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陛下 第204章

作者:林登万233

德国社会迎来了全新的一页,人民无不歌颂神君与良相的大功大德,幸福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所带来国家凝聚力的巨大提升,德国内部积极向上的发展情绪超越了普法战争胜利后,迎来第二个高点。

同时,一大部分的产业也因为关税壁垒的实施而享受红利,德国与德国势力范围的内部贸易排除了英国,一工相关的德国公司就嗨的飞起了。

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企业因关税壁垒而几乎GG,迅速从大企业沦落到必须吃国家补助金才能勉强不破产,那就没有办法了...

德国民生法案的推行,同时带动工人运动走向了更奇葩的路线,拉萨尔主义更受欢迎了,拉萨尔成为了第二国际绝对意义的领袖,在整个世界范围的工人运动当中,拉萨尔的声望都直接碾压了卡尔和正义者同盟。

第八十五章 60年代

时间来到1860年,巴尔干战争伴随着奥匈帝国与塞尔维鸭签署停火协议而暂停,只是暂停。

这一场多方乱斗的结束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任何问题,巴尔干各势力的冲突依然剧烈,只不过是因为打累了,要休息一段时间。

欧洲列强用代理人战争的方式几乎消耗了巴尔干地区的一代青年,并且通过战争贸易赚的盆满钵满。

可即便每个列强都赚了足够多的东西,依然没有任何人感到满意,几乎每一位列强都觉得自己吃了亏,碍于英国态度坚决的调停,只好停手。

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外交操作下,德国获取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大量利益,通过与天主教的蜜月期,让德国与奥地利邦联的关系也有所好转。

奥地利邦联在柏林会议、伦敦会议中都没能拿到期望的利益,奥皇对德国人一度感到十分愤怒,想要以天主教为契机建立法意奥同盟。

但随着俾斯麦与梵蒂冈教廷关系修复,奥地利邦联有了想法,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契机构筑德奥同盟,加上德俄,奥俄同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皇同盟。

对于奥地利方面主动的示好,俾斯麦态度模糊不清,一边通过天主教的关系脉络和奥地利邦联展开各种宗教活动,比如共同在边境出资修建新的大教堂,一边俾斯麦对奥地利宰相安德拉希伯爵的联盟提议委婉拒绝。

奥地利人整不明白德国的态度,到底是能结盟啊还是不能结盟,奥皇频繁给自己的兄弟德皇雷德尔写信催促结盟一事。

与此同时,俄神宗产生了危机感,他不希望德奥关系好转,也不希望奥地利当第三者插入到德俄铁哥们当中。

因巴尔干战争,俄国与奥地利分赃不均,两国没有续签同盟条约,并且有了很明显的对立倾向,俄国的南进战略已经不可避免的触碰到奥地利的核心利益,这种时候跟德国绑定,把奥地利踢走就是亚历山大二世希望的。

俾斯麦也很头疼,德俄奥三国关系已经乱成麻了。

德国战略需要跟俄国进行强绑定,为实现后续的大德意志理想要跟奥地利对立,但目前英德对抗才是主旨,德国不能跟奥地利交恶,避免力量的分散。

既要跟奥地利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又得给雷德尔的大外甥安抚好,让他放心。

60年代是德国国际环境非常恶劣的时期,三皇同盟内部勾心斗角,法国复仇主义高涨,与英国全力进行贸易战,意大利在法德英之间反复横跳...

印度大起义已经接近三年时间,英军基本平定了大部分叛乱,隔着半个地球,强如英国也只能投射很少的一部分兵力过去作战,但印度实在是太拉,这个拼多多一样的地区根本不团结,略施小计就被分化瓦解...

