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武侠大冒险 第221章

作者:江海横流

说到这里,转过身子,吩咐随身护卫杨不凡:“来啊,把我送给朱皇帝的礼物呈上来!”

杨不凡躬身领命,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旗子挥了挥,远处几里地外的人得到命令,将一车车的珍禽异兽连同各种各样的水果缓缓拉到朱厚照面前。

“陛下请看!”

杨行舟手指一辆辆打开了围布的马车车厢:“这是榴莲,味道很怪,但喜欢吃的人,觉得非常好吃,不喜欢的人,闻到就受不了,这是个人体质和味觉的差异,倒是不能说这果子不好。嗯,这是龙虾,这是大海龟,这是袋鼠,这是树袋熊,这是大蜥蜴”

朱厚照随着杨行舟的介绍,嘴巴越张越大,双目之中流露出好奇与渴望的神情,如同找到了可心玩具的孩子一样,抓耳挠腮,心痒难搔,越过杨行舟,小心翼翼的伸手向笼子里的一只鸸鹋摸了摸,赞叹道;“好大的鸟儿!”

在他之前,郑和倒是从远方带来过一种叫做鸵鸟的大鸟,还有长颈鹿,只是时过境迁,那些鸵鸟和长颈鹿全都死了,只存在于一些画册之内,朱厚照非常喜欢这种稀奇古怪的动物,今日得见杨行舟从海外带来的奇物,心中着实兴奋难言。

他此时已经在宫外修建了豹房,养了不少奇珍异兽,但更多的则是想要以豹房行乐之名行治理军政之实,他早已经受够了如今朝廷官员的掣肘,如今的皇宫高墙已经拦不住他一颗躁动的心,现在看到杨行舟送来的这些珍禽异兽,对于外界则更加向往。

眼看着一车车的珍禽异兽从面前相继经过,慢慢驶入北京城,朱厚照恋恋不舍的将脑袋扭向杨行舟:“杨兄,咱们进皇宫再说,别让这些王公大臣等着了!”

杨行舟扫视朱厚照身边的这些大臣,嘿嘿笑了笑,道:“这些王公大臣,朱兄弟还是不要太过指望的好。”

朱厚照一愣,旋即哈哈大笑:“你说的没错,这些人确实没法指望,一个个想着法儿来对付朕,偏偏不思为国为民分忧。走走走,单凭你这一句话,朕就与你大醉一场!”

旁边武百官听了之后,脸色齐齐变色。

古往今来,怕也就朱厚照这么一个野蛮皇帝才会对外人这么评价自己的臣子,其余帝王便是对朝臣再有不满,也不会对着海外天子说出这等抱怨的话来,这毕竟有伤国体,但凡聪明一点的家伙,都不会说出这番话来。

可是朱厚照从当了皇帝之后,便开始与武百官对着干,很不听话,几个阁老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什么,使得朝政一度陷于混乱状态,令武百官个个心中有气,尤其是内阁首辅杨廷和,更是对朱厚照极其不满。

现在听到朱厚照如此言语,厉声道:“陛下,杨大王既然已经迎到,还请陛下起驾回宫,为杨大王接风洗尘!”

朱厚照身边的一名太监看了杨廷和一眼,阴恻恻道:“杨大人,你在陛下面前,当着杨大王大呼小叫,成何体统?你还想以下犯上不成?”

“你”

杨廷和长袖摆动,对这太监懒得理会,道:“还请起驾回宫!”

朱厚照点了点头,对杨行舟道:“杨兄,咱们一起入城罢。”

当下大吹大擂,穿过大门,入了皇城,在迎宾馆内安排好一应人员,礼仪官前来教授大周国朝臣在大明朝的礼仪,而杨行舟本人则在略略休息之后,便即进入皇宫,参加大宴。

杨行舟作为大周皇帝,身份非同小可,谁都知道大周如今兵强马壮,非但名动海外,更是虎踞大明北方之地,精兵良将众多,国力之盛,几乎能赶上昔日蒙元帝国的声势。

这种大皇帝来大明拜访,谁都不敢掉以轻心,虽然都知道杨行舟武功盖世,几乎天下无敌,但还是为杨行舟配备了不少兵马随身保护,一旦出行,便是鸣锣开道,上千兵丁巡视四方,生怕发生什么不可控的事情。

