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陛下 第90章

作者:林登万233

冯·拉德茨老元帅身边本来有奥地利两个军、一个师,28日上午又收拢了汉诺威、萨克森撤退过来的溃兵三万人,收拢奥地利溃兵一万人,下午,南德四狗的两万四千人援兵抵达,当天傍晚又得到奥地利后方动员过来的第9军支援。

在小小一个陶特瑙镇,集结了奥地利阵营的约10万人。

28日,老毛奇接收到了四份电报,B、C、D集团军群和西里西亚军团,都称自己遭到了奥军主力的攻击,每个部队都说自己面前有十几万奥军,这让老毛奇直呼离谱。

“我特么!进攻!都给我发起进攻!确认一下到底哪边才是奥军主力。”总参谋长毛奇命令全线开打。

在陶特瑙会战的战场上,D集团军群的大部队还远远没到,先锋第一军又之前遭遇埋伏被击垮,是凯瑟琳的A集团军群准备代替友军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B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西里西亚军团,也准备在另外三个战场与大量奥军激战,谁都没说谎,每个人都真的遭遇了奥军大部队。

在普奥战争的最初阶段,奥地利处于完全迷茫状态,但从18日冯·拉德茨挂帅,情况开始好转,或者说是分散在各地的迷茫奥军想通了,为了保命,各部队自觉的会聚到一起,并与德意志各诸侯溃退下来的军队集合。

普奥战争的第三周,奥地利的纸面四十万大军有26万变成了现实。

普鲁士的实际五十万大军,有约十万人在各个诸侯国维持军事管制,剩余四十万从易北河、苏台德延伸到波西米亚,而且外线作战普鲁士的战线更长,导致局部战场对阵奥地利没多大优势。

甚至凯瑟琳的A集团军群,她在陶特瑙会战还有两倍人数劣势。

“不慌。”

老毛奇依旧胜券在握,他暂时取消了命令式指挥,要求各部队积极自主的运动起来,基层将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奥地利这批大军,第一是靠怕死而凝聚,第二是靠法皇砸钱而凝聚,无论战斗意志还是军事水平都极差,说白了就是一群士气崩盘的溃兵和恰烂钱贪生怕死的雇佣兵。”罗恩胸有成竹。

“战争第三周,奥地利军队终于成组织的聚集到一起,而且数量相比前两周暴涨,这是一件好事,方便普鲁士高效的歼灭他们。”摄政王心满意足。

凯瑟琳已经派出侦察兵确认过敌军规模,决定直接正面发起进攻,对面奥军有十万人又如何,猪不管多少头都是一样的。

“冯·拉德茨是吧,你看我揍不揍你就完了。”

普鲁士A集团军群4.5万人,在凯瑟琳上将的带领下强冲冯·拉德茨老元帅的十万奥军,双方展现从陶特瑙镇延伸到二十公里外的纳霍德镇,并在整条战线的支点——沃松寇高地展开了血战。

凯瑟琳·冯·毕典菲尔特,普鲁士陆军上将,A集团军群司令官,一位顶尖的魔能骑士,她大胆凌厉,甚至可以说是嗜血,明明是个高级将领却总是出现在第一线战争,身先士卒的带领全军骑兵发起进攻。

凯瑟琳的装扮向来都是一身黑,黑色的全身板甲,黑色的骑枪,黑马,黑鹰旗,她的装扮给参战士兵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士兵们称她“黑色枪骑兵”,意为比龙骑兵还恐怖的女人。

第三十一章 普鲁士手段极其残忍

凯瑟琳在一上午时间里筹划了三次攻势,全部被老元帅化解。

迂回被堵,佯攻被干,主攻连败...

原本凯瑟琳以为奥军就是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只要自己轻轻踹上一脚...

