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513章

作者:关关公子

  “世子殿下多礼了,嗯……我过来,是想问问小婉的事儿……”

  “娘,我在这儿。”

  话没说完,旁边花园里,传来脆声呼喊。

  崔夫人浑身微震,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女儿,但声音肯定听得出来。她急急忙忙看去,却见崔小婉背对着站在盆景旁边修剪花枝,穿着也普普通通,和府上的丫鬟似的。

  “小婉……”

  崔夫人心中一揪,连忙跑进了花园里面,抬手就把崔小婉抱住了。

  人家母女重逢,许不令也不好意思打岔,便默然无声离开了游廊。

  崔小婉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偏头看了眼,轻声道:

  “娘,你哭什么呀?我又没死。”

  崔夫人晓得女儿的性子,用袖子擦了擦眼泪,站在旁边仔细打量:

  “小婉,这些日子没受苦吧?你忽然离开桃花谷,可把你二叔和娘急坏了……”

  崔小婉微笑了下:“我挺好的,皇帝想杀我,我才跑出来,不然我才不走呢。”

  崔夫人也不好评价当年乱七八糟的算计,只是上下打量,嘘寒问暖。

  崔小婉修剪着花枝,听了片刻后,询问道:

  “是爹让娘过来的吧?你要是想过来,第二天就过来了。”

  “呃……”

  崔夫人话语一噎,站在小婉的旁边,想了想,轻叹了口气:“小婉还是这么聪明。娘本来不想打扰你,但你爹的性子你知道,满脑子都想着那些俗事,自己又不好过来,就整天在娘跟前怂恿,让娘过来瞧瞧情况……”

  崔小婉神色平淡:“看什么情况呀?看我有没有和许不令睡在一起?”

  崔夫人表情一僵,她知道当年逼着小婉进宫,让小婉心里很不满,但身为世家嫡女,终身大事从来都不是自己能左右的。

  “小婉,你也别怪你爹,他也是为了崔家和王家着想,背后那么一大家子人,当家做主的有时候也没办法……”

  “都过去了,不提了。”

  “哦……”

  崔夫人抿了抿嘴,犹豫了下,回头看向廊道,见许不令不在,才上前小声询问:“小婉,你和许不令在一块儿,现在是个什么关系呀?”

  崔小婉眨了眨眼睛,很认真地道:

  “我是他婶婶呀,哦对了,现在是寡妇婶婶。许不令是个真君子,怎么可能欺负先帝的孤儿寡母。”

  ??

  崔夫人眼神莫名,稍微琢磨了下,才疑惑道:

  “你和许不令……两个人住在后宅,他就把你当婶婶对待?”

  崔小婉偏过头来:“那他该把我当什么?”

  崔夫人一时哑然,想了想:“其实吧,皇后早就死了,你已经出了宫,便和皇后没了关系。娘还是第一次见你愿意和男子朝夕相处,若是有那心意的话……”

  崔小婉表情平静:“以前是皇后,好不容易从宫里出来,饶了一大圈儿,要是许不令当了皇帝,岂不是又回去了。而且萧绮是正房,我最多是个贵妃。好好的皇后不当,硬把自己折腾成贵妃,我图什么呀?”

  “……”

  好像也是……

  崔夫人无话可说,迟疑片刻,还是叹了声:

  “算了,小婉开心就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都死过一次了,你爹瞎折腾让他折腾去,你不用去管。”

  “谢谢娘。”

  “唉……”

  崔夫人摇了摇头,跳过了这个小婉不喜欢的话题,又聊起了闲话家常……

第六十六章 能者多劳(267/588)

  黄昏日暮,斜阳洒在青石小巷内。

  清脆的马蹄声自巷口响起,身着白衣的男人牵着骏马,缓步踩过青石地砖,没走过一块都会仔细看看,似是在回忆往昔,偶尔嘴里还念叨一句:

  “这里有个买画书生,怎么不见了……”

  男人身材高挑,长着一双桃花眼,面容依旧能看出年轻时分的俊朗,与往日不同的是,曾经满头黑发,不知在什么时候变成了雪白,身边也没了身着白裙的高冷女侠,或者两个吊儿郎当的狐朋狗友。

  孙家铺子里,老掌柜靠在门口,眺望着巷子尽头,看着那身影由远及近,待走到了跟前,才含笑打了声招呼:

  “小许啊,当年走的时候意气风发,咱一转眼,看起来比老头我还老了?”

