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38章

作者:关关公子

  陆夫人脸色发白,侧坐在软榻边缘,臀儿贴着许不令的腰,将他的手握住不停的揉来揉去,言语很是严厉:

  “……都说去看看就行了,不准动手,你倒好,抢了张翔的刀亲自陷阵……你什么身份?肃王世子,杀贼打仗若是要你冲前面,还养几十万将士做什么?……张翔也没用,一个刺客都收拾不了……”

  话语带着几分恼火,可其中的心疼连医女都听得出来,更别说许不令了。

  许不令被一双柔若无骨的手揉了半天,腰侧是充满张力的弧线,很撩人不假,可实在有些难以招架,想了想:

  “陆姨,我知错了……那刺客上次把我绑了,我一时没忍住……”

  “上次被绑还不长记性?人家上次既然没杀你,你就不该和人家结仇,缉侦司惹的麻烦,你把火往自己身上引做甚?那些个江湖人本就难缠,杀一个牵出来一串,报仇的一茬接一茬……”

  许不令老实听着,敢动一下就换来一个凶凶的眼神,也只得如同病患一样躺着,任由几个医女来回折腾。经过短暂的休息,身体的寒毒基本上已经压制,可瞧目前这情况,回了王府都别想起身。

  陆夫人言辞灼灼的教导了片刻,马车外忽然响起了声响:

  “参见太后!”

  几个医女连忙垂首退到一旁,安静等待。

  陆夫人峨眉微蹙,松开许不令的手站起身来,做出迎接的架势。

  踏踏——

  宽大车厢的门被宫女打开,太后走了进来,身材略高又带着凤冠的缘故,微微俯身穿过车厢的门,用手按住衣襟,姿势颇为文雅优美。

  陆夫人虽然对太后的不请自来很疑惑,不过碍于礼数,还是欠身一礼:

  “太后。”

  “免礼。”

  太后进入车厢,手上拿着长剑‘照胆’,双眸中带着几分关切,打量了软榻上的许不令一眼。

  许不令去年入的京城,满打满算也才来一年时间,太后久居深宫不怎么出门,往日也就在各种庆典之上远远打过照面,并不是很熟,离这么近还是头一回。

  许不令躺在软榻上,见了太后自然要起身行礼,只是刚刚坐起来,就被陆夫人抬手按了回去:“你身上有伤,不要乱动。”

  许不令无可奈何,只得轻轻笑了下:“太后。”

  太后知晓许不令中了毒,对此倒是不介意,自然而然的便在软榻旁边坐下了,把剑放在小桌上,抬手去摸许不令的手腕。

  淮南萧氏作为横跨三朝的大门阀,儒墨等学说钻研颇深,阴阳周易其实也有涉猎,而且还挺出名。奇门八卦等玄学不敢评价,但阴阳气理等医药理论确实水准颇高,萧家的人基本上都会治病,萧楚杨当年在穷山恶水背着个药箱当知县,到现在还是一桩美谈。

  太后作为萧氏嫡女,望闻问切会一些,此时也是想看看许不令的身体如何。

  暗香幽幽扑鼻而来,许不令看着居高临下的宫装美人,感觉自己就和七八岁的小屁孩一样,倒是真有几分无奈。当下抽手也不是,就这么干等着也不对。

  好在陆夫人在旁边站着,瞧见太后上来就动手动脚,忙的含笑开口:

  “太后,医女方才已经号过脉了,没有大碍。”

  太后手伸到一半,闻言停顿了下,便收了回去,嫣然一笑:

  “本宫和肃王夫妇认识,不令进京一年多了都没去本宫那里坐坐,本宫也没请你过去,倒是失了当长辈的本分。”

  许不令笑容明朗:“是晚辈礼数不周,入京后光顾着四处游玩,没有进宫探望太后,太后莫要多心才是。”

  许不令和太后互不牵扯,连亲戚关系都只是名义上的,能说的也只有这些没营养的场面话。

  太后点头轻笑,随口聊了两句家常,便把目光看向了旁边的长剑:

  “方才竹林中多亏你护着萧庭。萧相就两个儿子,若是出了岔子,我这当姑姑的都担待不起,实在得感谢一番……嗯……后天不令若是无事,到宫里来坐坐,顺便和你聊些小事儿。”

  经过陆夫人的提醒,许不令自然知道什么事儿,当下点了点头:

  “谨遵太后懿旨。”

  太后听见这句‘谨遵太后懿旨’,先是愣了下,继而掩嘴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眉眼弯弯、步摇轻颤,明明端庄大气,却莫名带上了几分明艳之感。

