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虫娘开始的进化之旅 第238章

作者:海蓝色果冻

  每次看自己的上半身以及那半截白乎乎的尾巴时,她都会疑惑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生物。

  “好吧,我又自恋了。”

  洛雅在前几个月曾经对一些白蠕虫进行了保护和研究,因为星际迁移,气温降低到零下几十度,因此白蠕虫和红蠕虫都灭绝了,前者的成年体,即黑色多眼的大甲虫也死伤殆尽。但是一部分被洛雅迁移到地下培养室的,还生活的非常好,甚至因为天敌的消失,而大量繁殖起来。

  论生产能力,再也没有多少虫子比白蠕虫更厉害的了,往往一只母虫每天都能生产数百只卵,而卵在半年后才会爬出幼年体的蠕虫。任何一只蠕虫长成后,都会变成母体,孵化出更多的卵。

  相比白蚁那种只有少量蚁后的王国,白蠕虫是恐怖的。它们虽然弱小,但是惊人的繁殖力总能保证一部分个体生长到成年,这也是这种生物最终能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原因。

  当然……处在食物链的底层。

  “脑虫1号,找到白蠕虫进化成虫娘的原因了吗?”洛雅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

  她的尾巴是白蠕虫尾巴的放大强化版,而白蠕虫本身的样子,在诸多蠕虫和蛆虫中,属于不那么恶心的。甚至和很多虫子比,这种生物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相对来说)。

  虫娘们的可爱绝对不是因为尾巴或者上半身,而是将两者合起来后的效果。

  脑虫拿出了它这段时间研究的成果:

  “我发现,这种生物的基因非常稳定,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进化潜力到头。”

  “进化潜力到头?”洛雅不可思议地问。

  “是的,事实上基因的不同导致了很多明显的差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蛋白质的复杂性,这些蛋白是许多非常复杂多变的巨大分子,同样一个基因产生的两个细胞,在大的结构上,都会产生许多有差异的蛋白质,但是总体上,它们是非常类似的。”

  “我好像知道。”洛雅皱了皱鼻子。

  脑虫停了两秒,继续道:“虽然缺乏证据,但是我们怀疑,一切生物的基因都在趋向于稳定性。”

  “趋向稳定?”

  “也就是说,从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的基因慢慢转变向更加稳定,不容易变化的基因。但是这个过程也是相对的,例如古生物,它们可能几万年都没什么大的变化,这并不是说它们的基因足够稳定了,而是因为变异大的那部分多数都无法适应当时的环境,被淘汰了。”

  “所以留下来的都是稳定的吗?”

  “是的,所谓的稳定,一方面是指进化方面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则是基因的改变可能性。我所指的不稳定基因,指的是它的DNA序列更有可能产生不可控的变化,也就是化学方面的活性更高,更容易和其它物质产生不可控的反应,或者更可能产生不可控的物质。例如有些基因产生的细胞,就有很大的概率癌变,这种基因甚至很容易被遗传,其携带者的后代,也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癌症。所谓的趋向于稳定,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提前死亡来凋零掉某些基因,如果携带者在死去前没有后代,那么这种不稳定性就被剔除了。第二种,则是因为其不稳定引起的变化中,碰巧产生了一种稳定且安全的结构,不容易发生不可控变化,也不会导致死亡,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基因更稳定了。”

  ———S———

  PS:以上观点来自于脑虫菌自己,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第418章 1000倍光速牵引目标

  不需要周围的环境改变,任何生物自身就在进行着剔除“劣等”的道路。

  根据脑虫所说,等进化到某一个程度,即基因带来的化学变化非常安全且可控的时候,那么它们的变异可能性会逐渐降低。

  不过进化是永续的,无非是哪天真的发挥完物质变化的潜力,在一段区域内来来回回。虽然物质的组成无穷无尽,但是它们都是在共同规律的限制下达成的。

  “微观世界其实非常简单,就几十种基本粒子,但是它们的不同组成却形成了千奇百怪的世界。如果拓展到宇宙层面,可能也会越来越复杂吧。也许宇宙就是个庞大的生命呢,毕竟复杂了,就能诞生更多的可能性。”

  洛雅很感慨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宇宙的纤维状结构让她一直很怀疑,何况无论是光线还是引力波全都在以有限的速度传递。这种传递的行为,使得信息在巨大的星系之间来回交互,并且能够在内部产生联系。

  从宏观上来看,宇宙的每一处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次伽马射线爆发能够传播几千万光年,对沿途的星球产生影响。不同的物体环绕着共同的中心旋转,就像是微观世界的电子。

