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555章

作者:绅士东

当时前汉的疆域,也达到了空前广阔的程度,不过后来随着国力的衰退,军队只能渐渐收回来——毕竟以如今河朔、漠北的气候,不利于农耕,国力强盛的时候,大可以将运粮线展开驻军,然而国力稍弱的时候,就只能放弃没有产出的土地。

这点在“阔过”的汉唐两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巅峰时疆域与平时的疆域判若两国。

东汉中后期,甚至连“西域都护府”,都已经无法维持,降格为“西域长史府”,地图面积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对西域控制力十分有限——看行政级别就能明白,西域都护府好歹是凉州刺史部下属,而西域长史府已经是敦煌郡下属。

而且都护府也好、长史府也好,更大的作用不是直接统治西域诸国,而是在此屯兵,稳定西域诸国的局面,安心做西域的“大盟主”,等着朝贡。

仅考虑朝贡与长史府的军费,绝对是亏本生意,不过长史府更大的意义,在于协调西域诸国,往近了说是确保敦煌可以安心屯田,往远了说是不必担心西域诸国对中原造成什么威胁。

不过论影响力,反而南北朝时的“前凉”,对西域的影响更大得多,并且一度真正将大片的将西域划入自己的疆域,名为沙洲,在敦煌更是大肆开垦官田……

原因很简单,不是前凉比魏晋更强,而是因为前凉的根就在凉州、关中一带!

鲁肃固然不知道什么两晋南北朝,但以他的大局观,又怎么会推演不出“真气列车”将各地的距离“拉近”之后,将带来的变化?

到时原本“往返需数月”的距离,变成了“数日可达”,辎重也好、士兵也好,轻易可以轻易运送千里、万里,什么岂不是可以到处驻兵……不!不仅是驻兵,如果这么方便的话,徙民实边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南越王赵佗那种情况,也完全不用担心。

最终说服白图的,也是鲁肃的观点——巡洋舰对于现在的任何诸侯来说,都是海上碉堡,暂时不需要更强的战列舰,等需要战列舰的时候,铁路产生的利益,都已经可以造好几艘战列舰……

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为乐

楚国的核心施政大臣们,达成了对“真气列车”、“真气船”的一致意见之后,秦宓变得“香”了不少。

毕竟秦宓的背后,可是蜀侯府这一等宰的大肥羊!

没有财货,什么计划都是瞎比划……

故而这位蜀侯的使者,在金陵留驻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在拜遍了山头之后,见到了楚王!

只是令秦宓稍感不安的是,之前他拜会的所有楚臣,要么是最开始的时候,大多不怎么搭理他,要么是最近……都在暗示他,想要打动楚王的最好办法——钱!

秦宓也心中也有疑惑,在金陵的一个多月,他已经切实的感觉到,楚国的富有。

如此富有的楚国,难道还缺钱?

果然……人的贪欲是无限的,尤其还是楚国这种篡改圣学的地方!

想到这里,秦宓凭空又多了些信心,令白图见到他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啧啧称奇——明明晾了一个月,这条“鱼”似乎还挺支棱?

“外臣秦宓,拜见楚王。”秦宓见到楚王之后,礼数周全的行着礼。

“蜀侯不是要‘先平汉中,再灭荆扬,活捉楚王,杀尽楚兵’吗?为何又派你来此?”白图义正言辞中带着些愤怒地说道。

仿佛这话真的是刘璋说的一样……

“益州与楚国山水相隔,难免有所误解,宓可以项上人头担保,蜀侯与蜀侯府中的同僚,对楚国绝无恶意。”秦宓倒也不敢挑明这是谁造成的误解,毕竟还要以完成任务为主……而且他还有些别的想法!

“哦?那为何蜀侯断绝与我大楚的往来,春华。”白图叫了张春华一声,之后张春华还是给秦宓用举数据的方式,明确的指出蜀侯此举的影响。

见到白图不仅任用女官,居然还让女官和自己答话,秦宓心中不满的同时,表面压下不满的借口道:“此事乃是奸人挑唆,蜀侯也早有废弃禁楚令之意,只是被楚军的神兵天降耽搁了而已。”

白图闻言,稍有差异的动了动眉——这么形容敌军,倒是不常见。

“呵呵,口说无凭,蜀国如果真有诚意,我大楚也可以将大宗货物,专门与益州府对接,免得扰乱益州民生。”张春华穷追不舍地说道。

然而秦宓这时却令人惊讶的、直接对白图说道:“大王,外臣有一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楚国钱货不足的问题,不需如此废力。”

白图刚刚的意思,显然是要他与张春华对答,秦宓此时直接又绕过张春华来向楚王进谏,显得有些僭越,不过……秦宓的话,的确吸引了白图的注意。

虽说……

白图觉得应该没有这种办法——你知道楚国的几个大项目,都有多大的口子吗?

更不信秦宓能胜得过楚国朝中的满堂青紫,能力上的差距就不提,秦宓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工业化吧?

张春华看秦宓的眼神也有些怪异,总觉得……秦宓称呼“大王”有些怪怪的。

只是既然秦宓敢这么大口气,白图也被调起了兴致:“何策?”

“楚国民富国强,鼎盛之世,又怎会缺钱少货?缺的是安稳人心之策!只要溯本清源,复先圣之学,摒邪祟魍魉之说,教民有度,自可成千秋盛世!”秦宓声音洪亮地说道。

鼻腔共鸣、胸腔共鸣、腹腔共鸣的声音,体现了他的自信。

可惜,除了他自己的三腔之外,却没有引发白图或是张春华的共鸣,甚至两人还用古怪的眼神看着他,令秦宓的神色,渐渐从自信,变得有些恼羞成怒起来。

如果只是出使的问题,他还能尽量忍耐,以公事为重……

然而……

之前秦宓其实是对自己的“良策”,十分有信心的,心里还想着,如果楚王真的愿意接受他的“良策”,废止了王肃小儿的邪说,那自己也不用回去之后辞官著书。

甚至如果楚王到时对自己足够重视的话,倒是可以考虑辞官之后入楚为相,亲手为大楚打造盛世……

恩,不是秦宓不忠贞,实在大楚太迷人!

入楚之后的这一路、还有来到金陵的一个月多的见闻,令秦宓切身感受到了楚国的强大。

别说是和益州相比,眼下的楚国,这分明就是触手可及的盛世!

可惜这触手可及、却偏偏没有人去“触”,这时只要宣扬圣学,教导百姓以耕读为乐,还不是分分钟的盛世太平?

楚国难道没有能人?

不对!一定是因为我太出众,所以才显得他们短视……

秦宓觉得,相比于益州,还是楚国更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