中午休战时分,A集团军群后撤五公里重新整队,凯瑟琳也很重视的仔细研究起对手。

冯·拉德茨元帅确实是超一流名将,凯瑟琳的每一个企图都会第一时间被看穿,然后第一时间作出应对,而奥军部队居然也能跟随着命令快速响应,作战勇猛,战斗意志高昂,这跟凯瑟琳以前看到的奥军可不一样。

整个下午,A集团军群都没有再发起进攻,大量侦察兵四散出去搜集情报,同时跟后方总参谋部做对接,最终发现了奥军异常的关键。

凯瑟琳面前的约十万奥军,只有一半是奥地利军队,剩余一半来自汉诺威、南德、萨克森,这十万大军基本都是说德语的德意志人,拉德茨老元帅指挥起来非常方便。

汉诺威军队、萨克森军队,在普奥战争的前两周被普鲁士横扫平推,国家都没了,君主都跑路了,他们被普军一直追赶跑到波西米亚地区。

国破家亡的仇恨一直在堆积,他们一直跑,普鲁士一直追,起初士气低落哀声哉道,一直被普鲁士欺负,现在他们生气了...要回过头来跟普鲁士拼命。

这股哀兵的劲头非常猛,上午普军几次进攻都被他们不要命的打退。

凯瑟琳的部队是全员骑兵,攻坚之时需要龙骑兵部队下马作战,且没有任何的炮火支援,为了最快速度行军,整个A集团军群都没有火炮...自然就打不动冯·拉德茨老元帅构筑的防线。

凯瑟琳将自己面前的情况上报给总参谋部,老毛奇非常重视。

毛奇说:“这些是汉诺威和萨克森最后的抵抗分子了,必须要消灭他们,决不能放他们离开。”

总参谋部催促汉斯将军的D集团军加速前进,支援凯瑟琳,同时调遣摄政王亲率的预备部队从东北方向支援。

此时此刻,冯·拉德茨老元帅跟不上时代的一面体现了。

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卡住了普鲁士A集团军群的迂回大路线,他也知道,普鲁士肯定会把附近部队调过来围殴自己,但他不知道普鲁士军队的动作会那么快。

拉德茨老元帅的计划是在此地阻击凯瑟琳两天,第三天傍晚撤退,他是按照传令兵通讯的最快速度来计算的,理论上不会有问题。

但是普鲁士大量配备了有线电台。

第二天下午,陶特瑙会战兵力就实现了逆转,普鲁士A、D集团军,预备集团军,B集团军群的三个满编师增员到位,约十五万人把奥军团团包围。

波西米亚战场其实不大,这片地就是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地区,使用了电台通讯,周围部队稍微加快脚步,一两天就能实现互相支援。

拉德茨老元帅还用拿战时代的传令兵通讯速度进行预测,惨遭翻车。

沃松寇高地,是能够俯瞰整个会战地区的制高点,老元帅将自己的87门火炮全都部署在这里,昨天凭借炮火和坡地优势,连续击退了凯瑟琳的三次进攻。

他依然信心十足,自己兵力有十万之众,大炮也有近百门。

结果普鲁士把220门火炮拉了出来,汉斯的D集团军群就是因为拖着一堆火炮才姗姗来迟,不然两天前他们就到位了。

“接下来,有请大炮发言。”汉斯捂住耳朵,开始长达四个小时的炮火准备。

奥军总指挥拉德茨元帅不慌不忙,他早就研究过普鲁士的新式克虏伯炮,克里米亚战场,德丹战争他都仔细调研过。

拉德茨元帅发明了防炮火工事,即折线战壕,也发明了没有掩体的情况下,步兵防御冲击波的标准姿态,身体趴下,用双臂撑起身体离地一段距离...

