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529章

作者:绅士东

日后马超反曹时,为了说服韩遂,也是假称“钟司隶让我来图取将军”……

明明曹操并没有在司隶放多少兵马,只是给了钟繇一副“虎皮”,然而钟繇生生就是靠“虎皮”成了司隶的“大盟主”,为曹操稳住了司隶。

由此可见钟繇这人的“邪性”、或者说是“鸡贼”!

当初和钟繇一起,商议救汉帝东归的臣子,或许本意中,有一部分是真心为了汉室、为了皇帝,不过……钟繇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贼船”做大、把上了贼船的人全都留住!

两年多之前,汉帝西归、重新统合司隶的时候,原本为曹操安定司隶的钟繇,也再次随之入朝,在朝中为魏国张目。

因为华歆有归还玉玺的功与名,钟繇有十年前的救驾之功,而且又都是天下名士,所以两人在朝中的地位也是稳稳的,一面有楚国、魏国的封官赐爵,一面还在朝中做着汉臣。

甚至两人在朝中,还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批支持者!

因为楚魏交好、魏国又与杨家有各种欲说还休的关系,加之要面对董承、刘艾的打压,“其他”派系经常联合起来。

不过这次不仅董承为了关西的利益,力主拒绝张鲁封侯,刘艾等宗亲也因为刘璋的原因,而对张鲁有所抵制……

虽然刘焉的废史立牧,是乱汉之策,但刘璋毕竟还姓刘,宗亲已经不希望刘氏再有任何削弱!

甚至杨彪也在此事上,认同董承的反对。

故而华歆、钟繇在朝中奔走,也未能竞全功……

最终汉室朝廷敲定,封公孙康为燕侯,同时申饬张鲁,指责其不思守土、妄自与益州交战,饬令张鲁即刻休兵,回长安述职。

当然,谁也没指望张鲁真的在看到诏令后,就老老实实的回长安,只是为了表明态度。

而金陵是在腊月二十三得知此事,白图估计连张鲁都还不知道……

白图也刻意在金陵之中,开始“泄露”此事,只是民间流传的版本是,蜀侯狡诈奸佞,蛊惑汉室朝廷,欲与雍侯联手,先取汉中,绝后顾之忧,之后顺江而下,袭取荆州、破灭楚国……

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楚历三年岁旦。

今年应该是金陵、乃至于整个楚国百姓,在近几年中,过得最不安稳的一年!

原本楚国百姓,因为土地产量、以及生产力的暴增,趁着人口密度上限大幅提升,着实过了好几年的好日子,哪怕是荆州的基层百姓,也在这两年中,吃了不少楚国发展的红利,稍受打压的也是荆州的士族。

为了邀买人心、也是为了占据市场,扬州的新兴工坊士族,甚至给荆州平民让了不少利……

然而就在最近,却有噩耗传来!

蜀侯与雍侯联手,将针对楚国!甚至有阴谋论者,称背后有汉室朝廷的影子……

楚国百姓原本不少都对楚国朝廷、楚国军队,有着强烈自信,一开始大家还没有太在意这件事。

不过就在这时,许多在邸报上,经常发表局势分析的“专家”,开始抛出一些令楚国百姓不安的推测……

比如有史学专家,从先秦战争的角度,从秦国占据巴蜀后,对先秦楚国的绝对地利优势出发,论证一旦蜀侯对楚国,其实占据极大地利;

比如有武学流派方面的专家,从西川上将张任,疑似为童渊的大弟子,而张绣和赵云都是其师弟的角度,论证西川的猛将,与楚国其实五五开、甚至略胜一筹;

比如有往来于益州与荆州、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甘某,从益州对楚国的贸易封锁的角度,积极论证益州对楚国贸易有极大优势,楚国的商品经济稳定性,在蜀侯的打击面前,恐难以自保;

比如从益州入楚的匿名官员法某,从益州承平已久的角度,分析益州实力之强,甚至不下于楚国,唯一弱于楚国的……就只有楚国军民一心、百姓拥护的这些人文优势;

比如……官方甚至暗示,之所以这次十余位镇守各地的将军,突然回到金陵,正是为了蜀侯意图灭楚一事!

一两个胡说八道也就算了,一群人胡说八道,这百姓如何能不信?

甚至最初还有官员愤怒的想要辟谣——说的这都是什么屁话?

不过辟着辟着,似乎都得到了什么警告,纷纷偃旗息鼓。

一时间,楚国山雨欲来,民间百姓甚至已经脑补出,楚王与朝中衮衮诸公的愁眉不展……

如果换做是其他诸侯,无论是魏王还是齐侯,民间出现这种论调,现在肯定都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人心不稳、甚至是思变,各方各面都被挂上DeBuff!

然而在楚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论调出现之后,无论是扬州故地,还是荆州新府,各地响应征兵的积极性,都有明显的提升……

甚至有为了补贴家用,今年没有回乡的青壮,主动前往炼铁锻钢的官坊,希望能够做义工,多为楚国炼出一把刀的钢也是好的。

作为楚国的中枢,对各方面反应最敏感的金陵,经过一个月的发酵,百姓已经有明显的请战情绪!

更有甚者,开始非议礼部对汉室朝廷的态度,要求楚国与汉室彻底决裂。

最终城卫不得不逮捕一批激进者,不过没几天就放了出来……

汉室四百年江山,百姓都是念旧的。

不过……念旧的最好催化剂是“今不如昔”,反之亦然!

如果是经历风雨飘摇、人命不如狗的数十年乱世,百姓一定人人思念故朝,将汉时权贵酷吏的盘剥、皇帝的无道,都暂时从心里屏蔽。

然而在大家的生活,眼看有所起色,正准备躬逢盛世的时候,有人跳出来要灭楚?

故朝?什么故朝?都是敌寇!

原本楚国虽然不强调,自己是汉王朝的属国,但实则楚国百姓,对汉室也是有一定认可度的,所以楚国从来也不会在明面上否定这一点,最多是通过戏曲等手段,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给大家讲讲《绛侯传奇》,令大家扼腕一下绛侯世家的结局,比如给大家讲讲《楚汉之争》,科普下高祖的经典操作,比如讲讲《霸王别姬》,唤醒下楚地对楚霸王的追思……

讲故事的角度不同,就能够讲出不同的故事。

儒家精髓,春秋笔法,无外如是。

当然,故事归故事,百姓不会无缘无故对那些王公贵胄有什么同理心,只要让百姓得实惠,杀兄弑父都不算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