英国对明帝国的遏制战略效果不错,基本完全切断了明帝国的对外贸易,德西明走私路线费了一大半。

明帝国内战打的激烈,太后的北方势力与藩王的南方势力呈现隔着黄河对峙的局面,但这样的局面不会维持多久,藩王五次北伐失败,加之对外贸易断绝和英国频繁袭扰,很能实现清君侧的目的。

第五次北伐让藩王联军元气大损,决定胜负的平阴之战中,藩王联军死掉了足足七千名魔能骑士,比欧洲最大规模的骑士战死亡数量还要高二十五倍,数量级是欧洲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辽东兵械所成功仿制了德国克虏伯公司第一代后膛炮,加上原装进口和CDK组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九百门,接近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时普鲁士军队投入的火炮数量。

平阴之战,海量魔能骑士惨死于火炮的神威之下,除了工业与科技的力量之外,重大的原因是藩王联军内部不协调,指挥混乱,乱七八糟的就涌入包围圈里被乱轰一通,战术上的失误导致这七千魔能骑士死亡的惨败,第五次北伐失败告终。

藩王联军原本希望请左宗棠出任大帅,因为左宗棠是目前这个时代战绩最杰出的壮年将领。

不过左宗棠没去,他既没有参与清君侧的藩王联军,也没有参与女帝军队,他从朝廷辞官下野回家教书,等一切恢复平静后再做打算...

太后和原水师提督对他有知遇之恩,而藩王们又有正义之理,左宗棠夹在中间也不好说帮谁,还是避避风头算了。

第五次北伐失败后,藩王联军内乱更加频繁,明帝国首辅李红妆开始表演,以一己之力给藩王们整麻了,女帝的镇压成功与明帝国的再次统一基本已成定局,但这一场内战所消耗了太多太多。

人口超高增长率开始下降,炼气士大量死亡,变法的一切猛然停顿,国运在高歌猛进之时断了一截,即便女帝没有被推翻,她称帝的这一举措依然给明帝国整体运势带来巨大的伤害。

明帝国内战的同时,重樱发起了第二次倒幕运动,上次倒幕运动因为左宗棠的天降神兵而失败,明帝国硬给幕府续了一口命。

但重樱内部矛盾已经超过阈值,这一次明帝国有心也无力了。

不过,新的重樱政权依然希望与女帝保持朝贡关系,一方面是他们认定了明国内战的胜利者,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天皇权利的维护,他们得支持明帝国的皇帝,而非藩王。

可以预见,明帝国在内战结束后,依然可以保持传统朝贡势力范围,形成明-朝-重樱的联盟,并有东南亚一众小国作为二级附庸,理论上团结起来的东亚可以强有力的抗衡英国的打压。

视线转向北美。

美利坚联盟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战争再次爆发,德克萨斯共和国与新墨西哥王国选择联手。

虽然英国和德国是对抗关系,但对待美洲事务有着相同的战略,反门罗主义,美洲的事情不能让美洲人来决定,应该是欧洲人决定。

德国扶持的德共,英国扶持的新墨,共同对南军北军的二次战争进行物理调停。

美利坚帝国的诺顿一世陛下非常生气,他说这是一场属于美国人民的灾难,和平遭到破坏,发展被迫终止,刚刚得以休养生息的美利坚人,又要陷入战火。

但是诺顿陛下并不知道一个隐情,第二次美国统一战争的挑起者,其实是他的宰相面壁人弗雷德里克。

美利坚宰相弗雷德里克表面上行贪污之事,频繁挪用公款,背地里将那些钱转移到南军、北军、德共和新墨四国当中,投资民办大学,创立安保公司,推行武装牛仔等理念,悄悄的为美利坚帝国积蓄真正的教育、科研和武装资源。

德国的情报机构已经对德克萨斯共和国各种身份神秘的投资人警觉,弗雷德里克的面壁计划有暴露的风险。

于是,弗雷德里克在与北军大统领、南军大统领的几次会面中拱火教唆,又操控媒体报道了北军国会议员的持有种植园股份的丑闻,报道南军国会议员与北军企业走私贸易的丑闻,引发了南北第二次战争。

这下子,德国情报机构就没精力调查美利坚帝国的猫腻了,全都去处理战争问题了。

即便面壁人弗雷德里克操作完美乱秀一通,美利坚帝国的发育依旧非常缓慢,因为他能够用于教育、科研和军事投资的钱太少了,绝大部分的钱都拿去搞高福利...

