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494章

作者:关关公子

  许不令扛着马槊,微微抬手:“不急,又打不到我们,先轰半个时辰再说。”

  将领愣了下,暗道轰半个时辰下来,对面还能有活人?不过轰越久肯定越好打,他也没多说,持着战刀在旁边急不可耐的等待。

  重炮轰了四五轮之后,楚军防线后的守军明显乱了分寸。许不令抬了抬手,徐英便带着一千步卒,将八门小炮往前推去,旁边有军卒持巨盾挡住弓箭,后方有重炮火力压制掩护,抵达了防线一里开外。

  随着老道士再次挥旗子,十二声炮响响彻平原。

  一轮轮的炮击下,楚军防线很快变成了一团乱麻,高墙堡垒如同纸糊,中者便四分五裂;楚军如同抽奖般等着被炸死,哪里承受的住压力,所有军卒都开始往后退去,离开火炮的覆盖范围,无论将领如何趋势都止步不前。

  许不令看情况差不多了,便驾马往前推进了半里路,然后继续炮击,如此周而复始,直至楚军心理崩溃,开始往襄阳大规模溃退后,才率军大举冲入楚军防线……

  ————

  轰轰轰——

  襄阳城外的炮火,持续了近两个时辰。

  城头之上,秦荆握着帅剑,指节发白,眼睁睁的看着远方的炮声愈来愈近,感觉就好似一只滴着唾液张开血盆大口的巨虎走了过来,却毫无因对之法。

  城头山的将领都已经慌了神,来回奔走让工兵加固工事,可如此临阵磨枪,显然作用不大。

  落日沉入天际线,当明月从山巅升起之时,能清晰瞧见远处一闪一闪的火光。而从前哨防线溃逃的守将,也丢盔弃甲逃回了城墙下。

  秦荆从城头往下看去,却见近两万守军根本没死多少,逃回来的人,身上连伤痕血迹都没有,说明根本没有和敌军正面交锋。

  他勃然大怒道:

  “谁让你退的?!给老子顶住,对面就两万人……”

  下方骑马的将领,满头大汗脸色煞白,焦急回应:

  “将军,根本站不住,卑职本想领兵冲出去,但军卒畏惧对方妖术,已经开始往左右山中溃逃……”

  两句话还没说完,一声轰然巨响,便出现在了襄阳城墙之上。

  “来了来了……”

  “快跑啊……”

  逃到城墙下想要进城的守军,见状骇的肝胆俱裂,疯狂的开始往两侧逃窜。

  秦荆和诸多将领被震的耳朵发麻,转眼看去,却见远处的城墙上,砖石四分五裂,城垛被砸开了一个缺口,直接从另一侧垛口穿出,砸入了城墙下的营房。

  “这是……”

  “这怎么可能……”

  秦荆脸色骤变,在月色下的大地上寻找,却见三里开外又亮起了三个小火点,继而三声巨响,再度从城墙上传来,刚刚还固若金汤的高大城墙,霎时间多出了四个脓疮般的疤痕。

  副将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又手忙脚乱的爬起来,拉着秦荆往城头下跑:“将军,将军!快下去,这里危险……”

  ————

  轰轰轰轰——

  长夜之中,好似只剩下择人而噬的震天巨响。

  关鸿业骑着马,跟在两万军卒的后面,难以置信的看着闲庭信步往前推进的许不令。

  身后几十位将领,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原本属于楚军的防线,工事千疮百孔,早已经空无一人。地上的战壕、拒马,都被填平清除,打通了一条直至襄阳城下的道路。

  眼看着许不令再次停下,在襄阳城三里开外,用火炮一轮又一轮的轰击城墙。关鸿业默然不语,坐在马上不知该如何形容;可能带兵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感觉到打仗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事儿;这就和自己有甲骑具装的重骑兵,对方都是提着锄头的农夫一般,根本不用过脑子,往前碾过去就行了。

  西凉军有多少这东西?

  若是用这个打关中道,千阳关、镇虎关,乃至长安城的城墙,还有什么意义?

