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175章

作者:豆蔻

说明你的能力,是得到卫青认可的。

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最近一段时间,都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来了。

你作为副军团长,可不能被比下去。

未来三年没有卫青在,汉军团的日子恐怕是会不好过,能不能撑得住就要看你了。

有人说吾嫁给姓刘的,但胳膊肘总是往娘家拐。

可是吾生的儿子姓刘,生的女儿也姓刘。

只要这汉王朝还是姓刘的在统治,那吾永远都是汉王朝的太后。

这点吾很清楚,也希望你回去后,转告代王,让他也别忘了。”

刘彻:“诺!”

吕后点点头又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点可以不说不讲,但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彻,谨记在心。”

“去吧。”

刘彻行礼道退。

走出大殿后,她的眉头都快拧成了一起。

吕后这是什么意思?

告诉自己这些是干什么?

是警告?

还是鼓励?

亦或者只是想跟自己说说,敲打敲打?

还有卫青的三年牢狱之灾,不会真的要关在牢里吧?

宫殿内,吕后等刘彻走后,这才起身轻笑道:“还是太年轻了,有些沉不住气。”

说完,影卫的首领出现在吕后的身后,行礼道:“圣后,不知唤臣来所为何事?”

吕后道:“卫青那边暂时不用管了,未来三年你派人负责监视刘彻,并且务必保护她的安全。”

“诺。”

“吾没多少年的了,说定吾走后,她就是你们的主人。”

“圣后...”

吕后扬手制止了影卫开口:“吾只是说她可能是你们的主人,没说是汉王朝的继承人,只是留个后手罢了。

吕禄和吕产太蠢了,如果把吕氏安危交给他们,只会导致吕氏的灭亡。

但刘恒这个人又太聪明了,聪明人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妥协。

刘启则太懦弱,看似性格火爆,但关键时刻比他爹还妥协的快。

如果他们上位的话,别说吕氏保不住,太子的那些后裔恐怕也活不下去,总得给他们找条后路。”

“后路?”

影卫首领不懂。

吕后扭头看向影卫首领道:“知道我起初为什么会允许刘恒,留在长安王城吗?”

“不知道。”

吕后道:“就是因为刘恒上位的话,不会对太子的后裔动手,但刘恒不动手,不代表别人不会逼他动手。

刘彻跟他爹和祖父比,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性格够执拗。

我说把她许配给卫青,已经算是威胁了,可她始终不肯低头...连吾逼她,她都不肯低头,你说到时候如果有人逼她对太子的那些后裔动手,她会同意吗?”

“可是...她终究是女儿身。”

吕后笑了:“吾不也是女儿身吗?再说只是个后手而已,用不用得到还是两说呢。”

影卫首领不在问,只是应诺。

卫青并未回阳信府,也没有去平阳府。

只有四份点心由宫里的公公,送到了卫子夫的手里。

卫青就这样好像真的被关进了牢狱内,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儿。

同样消失的还有白洛,白洛需要卫青帮忙压制体内的死气。

韩妃也从修心阁里搬出去了,修心阁的灵气对她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提升效果了,之所以搬进修心阁,纯粹是因为卫青。

现在卫青离开了,她自然也没有继续住在修心阁的理由了。

于是修心阁就只剩下了三个人,曹英、乔兰和霍去病。

原本以为卫青扬了匈奴蛮界祭祖圣地的事情,会掀起一阵惊涛骇浪,彻底引爆整个太学院,甚至整个长安王城,乃至人界。

现实也确实引爆太学院,乃至整个长安王城了,但并没有多少人惊叹卫青做了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反而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卫青这样做,是否会严重影响了汉王朝与匈奴蛮族之家的关系。

两族还会不会因此而开战。

尤其是得知卫青最后被罚囚禁三年侯,太学院中声讨卫青的声浪,一浪盖过一浪。

甚至说长安王城中之前对卫青的赞誉,也化为了诋毁与谩骂。

徐韫一脉的生意一落千丈,到最后徐韫的族长干脆把门一关,这生意咱先不做了。

百兵阁方面的生意,也遭遇了各方面的抵制。

如果不是背景硬的话,说不定已经被愤怒的民意给拆了。

周管事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阁主甚至特意回来了一次,把刚担任代理阁主不久的周管事,给换了下来。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百兵阁的阁主把周管事换下来后,非但没有再惩戒他什么,反而是将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第二十六章:活的洒脱一些(本卷完)