并且他的面壁计划是以自己名誉的牺牲做代价,别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只知道他总是挪用公款到自己腰包。

诺顿一世陛下对面壁计划有一点点的知情,他尽力的保住这位宰相,同时也劝诫了几次。

“收敛一些吧,你的贪财形象已经人尽皆知,这样下去可不行,如果你当不了宰相,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弗雷德里克说:“一个国家若是没有教育科研与军事,那便唯有走向死亡。”

他不仅不打算收敛,还打算变本加厉,把用于福利的资金挪用到面壁计划当中。

诺顿一世陛下又劝:“你知道德国的那位前内阁秘书么?他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去吊唁,如果你再这么下去名声彻底臭掉,那就是结局。”

德国前内阁秘书舒尔茨爵士,于1859年秋季离世,草草下葬,无人问津。

雷德尔正在推动清廉运动,决心建立德国高效廉洁的公务员体系,他当然不会在这种时候去吊唁一个以贪腐著名的人。

铁血宰相亲自带领财政人员清点舒尔茨爵士的不法所得,并全部收缴为国有资产。

现内阁秘书弗里曼爵士自掏腰包,给舒尔茨爵士的仆人、管家、医生等发放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然后遣散了所有人,但这件事没有公开,大众所知的弗里曼爵士是对舒尔茨爵士的死不闻不问。

德皇,宰相,现任内阁秘书,都对前内阁秘书表露出了一种...贬义的态度,那自然而然的就没人敢去吊唁了。

事实上根本没有几个人喜欢舒尔茨爵士,无论政坛职场,各国权贵圈子都没有。

舒尔茨爵士在工作中对下属的要求极为严苛,在内阁办公室不允许迟到、早退,任何人都必须打扮的一丝不苟,尤其是时间观念,任何事情都不允许早和晚,定时定点的要做好某件事情,不然就要被痛骂一顿,一旦工作上出现了失误,那就惨了,舒尔茨会对外维护出错的公务员,回到内阁办公室就狠狠的收拾犯错者。

曾经在舒尔茨爵士手下工作的人,想必是没人喜欢这个严苛至极的上司,而且这位上司对其他人严苛,自己天天旷工,出门吃喝玩乐...

舒尔茨爵士在欧洲各国的权贵圈子中也很遭人厌恶,因为权势滔天的舒尔茨总是占别人便宜,几乎每个人在圈子里混都被欺负过,而且还不敢报复。

现在他终于死了,德皇、宰相、现任内阁秘书,都没有在公开场合表露出悼念的意思,那大家当然不会去吊唁那个讨厌的人,毕竟舒尔茨已经没有任何权利和价值。

他没有亲属,家族绝嗣,财产被全部充公,这样一个人就相当于不存在了,权贵们更愿意将精力拿去讨好弗里曼爵士,而不是去悼念一个讨厌还没价值的死人。

美利坚帝国宰相弗雷德里克,某些方面与德国前内阁秘书舒尔茨很像。

两人在世人眼中都是极度贪财的人,弗雷德里克还是个比较沉默,非常严肃的人,他总是思考着什么,在外人看来就是高冷,高傲,态度不端正。

诺顿一世陛下认为,如果在这么继续下去,弗雷德里克死后也会像舒尔茨一样,无人问津,一切功劳都被遗忘,其他人只会认为这个人坏,而没有任何好。

弗雷德雷克:“我不在乎。”

诺顿一世遗憾的摇摇头,不再劝了,无论弗雷德里克的面壁计划能否收获成效,无论美利坚帝国的未来如何,这位宰相目前还是很完美的实现了诺顿一世的想法。

这一时期的美利坚帝国超越了德意志帝国,成为幸福度最高的国家,旧金山的人民活在阳光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与自己付出所匹配的收益,一个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时能够养得起五口之家,而且工作五年攒下来的钱就能买到一套大房子...

高福利社会其实并不如看起来那么简单就能实现,并不是有钱就能实现每个人都活在宛如梦境的桃花源中,比如瑙鲁就是典型的例子,有钱都不会花。

而弗雷德里克做的非常好,将高福利的尺寸拿捏的很准,既让人感到足够的幸福,又没有让钱过度的投入到无意义的奢侈消费中,弗雷德里克建立的美利坚帝国公务员体系也足够的高效,避免了经费的大量内部损耗。

同时他还能想办法挤出一部分钱拿去偷偷发展正经东西。

第八十六章 德军的荣光

德意志帝国参谋总部。

老毛奇正在带领德国军界所有的杰出将领、参谋制定一项战争预案,这是自王朝战争结束后,德国首次汇集军界全部的才俊一起来商讨大事。

《1865-1880德国进攻计划》,该项战争预案的构想是在可预见的短暂未来的一段时期,德国被迫参与或者主动发起世界大战,应当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获得胜利。

