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1311章

作者:黄金老五

姜子牙是九州著名的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周国的创国功臣,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炎夏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子牙垂钓渭水之滨磻溪,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姜子牙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

还有人说,姜子牙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姬昌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姜子牙也认为“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姬昌。

姬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

第1477章 民间传说 八百零八步

关于姜子牙的民间故事有很多很多。

传闻之中,姜子牙在渭河边钓鱼,他老婆来给他送饭,一看鱼篓是空的,就问他,你一天到晚在这里钓鱼,怎么没见你钓上一条鱼?

说着挑起鱼杆一看,原来鱼钩是直的。

姜子牙说,我钓鱼和别人不同,愿者上钩。

他老婆一听,说姜子牙缺心眼儿。

一天,周文王打算出去打猎,占卜大吉,出猎所获不是龙也事是貘,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够辅佐你成就霸业的人才。

周文王那个兴奋啊,不由回想起梦中先人说过的话,圣人出现之日,就是周拯兴之时,于是满心欢喜地外出打猎。

不经意间就来到了渭水之滨。

文王见这位垂钓老者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便上前与他交谈起来。

姜子牙不失时机地告诉文王自己的身世,两人谈得非常投机。

让周文王惊讶的是,一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穷老头,对天下大事以及国家的武攻文治知道得这样清楚,知识又是如此的渊博,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他还发现这个钓鱼的穷老头对五行数术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诣。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从姜子牙睿智、机敏的谈吐中发现,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寻访的大贤。

于是周文王用最隆重的礼节款待他,并把他让上自己坐的马车;

周文王坐的马车他不但不上,还非得让周文王亲自背着他回城。

当时,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坐上周文王的车,让他坐在车里文王亲自为他赶车还不行,这已经是天下最重的礼遇了,除姜子牙外天下还没有第二个人能遇到这样的礼遇。

这可难为了周文王:不背吧,国家朝廷求贤若渴,正是用人才的时候,不能失去这们难得的人才。

背吧,面子又不好看,自古以来哪有国君背臣民的?为了国家兴旺就不要考虑个人面子了,想到这,周文王真的背起来姜子牙向城中走去。

走了一小段的路程后,把周文王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趴在周文王背上面的姜子牙似乎一点也不知体谅别人,看到把文王累成这样,嘴里却总是说:“再多走几步”

周文王歇了歇,背起姜子牙再次走了起来。

然后又停了下来。

姜子牙看到这里,再次说道“再多走几步”

一连三次,周文王实在走不动了,就把姜子牙放了下来。周文王这时累得也顾不上国君的面子了,坐在地上满脸流汗。

姜子牙看着累得汗流满面的周文王,笑着对他说:“你一共背我走了八百零八步,我要保你大周江山八百零八年,一步一年呀”!

说完他又哈哈大笑起来。

文王听姜子牙这么一说,立刻来了精神头,也不感觉累了,一骨碌就爬起来拽过姜子牙还要背,这时姜子牙笑着说:“再背就不灵了,就八百零八年,我们坐车回城。”

后来,姜子牙又辅佐文王之子武王灭了商纣王,武王也尊他为军师和先生。

后来,子牙将死,临终前,他对文王说,我答应保你的江山八百零八年。我死后,你可将我的棺材吊在城头,如有来犯,哪边来兵就将棺材的大头冲哪个方向。

武王遵嘱,将他的棺材吊在了城头之上。子牙一死,果然有兵来犯。文王将子牙棺材大头冲向敌军。

霎时,从棺材中飞出无数乌鸦冲向敌军。但见这些乌鸦兵,蔽日蔽日,漫天飞舞,张牙舞爪,连拉带尿,一下子就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周朝最后一个国君周赧王,是个昏君。

有天他喝醉了酒,一抬头看到一口棺材吊在城头,就问是谁的。

大臣说是姜子牙的。

周赧王大怒,说荒唐,人都死这么多年了,挂在这里还有何用。

他的话刚说完,立即从姜子牙的棺材里淌出一股血水,棺材随即风化,随风而逝。

后来周朝也就灭亡了。

当然这是民间故事,很多都是虚构的。

有人说,周文王开始背姜子牙的时候,力量大,底气足,所以朝西边一口气就走了三百零一步。

后来周文王累了,又背着姜子牙往东边走了五百零七步,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