  旁边的副将,显然没关鸿业想的长远,在后面看了片刻后,走到跟前,轻声道:

  “将军,照这个‘施法’的速度,襄阳城的城墙,最多一个时辰,就能凿开一个缺口,咱们……就这么跟着啥也不干?”

  听闻此言,关鸿业才回过神来,都快走到襄阳城下的,他手底下的兵可还在十余里外等着。襄阳的城墙就是个活靶子,没有反手之力的情况下,迟早会被打出缺口。城池触手可得,若是许不令攻入后他没动,许不令出来肯定就把他脑袋砍了当尿壶。

  关鸿业迟疑了下,抬了抬手:“传令三军,随世子殿下攻襄阳,一切听世子调令,切不从错失战机。”

  战场之上,永远是拿战绩说话的,士兵保的是命、挣的是军功,谁能死最少人,杀最多敌人,军卒肯定心里就向着谁。

  事已至此,哪怕是皇帝力保关鸿业为主帅,朝臣和十几万兵马也不会再听他的话了;事无大小都会去问许不令的意思,毕竟许不令比他会打仗。

  身为主帅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主帅之名已经名存实亡,哪怕心中不愿,也由不得他了。

  关鸿业看了看襄阳的方向后,沉默片刻后,调转马首,独自往邓州方向行去。

  屠千楚提着两柄铜锤,待关鸿业离去后,看向后面得几十个朝廷将领:

  “关帅发话了,一切听世子调令,回去领兵吧,随本将攻襄阳。”

  “诺!”

  诸多将领也是出来挣军功的,眼看着襄阳要的手,肯定是想着过去分一杯羹,有关鸿业的授意后,再无迟疑,飞马回到后方陈兵之处,各自带兵出阵。

  很快,十余万平叛军,便在平原上显出了身影,五万西凉军在前,举着‘许’字大旗,直逼襄阳城下……

  -----

  推荐老王的《梦回大明春》,大神力作无需多言,质量保证,大佬们有兴趣可以看看呀~

  鸡大的《这是我的星球》今天上架啦,喜欢的大佬们可以首订支持下哦~

第四十四章 分歧

  长安城,太极殿中。

  文武百官分立左右,商议着政事。

  宋暨在龙椅上认真聆听,心思却完全没放在朝堂上,目光一直注视着太极殿外的御道,等待着前线的战报。

  许不令不听调令强行请战出征,宋暨自是知晓,也曾否决过。

  但许不令擅自动兵,是给朝堂平叛,还立下军令状‘不破襄阳、提头来见’;有了南阳的前车之鉴,朝臣自然都谏言让许不令去试试;宋暨若强行不允,没法和朝臣解释为何‘有将不用’,总不能说猜忌许不令,不想让其立功,那样就成‘独断专行’的昏君了,因此只能默许。

  宋暨不相信许不令能带着两万府兵破襄阳,满朝文武也不相信,但世事总有‘万一’。

  早朝会上,宋暨一直都在思考‘城破’后的种种变数,提前思索着对策。

  只可惜,饶是宋暨有所心理准备,那个‘万一’,来到还是太快了。

  “报——捷报——襄阳大捷——”

  朝会开始不过小半个时辰,前线战报,便连夜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满朝文武及大玥天子的面前。

  “哗——”

  这次不用驿使出声,已经满场哗然。

  龙椅之上,宋暨露出几分笑容,袖袍下的手却攥紧了几分。

  三公之中,宰相萧楚杨暗暗松了口气;御史大夫崔怀禄眼珠转了几下,默然不语;太尉关鸿卓则是脸色一白。

  而余下文武百官,则是表情各异,震惊、惊喜、错愕、难以置信,种种情绪全写在脸上——他们都知道昨天晚上许不令会攻襄阳,可却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捷报就传回来了,这他娘是个什么速度?

  很快,驿使跑到大殿之中,手里举着圆筒,朗声道:

  “报——昨日下午,肃王世子携军两万抵达曹庄,势如破竹攻到襄阳城下,以利器在襄阳城墙破开缺口;关鸿业将军迅速发兵驰援,大将屠千楚携西凉军五万协助肃王世子攻城,直至子时襄阳告破,楚军主帅秦荆自南门突围,退往荆门……”

  “好啊!”

