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302章

作者:关关公子

  陆夫人身体一僵,微微扭了下肩膀,明显是想躲避,‘我是你姨’呼之欲出,可不知为何,如今有点不好意思喊了。

  许不令轻勾嘴角,见陆姨心情不错没有抵触的意思,揉按了片刻,手便顺着往腰背上滑,逐渐探到了肋下,不动声色的托了托。

  陆夫人终究不是宁玉合,忍了片刻,见许不令还来劲儿了,便拿起绣花针作势欲戳,蹙眉道:“找萧绮去……我不累,别打扰姨。”

  许不令意犹未尽的收手,见陆夫人脸都红了,再玩得出事儿,便起身告辞,来到了萧绮的房间。

  ------

  船舱里很安静,除开萧庭时不时吼一声,丫鬟们都各自坐在屋里等候吩咐。

  萧绮是萧家的掌舵人,位置让她不得不变成工作狂外加女强人,性格也相对强势,虽然从未对丫鬟太过苛刻,但气势摆在那里,连夜莺都有点怯场,乖乖躲在船只的另一头练功。

  此时廊道中,五大三粗比许不令还高一点的丫鬟兰花,正抱着胳膊靠在萧庭的房间门上,以免萧庭的贴身小丫鬟给萧庭送瓜子零食。

  许不令走到萧绮的书房外,冬天船上有些潮气,为了通风门没有关上,里面生着黄铜暖炉。书房的摆设和临河别苑区别不大,除了书架书桌便再无其他物件。

  永远一身素雅黑裙的萧绮,腰背笔直的坐在书桌后,看着金陵产业近期的账册。淮南萧氏作为大玥第一门阀,不可能只有一个小庄子,千百年下来积攒的各种产业,若是不看册子都不一定能想起来是自家的。这些产业平日都是萧家各房的叔伯辈打理,萧绮过来走一趟,自然是得看看。

  “萧大小姐?”

  “进来吧。”

  萧绮将手中账册翻过一页,并未抬头,整洁肃穆的陈设,配上不苟言笑的神情,眸如秋水、眉若柳叶,颇有几分别样的美感。

  许不令对萧绮的不冷不热早就习以为常,毕竟性格就是如此,上次萧绮用美人计,他才晓得这世道竟然有女人穿黑色内衣,光这一点就能把性格看个大概了。

  许不令关上房门,走到书桌对面,拖了张太师椅坐下,姿态冷峻不凡,打量着萧绮的面容。

  萧绮抬眼瞄了下,又重新看向账本,轻声道:

  “你毁了我清白,我报复你一次,你我两清,以前的事儿便当做没发生过。”

  虽然语气平静无波无澜,但许不令还没说话,便开始解释上次的事儿,心里面显然还是怕许不令破罐子破摔乱来。

  许不令心中暗笑,对此自然不说什么,转而道:

  “吴王请我赴宴,肯定会想办法从我这里索要玉佩,四枚玉器剩下一枚必然在吴王手中。你最近可查到什么线索?”

  萧绮见许不令说正事,心里总算放松了几分,合上了账本,起身走到窗户旁,拿起茶壶倒了两杯茶:

  “我查阅族内卷宗,当年战神左哲先为大齐开国,我萧家祖先曾为其担任过军师……”

  许不令听见这开场白,心里不禁有些感叹。左哲先可是三百多年前的人物,三百年前许家的祖宗估计还在某个穷乡僻壤玩泥巴,宋氏祖先还是个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落魄贵族。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大玥第一门阀的底蕴尽数展现。

  许家发达不过三代,在门阀世家眼中就是标准的暴发户,许不令娶萧家这种老牌贵族的嫡女,严格来说真是萧绮下嫁。

  不过萧绮已经把身子给了许不令,再讲究身份也没了意义,这句话也只是就事说事。

  “……当时家中曾留下过记录,左哲先确实给了四个亲传弟子四枚玉器,那时候左哲先还没死,也没写下兵书、习武心得,所以肯定不是江湖传言那般记载着《通天宝典》……

  ……据记载,左哲先本是隐士,在大齐平天下的时候出山辅佐齐帝,功成后曾隐退了一段时间,谁都找不到,后来齐帝稳不住朝政和各大将门,四名弟子才把左哲先重新请了回来……按理说请左哲先回朝一个人就够了,但当时是四个身处天南海北的人一起去的,会不会是四人合力才能找到左哲先?”

