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陛下 第186章

作者:林登万233

李斯特与瓦西里聊完,不禁在心里狂吹国防大臣罗恩元帅,罗恩军改是完全重塑了普鲁士军队的骨和肉,将封建军队变成了现代军队,雷德尔大帝对罗恩元帅的绝对支持,才让今日的德国军队成为世界最强的陆军。

李斯特邀请瓦西里移民德国,他觉得这孩子是个可塑之才,会识字会看兵书还能徒步走到圣彼得堡,参与一系列战役活到现在,绝对不是凡人。

瓦西里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而且也不是移民,他作为俄属波兰人是没有国籍的,加入德国就从黑户转成阳间人了。

瓦西里听闻李斯特上将会推荐他进入德国的军校,饱经战火但稚嫩的脸上一下子就燃起了热情,毕竟瓦西里的梦想就是当将军,过好日子。

俄军逃兵+1

俄军逃兵可太特么多了,瓦西里这样就地25的人和想要当二五仔的人至少以六位数起。

李斯特将瓦西里带回了君士坦丁堡的德国大使馆,凯瑟琳元帅对此感到疑惑。

“你这是干什么呢?”

“我在为德皇陛下找来一位未来的名将。”

凯瑟琳微微起身,打量瓦西里,又瘦又矮,看不出什么特殊气质,脑袋上也没有主角光环,衣衫褴褛的样子像极了乞丐,怀里抱的两本书到是有点意思。

“他?”凯瑟琳并不觉得上街随便抓个孩子就是未来名将。

李斯特笑着说:“您或许忘了当初在南德遇到的一个炮灰小兵,他当时的样子也像极了难民乞丐,后来他成为了上将,就站在您面前。”

第五十七章 肢解奥斯曼

1855年7月30日,俄军光复君士坦丁堡。

1855年8月12日,沙皇格勒沦陷。

英法联军从东岸跨过海峡,又在南北两个方向的协同登陆合成包围圈,将沙皇格勒的守军团团困住,大部分时间在赶路,实际发生战斗的时间不足两天,守城的俄军就全军覆没了。

留守沙皇格勒的俄军基本可以称之为老弱病残,武器弹药也比较少,有战斗力的部队、建制较为完好的部队和俄国近卫军,早早的就逃出包围圈从陆地北撤了。

俄国前线总指挥纳西莫夫海军上将战死,他背负了全部的战事失利责任,为第十次俄土战争的巨大伤亡负责,纳西莫夫死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并没有考虑追授元帅军衔,选择了低调宣布死讯草草收场。

俄土战争打到这个阶段,俄罗斯已经不想继续,俄神宗亚历山大二世认为该到终结的时候了。

英法联军态度模糊不清,时而前进,时而后撤,英军指挥官铁公主和法军指挥官麦大帅,似乎在后续战术抉择上出现了分歧。

俄国宰相戈尔恰科夫又展开了忙碌的外交活动,星夜兼程从克里米亚前往柏林。

德国内阁秘书弗里曼爵士已经连续四个月没有休息日了,每天都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他带领外交接待部门忙来忙去,招待频繁访问的各国政要。

“弗里曼爵士,法国外相德·维杰里将于下午两点到达柏林车站。”

“让铁路方面延误四十分钟,因为俄国宰相也会在下午两点到,必须把他们错开。”

“弗里曼爵士,英国首相罗素对我们的招待很不满意,他要求我们安排一个豪华庄园给他暂住,罗素首相认为英国大使馆太寒酸了。”

“那就把勃兰登堡大街210号给他住,记得把房间里的装饰都换一下,罗素不喜欢油画,刀剑饰品,不喜欢起居室里有果盘,弄点木雕艺术品给他摆上。”

弗里曼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回答自己下属们的各种问题,一边不停的翻看文件和签字,办公桌前的一大群文书和秘书都等着他签完字。