到了皇宫之后,大明群臣方才与杨行舟一一见礼,到了此时,大周朝臣毛凤仪方才递交国书,对正德皇帝朱厚照道:“陛下,我家大王建国之后,一直维系我中原正统,虽然年过三旬,却不曾娶妻生子,皆因化外之地,并非中原子民,因此宁愿单身,而不愿与野民通婚。此次前来,便想着与大明通婚,永修两家之好。”

他对朱厚照道:“我大周疆域辽阔,远胜中原,精兵无数,良将千名,国力之强,不逊中原,若是贵我两家修好,足以瓜分整个天下!”

大厅内众人一片轰然。

虽然杨行舟在来之前便已经与大明皇帝通过气,但是自从大明朝建立以来,却从未与外国联姻过,不和亲,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真是有骨气的很。

毕竟若论得国之正,几千年来,非大明莫属,大明人自有其骄傲之处。

大明公主也从未有过远嫁之人,便是朝臣之女,也鲜少外嫁,现在杨行舟向大明求亲,所有人都有点拿不定主意。

但是大周皇帝是何等身份?若是贸然拒绝,怕是真的要得罪了此人,可是真要是答应他的求婚,那就不能含糊行事,不可能随便找一个宫女冒充公主嫁给杨行舟,那是必须真的要找一个大明朝朱家的女子嫁出去才行,而且身份不能太低,太低了,估计杨行舟也不乐意。

这几天大明朝君臣都有点发愁此事,最后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先看看杨行舟能表示出什么诚意再说,没想到毛凤仪竟然开口要与大明瓜分整个天下,所有人都感荒谬。

首辅杨廷和起身笑道:“毛兄此言差矣,这天下如此之大,岂是贵我两国所能瓜分的尽的?再说我大明一向讲究内圣外王,从不无故与人开战,瓜分二字,从何说起?”

毛凤仪冷笑道:“这天下虽大,其实也有极限,内圣外王的话,你这个说的人都未必信,更不要糊弄我了!”

他打开身边一个大箱子,从中拿出一副巨大的地图,喊来大殿侍卫,将这地图悬挂在大殿正中,笑道:“昔日我中原王朝,嘲笑夜郎小国,说他们夜郎自大,可是现在自己也成了夜郎国而不自知。诸位请看!”

他拿出一根细细的木棍站在地图前,以木棍指向地图上一块区域,缓缓画了一个圈:“这里标注蓝颜色的便是大明疆域!”

随后将木棍斜斜向下移动:“这是海边,海边这诸多岛屿和南方的一块大地,都是我大周的疆土,嗯,北方是鞑靼,现在已经被我大周灭掉,高丽国在东北方位,也已归入大周。”

他拿着手中木棍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不住划动:“再往北,便是沙俄帝国,那边是大食国,再往北,就是奥别的国家,这些国家有强盛的,也有软弱的,地域之大,远超你等想象”

在这张地图刚刚悬挂之后,便引起了大厅众人的关注,大明朝自己也有国家的地图,只是不够精细,但大体的疆域轮廓还是有的,大殿里不少大臣都曾观看过大明堪舆图,是以在看到毛凤仪悬挂的地图之后,有眼尖的便看到了熟悉的大明疆域。

可是本来觉得十分辽阔广大的大明疆域,在毛凤仪悬挂的这张巨大的地图之中,却是显得并不怎么巨大,尤其是与红颜色标注的大周疆域相比,连人家的四成都不到!

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海外之大,才知道外面疆域之广,大明朝自认为天朝上国,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

大厅里安静了好长一段时间,一名大臣道:“这地图是真是假?域外竟然还有如此一大片土地?我不信!”

毛凤仪冷笑道:“你是真的不信,还是嘴上不信?”