  “稳了稳了……”

  确认是襄阳收复之后,文武百官皆是面露喜色。襄阳、荆门、荆州三点为一线,是楚地最重要的三座关口,只要打下来整个楚地都无险可守。而能这么快破襄阳,荆门、荆州也是迟早的事儿,往后基本上就是撵走四王跑,形势可不就是稳下来了嘛。

  少府李思一直都在抱怨北疆打的窝囊,此时瞧见平叛军连战连胜,当即就开口道:

  “看看,看看西凉军是怎么打的仗?我大玥不是兵不行,是将不行;郭显忠、王承海有人家许不令一半本事,也不至于被打的差点跳黄河……”

  各部朝臣也是点头,自从年初北疆出事儿之后,他们已经整整半年没有体验过‘犯我大玥中,虽远必诛’的感觉了,都快把自己‘天朝上国、中原霸主’的身份给忘了。

  现在这样才像话嘛,指哪儿打哪儿、逮谁灭谁才叫大玥军队,北疆那边节节败退的,打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或是讨论接下来的安排,或是讨论如何破的襄阳。说的全是世子打仗真他娘凶,平叛军主帅关鸿业根本没人提了。

  宋暨看着朝臣的反应,目光深邃,但脸上也是带着笑意,微微点头。

  驿使说完平叛军继续进军荆门的动向后,又拿出一封写好的奏折:

  “肃王世子收复襄阳后,军中诸将,上书弹劾主帅关鸿业,指其‘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用兵畏首畏尾、排除异己打压有功之士、有平叛之责无平叛之心’,恳求圣上换帅,由肃王世子领兵平息四王之乱。”

  话音一落,太极殿内的文武百官都安静了下来。

  作为混迹官场的老油条,自然明白所谓的‘诸将上书弹劾’,肯定是许不令授意让写的,不然军中将领哪里敢弹劾主帅。

  不过,文武百官对此也没什么意见,行军打仗靠战绩说话,许不令已经证明自己有平叛的能力了,看到人家能力,却不给人家应得的位置,那不成识人不明了嘛?

  大司农陆承安,率先上前一步,开口道:

  “许不令麾下兵马稀缺,却屡建奇功,若是把平叛军交由他之手,平四王之乱,想来不在话下。关鸿业领兵十余万,几个月来只知道守,未曾攻下一座城池关隘,让其继续当主帅,难以服众……”

  太尉关鸿卓,听见这话自然不满——他胞弟关鸿业本事肯定有的,只是圣上和朝臣起初的意思都是力保关中不失,拖到北疆战局有所转机位置为止;关鸿业也是领命行事,并没有做错什么。

  关鸿卓待陆承安说完,摇头道:

  “关鸿业领兵以来,虽无建树,却也没出过纰漏,从武关至南阳的布防都井井有条;‘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排除异己打压有功之士’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临阵换帅也是兵家大忌……”

  关鸿卓还没说完,少府李思就火了:

  “领兵打仗,无功绩就是过错,若是人人都和你关太尉一般,想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玥军伍岂不是成了一潭死水?

  关鸿业外战外行,内战也是外行,反倒是内斗积极的很;今天上折子笑话许不令以卵击石,明天上折子指责许不令不听调遣;自领兵以来,他除了上折子参许不令,还做过何等大事?

  如此主帅,还有脸面留在大玥军伍,本官都觉得脸红,你还好意思给他说好话……”

  少府李思是庞西李氏的掌舵人,官职比关鸿卓低一档,朝堂上的影响力可比关家一个将门大得多,脾气也一直比较大,不过平日里都是阴阳怪气,这当面开骂还是头一回。

  太尉关鸿中脸色憋的通红,但少府李思骂的理直气壮,他根本没借口还嘴,只能看向了龙椅上的天子。

  宋暨手指轻轻摩挲,沉默片刻后,轻声道:

  “自出兵以来,关鸿业确实反应迟缓,有失职之责;但许不令年纪尚轻,而且行军过于激进,贸然领十余万兵马也不妥……”

  宋暨的意思,明显是要保关鸿卓,朝臣也都明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