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405章

作者:关关公子

  (序号错了,没有81)

  皎洁月色洒在峡谷内,躺在土灶后的柴堆旁,可以自门口看到山巅之上的浩瀚星海,美不胜收。

  许不令盖着茅草熟睡,黑狗则趴在门口的小狗窝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夜很安静,也不知过了多久时间,院坝对面的侧屋里,又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动静。

  在穿裙子……

  许不令抬起头来,睁开眼帘,却见房门打开,小村姑从屋里走了出来,衣裙整齐,身上还披着毯子。他还以为起夜方便什么的,又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只是小村姑出了房门后,便径直小跑到厨房门口,拿了一根小木棍,然后在土灶旁边蹲下,用小木棍戳许不令的腿:

  “喂?喂?”

  “……”

  许不令做出睡眼惺忪的模样,睁开眼睛,紧了紧身上的袍子:

  “姑娘,你想做甚?”

  小村姑蹲在土灶的入口处,如月娥眉微微蹙起,眼神带着几分疑惑:

  “你方才念的那首诗,其中‘不见五陵豪杰墓’,是什么意思?”

  就这?

  还以为长夜漫漫无心安睡啥的……

  许不令索然无味,眨了眨眼睛,坐起身来,认真解释:“嗯,不见五陵豪杰墓,指的是……是……”话到此处,表情微微一僵。

  ‘五陵’指的是‘汉高祖、汉惠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的陵墓,这可怎么解释?

  小村姑明显有强迫症,被这句弄不懂的诗折磨了半晚上,不弄清楚肯定睡不着。此时蹲在地上往前移了两步:

  “指的是什么?”

  许不令憋了半天:“嗯……是一本书上的人物,算是演义,里面的人都是虚构的,五陵是指演义中五个皇帝的陵墓。”

  小村姑听见这话,自然是询问道:“哪本书?”

  “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

  小村姑仔细回想了下,略显不悦:“你骗人,没这本书。”

  常言道‘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去弥补’。许不令知道再问下去,肯定超出他的知识积累,只得含笑道:

  “刚写的,我也没看过,其实就是史书,没啥意思。”

  小村姑若有所思的点头,想了想,又问道:

  “那个唐公子,写过其他诗词没?念给我听听……”

  说话间站起身来,跑到碗柜旁边,拿起仅剩的一壶自酿桃花酒,又把两个木碗拿过来,放在了许不令面前,倒了两碗:

  “我请你喝酒。”

  “呵呵……”

  许不令被这么一弄,倒是没什么睡意了,靠着墙壁席地而坐,把小板凳给她,然后端起酒碗:

  “我知道的诗词挺多,不过只是闲适雅趣,对写诗词的人不算了解。你要是不追根问底的话,我可以念给你听听。”

  小村姑在板凳上坐下,捧着小木碗,点了点头:“你大胆说,我不问你就是了。”

  许不令端起酒碗抿了口不怎么好喝的苦酒,想了想:“唐伯虎的诗词,我还记得一首《留花》,春光纵好秋无情,红颜无驻意凋零。黄梁梦觉三春晚,何必别后再相逢。意在青春短暂、转瞬即逝,要及时行乐,珍惜青春年少……”

  小村姑也抿了口酒,认真听完后,微微点头:“没之前那首好,还有其他的嘛?”

  “其他的……”

  许不令在脑海中检索了下,继续道:“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的是丈夫不在身边的深闺幽思……”

  小村姑仔细琢磨了下:“还不错……不过太伤春悲秋了,我不喜欢,有没有听起来比较舒服的?让人开心那种?”

  许不令露出几分笑容,看来这小村姑,不是被情感所伤才在这里隐居,还挺乐观的。他沉吟片刻,轻声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怎么样?”

  “嗯……这个不错,还有没有?”

  小村姑酒量明显不好,脸蛋儿染了几分酡红,不过很有精神,直直看着许不令,不夹杂丝毫其他的情绪,单纯的满意。

  深山老林孤男寡女,本来应该有的旖旎气氛。可不知为何,许不令坐在这个小女人跟前,哪怕对方秀色可餐,也很难产生出其他想法。感觉就像是面前摆着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让人自惭形秽,自心底便打消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

  就好似普通人遇见了圣人,担心自己市侩气的言谈举止,会让圣人心里看低自己一样。

  许不令也算人中龙凤,还是头一次有这种感觉,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坏事。他轻笑了下:

  “自然是有的。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讲的是终南山隐居的生活,倒是和姑娘现在有几分像。”

  小村姑细细品味了下,展颜一笑:“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你就是树林里遇到的老叟,可以一直聊,不用想着什么时候回去。”

  这一笑,灿若桃花。

  许不令还是第一次瞧见小村姑笑,稍微愣了下,继而也跟着笑了下:

  “什么老叟,我估计还没姑娘你大。”

  “诗里是这么写的。嗯……偶然值公子,谈笑无还期……不押韵了呀……”

  “那就换一首,我想想……”