  陆夫人就站在跟前,轻轻偏过头去,眼神有点不满。

  太后或许也觉得不合适,停下了笑声,打趣了一句:“你这小子,说话正经的很,一点都不像个少年郎。我当长辈的叫你去吃个饭,你当成接旨的话,便没意思了,”

  许不令还不是为了让陆夫人舒服点,此时只得闷头闷脑的点头,不接话。

  太后坐了片刻,又和陆夫人聊了几句嘘寒问暖的话,才起身离开了车厢,让仪仗队伍回城。

  马车摇摇晃晃。

  陆夫人重新在许不令身边坐下,琢磨片刻,撇了许不令一眼:“后天进了宫,就这副模样,可不要和太后聊的太交心,更不许作诗。太后知道你文武双全,其他人自然也就知道了……”

  许不令轻笑道:“我就是个莽夫,懂个什么诗词。”

  陆夫人满意点头,又把许不令的手握住揉来揉去,目光望着车窗外,也不知在寻思个什么……

第五十三章 当代真君子

  暮色时分,出城游玩的队伍陆续返回,横贯长安的朱雀大街小雪纷飞,御林军站立在两侧,百姓目送太后的御辇缓步走向宫城。

  长安城千街百坊,人口过百万,市井百姓并不知晓曲江池有贼人作乱的消息,但江湖悍勇跑到缉侦司门口骂街的事儿倒是被不少好事之徒津津乐道。

  毕竟缉侦司被江湖人称之为‘阎王殿’,无数江湖豪侠的故事都以缉侦司出场而收尾,用现代口吻来说就是东方不败似的狠角色。

  现在竟然有人跑到阎王殿门口干阎王他娘,这份胆识让人不得不佩服,连不少官吏茶余饭后都在说这事儿。

  不过在众人看来,这就是个胆大包天的江湖悍勇跑过来出名,即没搞破坏也没伤人,就骂了句娘也不算大事。张翔回衙门询问了经过后,只是吩咐狼卫把人揪出来即可,为这种事儿气急败坏实在跌份儿,当务之急还是去追查那个神出鬼没的刺客。

  张翔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但这件小事儿却没有结束,因为有人从中察觉了蛛丝马迹,却没有如实禀报上官……

  ----

  暮色时分,一匹快马踏过长街,在国子监附近的停下。

  缉侦司副使刘云林身着便装下马,手上提着礼盒,如同上门道喜一般进入了一栋民宅,片刻后,民宅后方的小巷出现了个挑着扁担的货郎,竹篓里放着产自竹溪的上等白宣。

  货郎挑着扁担进入国子监的后门,熟门熟路的穿廊过栋,来到了国子监深处的一栋庭院外,和门口驻守的护卫对视了一眼,便进入了清雅的宅院。

  宅院宽阔却没有陈设,反而种满了桃树,便如同桃林一般,冬日大雪纷飞只能看到干枯的桃枝。

  桃花林的正中摆着一张画案,前方的桃枝上则挂着一幅画卷,是一个女子的肖像,画案旁边放着一个竹篓,里面放满了揉成团的废纸。

  小雪潇潇,身着书生袍子的燕王宋玉,在桃林中持笔认真临摹面前的画像,只是画上几笔便停下,揉了揉纸张丢进竹篓重新描绘。

  刘云林在桃花林中放下扁担,并没有出声打扰,垂首静立在旁边等着。

  燕王宋玉自幼文采绝世,琴棋书画皆为当世一流,品行更是有目共睹,被满朝大儒称之为‘当代真君子’。

  十年前先帝驾崩,两位皇子本该是双龙夺嫡的场面,不少臣子都拥立宋玉为帝。可宋玉当时只说了一句‘玉之才,不足以继承大统’,就此当了个闲散王爷,甚至连幽州的封地都没要,孑然一身入了国子监当教书先生,一当就是十年。

  外界的传言是如此,不过帝王家事,寻常人哪里弄的懂,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皆大欢喜的局面。

