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704章

作者:绅士东

对于楚国来说,只要前军能渡过黄河,则可以转向全面北伐,自然白图会亲自坐镇督军。

而对于魏国来说,如果楚国成功渡河,则要抉择一番,是与楚国决战,还是暂避锋芒——如果选择后者,就必须从邺城迁都,往易京、甚至往辽东迁走……

曹操早早就决定,一旦楚军北上,便利用地利与其决战,绝不再北迁一步。

平原地带,有骑兵的加成,冷兵器的弱势还能小一些。

至于更往北迁?曹操已经不做此念想!

辽东本就归魏不久,加之从前豪门世家多在炒海鲜半岛掠人,对辽东的影响本就很大。

之前曹操病重、曹植主政的时候,辽东就被侵蚀成了激进世家的大本营——之前有公孙氏打压,加上历史原因,辽东当地士族影响力普遍不强,没有构成什么牵制。

同理,与乌桓、鲜卑接壤的北方,也多是如此,反而只有河北一带,才是曹操的真正能够把握的。

向北迁只会令魏国内外交困,加速败亡!

现在曹操能够看到“胜算”有三个点,其一是收复关中,以八百里秦川为根基,稳住阵脚;

其二是南拒强楚,趁冬季强行用兵,强压北方的内祸;

其三是赌一手楚国疏忽、白图大意,在河北与其决战,大胜他一场——就像当初在白马大胜袁绍一样。

当然,还有一件时时在做的事情,就是巧匠营的“仿制”。

只是现在勉强能造出劣化版的“土炮”,真气弹弩则是毫无办法,马钧提出以火药驱动弹弩,然而……

这需要用棍捅半天,还必须竖起来才能装子弹的东西,曹操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

可惜曹操也不知道,真正以火药来驱动,的确就是从这样开始发展的,只以为是马钧走错了路,没有让他继续……

何况即使继续也来不及!

至于三个胜点,现在这第一点,已经被楚国拦住——关中一时无法平定,其二、其三……也还要等机会!

暂时来看,魏国的良将良谋也算不差,并且黄河防线又是倾尽魏国之力,眼看是有希望撑到冬季的!

什么?冬季黄河结冰?

结冰不意味着能跑马、能过军队,即使到了能过军队的时候,那么冷的天气,楚军又能做什么?

如果南人为主的楚军,真的以己之短,击北人之长,在隆冬用兵,曹操反而觉得……或许有机会再赢一票大的!

第六百一十六章 冬季作战

楚历九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楚国的北伐,遇到了些阻碍……

黄河排水量小、偏偏又水流湍急,大船走不了,小船容易翻。

虽然黄河流域也有大战,但都不是水战的地方,多是沿河陆战,河道本身更适合在狭窄处抢渡!

楚国科技终究是“速成”,很多方面并不全面,以军工水平而论,其实飞艇完全点得出来。

不过对于楚国来说,这一块还很空白,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造出来的。

陆逊在官渡一带,与魏国僵持数月,虽是小胜不断,但却始终无力过河——即使是火炮时代,“炮兵轰”完也总是要“骑兵冲”、“步兵上”才行的。

然而隔着黄河,在河道狭窄处,炮兵隔岸轰倒是没问题。

而骑兵不冲影响也还不大,可是步兵不上……这阵地不去占,仅仅用火炮“洗地”有什么用?

不过有黄河隔着,步兵要强渡又太难,故而楚军优势占尽,却始终未能北渡。

魏军也不是白给,多次组织浮桥战,都被魏军顶住。

从七月份天气刚刚转凉开始,楚国朝中就已经有人开始弹劾陆逊……当然,实际倒是没有“弹劾”这么严重,只是建议白图换帅。

临阵换帅虽是大忌,但如今白图就在襄阳,甚至已经决定,要启程往更近前线一步的宛城出发,到时白图距离前线足够近,自然换帅的影响也就很小——白图,才是真正的“主帅”。

楚国的将才、帅才也大有其人,没必要赌在陆逊身上,不过白图并没有接受换帅的建议!

殿阁大学士们、尤其是兼顾枢密院的陈宫,也都与白图意见一致。

陆逊的战略战术,没有任何问题,之所以没能迅速建功,一来是因为陆逊本身就倾向于稳扎稳打,二来也是因为魏国成心硬拖……

在陈宫以“明策”,开发出了“即时战略型开荒模式”之后,陆逊在夷州也仿照过。

陆逊不会明策,不过却以《天书卷三·风水》为基础,开发出了自己辅助开荒谋术。

原本鲁肃对“风水卷”的理解,是倾向于战略型、观察天下时局的方向,陆逊则是倾向于战术型,甚至开发出了“绝阵”这样的极端谋术。

然而现在陆逊开始以第二个方向,来破解“风水卷”,与他老师鲁肃的方向接近,不过更加倾向于观察“人心”对风水的影响。

人聚则气移,王朝气运能影响风水,人心自然也能……

陆逊看似不温不火,不过却一直在增强楚国、白学,对黄河以北的影响力,并且着重对守军攻心。

曾经年轻气盛,更喜欢一把梭哈战术的陆逊,受到楚国的整体风格、以及常年海外拓荒的影响,开始倾向于稳扎稳打。

只是魏国的名将良才也不少,此时一心以黄河为屏障,自然没那么容易突破!

白图会听到对陆逊的非议,一定程度也是因为魏国已经急了……

倒不是真有什么朝中大员,做了魏国的喉舌,在使什么反间计,不过的确魏国在有意散布对陆逊不利的消息。

另一方面,楚国朝臣中,的确没有脑洞大开到看好魏国、为魏国卧底的,可是眼馋、忌惮陆氏的朝臣,却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