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702章

作者:绅士东

心知张任用计的赵云,索性没有揭穿,而是小心试探,张任主力离开没有半日,赵云就速破剑阁,之后以运输骑兵的机动力,对张任后军的步兵衔尾追剿!

张任回军与赵云一战,却又斗将落败,只余残军匆匆而逃……

赵云没什么战斗骑兵,只有运输机动力,所以也没有太追。

等到张任回到城都,刘璋已经先一步决定降楚,虽然楚军还没有入驻,但刘璋已经自闭府门不出,城中府库也已经造册封存,由张松递交降书。

张任赶回来的时候,刚好张松正要出城。

张任本想劝说张松,与他一同再见蜀侯,劝说蜀侯殊死一搏,不过却被张松拒绝。

张松现在的确是为刘璋着想的,正是因为如此,才拒绝了张任……

也向张任言明,他的建议并不靠谱——此时纵使坚壁清野,也已经无法阻断楚军的后援军需,有经营妥当的巴东作为后方,本身楚国就不用以战养战,坚壁清野的作用自然不大。

更不用说,此时蜀侯府中,还有不少人……甚至包括黄权、郑度这些忠于蜀侯府之人,家眷中也有人被楚国启蒙部渗透!

至于吴懿之辈……

之前因为利益原因,在对抗楚国时是跳的最欢的,然而真把刀摆过来之后,却是怂的最快的,只想着如何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自己的利益。

更何况外部情况来看,汉室都已经成了“伪汉”,刘璋即便要搏,也只能搏一个司马懿的承诺而已……

也就是说,现在继续负隅顽抗,不仅无助于情况,反而横添危险、扩大损失。

张任固然忠心敢战,不过现在战的意义都没有,只好也自闭在家门里不出来……

张松向赵云递交了降书,赵云也代表楚国接受,与陈到、郭淮汇合在城都,并且彻底接手了城都。

至此益州虽仍有乱局,尤其是南部一带,南蛮风波未定,但大体上整个“南方”已经彻底属楚,后方没有任何掣肘。

第六百一十四章 陇右之盟

同在楚历九年年中,不仅西川蜀侯府投降,益州表面上彻底改了归属,并且青徐二州也相继变换大王旗。

趁着“刘备身死”,魏国直接南下青州,而楚国也仗着救到了没死的刘备,收降了徐州……

同时原本在青州东部沿海驻留的军队,在吕蒙的率领下,协助齐军留守的关平,抵御魏国的侵入。

可以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消息不畅,关平自然信不过吕蒙,并未从一开始就通力合作,反而闹出了不少误会,令魏国占了先手,真的攻入了青州,关平唯有背靠楚国掌控的东莱,才勉强挡住了魏国的攻势。

而立下功劳的,不仅是青州两港的军队支援。

驻扎在南皮的“安魏侯”的兵马,也在吕布的率领下强攻乐陵——不求真的打下来,但求令魏国无法舒舒服服的调兵青州!

连拖带累之间,魏国在楚国已经入驻徐州的时候,还没能收复半壁青州。

虽然楚军主力基本都在官渡,其他战场人数少些,但将魏国收复青州的脚步拖下来却很容易。

更不用说,吕布猛得一塌糊涂,搅得冀州内忧外患……

另一面孙策春天时,便率军进入陇右,期望马超继续履行与诸葛亮商定的协议,只是投效目标换成了楚国,并且……条件更加苛刻!

本来如果条件不变的话,马超也不会太介意,毕竟该说的、诸葛亮都已经说过,马超也已经答应过一次。

然而问题是楚国根本不想答应诸葛亮承诺的条件——做楚国的封王、坐镇河套陇右?想想就好!

楚国给马超的条件,只是和其他献降的诸侯一样,封侯、世袭罔替,但所封的食邑,只有“农税”收益归封爵所有。

当然,这是指马超作为诸侯投降,额外马超作为上将,投楚之后依旧掌管陇右军队,并可以直接授亚将军衔……

不过即便如此,马超也不会愿意。

甚至觉得孙策是来找茬的!

幸好孙策没把周瑜落下自己来,有周瑜的利弊分析,马超才不至于直接与孙策兵戎相见。

周瑜要捋清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现在已经不是诸侯争霸的时候,天下在一年内,就将彻底分为仅存的两方,楚、魏。

至于什么西川,在伪汉无法插手的情况下,估计两三个月都撑不住,至于伪汉……肯定也会迅速被两者瓜分。

西凉陇右?

纵使马超真的如有神助,迅速收复河套一带,也和魏国、楚国完全比不了。

而且无论河套还是陇右,从地利考虑、还是从人和出发,都没有和魏国、楚国割据鼎立的资本!

一来是两处的汉民占比很少,相比其他地区的人口,匈奴和诸羌也不算多——从生产力就能知道,一样的地理资源,农耕文明养活的人,远比游牧文明、渔猎文明要多。

只是冷兵器时代,游牧文明的战争优势太大,可以轻易占据大片平原地带,同等人口的农耕文明“不堪一击”。

然而纵使马超一统西凉、河套,并且继续做匈奴、诸羌的“神威天将军”,之后又能怎么样?去北方与鲜卑争夺大漠草原?

这的确是个思路,不过谁都知道,无论魏国、楚国,只要一统华夏,之后要做的就是将西凉与河套夺回去……

而马超的选择,无非是帮着楚国镇压被魏国教唆的河套匈奴与诸羌,还是与魏国联手……被楚国一道清算了!

用周瑜的话说,马超即便选择后者,楚国也并不算头疼……

陇右能打哪里?

要么关中、要么汉中、要么河套——马超投靠魏国又能怎么样?强攻汉中?

之前张鲁在汉中的时候,马超都没打下来,现在更没戏!

入关中?孙策有信心在陈仓将他卡住,更何况关中已经不是楚魏之争的主战场,楚国在关中也只是抱着“不令八百里秦川成为魏国后援地”的想法,自己占不下不要紧,只要一直在开战,这八百里秦川就不会对魏国有什么帮助。

司马懿的釜底抽薪之策,也令楚国的战略节奏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