这名大臣愣了一下,一时间不好回答。

大家都知道大周既然敢将这名一个地图悬挂起来,那么作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但是看着这地图上的如此一大片疆域都是属于大周的,而且大周的疆域竟然将大明整个儿包裹了起来,无神是谁,心中都会生出一股颤栗感,第一个念头就是不信。

但是潜意识的却是已经信了,不然也不会如此惊恐。

原来这大周竟然如此强大!

ps:稿子锁死了,到现在都没解开日哦,第二章只能明天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阳明先生

自从大明朝海禁之后,整个大明与世界的联系便开始变得不那么紧密了,也就这两年与大周朝打交道打的多,但是对于外界的一些事情毕竟了解的不多,只知道大周朝十分强大,但到底强大到了什么地步,绝大部分人都不得而知。

此时的朝廷大员,除了处理朝廷日常事务之外,闲暇之余主要精力都放在琴棋书画等个人艺术修养上面,对于国外的一些境况,很少有人了解。

即便是了解了,那也只是皮毛,得到的都是夸大玄幻之事,不足为信,是以一直到现在,大部分官员对如今大明朝的疆域和海外舆图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而当毛凤仪将这幅巨大的地图悬挂在大殿之后,看着引以为傲的大明在这张地图里其实只是不怎么显眼的一块,这让一直秉承大明为天下之中想法的众人都生出震撼颤栗之情。

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

原来大明也成了自大的夜郎国!

现场安静了片刻之后,杨廷和忽然道:“域外地界虽然广袤,但是又有多少地盘是适合我大明耕种之地?北地荒芜,久经寒冬,除了放牧之外,实无任何好处。南方潮湿,瘴气密布,毒虫遍地,路径难寻,海上风急浪高,海怪出没,危险非常,实非善地。”

他目视杨行舟,随后又将目光转向地图:“我大明天朝上国,物阜民丰,不假外求,何必窥视这些域外之地?真要是与大周合盟,到时候兵马出动,国库吃紧,劳民伤财,陛下仁义之君,德比尧舜,如何忍心生灵涂炭?依老臣之见,咱们关起门来管好自家的事情即可,不义之战,还是少为。”

杨行舟:“”

他懒得笑了笑,懒得理会杨廷和,作为一国之君,海外天子,两人身份不对等,真要是说话,那也得跟朱厚照说才是,皇帝对皇帝,大臣对大臣,这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道。

不过之前来大明的都是番邦小国,并没有真正的大国之君前来拜访,以至于朝廷进退失据,不知如何应对,将对待番邦小国那一套给拿了出来,这杨廷和与毛凤仪互相辩论还行,向杨行舟请教就有失体统了。

见杨行舟对自己视若无睹,杨廷和先是一怒,随后反应过来:“此人乃是大周国君,我确实不该对他发话。”

正迟疑间,便听朱厚照叫道:“原来外面还有这般大的疆域!杨兄,两国合盟可以,至于二分天下,还有待商榷,今天咱们只谈家事,不谈国事。”

杨廷和一愣:“当今圣上最不安分,经常闹出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今天这句话倒是说得很得体啊!”

有朱厚照开口,毛凤仪不再多说,重新将地图收好,对朱厚照行礼道:“这幅地图是我大周堪舆大师于成亚老先生绘制而成,今日便作为国礼,赠予贵国,希望贵我两家,互助互帮,永结同盟!”

朱厚照对杨行舟笑道:“东西我收下了,多谢杨兄厚意,这地图日后我要挂在皇宫之中,日日观看。域外如此大,我只从前人典籍中看过,今天才第一次有了这么清晰的认知,这地图绘制的好生详细,难道这些地方你们大周国人都去过么?”

杨行舟笑道:“有的地方去过,有的没去,不过与这些国家的商人有过交流,有些地图是他们提供的。”

朱厚照赞叹道:“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两人交谈之时,舞女上殿,在大殿之中载歌载舞,靡靡之音,令人销魂,一直到一个时辰之后,宴会方才结束,朱厚照起身对杨行舟笑道:“杨兄,小弟在宫外修建了一处行宫,专门饲养各地进献的珍禽猛兽,你若是有兴趣,可否与我一起去豹房游览一番?”