他感觉自己发明的新式操作能够有效避免炮火,普鲁士军队的克虏伯大炮也没什么好怕的。

理论是没错,可基层士兵慌乱不已,没有人执行老元帅的新式防炮操作流程,士兵们通常是缩在一条直线的战壕里瑟瑟发抖,或者干脆找块空地紧紧趴在地上哭。

四个小时,奥军阵地全线士气溃散,至少有三千人直接死于炮火之下,相比拿战时代火炮的杀伤力提高了数十倍。

昨天奥军还士气高昂奋勇作战,今天被炮火炸了一下午,顿时又恢复了奥军正常水平。

凯瑟琳麾下的重装骑兵部队发起冲击,轻而易举突破了奥军防线薄弱位置,顺利突破后重骑兵部队划分成两股,在阵线后方兜了半圈,又从左右两翼反穿回来。

拉德茨元帅不断派出传令兵,要求阵地各段恢复联系,让预备队把缺口填补好。

但奥军还没来得及反应,突破口就已经被A集团军群的大量龙骑兵占领,龙骑兵接管了重骑兵突破口,下马,用工兵铲简易的构筑阵地阻击敌人。

奥地利十万大军被分割成了几个小饺子,陶特瑙镇、纳霍德镇、沃松寇高地、一处无名森林。

这时候,拉德茨元帅已经想撤退了,但又不能撤,此时奥军士气低落至极,先被火炮洗地,又被普军重骑兵穿来穿去,如果他命令撤退,部队就会演变成溃退。

A集团军群的骷髅骠骑兵一直在等待,那是一群超高效率屠杀溃兵的魔鬼。

奥军跑不掉,又被A集团军群分割成数块,普鲁士的步兵主力已经全面压上,汉斯的D集团军群派出掷弹兵师打头阵,普鲁士掷弹兵的手段极其残忍...

东北侧是摄政王雷德尔的预备军团,以近卫军腓特烈-雷德尔师做先锋。

腓特烈-雷德尔师,又称雅利安超人师,拉德茨元帅发现那只穿着黑军装的部队十分恐怖,能够从四百米距离就发起全力冲刺,冲刺过来还能以充足的体力展开白刃战,在奥军阵地当中势如破竹乱杀一通。

29日夜,陶特瑙会战结束,普鲁士死伤5011人,伤者有七成后续恢复,奥地利死伤、被俘、失踪约六万人,奥军元帅拉德茨在夜幕中带领剩余溃兵顺利逃出生天。

在此之前,整个波西米亚战场的其他地点普军也大获全胜,B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甚至西里西亚军团都将对面的奥军捅穿了。

奥地利已经决定放弃波西米亚战场,将残兵收拢到克拉洛维地区,经过一个叫萨瓦多的村子,过河回到奥地利腹地,等待新一批部队动员再做抵抗。

第三十二章 决战前夕

6月30日,奥军在波西米亚战场全面落败,所有溃兵逃窜至易北河北岸,拉德茨元帅将各个地方跑过来的残兵统计一下,清点结果只有可怜的11万人。

此时,普鲁士已经扫荡了整个波西米亚,波西米亚地区的百分之七十已经沦陷,老元帅觉得不会再有溃兵散落在敌占区,他准备最快速度渡河撤退。

但维也纳不允许他撤退,在法国巨量资金的援助下,奥地利正在快速动员,只要在等一个月就能爆出15万左右的兵力,而且国际形势基本都倾向奥地利。

维也纳需要一场超级大战来阻滞普军进攻节奏,同时拉拢到更多的国际社会干涉,奥皇给拉德茨元帅下令,决不允许渡河撤退,就地构筑防线,坚决阻击普鲁士的进攻。

后方给拉德茨元帅调运了一批物资,竭尽全力的送上340门火炮,还有一个月前就开始动员,现在才调上来的4万人新兵部队。

拉德茨元帅无法理解维也纳的态度。

如果就地决战,GG的概率超过九成,如果能够跨过易北河离开波西米亚,退入腹地节节抗击,等待更多动员兵到位,还有那么一些战平的希望。

维也纳产生了一个极其严重的误判,他们感觉波西米亚战场非常劣势,但如果竭尽全力的把一切压上去...还是能够守住波西米亚的最后一点底盘,然后等国际调停。

“不可能的,这完全是做梦。”老元帅说道。

6月25日,普鲁士翻越苏台德山脉进入波西米亚地区,截止30日,奥军各部全面溃败,波西米亚丢失面积超过百分之七十,大小战役19次,奥军仅胜两次,绝大多数时候奥军是被乱打,即使普鲁士迷惑行为频发,奥军还是被乱干。