  许不令安静聆听完,思索了下:“你的意思是,左哲先有个藏身之处,没人能找到。那四枚玉器记载着线索可以寻找,相当于保险柜钥匙?”

  “保险柜?”

  “呃……就是秘密库房的位置和钥匙。”

  萧绮身材高挑,直接靠坐在书桌上,沉吟片刻,轻轻点头:“有可能,但时间太过久远,左哲先也早就死了,藏身之处放了什么东西,凭我们肯定猜不出来。”

  “那就去吴王府看看情况再说。”

  许不令说完的正事儿,端着茶杯停下了言语,目光在萧绮身段儿上扫了一眼。

  这个目光显然有点放肆,萧绮正想着事情,发觉许不令心思不纯后,表情微微凝了几分,站直了身体,往书桌后面走。

  不曾想刚走出两步,便觉得周身一紧,后面无声无息明明没动静,却被人抱紧了怀里。

  “呜—”

  萧绮波眸子乱了下,用力转过身来,仰起脸颊看向近在咫尺的许不令,如同受惊的野猫:

  “许不令,你放肆……”

  许不令目光平静,搂着萧绮的腰儿轻声道:“前几天屋里有人不好说,趁着没人打扰,我给你道个歉。在长安我确实没认出你,第二天隐瞒也是出于无奈……”

  周身被男子气息包裹,萧绮表情一如既往的坚毅,裙下的腿却不由自主的打颤,那晚的一幕幕不受控住的涌入脑海。她轻轻推了下许不令的胸口:

  “我知道,我没怪你……你放开我……”

  许不令没有放手,带着些许疑惑:“我当时没认出来,但萧大小姐怎么会那么配合?你只要稍微反抗一下,我就能感觉出来……结果你不但不反抗,后来玩的比宝宝还疯……”

  “你闭嘴。”

  萧绮上次也被叫做宝宝,自然明白许不令说的意思,她睫毛微颤,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道:

  “当时我喝醉了,以为你是木头变成的妖精……你到底想说什么?”

  许不令目光专注,盯着萧绮的眼睛:

  “我娶你啊。”

  “……”

  萧绮柳眉轻蹙,本来四目相对,持续片刻便偏开了目光,推着许不令往出走:

  “我考虑一下,今天这事儿不与你计较,下不为例。”

  许不令被推出房门,摇头叹了一声。

  萧绮把门关上,还插上了门栓,背靠着房门,闭目呼吸了好多次,才慢慢安静了下来……

第二十六章 南山港

  沿河顺流而下,昼夜航行约莫第二天下午便抵达了三百里外的金陵。

  金陵是江南最负盛名的城池,其繁华甚至超过了位于西北的长安,千百楼阁如画卷徐徐展开,十八里秦淮佳人如云,曾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

  黄昏时分,船只进入了金陵城外的秦淮河口,不算辽阔的河面上飘满的画舫商船。哪怕还在城外,沿河两岸依然建筑接连成片,各色庄园别苑隐藏其中,文人仕女在河岸边行走,不乏在河堤上舞文弄墨的读书人。

  许不令跟着未来媳妇出门,不想喧宾夺主,只是一袭白色书生袍,头上还带着方巾,做年轻书生打扮,站在甲板的边缘,欣赏着河岸的美景。

  陆夫人明显有点激动,站在许不令的身边,用手指着河岸后的郊野:“……那儿,还有那个庄子,从将军山到龙虎之间的地界,全都是我陆家的,我小时候经常去山上玩,还和你娘一起去庙里烧过香……”模样活脱脱像个介绍自家东西的小富婆。

  许不令负手而立含笑聆听陆夫人的介绍,慢慢来到金陵城外的南山港。

  金陵城的水门为了防护外敌,大型船只是不能通行的,想要进城十分繁琐,还得和衙门报备拆掉水底的铁桩,因此商船装卸货物都是在城外的港口,豪门大户的船只也都停泊在城外。

  瞧着船只缓缓驶向港口,陆夫人打量几眼,抬手指了指河湾入口处修建的几个望楼,轻声道:

  “官府什么时候修了望楼?上面走动的人不像官兵……”

  许不令眯眼打量,却见巨大的港口上有不少带刀的黑袍汉子,制服显然不是官府的,但穿着又很统一,明显属于一个组织。

  “这是私人港口?”

