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699章

作者:绅士东

而在来到陈仓道时,关羽发现还有一支军队也在。

虽说以关羽现在还没有脱敏的身份,似乎不应该打听楚国的军机要务,但此时眼看都已经到了近前,关羽还是问了引路的白马将领一句:“这支楚军也是要去陈仓吗?关中如此吃紧?”

“回关将军,孙将军的确带着军队要入关中,至于关中战况如何,就不是我知晓的了。”这白马将领是当初在河北时,就追随陈到和赵云的,虽然客气、但却并不透露什么地说道。

关羽也猜到,所谓的“孙将军”,应该就是孙策!

作为楚国军方的Top5,领军数量怕是还要超过法正,居然也在此时进了关中……

这是准备先彻底剿灭伪汉,还是……对陇右有什么想法?

实际上应该算是都有!

具体是否出兵陇右,要看马超如何抉择。

诸葛亮此时也没有想到,自己还没有到金陵,才刚刚顺着汉水来到襄阳,就已经见到了白图——没错,楚王已经亲自坐镇荆襄!

襄阳向北三百里就是宛城,宛城向东北方向四百里的,就是许县……

算起来距离楚魏对峙的前线,似乎还有很远,不过……相比于金陵,那就近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不蹩脚!

从襄阳到宛城、从宛城到许县,基本都是一马平川,尤其是到宛城的一路,还可以发挥铁轨之利,只是从宛城到许县的铁轨还在铺设而已。

如果要从金陵出发,多有山地、水域!也没有直达的铁轨真气车路线……

白图现在出现在襄阳,显然也是做好了要和魏国交战的准备——否则魏国的老巢邺城到官渡才四五百里,而且也都是一马平川……

如果白图继续留在金陵,有无线精报之便,与前线联系倒是很方便,不过要调兵的话,距离终究有些远了。

而且魏楚之争,眼看也将是决定天下未来命运的一战,曹操和白图肯定都会亲临战场。

稍有出乎诸葛亮预料的是,白图居然这么早就来了襄阳!

当初曹操与袁绍在白马一战的时候,从最初的小规模交锋开始,可是一年多才正式决战。

按说白图半年后再来襄阳、一年后再正式从襄阳出兵,坐镇后军,徐徐向北压过去也完全来得及!

提前这么早准备,岂不是徒耗军资?

楚国虽然富裕,但也犯不上用浪费来摆阔吧?

不过诸葛亮也并不认为,这是楚国的某种失误,反而认定……这应该是楚国另有打算,很可能仗着自己比魏国先做好大战的准备,而“提前”动手!

的确诸葛亮在进襄阳城之前,也发现周围已经集结了许多楚军,只是以诸葛亮的身份,也不可能到处去打探、查看,所以并不知道具体多少而已。

听闻诸葛亮西来,白图在百忙之中,还是马上便抽空相见。

“百忙之中”可不是白图摆谱,而是楚国最近的事情的确很多,近三十万楚军,向襄阳逐渐集结过来!

至于军需物资,那就更是每天水陆不断的运达……

曹操是不是想在彻底接收关中之前,就与楚国大打出手,白图并不知道,不过白图肯定是已经做好了,与曹操在近两个月就开战、并且是将魏国作为主要战场的打算。

至于西川……

有邓艾的布置、还有孟达等人作为内应,加上赵云之所以还留在汉中,也正是为了随时出兵西川。

其他的白图也不准备再额外投入力量,能收下来最好,哪怕收不下西川,白图也要与魏国大战一场!

奔着灭国去的那种……

无论是司马懿还是曹操,心里都期望白图和他们一南一北——先给魏国早日消化关中的时间,白图也可以趁此机会,彻底入蜀、取下西川。

然而白图显然并不这样想,而是想要将机动性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对魏国先下手为强,先彻底打乱魏国的节奏。

之前曹操疑似发病的那次,已经暴露了魏国内部的乱象,此时白图不准备给他用关中来喘过这口气、调整回节奏的机会!

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

楚国的军队比例,从将军府时期开始,就一直是比较少的,而且……越来越少!

毕竟人力越来越贵,维持军队的军饷、军需也都很高。

真正能外战、非普通守军的精锐,陆军常备也就三十万,还有一部分是在轮替屯田,此时已经全部发动,共计四十余万。

另有海军八万……

此时陆军七成都在向荆湖北道集结,海军也时刻准备在冀州南皮一带登陆。

如果不是全国已经有基础的铁轨网,白图还真不敢这么做——不仅是军需运输消耗过大的问题,而且白图自己也要心虚一下,会不会被直捣黄龙。

不过现在有无线精报和铁轨,哪怕魏国真有这个意思,也不可能比楚军回援的速度更快,何况魏军现在因为“伪汉”在中间,真想偷袭楚国,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是真以为楚国的“军队少”,那就大错特错,如果换个算法,将直接生产军用装备、军用器械的官坊、以及合作下游行业的工坊,全都汇总起来的话,会发现“楚军”在人数上数倍于魏国!

毕竟魏国怎么豪气,以巧匠营的技术,单兵想花钱又能花几个?

装备方面,也就只是“精良的武器”以及“看得过去的盔甲”而已,成本比楚国的真气弹弩还高,不过实际效果却还不如楚国!

毕竟真气弹弩的成本是“隐形”的,是民间大家都吃饱了饭,甚至开始讨论营养学的问题,堆出来的真气,是“豪华”军需物资作为后勤保障才能保持的战斗力。

甚至每名楚国的姬造士兵背后,都相当于有三四名坊工在劳作,生产各方各面的装备、军械、军需……

这还是没算船厂和铁轨真气车方面的人力投入!

都算上的话,怕是已经六抽一、七抽一,也是楚国够富有、而且尽早从源头厘定了商税,才能在民间没有感觉到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在军用上投入这么多的人力。

这比例和魏国也相去不远,如果再考虑楚国的人口之庞大,那就已经超过的伪汉和魏国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