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325章

作者:关关公子

  天色已经大亮,船上的人都醒了。

  许不令正欣赏着萧绮的面容,船舱后方又想起了鬼哭狼嚎的声音:

  “姑姑……我错了……”

  萧绮睫毛颤了几下,继而身体便是微微一震,猛地睁开眸子,和许不令四目相对,沉默片刻后,便手忙脚乱的翻起来,抱着散乱裙子脸色愤慨:

  “你个混蛋,竟然……竟然敢把我……”

  ??

  许不令有点莫名其妙,用被褥盖着萧绮的肩膀免得着凉,轻声道:“昨晚不是还好好的吗……”

  萧绮的记忆似乎只停留在许不令连蒙带骗把她哄上绣床的时候,眼神冰冷如同被欺负了母狮子,沉声道:

  “昨晚什么都没发生,你要是敢对外人说起,我照样不嫁你。别以为对我用强,我就是你的人了……”

  “呃……”

  许不令点了点头,偏头示意了下:“时间还早,要不要再……”

  “休想!”

  萧绮怕被发现,哪里敢继续待在房里,把黑色轻薄肚兜套在身上,可能是心里波动太大,背后的系带半天没能系上,瞧见许不令在旁边偏头打量,眸子里又显出几分恼火:

  “你帮我系上,光会脱是不是?”

  许不令轻咳一声,抬手系了个蝴蝶结。

  萧绮两三下套上了裙子,提着绣鞋走到门口,侧耳聆听,确定廊道里没有人后,才垫着脚尖快步走了出去,模样和在外偷吃的大小姐似得……

  许不令瞧见这一幕,感觉有点不对,怎么弄的和自己被占了便宜似的。

  不过男人嘛,也不该计较这一点得失……

  -------

  船只就这样顺流而下,在四天后进入的杭州湾,沿着钱塘江进入了江南首府,也可能是这个天下最繁华的都市,时间也到了冬月初一,距离年关还有两个月了。

  距离百里外的睦州便是水患的重灾区,杭州多多少少也受了影响,城外聚集了很多流民,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城外修建的大片棚户区给受灾的百姓抵御严寒,时长有官兵护送粮车过来,车上插的是吴王府的旗子。

  许不令在码头下船,陪着陆红鸾乘车前往杭州,瞧见此景,陆红鸾眼中显出几分赞许:

  “吴王在江南名声还是不错的,插着吴王府的旗子,当是吴王自己开了库房赈灾,这一个冬天恐怕耗费不少。”

  许不令轻轻点头,对这一点倒是没话说。藩王辖境内闹灾荒,赈灾理所应当,但正常情况都是用公款赈灾。自己掏银子,相当于皇帝不动国库存银,而是开自己内库救济百姓,确实算大公无私了。

  萧绮也坐在车厢里,身处公众场合,永远都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的平淡模样,目光望着车厢外,也看不出是什么心思。

  萧庭倒是心情不错,颇为热情的寒冬腊月给姑姑摇着扇子:

  “姑姑,上次我只是去喝酒,喝多了几杯,没有流连风月场合。你不信问许不令,当年在长安,就我和许不令两个最清高,出了名的不近女色……”

  他不进女色?萧绮眼神微寒……

  陆夫人听见这话,也是欲言又止,手肘轻轻撞了许不令一下。

  许不令能如何,萧庭自己往刀口上撞,他现在说话不是火上浇油嘛。

  “真的,我和许不令一样洁身自好,在长安城的时候,不知多少姑娘在门外堵我们俩,我们从来都不搭理,一心只读圣贤书……”

  萧绮想训几句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口,冷风吹得脸疼,忍无可忍之下,抬手指向外面:

  “你给我下去。”

  萧庭如蒙大赦,起身就往外跑。

  萧绮见状又冷声对外面的护卫道:“不许给他银子。”

  “啊?”