  刘云林看了看挂在桃树上的画卷,保存的很好,宣纸墨迹至今任如同刚画出了一般,落款写着‘徐丹青’三个字。

  对于‘徐丹青’,刘云林在缉侦司当差这么久倒是听说过,宣和年间江湖上的丹青圣手,善美人图,无数女子为了让徐丹青执笔泼墨画一幅画像,自荐枕席的都有。

  不过徐丹青为人孤傲,眼界盛高,至今也就画了八个美人,最后一个是幽州唐家的小姐,画完之后觉得世间女子再难入画,便封笔不知所踪。

  这算是江湖上的风雅趣闻,真假不得而知,不过画的八个美人,确实是天姿国色。

  光是刘云林见过的,就有当今的太后和已故的皇后,当然,以他的身份,也只能远远瞧上一眼,自是不敢凑近了正眼瞧的。没见过的,大多嫁了世家王侯,比如说肃王的王妃。

  或许是红颜自古多薄命吧,八个美人如今出家的出家、病故的病故,早已经成为过去,很少有人再提了。

  桃树下挂的的画像,应当是被称为‘宣和八魁’的八个美人之一,不过是哪一个,刘云林的眼力自是瞧不出来。

  燕王宋玉显然是在临摹徐丹青的画,只是‘丹青圣手’的这个‘圣’字份量可不小,便如同武道宗师,手把手教一辈子,徒弟也不一定能赶上师父,宋玉画了这么多年,看模样还是临摹不出其神韵。

  刘云林在桃花林中等了片刻,直到桌上的一沓宣纸用完了,宋玉才摇头轻叹,将画笔放在笔架上,转身走向了宅院左侧的茶舍。

  天寒地冻,茶舍中只放了一张竹椅一张琴一个棋盘,宋玉似是早就习惯了苦修般的生活,在竹椅上坐下,泡着茶水,声音和煦:

  “云林,过来坐。”

  刘云林在茶舍外恭敬行礼后,才缓步走到宋玉的对面坐下,想了想:

  “王爷,您让卑职注意的事情,今天有了结果。”

  宋玉慢条斯理的泡着茶,俊朗眉宇间透着儒雅随和,只是轻轻点头。

  刘云林酝酿了下:“今日正午时分,有一江湖贼子在缉侦司外混淆视听,卑职前去追捕没没抓到,回案牍库后,发觉有人趁机潜入了甲子库,翻阅了四方豪雄、肃王、天下奇毒的卷宗。卑职看来,应当是肃王的人在调查锁龙蛊的消息,案牍库位于缉侦司深处,不可能从外面进入,衙门里必然出了内鬼……”

  宋玉轻轻抬手制止刘云林的话语,把茶杯放在了他的面前:“内鬼是谁?查到什么没有?”

  刘云林恭敬接过茶杯,讪讪笑了下:“案牍库就没有锁龙蛊的消息,能查到什么……嗯,为了不惊动他人,我抹去了痕迹,倒是没查出内鬼是谁,不过现在肯定还在衙门里任职。”

  宋玉轻轻点头,略微思索了下,淡然一笑:

  “中了锁龙蛊,大多活不过三年,不令恐怕也是着急了……先去查埋下的暗子是谁,帮他一把。”

  刘云林端着茶杯略显不解,犹豫片刻,还是没有开口多问,起身恭敬离开了竹舍……

第五十四章 邀功

  天色渐暗,火红的灯笼挂满大业坊的大街小巷,妇人手携稚子,在满是商客游人的繁华街面上穿行,不少顽童手里举着烟花跑来跑去,也有官家仕女带着笑脸娃娃结伴行走。

  永远不缺酒客的青石小巷中,祝满枝按着腰刀来回行走,时不时发出幽幽一声轻叹:

  “唉~”

  为了偷偷溜进案牍库打探消息,祝满枝先是当捕快抓小贼,千辛万苦调到京城成了狼卫,又傍上许世子的大腿起飞进了天字营,好不容易混进可能存放她爹消息的地方,却什么都没找到。

  这也罢了,许世子身上中了锁龙蛊,这可是关乎性命的大事情,她还是什么都没找到,等同于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许世子创造出来的机会。

  今天过后,若是继续调虎离山,必然被缉侦司警觉,可能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溜进去了,待会该怎么和许世子解释,想想便觉得脑壳疼。

  祝满枝满肚子小九九,却又不敢把这些事情和外人说,只能在夜晚的小雪中来回走动,时而低头看看衣襟上积攒的一点雪沫,百无聊赖,还刻意挺了挺,看模样是想接雪花玩儿。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和许世子约定好了在这里相会,却不见许世子过来。

  祝满枝又怕错过,便在巷子里一遍又一遍的行走,也不知来回第几次,忽然在孙家铺子附近的巷口,看到一个人影一闪而逝。

  惊鸿一瞥间,祝满枝发现是个带着斗笠的人,背着把剑。

  这种装扮在市井间到处都是,并不出奇,只是那人的脚步不太稳,踉踉跄跄似乎受了伤。

  祝满枝当了一年捕快,对于这种明显有异常的情况自然警觉。稍微琢磨了下,便提着雁翎刀快步追了过去,在巷子的拐角探头瞄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