一级假想敌为法国,是最有可能与德国爆发战争的。

二级假想敌是英国和奥地利邦联,在未来有较大可能性爆发战争。

三级假想敌是俄国和意大利,也许是德国的盟友,但也许是德国的敌人,没有任何人可以笃定俄国和意大利,在未来几十年时间里会一直坚定的支持德国。

首先这是一份构想世界大战的计划书,其次这是一份预测和推演未来的计划书,其规模之浩瀚,其难度之惊人,完全不亚于编纂一部史诗级百科全书。

从1859年中旬到1861年中旬,德国参谋总部在老毛奇的主导下已经谱写了约十一万张草稿,光是计划书的目录就跟字典一样厚。

即便如此这份计划书也始终没能宣告作成,老毛奇无论怎么改都觉得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这是个无解的难题。

要考虑双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假设同时跟英国,法国,奥地利三国开战的话...

有人认为应当在奥地利方向布置极少量的兵力,依托苏台德山脉天险作为防守,因为奥地利邦联内部不稳定,军队调度能力差,基础建设差,动员速度慢,德国至少有6个星期的时间,可以在南线的苏台德山脉稳稳抗住。

老毛奇问:“十五年后,奥地利内部还会不稳么?基建还会差么?动员还会慢么?假设未来的奥地利邦联发展的很好呢,9个师的部队,想要守住苏台德山脉的17个主要豁口绝对不现实,哪怕天险地势加成,部队数量也太少了。”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未来的敌人,必须要对假想敌国家的发展做最好的预测。”

于是南线战场的方案被拿去反复修改,起初负责南线计划制定的是凯瑟琳元帅,因为老毛奇总让她改改改,凯瑟琳直接摆烂不干了,南线方案又换了汉斯上将来定,折腾一年多还是不能让老毛奇满意。

西线的问题更为严峻,军界所有人都有共识,一旦世界大战爆发,对法国的西线必须要布置重兵,但如何布置,进攻还是防御,复刻普法战争还是右勾拳,在一切细节上都有矛盾。

近卫军参谋长李斯特上将是坚定的直拳派,复刻普法战争,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一拳给法兰西人心脏掏出来。

老毛奇:“我们已经有确切情报,法皇拿破仑三世拨款六亿法郎在德法边境修筑防线,项目已经开始动工了,在未来会不断的追加经费和工程,等到十五年后,三十年后,法国就会拥有一条从阿尔卑斯山到卢森堡连绵不绝的坚固壁垒。”

李斯特说:“厄比纳尔和土尔这两个城市坐落在边境,再怎么修也修不上,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薄弱点突破进去,只要调集足够数量的火炮掩护,近卫军想要实现突破并不难。”

有人在地图上画了两个半圆形的防御线,说这两个城市虽然不能修筑防线,但可以将防线内陷成一个半包围,周围布置一圈火炮阵地,那德国近卫军冲进去多少就死多少,法国人肯定知道薄弱点,并且直接打造成一个陷阱勾引德国去送。

直拳计划基本告吹,完全不靠谱,手撕法国防线的概率太低了,想要复刻普法战争的进攻路线是不现实的,时间越往后走,越不现实。

以艾丽卡元帅为首的一批人是右勾拳派。

既然法国人要花费巨资修筑坚不可摧的壁垒,那我们绕开不就行了,从比利时荷兰迂回过去,法国人的防线只到卢森堡而已,德军就像一把大镰刀一样,划一圈戳到巴黎去。

如果德国进攻比利时和荷兰,英国就一定会对德宣战,但考虑到目前英德冲突必然会在未来加剧,跟英国开战什么的已经没法避免。

但迂回计划也有诸多问题,比利时有列日要塞和纳慕尔要塞,这俩要塞群的坚固程度比克里米亚要塞更甚,比色当要塞更甚,老毛奇是计算过的,拿五百门大口径重炮去轰,拿当地最大能够展开的部队六个师去冲,不计代价也至少两星期才能打下来。

那边的地形对德国太不利了,一旦硬冲,就会像普法战争中,小施泰因梅茨硬啃梅斯要塞一样损兵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