  萧庭脚步一僵,刚想回头说说好话,又怕出不去,便来了句:“我要银子作甚,就出去看看风景……”

  萧绮揉了揉额头,担心这蠢侄子出去吃霸王餐丢人,还是挥挥手让护卫跟上了。

  车厢里终于清净下来,不过萧庭一走,气氛就有点尴尬了。

  许不令看了看两个风韵佳人,百无聊赖之下,手放在陆夫人腿侧,轻轻磨蹭。

  陆红鸾猛地瞪大眼睛,低下头,稍稍往旁边移了些,偷偷掐了许不令一下,然后示意萧绮在旁边。

  许不令轻轻笑了下,又起身坐在了萧绮旁边,开口道:

  “大小姐好像这几天心情不好,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

  萧绮眼神微冷,总不能说前几天被许不令用强还没缓过来,平淡道:

  “在想着吴王寿宴的事儿,没什么。”

  许不令点了点头,目光看向窗外,手不动声色的移到了萧绮背后,从后腰滑了下去:

  “吴王开私库赈灾,看来官府确实收不上银子了……”

  萧绮微微坐直了些,也是瞪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不动声色瞄了对面的陆红鸾一眼,见红鸾看着窗外,才稍稍松了口气,用手肘把许不令的手往开推:

  “朝廷税赋太重,府库没什么存银……你……”

  萧绮可不是逆来顺受的女子,被揉来捏去几下,见许不令还来劲儿了,转过头来怒目而视:“许不令!”

  陆红鸾被怒火中烧的声音吓了一跳,转过头来,疑惑道:“怎么了?”

  许不令没想到萧绮胆子这么大,轻咳了一声,做出无辜模样:

  “是啊,怎么了?”

  萧绮冷冷盯着许不令,憋了半晌,才继续道:

  “今天红鸾在,你给我把话说清楚,你在外面到底有几个女人?让我嫁你,你总得把这些交代清楚!”

  陆红鸾莫名其妙,刚才还在说吴王,怎么忽然把话题转到这上面来了。她连忙帮着宝贝疙瘩解释:

  “大小姐,令儿向来洁身自好,在外面没有沾花惹草。嗯……不过确实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姑娘,都是清白之家的女子,我都见过……”

  许不令暗暗感叹了句‘还是姨好’,点头轻笑:“是啊,陆姨说的挺清楚。”

  萧绮稳住了形势,自然就不在多问,淡淡哼了一声,坐的远远的。

  马车带着一众护卫,在车马如云的官道上行进,约莫走了半刻钟,抵达了杭州城外。

  瞧见了萧家的车架过来,在城门外等候的韩先褚,带着一堆杭州官吏,连忙上前迎接:

  “恭迎肃王世子和萧大小姐莅临杭州,吴王听闻世子今日抵达,本想亲自过来,无奈旧疾未愈行动不便。特让韩某在西湖鸣鹤楼备了宴席,给世子和萧大小姐接风洗尘……”

  来杭州赴吴王寿宴的世家大族很多,许不令并没有打肃王旗子,让幕僚带着杭州官吏出城相迎,规格可以说非常隆重了。

  许不令挑开车帘扫了一眼,没有让杭州官吏接风洗尘的意思,微微点头道:

  “多谢吴王一番好意,明日寿宴上必然好好和吴王叙旧,路上车马劳顿有些疲惫,诸位请回吧。”

  韩先褚知道许不令看不上这些官场应酬,过来也只是做个样子加深许不令对吴王的好感,当下也不坚持,目送车架和萧家一众门客进入了杭州城……

  --------

  PY推荐一本书:《我只想自力更生》十年不断更产量三千多万字,日均更新过万,骨折也不请假的勤劳作者——中秋月明——最新力作!