  许不令问了一句,不太确定。毕竟眼前的南山港规模有点大,整个金陵南面过来的船只都得在这里靠岸卸货,不然就得绕大半圈,以金陵城的规模,吞吐量有多大可想而知。许家在西域征收进出关税是重要财政来源,养了二十万军队,这个南山港若是私人的,那就不能光用巨富来形容了。

  陆夫人也有些疑惑,轻声道:“南山港自古便在,又不是谁挖出来的,怎么会私人的。以前我家的船经常停在这里,岸上只有库房,也没见这些乱七八糟的人……”

  言词之间,萧绮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扫了一眼后,解释道:

  “南山港被金陵知府划给了杨家,几年前就这样了。”

  陆夫人闻言一愣,略显不悦道:“杨家是什么东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的东西能划给其他人?”

  萧绮表情平淡,轻声道:“前些年闹了些匪寇,在南山港强掳钱财还死了人,商贾人心惶惶,官府也抓不到人,后来杨家的杨映雄自告奋勇,找了些人手在南山港看着,修建了这些东西,匪寇也不闹了。之后说是为了维持生计,进出收些过路钱,官府也默许了。”

  许不令琢磨了下:“听起来有些蹊跷。”

  萧绮自然明白其中的蹊跷,略显无奈道:

  “我暗中让人查过,匪寇是杨映雄安排的,杀人绑票恐吓商贾,将南山港据为己有。杨映雄的妹妹是吴王的侧妃,有吴王为依仗,闹到天子面前也是不了了之,金陵知府无可奈何,只能妥协。”

  许不令听到这里,微微蹙眉:“既然知道,怎么不管管。”

  萧绮略显无奈,耸了耸肩膀:“我怎么管?”

  陆夫人听见背后有吴王的影子,心里不太高兴,开口给萧绮解释了一句:

  “萧绮没有官身,牵扯到吴王也不太好插手。为了这点事儿较真上书给萧相,必然与吴王交恶。萧家就在江南住着,这就和肃州城的世家,向朝廷揭发肃王巧取豪夺一样,直接把人得罪死了。”

  许不令听见这个解释,倒是明白了些——藩王最忌讳的就是有人给皇帝打小报告,特别是自己下面的人。世家门阀为人处世,从来都是以家为本,取长盛不衰之道,懂得隐忍和分析局势,处事圆滑不轻易交恶。萧绮肯定不会为了这些事和吴王交恶,即便知道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船只缓缓驶入港口,许不令略一打量,足足上百条船停泊在其中,有打手领着账房先生站在岸边,挨家清点人数收取银钱。

  萧绮行走江南向来低调,只是路过金陵,也没有通知陆家的人过来迎接。此时还未岸边,便有几个匪气横生的汉子按刀站在码头上等待。

  随行的管家花敬亭也没说是什么,抬手让家丁取来了些银钱,安排船夫准备放下甲板。

  许不令瞧见这一幕,轻轻蹙眉。

  萧绮斟酌了下,开口道:“我确实不好管。不过吴王这次针对你而来,有求于你,你稍微敲打下杨映雄,吴王应该不会放在心上。身为藩王世子,也应该这么做。”

  陆夫人觉得也是:“吴王又怎么了,手底下一帮子老爷兵,和肃王没法比。这本就是公家地界,强索银钱索到肃王头上,这就不是银子多少的事儿了……”

  肃王一脉不是门阀,作为镇守边疆的藩王,直面朝廷和关外强敌,必然是寸步不让。说简单点就是今天能花几两银子免去小麻烦,明天就能和亲、割地、纳贡、称臣免去大麻烦,这是态度问题。

  许不令没有回应,转头看向了旁边的夜莺:

  “夜莺,带陆姨进去等着。”

  “好的公子。”

  夜莺自然遵命,扶着疑惑的陆夫人进入了船舱。

  船只靠岸,甲板放了下来,萧绮退开了些没有露面,看模样是想瞧瞧许不令的处事方法。

  许不令让丫鬟护卫在船上等着,独自走下了甲板。

  岸上的打手和账房先生,见来的是大户人家载人的船只,脸上的匪气稍微收敛了些。

  带头的汉子瞧见走下了个相貌俊朗的文弱书生,抬了抬手:

  “公子带了几个人?港上按人头抽银子,一个人一钱银子,看船吃水不深,货物就算了。”

第二十七章 我许不令讲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