在纳霍德镇,奥地利损失了第一支精锐。

奥地利五大王牌之一的第六军,强行军23小时来到纳霍德,见到普军只有一个师,居然毫不修整直接开始进攻,但普鲁士军队占据山头高点,利用地形,克虏伯火炮和德莱塞击针枪顶住了奥军冲锋,奥地利第六军在两个小时里,被击毙了七千人,剩余被俘或受伤,基本整建制覆没。

第六军还是用老一套的线列步兵战术发起进攻,普鲁士人在山坡上,用德莱塞击针枪一点一个准,是真正意义的排队被枪毙。

纳霍德之战是个惨烈的教训,但奥地利第五军在第二天就重蹈覆辙。

他们从后方急行军来到波西米亚战场,第一个照面就发现了两千名普军,以为能够凭借十倍人数优势随便打。

结果被普鲁士的新式武器打的头皮发麻,几次强攻不成还想发起一次总攻,很快普鲁士B集团军群全都来支援了,奥地利五大王牌之一的第五军整建制覆没,被十万普军殴打的没剩多少活人。

从这两次奥地利代表性惨败当中,拉德茨元帅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德莱塞击针枪和克虏伯大炮太猛。

普军旅级单位便拥有电台,走到哪里架设到哪里,他们通过电台通讯可以超高效的互相增员通报情况。

奥地利军队拿着落后的武器,使用着线列步兵战术,电台全国都没多少个,铁路里程比普鲁士少十一倍,几乎没有任何希望战胜对方。

胜利,反推,都不可能,只要普鲁士不犯病奥地利就没有任何反推的希望。

目前来看固守波西米亚也不行,因为波西米被苏台德环绕,东西北三个方向是天然阻碍,奥军部队只能向南运动,补给也只能从南方送过来,普鲁士人一定会想办法切断波西米亚和后方的连接点,届时奥军就完蛋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撤退,先离开波西米亚这个烂地。

老元帅给后方写信,请求撤退,写着写着他就放弃了,信件发到维也纳,维也纳再回复过来,黄花菜都凉透了。

电台...老元帅手中只有可怜的四部电台,数次尝试联系维也纳都得不到回复,也不知道是电报线被切断,还是维也纳故意不回复。

行吧,那就背水一战。

老元帅决定带领所有的奥军在萨多瓦修筑防御工事,萨多瓦村朝南方向有一段铁轨铺设到河边,物资先坐船送过来,在通过铁轨就能防备的送到村里,如果战争再晚几年就好了,几年后萨多瓦铁路桥就会修好,物资能更方便的运过来...

萨多瓦村地势比周围明显高出一节,整体是背靠易北河的高地,附近有不大不小的树林正好用来构筑工事,老元帅已经想好了,他要用最快速度把这里打造出一个野战堡垒。

7月1日,普军总指挥毛奇上将以紧急命令调动全军,要求各部队在36小时内各自进入预定地点。

A集团军群负责从西线沿河迂回,C集团军群负责从东线沿河迂回,B集团军正面推进,D集团军群直接跨过易北河,阻断奥地利撤退的最后一个方向,摄政王殿下的预备部队要在战场东侧13公里处待命。

普鲁士大军会将萨多瓦村团团包围,同时留下了一个小口子,奥地利军队要么就在萨多瓦全军覆没,要么从陷阱地带突围再被全军覆没。

毛奇让D集团军群跨河强行军长距离迂回,但汉斯实在没办法按时完成任务,他晚了七个小时才到达奥军南方构筑阵地。

7月2日,在D集团军群没有切断后路之前,奥地利又紧急运送了一批物资和一万一千人的新兵部队。

时间来到7月2日晚间,B、C、D集团军群全部到位,但凯瑟琳的A集团军群和摄政王的预备军陷入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