之战以弱胜强也证明了卫青是真正的名将),但卫青的的确确带领了汉朝,完成了对匈奴的复仇和反扑。

我去年其实就一直想去西安,去长平侯墓前祭拜下大将军。

听说大将军的墓很荒凉,想去那里帮大将军拔拔草,再倒杯酒,说说今天的华夏。

但一个是时间,二来又赶上了疫情,也就放弃了。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吧,也希望自己早点不用再为房贷奔波,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之后我应该不会再写历史小说了,当然也说不定,但故事还在继续,感谢大家的陪伴。

如果说感觉对不起的,还是各位读者们,还有愿意打赏的诸位。

因为我很少看评论,所以也一直不知道究竟谁打赏了,更没有感谢。

主要是怕看了评论,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没心写下去了。

最最对不起的,还是“@叢雲伴月風拂華”。

当初他对我说,很喜欢看我的书,从第一本卫青到后面长孙无忌,再到这本都追过来了。

甚至觉得我写的不错,还给我砸了一个宝箱,就希望我能写出成绩,能写好。

但这本书我真觉得辜负了他...

后面还有几章,给这本书画上一个句号。

希望下本书能写好吧,也感谢大家这段时间一直来支持。

真心真意真诚,感谢大家,虽然我怕心态崩了,没看书评没看间贴没看打赏订阅,但我知道肯定还有人再看,再追,再默默地支持陪伴。

第十章:一则问仲父,二则问仲父

汉军从虚空中走出来,几乎人人带伤,即便是担任指挥的卫青状态也不算好。

随着冒顿的陨落,匈奴蛮族展开了最后的反扑,虽然这次反扑对结果没有能起到丝毫的改变,但在这次扑杀的过程中,依旧有数以百计的强者,永远的留在了虚空之中。

伴随着这场决战的结束,换来的是汉军的大胜,以及匈奴蛮族无法遏制的没落,甚至最终消失在万界之中。

这是灭族之战,更是决定了一个时代的走向。

霍去病将冒顿的两个脑袋递给卫青,但卫青没有接,他只是摇摇头说:“冒顿是你斩杀的,拿着吧。”

这是打算将最大的功劳,留给霍去病。

霍去病想要开口拒绝,却见卫青伸手阻止他道:“我的身外身陨落,以后汉王朝乃至人族的未来,便要你来担负起来。

你还年轻,哪怕战功赫赫,但毕竟资历尚浅,日后庙堂之上为了遏制你,必然有不少重臣们挑你的麻烦,带着这两颗脑袋回去,也好让这群人闭上嘴。”

说完,卫青又看向狼居胥山的方向,那里是匈奴的圣地,是匈奴祭祀天神的地方。

这次汉军不仅解决了匈奴单于,更是将战线推进到了匈奴最后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