在他起身之时,刚才的太监已经不在身边,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名中年儒生陪他而行,这儒生一身三品官服,年约四十左右,留着短须,双目清清亮亮,来到大殿之后,行乎其行,止乎其止,整个人犹如一杆出水青竹,清清爽爽,不流于世俗,但又和光同尘,并未超俗而去。

在此人进入大殿的第一眼起,便引起了杨行舟的警觉,他在小世界中前后修行百年还多,功力早已经深不可测,自以为一身修为足以在这个世界横行无碍,无人可挡,可是在看到面前这个中年儒生之后,杨行舟忽然生出几分惧意来。

这种惧意也不单纯是害怕,而是在面对一个足以威胁到自己的对手时的那种紧张和兴奋之感,而这种感觉,杨行舟已经好多年不曾遇到了。

此时与朱厚照邀请他去豹房一观,杨行舟也不推辞,站起身来,笑道:“朱兄弟的豹房天下皆知,我闻名已久,正要去看看。”

说到这里,看了朱厚照身边的儒生一眼,问道:“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朱厚照笑道:“这是阳明先生,是我最近练气的老师,我这老师可是上知天下知地理,弓马娴熟,兵书战策也极为了得,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佩服过几个人,阳明先生是第一个令我佩服的,第二个便是杨兄了。”

杨行舟吃了一惊,睁眼看向对面的儒生,便见面前这儒生对自己微微点头,笑道:“下官王守仁,见过杨大王。”

杨行舟不敢怠慢,急忙还礼:“不敢,不敢,没想到竟然是阳明先生在此,怪不得如此与众不同,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传言不差。”

王阳明大为惊异,不知杨行舟为何对自己这般客气,急忙道:“不敢,不敢,折煞王某了。杨大王经略海外,几年间便建立大周,平南定北,包抄中原,这等手笔,当真是开创千古未有之举,阳明衷心钦佩。”

大周朝如今拿下鞑靼,攻克高丽,灭掉东北,占领南方诸国,从海洋到陆地,将大明朝几乎全都包抄了起来,此等运势之下,便是与大明朝签订了攻守同盟,日后也必定会发生极其剧烈的冲突,这等事情自然瞒不过王阳明的眼睛,这句话半是揶揄,半是真心佩服。

此人天纵奇才,天下间能让他看在眼里的人其实不多,而杨行舟横空出武林,斩倭寇,雄霸东海,席卷南洋,建立大周,短时间内便捣鼓出来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一点无论是谁都要对杨行舟佩服万分,便是王阳明被称为一代圣人,对杨行舟也是大感佩服,自叹不如。

此时王阳明刚平定了宁王之乱,虽然别太监刘瑾等人暗中使绊子,却还是没有阻拦到他的军功,被他轻而易举的来到京城,面见正德皇帝,几番商谈之后,竟然成了正德皇帝的老师,负责传授朱厚照练气之法和兵书战策,也教授一些治国方略。

朱厚照拜王阳明为师此举,引的满朝武反对,甚至有不少人故意给王阳明治罪,结果都被王阳明轻松化解,留在了朱厚照身边,向朱厚照传授毕生所学。

此人武功智慧,无双无对,对于治国治军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朱厚照与他短短相处几日,便心悦诚服的拜他为师,完全不理会朝堂众人的反对,便是随身大太监刘瑾的劝阻,也不能动摇的他的拜师决心,便是这次迎接杨行舟,也将王阳明带在了身边。

当下众人出了皇宫,朱厚照邀请杨行舟上了自己的马车,待到马车走到长街之上,被御林军包围起来向前缓缓走动时,朱厚照本来欢喜的面容慢慢沉凝下来,看向杨行舟:“杨兄,你大周对我大明上下包抄,到底居心何在?”

