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第62章

作者:回家等死

杨寿眼睛一亮,传说中的创世神空间?居然被自己这么鼓捣出来了?

恐怕任谁都不会想到,自己找个创世神空间最初是一颗结石……

“既然如此,那你就叫鸿蒙空间吧。”

杨寿给自己脑海里的空间取名鸿蒙,正好对应了那片灰蒙蒙的,没有任何生命诞生的世界。

紧接着,杨寿把一号培养皿里的土壤和生物全部投入到了鸿蒙空间,然后把一号培养皿的时间加速给停止了,加速到了鸿蒙空间,十分钟三万年!

“轰!”

灰气充斥着整个空间,其中有十二道紫色气息通灵一般,在鸿蒙空间四处乱窜,而鸿蒙空间里的所有生物在这个空间逐渐死亡,仅仅只有一个种族靠着紫色的光存活着。

它们是树人族,早就诞生在一号培养皿的种族,但杨寿一直没找到好地方来安置它们。因为它们是植物,可以依靠光合作用进行生存,凭借着紫色气息的微光,它们在灰蒙蒙的世界存活了下来。

然而生存是极其不易的,紫气总共只有十二道,能够提供的光太少,大批量的树人也开始死亡,剩余的树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彼此融合在一起,共享根茎,顽强的活着。

整个种族都放弃了自己长出的能走路的根茎,化作了一颗巨大的树,只为了活下去。

其他无数的动物死亡化作了土壤,给它们提供了养分,整个世界的供给,使得它们愈发壮大,甚至在这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逆光生长,开始了向天空攀升。

三万年,它从一介微末,生长到了一米高。

没有了培养皿的限制,这对生命等级渺小的它而言,已经称得上是生命的奇迹了。

在这个世界,创世神没有来灭世,它一棵树孤独地生存着,继续向着天空紫气的方向探索,那是阳光的方向。

第六万年,巨树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已经灭绝了的动植物再次演化,出现在了这片大地上,它们懵懂无知,围绕着这颗参天巨树休憩,猎食,繁衍,壮大种群。

这片十平米的世界,变得繁荣了起来。

而巨树还在继续攀升,在第九万年,达到了十二米,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它触碰到了这个世界的壁障。

只要再努力一点,它就能打破世界壁障……从杨寿的脑子里长出来。

可惜世界壁障实在是太过稳固,它再次尝试了三万年,始终不能突破,于是它就放弃了,转而横向发展,壮大自己的枝干。

从细小瘦弱的枝干不断壮大,再第十五万年的时候,它的直径已经有一米了,成为了鸿蒙空间的中心。

至此,杨寿给它取了个名字,建木,能沟通天地人神,是天与地之间的桥梁。

第三十七章 洪荒世界

为了完善鸿蒙空间,杨寿来到厨房,抽取了大量自来水充实鸿蒙空间,阳光空气和水,阳光已经有紫气提供,空气有建木提供,唯独欠缺了水,对智慧生命的发展和诞生极为不利。

自来水环绕整个鸿蒙空间,把少数的陆地给包裹住了,形成了大片的海洋,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概是一比十。陆地的土壤都来自于一号培养皿,并不是很多。

建木的根扎在土壤中,但真正的根须却是寄托在鸿蒙空间中,吸收着空间的力量,这也是它能够无限成长,触碰到天之壁障的原因所在。

杨寿又走出了门,来到后山,强行收纳了一平米土壤,填充了鸿蒙空间,使得鸿蒙空间的陆地和海洋比例达到了一比九。

一分陆地,九分海洋。

紧接着,取消一号培养皿的时间流速加成,修改鸿蒙世界的时间流速。巫师世界和符文世界已经发展了起来,再用培养皿作为万物起源之地,已经不太适合了,杨寿打算以后有新物种的试验,全部在鸿蒙空间中进行。

稳妥,保险,不会被任何人发现!

而且因为是内空间,所以自己能够全知全能,真正向创世神的道路迈出了一大步。

思虑再三,杨寿又把灵魂宝石和死亡之光两大真神器放到了鸿蒙空间,放置在了建木顶端,没有哪个地方比这里还安全。

“时间流速,十分钟,三万年!”

一小时也就是十八万年,确定该布置的都布置完了,杨寿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二号培养皿。

一号培养皿已经淘汰了,二号培养皿中还有大量地球基因演化的古生物和植物,其中以毕方和饕餮最为活跃,尤其是培养皿已经容纳不下它们的种族了。

“正好突破到六级,尝试一下飞行的能力。”

外面的夜色已经黑了,这个时候……上天,应该没什么人能够发现自己。

杨寿回忆着巫师法典里描述的飞行之术,端起培养皿,在前院凌空而起,爆发出最大的速度,向着大气深处飞去。

身体不断上升,尤其是与周围空气摩擦发出的巨大声音,让杨寿极为不适应,好一会儿后,杨寿才渐渐适应了这种飞行的感觉。

巫师世界的特朗德尔六级能够爆发出苍蝇一般的速度,那么十二亿九千八百万倍加成的自己?

杨寿感觉到,自己在空气中穿行的速度,已经极为接近音速了,再往上,他的身体极有可能承受不住。

一秒三百米,一分钟就是十八公里,一小时就是一千零八十公里,地球大气层的厚度不过一千多公里,杨寿仅仅花了一个小时,就来到了空气极度稀薄的大气圈外层。

在这里,低头俯视着地球,真的宛如一个蓝色水星,美丽壮观,同时让人生出宇宙浩瀚,己身渺小的感觉。

杨寿大步一踏,带着二号培养皿,整个身躯穿入了地球外部,进入到了太空。

太空,没有空气,哪怕是杨寿最多也只能生存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杨寿又继续飞行,确保距离地球有些距离后,把二号培养皿拿出来,稍微感应了一下地球自转的方向和角度,随手把培养皿一推。

他想让地球的引力捕捉到培养皿,使得它一直环绕地球作周期性旋转,成为地球最小的一颗“卫星”。

做完这个之后,杨寿取出了乌龟壳,在乌龟壳上刻画了一个传送阵法,是学自科俄斯的,能够定位两个世界,这样的话,就算培养成为地球卫星失败,他也能够随时找到它。

不过杨寿观察了阵子发现,要让卫星运转,需要极其专业的知识和数据,他刚刚随手一推,明显失败了……

培养皿直接挣脱了地球引力的捕捉,向着外太空深处缓缓漂浮。

“算了,本来就是奢望而已,况且把它留在地球外部,极有可能倍国家发现,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干脆就当个流浪地球的缩小版本吧,乌龟壳带着一群地球上的远古生物,向着未知的宇宙开始了探索。

杨寿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观察了半个小时,在接触到没有空气的太空后,培养皿里的空气飞快泄露,新一轮的灭绝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