  当然,碍于探测条件,人类的科学并不认为电子是环绕原子核旋转的,而是提出了一种“电子云”的模型,即用概率公式来描述一个电子出现在某处位置的可能性。它是概率性的,测量将导致波函数的坍缩,从而明白其具体的位置。

  一开始洛雅认为这很玄妙,然而在地球少女那里,她明白了这种情况的原因。

  这是因为……微观世界是不可同时知晓的,它禁止你去了解它的全部,而只向你展示其中一部分。

  例如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你永远也无法同时知道两个数据,因为你的测量行为本身就在干扰着你所希望知道的答案。

  这看起来矛盾,世界可以被测量,可以被你知晓,然而它又限制你了解它的一切。

  白蠕虫的基因非常稳定,这意味着它们想要出现变异非常困难。这可以说是非常差的一种现象,却也能说它好。进化受限,意味着想要做出改变很难,一旦环境发生什么糟糕的变化,那么灭绝就会如期而至。相反,如果环境不变化,那么它们就是适应性非常高的物种。

  虫娘族的基因就是从这里继承过来的,所以仔细想想,洛雅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没什么遗传病出现了。

  “这些白蠕虫的尾巴和我的尾巴有区别吗?”

  洛雅举起了自己的白尾巴,指着其尖部说道。说话的时候,软软的小东西还晃动了几下。

  “有部分区别,强度上增加了,内部有更好的结构。”

  “好吧。”

  这就是基因稳定的后果啊,从原始时代到现在,尾巴始终没太大的改变,也许未来千年万年都将这样下去。

  ……

  此刻,太空。

  新的牵引装置已经制造完成,通过增大功率和体积的方式,成功实现了80倍光速的增幅。

  接下来,星球将短暂地停止前进3天,然后消耗100万左右的史莱姆,对包括飞船在内的所有的牵引装置进行强化。

  这个投入的成本算是很高的,不过洛雅觉得挺值得,在离开银河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飞行速度,可以加大生存率。

  3天后,建设完成,对所有舰队进行编组,合成了一支支由4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和30艘护卫舰组成的混合舰队。巡洋舰的作用是输出,即使用数量较少,但是威力巨大的主力武器,对敌人的大型舰船进行轰击。驱逐舰的任务是辅助主力输出,以及对中小型舰船进行打击,撤退时有必要为巡洋舰抵挡炮火。

  护卫舰的作用除了保护前两种战舰外,主要就是为了对付小型的敌方舰船和单位,以及抵挡大威力武器。

  为了将来战争的效果,洛雅将对一部分船只进行特化。

  包括防御型船只:效果类似游戏中的肉盾。

  攻击型船只:对火炮和各种武器进行强化,作为输出。

  辅助型船只:空间干扰、激光照射、电磁对抗等。

  支援船:对战场薄弱或者有需求的地方进行支援。

  护卫船:挡炮弹,并担负输出作用,必要时断后。

  其中攻击型和防御型全都是由驱逐和巡洋改造而成,辅助型、支援型以及护卫船大多为护卫舰担任。

  这样一个舰队的54艘船,几乎都有自己的任务,相似的外观下,其结构和战斗侧重方面都有差异。

  洛雅之所以这么做,是觉得,假如以一个玩家的心态来看待星际战争,那么它本身和游戏也没多大区别。只是现实中的变数更多,因此在实际掌控的时候,很好的心态反而能让一场战争变得更加有利。

  打的赢就打,打不过就跑,宇宙之大,什么地方都可以去,上下左右前后这么多方向,真的要隐蔽到虚空中,还真没什么文明能找到自己。

  先前的几场星际战争,遇到的都是没什么逃跑能力的文明,就算真的跑了,也顶多造一些飞船漂泊在无尽的银河中罢了。说不定它们的飞行速度还没虫娘族未来扩张的速度快呢。

  “现在距离悬臂边缘越来越近了,而牵引技术一直没有大提升,所以我建议直接花费大量的能源来生产超大型的牵引装置,来实现千倍以上光速的航行。”

  脑虫似乎对未来的基因进化感到悲观,反而希望以现在的状态,直接生产更大号的。

  但是洛雅也知道,如今的基因能否承受那种功率的牵引装置还不一定,也许要对虫子的身体进行一定的强化,才可以做到千倍的程度。

  “目前就算的效果是,将单台牵引仪器的大小调整到10米左右,可以最高提升到540倍光速,要想更快,必须强化虫子的身体。而且即便是540倍,也是充满着危险。”