  铺子外,刚刚日夜兼程从两千里外赶来的肃王许悠,在几个大酒缸前停下脚步。目光略显恍惚,人是同一个人,却没了往日掏裤裆插科打诨的雅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你还没死啊,我还以为你儿子接班了。”

  得,还是熟悉的味道。

  孙掌柜呵呵笑了声,毛巾搭在肩膀上,回身温酒,打趣道:“就您老现在这状态,指不定还得走老头我前面。我是真没想到,当年的‘京城四害’,能把头发都给愁白了。人活一世,啥事儿都能遇上,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许悠抬头看了几眼老招牌,才缓步走入了酒铺,在靠围栏的酒桌旁坐下,依旧坐在正对巷子的位置。这个位置视野最好,能光明正大的瞄在外面排队的江湖侠女。宋暨总是坐在左手边,背对着几个大酒缸,根本不去看。而宋玉则坐在右边,喝酒的时候余光可以偷瞄。

  转眼二十多年,酒铺什么都没变,但好像曾经的东西都不在了。三张酒桌只剩下一个酒客,外面长龙般的队伍,也只剩下了满巷落日余晖。

  许悠坐在桌前等待了片刻,不见半个人经过,摇头一叹:“铺子生意冷清了不少,没味儿了。”

  孙掌柜端着一壶酒,在酒桌旁边坐下:“酒没变,只是人变了。你家娃儿现在每天带着姑娘过来买酒,吵吵闹闹的,不和你以前一样。不过你家娃儿比你出息,把人家姑娘欺负的话都说不出来,你当年可是三天被一小打,五天被一大打,哪天脸上完好无损地过来,那估摸着肯定是受了内伤……”

  许悠摇头叹了口气,对于这番打趣,心里更多的是怀念。他拿起酒碗看了看:

  “掌柜的也变了不少,当年脾气冲但是会说话,现在脾气不冲了,话却越来越难听,总是戳人心窝子。”

  孙掌柜给自己倒了一碗,面带笑容:“人总得有点长进,活这么大一把年纪,活不出点东西来,那就算是白活了。咋的,这次来长安,准备呆多久?”

  许悠摇了摇头:“估摸着,能给掌柜的抬个棺材,说不定还能烧个几年纸钱,当然,别埋太远。这次过来,怕是出不去了。”

  孙掌柜端起酒碗,和许悠碰了下,一饮而尽:“那敢情好,人来人往这么多年,都是我送人走,人送我走的还没见过。”

  “这不屁话,见过你还能坐这儿?”

  “呵呵……”

  ……

  ————

  青石巷外,状元街上。

  随着暮鼓声响起,满城宵禁,繁华街面上已经没了行人。

  巷口处,许不令身着白袍站姿笔直,眺望着酒铺里的两道身影。

  身后,王府幕僚和闻讯而来朝堂大员,站在街道旁等待。

  长安城的君主,还是皇城中年仅九岁的宋玲,但所有人都知道,随着肃王许悠和紧随其后七万西凉军到了关中,以后的长安,能言出法随的便只剩下一个人了。

  老萧杵着拐杖,站在许不令的跟前,摇头道:

  “小王爷,感觉这长安城,没咱们俩以前待这里的时候有意思了,方才去后街,想说书却没个听书的,这咋待得下去。”

  许不令转眼看向空旷无人的长街,想了想,抬起手招了招。

  已经官拜京兆尹的公孙明,上前躬身一礼:

  “世子有何吩咐?”

  “宵禁解了吧,老这么封着也不是个事儿。”

  “诺。”

  公孙明连忙点头,跑下去传令。

  老萧呵呵笑了声,看向巷子深处:“其实王爷真不想来这伤心地。当年在长安,身边有狐朋狗友,眼前有如花美眷,一转眼回来,就只剩下个碎嘴的糟老头,一般人真受不了。”

  “没人想来,不来得死。”

  老萧一声轻叹:“是啊。不过想在这里站稳也不容易;北齐那边得了消息,天天在边军那边叫嚣‘许家篡国扰乱军心’,魏王也在说这个,说伪造了遗诏自立为帝,昭告天下百姓反许家。听说南越那边发现中原大乱,魏王把兵力抽走,也在暗中酝酿。天下分成四块,不快点拼起来,老百姓就得放下锄头提刀子了……”

  两人闲谈间,酒肆里一壶酒见底。

  满头白发的肃王许悠,从巷子里走了出来。

  长街上等待的诸多人影,齐齐俯首:

  “参见肃王殿下。”

  肃王许悠的神色,比方才好了几分,牵着马走出巷子口,抬手道:

  “都回去吧,在这里走了好几年,丢不了。”

  准备过来攀交情的诸多官吏,闻声也不好多客套,躬身一礼后,便相继离去。

  许悠牵着马,沿着状元街走向坊门,护卫和幕僚远远跟随,只留父子二人独处。

  许不令走在身侧,犹豫了下,开口道:

  “宋暨传位魏王,不杀难以制止……”

  许悠不太想听这个,摇头道:“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对我动手那天起,便已经不把他当兄弟了。”

  许不令见此,也不再多言。

  许悠刚刚来到长安,对以后要涉及的事务没有半点兴趣,只是在状元街上走走看看,说着当年的往事:

  “……我和你娘,就是在迎春楼外面遇上的,当时刚……刚喝了点酒,出门就瞧见你娘骑马经过,瞧见我玉树临风的,就多看了几眼……”

  许不令回忆了下,微微蹙眉:

  “嗯……孙掌柜好像不是这么说的。”

  “那老不死和我有过节,当年一坐一天翻不了台,他少挣银子,一直瞧我不顺眼,所以他的话信不得。若是我真如他说的那般不堪,你娘岂会看上我?”

  “那倒也是。”

  许悠闲聊了片刻,直至走出了坊门,看到了极远处的巍峨皇城,才顿住脚步,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