  ……

  长夜寂寂,四野无声。

  玉盘悬空投下皎洁月色,散落在万树桃花之间的农家小院内。

  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坐在小厨房的土灶后面,如同山野村落中的贫瘠农户,说的却是历朝各代最负盛名的文坛瑰宝,场景既怪异又特别。

  天气太冷,说到半夜,许不令升起了灶火。

  可能是肚子饿了,小村姑站起身来,从窗户上取了条已经冻硬的鱼儿,以腌菜为辅料,认认真真的炖了锅鱼汤,表情依旧专注,听着烧火的许不令讲解诗词。

  许不令看着小村姑在厨房里兜兜转转,不知为何,觉得这日子好像还挺自在的。连续近两个月的奔波和厮杀,忽然就这么停下来,就好似刀口舔血半辈子的侠客,在打打杀杀的间隙,忽然来到了这世外之地,风波停歇,便觉得往日那些江湖琐事毫无意义,放下便不想捡起来了。

  可能只有历尽生死沉浮的江湖客,才会明白这种平淡的好吧。

  可惜的是,许不令并非出生于江湖,帝王之家,哪有归山退隐一说。

  两个人就这么在厨房里聊着诗词,一坛酒小口细品,最后还是喝光了。

  不知不觉东方发白,已经到了凌晨。

  小村姑睡眼惺忪,依旧用手捧着下巴,还在认真聆听,没有去睡觉的意思。说是不追根问底,但遇到不懂的词句,还是会问个究竟,即便许不令不知道,也得给她编个合理的解释,不然就一直往下问。

  许不令说的口干舌燥,见天色已经亮了,便开口道:“天都亮了,姑娘早点去睡吧,熬夜伤身。”

  小村姑眼中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不过还是点头,揉揉眼眶:“我开始还以为你写的,不过这么多诗词,一个人写不出来。你还挺老实的。”说完后,就起身回了侧屋。

  许不令摇头轻笑,天亮了也没什么睡意,还得抓紧时间出去和楚楚会和,便拿着剑走出厨房,前往河边继续捉鱼……

第八十三章 聚散终有时

  晨曦初露,阳光洒满空旷寂寥的峡谷。

  篱笆墙内的小院,小村姑睡了没多久,便打开了房门,独自洗漱,继而如同往日一样,扛着锄头,领着小黑狗来到数百棵树苗的最外侧,开始挖坑。

  嚓——

  嚓——

  锄头轻轻挥动,小村姑还在回味昨天晚上听到了一大堆从未见过的诗词。只是挖了几下,眼角又觉得有些不对劲,扰乱了她的思绪,让她没法静心。

  偏头看去,昨天用来遮挡直刀的雪人,脸上多了几颗小石子,分别点出眼睛、鼻子、弯弯笑着的嘴唇,还用干草围了个围巾。

  “……”

  小村姑轻轻蹙眉,仔细看了下,觉得雪人挺搭配,看着不别扭,便又把目光望向了外侧。

  昨天让许不令把刀插远点,看来许不令听话了,把雪人背后的刀拔了出来,插在了树苗的外侧,就在路中央,就好似几百棵整齐排列的树苗,有一棵长外面去了,比昨天还突兀。

  “这个家伙……”

  小村姑眸子里有些恼火,本来背对着还没啥,这一下瞧见了,便再也忍不了了,把锄头靠在桃树上,又小跑到跟前,开始堆雪人。

  前后忙活大半个时辰,大雪人总算是堆好了,还不忘按照老雪人的造型,点缀上了一模一样的鼻子眼睛。

  只是大功告成后,小村姑跑回锄头旁看了几眼,便觉得更不对劲儿了——桃林两侧对称,左侧一个雪人,前面一个雪人,右侧什么都没有,感觉有点空。

  难不成再堆一个……

  小村姑琢磨了下,觉得再堆雪人,今天就没时间干活儿了,还不如干点别的。

  念及此处,她把锄头放回了院子里,然后拿起换洗的衣裳,放在木盆里,带着小狗走向了河边……

  顺着许不令的脚印,走过白雪皑皑的林间小道,来到河边往下游寻找,走了半里地后,便在一个大水潭附近,发现了正猫着腰摸鱼的许不令。

  许不令全神贯注搜寻着藏在石头下的鱼儿,听见河边的声响,转眼看去,略显意外:

  “姑娘,你怎么来了?”

  小村姑把木盆放在河水边,找了个石头坐下,轻声道:

  “你明天不许把刀插在外面了,带在身上,不然我看着别扭,我都堆了个雪人挡住,你没发现吗?”

  ?

  许不令微微楞了下,他还真没想到那个精致的雪人,只是为了挡住碍眼的刀。不过想到这姑娘既有强迫症又有洁癖,能做出这种事倒也说得通。

  许不令轻轻笑了下,抬手指向放在河边的七八条拍死过去的鱼儿:

  “今天鱼就能捉够,明天不用再打扰姑娘了。”

  小村姑洗衣的动作一顿,稍微想了下:“也是哦……你昨天晚上的诗词还没讲完,怎么办?”

  “我会的也不是很多,现在给你讲就是了……早上讲到哪儿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