通讯秘书挤过人群,将一则重磅消息递过来。

在波兹坦火车站东的一段铁轨旁边,安保巡逻部门抓获了一个意图行刺的杀手,正在审问,但对方的嘴比冻罗非鱼还硬,什么都拷问不出来。

那杀手埋伏的位置,显然是打算行刺即将到来的俄国宰相。

但是弗里曼爵士对此不太在意,一个人一把枪就想在铁轨旁边刺杀?俄国的护卫队也不是吃干饭的,再说了俄国宰相是待在车厢里,又不会莫名其妙走到外面来给人狙击。

即便德国安保部门没提前抓获杀手,刺杀也几乎不可能成功,这大概率又是一次显示某种政治意图的表面刺杀。

弗里曼看过文件又递回去,让新闻秘书交给安娜宰相。

“让宰相去头疼吧,对于幕后主使也不用保什么希望,基本是查不出来的,想要对俄国宰相行刺的人太多了,就连我也有动机。”

因为第十次俄土战争期间,俄国宰相访问德国四次,每次来都带着浩浩荡荡两百多号人,俄国外交团简直连自己七大姑八大姨都带来了,弗里曼招待他们都快烦死了。

下午两点,柏林火车站。

安娜女士穿着风衣双手插袋,在冷风中悠然自得的等候列车。

一旁弗里曼爵士双手提着文件包,在安娜身后叨叨叨的讲述各种信息。

“盖世太保最新的审讯结果,意图行刺的杀手自称是法国人,受拿破仑三世陛下的指使刺杀俄国宰相。”

安娜摇摇头:“这种栽赃嫁祸也太明显了。”

弗里曼认真脸:“或许不是栽赃,毕竟拿破仑三世什么都干得出来。”

承载着俄国外交团的列车即将进站,汽笛的巨大回响当中,安娜让新闻部门先把这个抓获刺客的消息放出去,看看各国外交团是什么反应。

戈尔恰科夫一下车,俾斯麦就将有人想刺杀的消息告知了对方。

戈尔恰科夫:“哦?挺有意思,如果德国有关部门审讯不出更多信息,可以交给我,我会让他开口把一切都说出来的。”

俾斯麦婉拒了移交刺客的事情。

两人在前往宰相宫共乘马车,俄国宰相开门见山的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战争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俄国希望贵国能够表露一下态度和立场,迫使英法撤军停战,事后必有厚礼回报。”

俾斯麦对此兴趣寥寥,她掀开马车窗帘,欣赏着柏林的街景,敷衍的打太极也根本不看对方。

戈尔恰科夫:???

俄国宰相也先不说话了,他一个人是没办法跟铁血宰相屑斗的,所以他每次来到柏林访问都会带上两百多个人出谋划策,等到了会议地点,他有智囊团相助才能放心的跟俾斯麦对线。

只要德国发话,并且态度强烈一些,以那种不惜参战帮助俄国的态度发声,第十次俄土战争就会结束了,目前的英国和法国绝对不想引发一次欧陆大战。

而德国只需要说话,实际不用做什么,就能获得俄国很大的回报,按理说应该是没错的生意,但铁血宰相俾斯麦怎么就不在意呢。

宰相宫会议前,戈尔恰科夫跟智囊团讨论了一下,或许是俾斯麦想知道明确的价码再做决定。

那戈尔恰科夫就直说价码。

罗马尼亚的部分控制权,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驻军权,俄国更低价格的出口有色金属,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事情。

但俾斯麦还是不感冒,德俄会议中断。

俄国智囊团这时候已经火冒三丈,有人恼怒的说:“德国人什么都没做,凭什么要拿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是耗费了几十万人命才从奥斯曼人手里抢过来。”

戈尔恰科夫保持着冷静,德国人什么都没做就已经相当于帮俄国了,万一人家做点啥,俄国立刻就被万国来草。

德意志帝国作为大哥,小弟沙俄办了任何事情都得上供,俄军累死累活抢来的东西必须得把蛋糕分给人家一大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戈尔恰科夫继续思考俾斯麦的行为背后是怎样的意图。

俾斯麦并不是不满意俄国人开出的价码,她其实很满意,爽的飞起,但现在还不能收这个礼。

从俄国人身上赚多少钱不重要,德国确保不会被拉入战争很重要。

万一德国发表声明力挺俄国,英法真就憨批对德宣战,世界大战爆发,这可就不好玩了。

虽然英国和法国理论上不会在此刻发起超级战争,但英国和法国都是硬气的很,人家可不玩绥靖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退步。

俾斯麦要等雷德尔陛下的消息。

雷德尔正在与他的好兄弟拿破仑三世游山玩水,吃着法棍唱着歌,就把奥斯曼帝国给瓜分了,并且打算坑带英一手。

奥斯曼的仗打成这样已经丢尽颜面,伊斯坦布尔都让俄军扬了,那奥斯曼这条狗也就没什么存在价值,肢解!