  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只想——自力更生

第六十二章 君权神授,智乱中原

  冬月初二,吴王大寿。

  吴王在七位藩王之中年纪最长,多年来把江南治理的越算井井有条,在朝中威望颇高,各地藩王和长安城都派了使臣过来贺寿,离得近的豫王、魏王还派了家中子侄亲自过来。

  因为近几个月闹水患,城内外有很多食不果腹的流民,为了安抚民心,寿宴并未弄得满城张灯结彩,只是在西湖畔的吴王府拜下了宴席。

  时间刚到下午,玉皇山外的宽阔长街上停满了车辇小轿,在下马碑前步行进入。

  玉皇山地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远望如巨龙横卧,风起云涌时,可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风景之绝秀,远超肃州沙漠中的人造花海。

  许不令下了马车,瞧见这座气派的王府,心里不禁感叹都是藩王这差距也太大了些。

  正式场合,陆夫人只是萧家的儿媳妇,不能代表金陵陆氏,因此和萧庭走在后面。

  许不令跟着萧绮过来,没有摆开藩王世子的仪仗。不过他最近的名声太大了,诸多官吏豪绅瞧见萧绮身边的俊美公子,便知道谁来了,连忙在道路旁停下脚步,抬手行礼:

  “参见肃王世子,萧大小姐,久违了!”

  今日江南的门阀大族基本上都来了,连薛承志都派了儿子过来提着贺礼,不过江湖人在王侯面前地位太低,走在犄角旮旯都找不到在哪儿。

  许不令不认识这些个门阀大族的家主,不过这些人大半家族史都比兴起才甲子年月的许家悠久,可能读过的书本里面有不少就是这些人祖宗写的,姿态也不能太倨傲,只是含笑点头示意。

  萧绮常年在江南走动,颇为熟络的和诸多世家的代表攀谈,姿态很高却又不至于让对方反感,气度无可挑剔。

  朱漆大门外,吴王的次子宋雨楼接待宾客,瞧见许不令到了,连忙上前抬手一礼:

  “许兄,萧大小姐,二位来给父王贺寿,未曾亲自出城相迎,实在亏待了二位。快请进……”

  宋雨楼年纪不大,约莫十七八,不过言词和煦,配上儒雅长相,已经透出了几分稳重。

  许不令没见过宋雨楼,但听萧绮说过吴王的几个子嗣——嫡长子年幼便聪慧过人,深得吴王喜爱,只可惜一次巡游江南的时候沉了船,小世子也因此早夭。吴王嫡次子,也就是现在的吴王世子,还在长安城读书,和许不令是同学,彼此认识,整天吊儿郎当游手好闲,没什么才华。

  不过身在天子脚下,连许不令都得藏拙装猪,其他藩王世子自然也差不多,也不确定吴王世子是不是在藏拙。

  宋玉楼是吴王的嫡三子,虽然名声不显,但好歹也是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地位超然,和许不令称兄道弟没什么问题。

  许不令表情很随和,客气的打了个招呼,便带着萧绮进入了玉皇山规模庞大的王府内。

  王府之中高朋满座,朗台亭榭内皆是各地名门望族,许不令甚至看到了几个在太极殿中见过的京官。身份差距太大,对方不太好过来打招呼,只是遥遥颔首行了个礼。

  寿宴尚未正式开始,萧庭一进王府,就跑去和认识的王公贵子拉家常去了,许不令和萧绮来到了正殿附近的一间客厅内喝茶等待,除开端茶倒水的丫鬟,倒是没有外人打扰。

  萧绮安静坐在椅子上,眉梢微蹙,显然在想着事情。

  陆夫人则打量着窗外的人来人往,似乎是在寻找小时候见过的熟人。

  许不令坐在二人之间,稍微琢磨了下,偏头看向萧绮:“方才那个宋玉楼,是不是很受吴王重视?”

  萧绮心思聪慧,其实也在想这件事情。她猜测吴王不会造反,一来是手中无兵难以成事,二来便是吴王世子还在京城,所谓‘质子’就是用来制约藩王的,吴王总不可能连亲儿子都不顾。

  可方才见到宋雨楼后,萧绮觉得和权势比起来,一个儿子算不得什么,又不是和肃王一样只有一根独苗,京城的儿子没了还有嫡三子,只要狠得下心,在长安的质子当做不存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