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569章

作者:绅士东

玉米的产粮虽然高于稻麦,但是从提供热量与蛋白质的角度来说,单位重量下,价值远小于稻麦,并且要加工也更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现代上等的农田,都不会用来种玉米,或是只在间歇时抽空种一季玉米……

毕竟放在后世,玉米可是“最减肥的主食”,热量和蛋白质、脂肪都比稻麦低,而膳食纤维却是稻麦的好几倍!

而除了一些精品品种,其他大部分玉米,都是用来喂猪的。

以楚国现在推广“泛真气计划”的势头,玉米用来喂猪也很重要,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在用稻麦喂猪,效率实在太低。

不过终究是属于“提高生活品质”的范畴,并不是燃眉之急。

相比之下,黄金州的棉花,就要更重要得多。

虽然此时向西南而去,理论上可以到“身毒”取亚洲棉,但是相比之下,美洲棉更利于纺织机的发挥,并且御寒效果更佳。

没有白图效应的历史上,亚洲棉宋代传入华夏,美洲棉、或者说是陆地棉,明代时传入华夏。

也是从传入开始,陆地棉就开始几乎全面取代亚洲棉,后世全球亚洲棉的产量,只占所有棉花的2%。

至于现在……

纺织机只用来织麻,难以发挥优势,织锦也只能是高端路线,对彻底改变民众生活意义不大。

当然……甘宁不会认可这一点,甘宁的梦想是所有人都能穿得起锦缎,更重要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学会,如何辨别哪种锦缎更高贵!

有了陆地棉之后,哪怕育种还很初级,也终究是陆地棉,可以开始发挥纺织机的优势,对于此时的民众来说,可以说是“缩短冬天”的神器。

在没有棉花之前,南方不是很冷也就先不提,北方御寒的道具,一般就是被子和火炉。

有钱人烧的高级些,普通人烧得低级些,真正的寒冷地区,猫冬还是要猫的。

甚至在江东北部也是如此,只是时间短些。

这也是为什么冬天大家都不愿意打仗……

而刚刚过完冬天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一般也都很堪忧——因为冬天的训练量,往往严重不足。

一个个猫冬了几个月,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不过如果有成熟的棉织产业的话,普通人也能够有效的对抗冬天!

不仅对中原意义上的“北方”有用,甚至……善用的话,完全能够令民众,对河朔、辽东等“苦寒之地”也改变看法。

也只有现在做到这一步,才有去验证一下现在“辽东北方的‘黑土地’是否形成”的价值。

以那边三月还飘雪的气候,没有有效且普及的御寒手段,什么土地都白搭!

至于去“身毒”取亚洲棉先应付?

白图也做过尝试,毕竟从蜀地到身毒,是西汉时就有商道的,只是遗憾没人将棉花带回来……

不过哪怕楚国委托,这商道的周期也实在太长,而且益州现在还是“乱臣贼子”占据着,楚国委托的商队,现在都没有消息,效率恐怕还不如走海路去黄金州。

毕竟现在楚国在海军、海路拓疆方面,唯一的“敌人”就是大自然。

至于敌人……

即使有人一定要做敌人,就像狗奴国的那位将军之流……全都摞在一起,都还没有一个巴郡能打!

把益州军……不,把巴郡的江州军扔到黄金州,都没有会输的道理。

这也是甘宁最近越来越无聊的原因之一——他现在和其他非海军直属的武将,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毕竟对于其他武将来说,楚国北方的汉廷、魏国,哪怕是西边的蜀侯府,甚至南边弱小可怜又闭塞的交州……

多少要开战的话,也都是有些压力的,尤其是汉廷和魏国。

而甘宁整天去夷州、去州胡、去亶州、去炒海鲜半岛……

打仗?什么打仗?

在陆战指挥方面,甘宁也已经肉眼可见的变“菜”,连来一盘沙盘模拟的心思都没有……

第四百九十六章 学考倒计时

楚历四年,六月初六、初七、初八,楚国开始了三十所定点试验大学的招生学考。

与科举不同,学考的最终通过者,是获得入学资格,故而参与者更加年轻化。

并且除了演武堂之外,其他大学并未限制出身,报名资格也很容易拿到,只要通过乡内或是县学的测试就可以,所以很受寒门、甚至“真实平民”的欢迎!

一些连寒门都算不上,仅仅是刚刚靠踏实劳动、或是接着发展红利,勇于尝试的加入开荒军之类特殊部分、工坊,继而成为普通百姓中的“富户”的平民,此时也因为有些家底,不需要太年轻的劳动力,而让自己的孩子上了县学、有报考资格。

十几所大学中,有金陵大学这种门类齐全的院校,也有鄱阳大学这种偏向农科、十分实用且接地气的院校,更有曲阿大学这种偏向于航海技能的鼓励专业院校……

从报考的构成也可以看出,豪族大多是派出后生子弟,大部分心思都用在管理类的专业上的;世家子弟,大多都是在偏门的专业;寒门弟子,分布比较平均;而富户则是以各个实用类专业为主……

其中世家子弟更像是来买教材的,抱着将学问学回去,武装到自己家族中的打算。

对此白图并不见怪,也并不认为这样做有多大的实用性,毕竟……学院的专业就摆在这里,谁都能学到。

想要真有传承上的便利,也要学得足够精深才行,这到那个程度,对楚国也是好事,反正官办的大学,会永远对所有人开放。

豪门的选择也很好猜,这些豪门很多都是论“壕”的话,要超过许多世家,尤其是楚国贸易兴起之后,重商、重工的豪族,更加借了东风,反而世家的大部分“投资”都是土地上,收效差了许多。

不过在政治地位上,一些纯“壕”的豪门,甚至不如一些有出息的寒门……

一来是本身要更加做大,需要管理类的知识,二来……也是豪门在争取更高的政治地位,管理类在科举时也是最有用的!

至于寒门,一般有些政治地位、家里数代之前出过太守一类地方大员,或是一些世家的远亲,不过大多缺少传承,此时蜂拥入楚,希望吸取一切能吸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