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 第1081章

作者:嗷世巅锋

既然夺权不易,借助皇权施压又不怎么奏效,那干脆就另起炉灶,弄一套可以顺理成章扎根地方,又符合大理寺核心职权的体系。

这套体系的核心也是四个字:普法下乡!

大理寺除了稽查各地上报的疑难杂案,或者奉皇命处理钦案之外,还负有编修、宣扬律法的职责。

前面那一摊,如今是孙绍宗掌管,却和刑部、都察院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叠。

后面那两部分,按理是右少卿李文善掌管的。

不过历年来,大理寺右少卿也只是负责编修法律,对于宣传方面,却是几乎是极少涉足。

非但如此,依照孙绍宗做治中时的所见所闻,地方官府对于普法工作,同样是消极怠工。

因为时下流行的论点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法律只要掌握在官员手中就够了,至于那些小老百姓,懂的法律越多,就越容易出现生事的讼棍。

这种言论与思维,其实后世也还没能完全杜绝。

好在孙绍宗也没指着能完全杜绝,对他而言,只要能借着这个由头,在三法司的职权中另辟一条蹊径,也就足够了。

不过凭空提出要‘普法下乡’,肯定是不可行的——至少也要先找些依凭,证明这样做是有必要的,而不是自寻烦恼。

正因如此,孙绍宗才让柳湘莲等人,查阅统计近年来,各地百姓聚众械斗的记录。

之前他在京城为官还不觉得如何。

等南下湖广之后,才发现民间因为争水、争田、甚至争人争气,引发的群体性械斗可说是此起彼伏。

这一来是地方官府掌控力不足,二来也是因为大多数百姓,都只知宗族宿老,不知朝廷王法,一旦产生矛盾往往自行以暴力解决。

只有那些实力不济,被豪强欺压了的,才会想到官府头上。

可地方官对这等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事儿,又往往难以论断清楚,即便出面进行干涉,往往也会被认为是偏帮某一方,即便做出的裁决,也难以生效。

当时孙绍宗就觉得,应该想法子增加官府的掌控力,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否则地方宗族势力随着时间推移,对官府的敬畏肯定会越来越少。

等到地方上完全失控,那大周朝估计也就该走上末路了。

现在入职大理寺,正好把两件事结合起来,以普法宣传的方式,尝试遏止乡间愈演愈烈的私斗之风;同时借助普法之便,在地方上安插势力,甚至趁机夺取一部分辖制的权利。

当然,这其中的细节,肯定没那么简单,还要仔细斟酌之后,才好在朝堂上讨论。

总之,最后只要两件事能做成一样,也就算孙绍宗没白在大理寺为官。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790章 孙家日常

孙府,书房。

被压缩到极点的纸团,啪的一声砸在纸篓上,那二尺见方的纸篓左摇右晃,终于还是颓然倒地,呼呼啦啦又滚出十几团草纸来。

孙绍宗回头扫了一眼,心下愈发烦闷起来。

以前他最多也就是写个案情汇报啥的,这正儿八经的上奏本提建议,却还是破天荒头一回。

即便提前找了些范本,可真要动起笔来,依旧是不得要领。

毕竟这年头的奏表,与后世的官样文章比起来,可要花团锦簇多了。

以孙绍宗如今的水准,能用文言文把事情讲清楚就不错了,再要符合那些起承转折什么的,就实在是难为他了。

以往他也都是勉强能圆上就得了。

反正自己是武举出身,又不是什么正经文人,广德帝也不会太过计较。

可这奏折发上去之后,肯定是要在某些范围内传阅的,甚至有可能明发下来,以便有关部门进行讨论。

就算孙绍宗不怕旁人笑话,这大理寺的颜面总还是要顾及的。

罢了。

还是先斟酌一下,再继续动笔吧。

孙绍宗把紫毫往桌上一掷,自院子里提了桶井水洗漱,那冷彻骨的触感,顿时让心中的烦躁为之一清。

或许,该找人帮着润色一下?

比如说于谦就挺合适的。

正好他如今勉强也算是皇帝身边的近臣,顺便还能打听一下,广德帝看了这份奏章大约会有什么反应。

不过今儿是不成了,眼见天色就要入夜了,还是等明儿再去户部衙门寻他——届时就打着替大理寺上下,讨要俸禄的名义好了。

话说回来,真不知户部是怎么想的,这节骨眼还扣着银子不发下来——难道就不怕朝野内外,都认为他们是在公报私仇?

心里琢磨着朝堂上的纷争,孙绍宗信马由缰的出了院门,刚往自家赶了几步,远远的就瞧见儿子孙承毅,正在前面撒丫子飞奔。

身边一个婆子、两个丫鬟,个顶个老母鸡似的支着臂膀,护持在他身前身后,生怕他一不小心磕着哪里。

可越是这样,孙承毅却是偏往那凶险处闯,不是攀栏杆、就是跳石头,手里拎着不知从哪儿捡的竹竿,见什么都要上去劈两棍。

啧~

这小兔崽子真是欠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