奥斯曼帝国肢解之后的满天星应该怎么分配,尤其是君士坦丁堡应该归谁呢。

雷德尔、拿三齐声:“反正不能给英国人。”

拿破仑三世希望法国拿到这片关键之地,确保遏制俄国,掌控地中海-黑海重要航道,在地中海增加新的战略支点对抗英国。

雷德尔也希望法国拿到君士坦丁堡,这样能让英法在地中海撕的更狠,也能让法国和俄国彻底失去联盟的可能性,只要法国控制着君堡...德国就不可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但雷德尔要操作的,他要确保德俄友谊的同时,把君堡给法国人,拿破仑三世需要确保英法不开战,拿到君堡。

德屑祖与法英宗决定演一出好戏。

第五十八章 一出好戏

俄土战争四方会谈在德国宰相宫办公厅举行,俾斯麦,罗素,戈尔恰科夫和法国外相德·维杰里在一张圆桌上坐开。

会议进行的时候,柏林还有其他国家的大量外交团着急忙慌的等消息,他们在外面急,他们想参加会议,但德俄英法不带他们玩。

奥地利外交团气的炸裂,瓜分奥斯曼和巴尔干居然不叫我,俄奥同盟条约就好像一张废纸。

一旁的奥斯曼外交团很纳闷,你们奥地利急个锤子,这场战争的直接受害者是我,我都没法参加战争调停会议。

像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国家是想来舔点蛋糕渣。

瑞典害怕俄国南进战略结束,转手就来吞并北欧,今日的瑞典已经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帝国了,跟沙俄没有一丝抗衡之力。

会议桌上的四位大佬一开始就剑拔弩张。

俾斯麦拿出了一份审讯报告,斥责法国方面买凶行刺,意图对俄国宰相进行斩首,如此恶劣的行径法国人难道你不害臊么。

法国外相哼哼的不屑脸:“不过是某些人的陷害罢了,说不准这是一场自导自演呢。”

俾斯麦更大声的呵斥,掏出一张纸就拍在桌子上,看看!这是凶手招供的笔录,就是你们法国人买凶,这法国松鼠银行的十万法郎支票怎么解释!

法国外相更加不屑了:“松鼠银行就是个法奸,是某人的走狗,伪造一个支票,伪造一些证据太简单了吧,您可不要这样泼脏水。”

罗素在一旁默不作声,静静看着法国人和德国人吵嘴架,他的两只手在桌子下面掰来掰去,明显是对之前的刺杀事件感到迷茫。

想要刺杀俄国宰相的人太多,许多国家都有动机,许多团体、个人都有理由,光凭德国审讯的一面之词无法推测出真正的幕后人。

罗素就感觉这件事挺奇怪的。

别说他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个时代的人都不知道刺客背后的指使者是谁,大家都迷茫。

直到21世纪的一次考古行动,发现了一份1855年的保加利亚农场主日记本,日记本的主人说自己的农场在第十次俄土战争中遭到俄军劫掠,他雇佣了杀手去刺杀俄国当官的大头头...

事情的真相其实朴实无华,一位因战争利益受损的农场主的报复。

但这个时代没人知道真相,俾斯麦、罗素这样的人,更愿意将刺杀行为推测向某个国家试图表达政治意图,毕竟刺杀的时间点太敏感了,在四方会谈的前一天。

当然,在谈判桌上,事情的真相不重要,俾斯麦只需要一口咬定是法国人干的,再伪造出一些证据增加信服力即可。

四方会谈的一个上午,德国和法国以刺杀事件为引,口头对喷的完全停不下来,俾斯麦拍桌子把手都拍疼了。

中午休场的时候,俾斯麦和戈尔恰科夫一屋。

安娜女士对德俄友谊作出保证,德国一定会尽力为俄国盟友争取利益,据理力争的。

俄国宰相听闻,赶忙表示德意志帝国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守卫者,作为世界第二强国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比如确保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和平稳定,驻军啊,海关啊,执政机构啊,德国都应该多做指导。

另一屋,罗素和法国外相德·维杰里一起,维杰里在餐桌上阴阳怪气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