第四百六十二章 密谈

朱厚照一点都不傻。

此人才思敏捷,精力充沛,就因为发现了官集团对他的掣肘之后,才挖空心思的与大明的官士大夫作对,修建豹房,名义上是驯兽游玩之所,实则是暗中处理军机要事,想要将帝王的权力从官集团中夺回来,整个大明朝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朱厚照受不了这种限制,才会做出种种匪夷所思之事。

就因为此人的不听话,以至于死的极为蹊跷,竟然是水淹而惊,三月便死。

后人研究朱厚照的死因时,不乏有阴谋论者,说朱厚照是被当初的官集团所害,最有可能是凶手的人就是他的讲读老师杨廷和,不然的话,朱厚照身子骨硬朗之极,何以只是一个落水便即重病?重病之余医治无效时,朱厚照要求更换御医,从民间找人,何以杨廷和等人会故意阻拦?

这其中种种记载,不得不令人产生种种联想,便是后世对朱厚照的评价也有两个极端,有的说他圣明,有的说他荒唐,种种评价,莫衷一是。

但那只是后人通过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得出的推论,与小李飞刀中的朱厚照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只是名字相同罢了,杨行舟面前的这个朱厚照,在杨行舟看来,实在是极为精明,便是内功修为也极为高深,身边修为能超过他的人,怕是只有大太监刘瑾和大儒王阳明了,便是武功修为极高深的江彬都不如他。

“我大周无意冒犯大明,你说大周对大明上下包抄,其实也只不过是我们顺势而行,拿下了高丽和鞑靼,有拿下了南方小国,这才形成了包围中原的局面。朱兄弟,我若是想要进攻中原,早就进攻了,何必等到现在?我也是中原子民,如非必要,不会对中原开战。”

杨行舟看了一眼朱厚照:“所以为了减少摩擦,我才向大明求婚,日后与大明公主产下子孙,两家亲善,子孙们互帮互助,结下千古盟约,共御外敌,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

朱厚照将信将疑:“杨兄,我知道你的厉害,更知道你的为人,你这种言语我信不过。”

“你最好还是信一下吧!”

杨行舟摇头叹息:“我是实在不想看到大明闭关锁国,一步步沦落下去,想要帮衬一把,才会向大明求婚,否则的话,我只要耐心等上几年,大明不攻自乱,宦官专权,君臣对抗,早晚会出大问题,到那时我再挥兵入关,你们如何能挡?”

朱厚照不信:“开玩笑,什么宦官专权?我怎么不知道?”

杨行舟笑道:“大太监刘瑾一言九鼎,残害百姓,几次都要将阳明先生害死,飞扬跋扈,无法无天,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这刘瑾撺掇的,他不是专权,谁又算得上专权?”

朱厚照脸上微微变色,刘瑾是他随身太监,与他感情十分深厚,本来已经有不少人都向他揭露刘瑾的跋扈,都被他压了下去,毕竟刘瑾在他面前温顺如狗,一言一行都极为恭谨,绝无冒犯之举,是以朱厚照一直都很难相信刘瑾会做出多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可是现在连杨行舟都说起刘瑾这个太监专权来,朱厚照就不得不放在心上,毕竟别人说刘瑾专权,还有可能是对刘瑾的诬陷,可是杨行舟身为大周天子,绝不至于信口雌黄,他既然敢这么说,那肯定就有证据。

正沉吟间,便听杨行舟继续道:“再说你的臣子,你可知道为什么他们反对开海?那是因为海上贸易乃是暴利,他们是为了独霸海贸,方才故意阻止开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且还不用交税。江南富户多如牛毛,土地兼并极其严重,百姓食不果腹,但是随意一个朝廷大员都有千顷良田,而且他们还不用交税。嘿嘿,大明朝的银两绝大部分都进入了这些地方士族手里,就这样他们还不交税,因为他们身份特殊,可以免税。”

“如此一来,朝廷只能向贫困百姓收税,有钱的富户反倒不能收,以至于贫者欲愈贫,富者愈富,遇到天灾人祸,百姓穷的就只剩下一条命,到时候自然要揭竿而起,早晚是一个死,不弱杀几个当官的再死。嘿嘿,百姓之所以反,大多数都是被朝廷给逼的。如果你们一直这么走下去,大明朝距离完蛋大吉的日子,怕也不远了!”

上一篇:万界修炼城

下一篇:我不是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