  “这种事你去做就好了。”洛雅不懂脑虫1号说的内容,所以全权交给对方。第419章 星云生物

  以现在的基因状态进行500倍以上的改造绝对是浪费的行为,洛雅也不知道有没有必要。

  要将星球以同样的速度进行推进,需要的能量是惊人的。好在牵引航行并非搬运星球,否则就是花光虫娘族现在的能量储备,也做不到如此推动。

  随着航行速度的减慢,虫群开始对一部分的牵引器官进行改造。环绕在母星周围的巨型牵引装置将达到10万只,每一只的大小会从原先的3米扩大到10米。它们不仅能牵引星球,内部也有膨胀空间,设置了核反应堆。

  10万个带稳定聚变装置的牵引设备绝对是大工程,没有文明会支付如此高昂的代价进行这样的操作。也就不需要工资的虫群,才能让大群虫子们不需要工资地进行努力。

  星球在一片陌生的行星系中停止了牵引,以200多公里的速度恒定运动。

  “附近有1颗矮行星,直径1600公里左右,主要是岩石和稀薄的大气。”

  提斯文明2号星球附近的科研探索船开始传回几亿公里内的情报,结果它突然发现了一片奇怪的东西。

  “发现一片物质相对浓郁的区域。”

  因为是在星云范围的边界,所以这里的星际物质密度要比之前经过的地方高很多。在搜索虚空的时候,能够探测到的距离也大幅度的缩减。

  结果科研探索船发现,这片星云内部有着相当多的奇异之处。

  有几处非常浓稠的血红色空间,范围达到了几百亿公里,内部的物质密度堪比起雾的母星。

  是的,明明是星际空间,却有类似大气密度的环境,在接近那片区域1万多公里附近,探索船分析了一下其中的物质,发现它们有剧毒,含有大量复杂的硅化合物。其中有气态,也有固态。

  “前方区域温度很高,内部有恒星和少量小行星存在。”

  这样的发现足以汇报给脑虫了,而脑虫1号本着洛雅无法解决这种问题的心态,独自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

  宇宙中的未解之谜太多了,各种不一样的区域,这样的奇异星云显得十分普通。

  但是……科研探索船还是很快发现了它的特殊之处。

  存在着一个极端巨大的物体,大小堪比某些星球。

  事实上,一开始脑虫确实将它当成了星球,直到看见这玩意那类似头骨的形状,以及硅和碳共同组合成的结构时,它意识到,这么巨大的玩意很有可能是一只生物。

  “进行近距离扫描,确定安全性。”

  宇宙中不太可能直接演化出生命,因为初始条件都不具备,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生物,那么它最初一定是从某刻星球上发展过来的,这不是瞎说,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科学推测。

  但是脑虫后来怀疑了自己的想法。

  合理的温度、复杂的结构,硅与碳的相融,还有一些显得奇怪的化合物,它的体积是如此之大,物质结构是如此的致密,各个方面的联系居然有了生命的共同条件。

  “可以确定是生物体,报告给洛雅。”

  这件事太重要了。

  虫娘族能够肉身横渡宇宙,而这种生物比起自身,似乎只强不弱。

  更可怕的是,接近以后,科研探索船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

  如此巨大的头颅,内部的某些地方居然还在运转。

  就像是有生命一样,其内部居然有类似血管的液体在流动,只是伴随流动的物质比较复杂,主要是碳和硅构成的。

  虽然一直对硅基生物很感兴趣,可是仔细一想,这玩意好像不能被称为严格的硅基生命。

  应该叫:碳—硅基生物。

  洛雅得知后,立刻让科研探索船投入几只工程甲虫进行探索。

  这玩意是以一定的速度在天空中缓慢漂浮的,和星云一起,以恒定的速度环绕着最近的恒星运动。

  这片星云的形成原因不明,似乎是某刻星球炸开后的产物,而其内部的化学物质比较复杂,核心地带密度较高,存在着高浓度的反应,大部分的星际物质都围绕着那片区域旋转,预计在几亿年内,会收缩为一颗新的恒星。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这颗恒星将和附近的黄矮星一起构成一个双星系统。

  工程甲虫刚派进去,结果附近的区域就传来了一阵嘶吼。

  当然,正常来说太空中是听不到吼声的,但这附近的气体距离很近,密度较高,因此完美地将声音传播了过来。

  “生物?”

上一篇:稻荷妖神记事

下一篇:玩家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