太学院和长安王城之所以会掀起一阵反卫青狂潮,没有人清楚背后的究竟是谁在推波助澜。

可能是伊稚斜、於单、阕迦芙这些匈奴蛮族,也可能是吕后、吕禄、刘恒这些掌权者,但几乎煽动整个长安王城百姓一共抵制卫青,要说全然是被蛊惑的,未免也有点自欺欺人了。

推波助澜终究只是个催化剂,只能加快某种行为的速度和力度而已,倘若民心向战,那么别说有人推波助澜了,就是现在跑到大街小巷摇旗呐喊,号召大家万人请命处决卫青,最后也得被人扔臭鸡蛋。

现在的结果就是舆论一边倒,连阳信府也遭到了牵连。

以前卫青是阳信府的骄傲,显然反而把阳信府拖下了水,连同刘阳信在跟其他公主见面时,也总是被夹枪带棒的挤兑。

仿佛根本没有人在乎,卫青这一遭经历了多少风险,又展现出他何等的天赋与实力,大家的注意力始终放在了,跟匈奴蛮族会不会打起来。

这就是像一场测试,测试民心的所向。

但很遗憾的是,结果让一部分人很失望。

长安王城的勋贵们了习惯了安于享乐的生活。

想着让他们跟匈奴蛮族拼死拼活?怎么可能。

三百多年的和亲,三百多年报喜不报忧的结果,就是让这些勋贵,始终沉浸在两族和平共存的理想乡中。

哪怕有些人明知道这种和平共存,并不会永远的持续下去,但那又如何?

为什么这种和平共存不能持续到自己死?

仗也不是不可以打,等下个百年,下下个百年再打不行吗?

谁都知道,只要打仗就肯定会死人。

死的不仅是士卒,还有勋贵。

甚至说一些老牌勋贵,会因此而衰落;

一些昔日备受他们凄厉的那些普通人,会借此机会乘风而起,骑在他们的头上。

这些种种不确定性,让勋贵们畏惧战争,也排斥战争。

哪怕是委曲求全,也不希望战争在自己活着的一天来临。

百姓们想法到没那么多,他们只是不想死,不想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说到底,匈奴蛮族再怎么入侵人族,反正也不会打到长安王城来。

但如果跟匈奴蛮族开战,那必然要在长安王城征兵;

所以怎么选,还用问吗?

卫青跟在韩信的背后,走在长安王城的街道上。

韩信道:“后悔吗?”

“后悔?韩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韩信扭头道:“为了这群愚昧无知,胆小怕事的勋贵和百姓,去跟匈奴蛮族拼杀。难道不觉得这样做,很不值吗?”

卫青耸了耸肩膀,一但淡然的说:“是挺不值的,但我又不是人皇,没办法把他们开除人族。但要说后悔就算了,我也没指望这群傻逼能正确的看待这件事,一个个蠢得要死还喜欢高谈阔论,这不是人之本性吗?

如果遇到这点破事就后悔来后悔去的,那我还不如直接投靠匈奴蛮族,说不定还能做个大王呢。”

韩信点点头:“说的不错。”

卫青说:“不过话又说回来,傻逼无所谓,但如果傻逼往我脸上跳的话,那就别怪我一脚踩死他们了。”

韩信:“...”

刚夸你两句,看来是白夸了。

韩信有些好奇:“你在时间长河里看到的自己,这是这个性格吗?”

卫青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的说:“不是,我在梦境中看到的我,虽然刚毅倔强,但性格谨慎柔和谦卑...总之按照儒家的说法,应该算是君子的标杆了吧。

但韩师,这样的君子大家都喜欢,可是活的很累,很苦,也很孤独。

韩师肯定理解,统御一道的天赋,只有真正统御千军万马时才能逐渐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