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51章

作者:绅士东

并且在后撤扎营的时候,张勋也突然观察到了,西方树林中飞鸟惊而不落,在林子上空徘徊的情况!

“咦?取舆图来!”张勋连忙说道。

之后只见他在曲阿一带的简略地图上看了半天,比量来、比量去,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林子的另一端,就在明早约战处附近,惊起飞鸟处的军队,如果趁着夜色赶路,明早就能到约战的平地周围……

“果然有诈……将校尉以上的将军都叫来议事!”张勋说道。

等众将进入帐中,只见张勋做出智珠在握的样子,目光深沉的看着眼前的舆图,看起来已经凹了好久的造型。

“陈宫奸诈,名不虚传!若不是本将军机敏,当真险些被他骗过去。”张勋说着一指他发现有人的树林的方位。

“刚刚我见此地飞鸟不落、盘旋林上,定是有大股人马经过,而明日我要与陈宫交战的此处,亦可从林中穿行而来!

这陈宫打得主意,定是明日在对阵时虚张声势,趁着我军对他明面上的主阵进攻时,从一旁的林中窜出精锐,直扑我指挥的将台所在……”张勋一副我已经看穿一切的语气和眼神。

李丰、梁纲还有其余诸将,这时跟着张勋的思路,在舆图上看了看,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加之陈宫的约战也的确莫名其妙,三千对阵一万五?说是其中没有什么算计,在场众将也是不信的。

这时发现了埋伏,反而令大家了了心事。

“将军英明!那我们索性不要理会他的约战,直接回去城下叫骂!”

“等等,在这那之前,我们可以去先追杀那些出城埋伏的家伙……”

众将出着主意,而张勋这时则是做出了“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扼腕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又回到了最初?杀死些许士兵又能如何,只要他们守城的人手充足,纵使是本将军,怕是要也耗费不少钱粮才能打下这曲阿。”

“将军的意思是……将计就计?”梁纲顺着张勋说道。

“不错,他们要埋伏,那就埋伏好了!你们看这里……也有一处草木甚丰之处,只消我在此布下精锐,待对方的伏击冲锋,立刻便可从侧翼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张勋说道。

“将军,那斗阵那边……”李丰看起来有些犹豫。

“呵,埋伏之处,只需六千精锐便可,到时我以五千新兵充塞主阵,再在身后营中多树旗帜、做声弄响,他们又岂会发觉?”张勋自信地说道。

最后张勋做出的决定,就是五千新兵,并上三千精锐、两千骑兵,明日与陈宫正面斗阵,再埋伏六千精锐在对方伏击的必经之路上,剩下四千人或是拱卫将台、或是在大营中虚张声势、做出人多的样子。

张勋不怕陈宫使诈,只怕他不出来!

“将军,要不要先侦查一下林中有多少埋伏?”李丰提议道。

“不必!对方特地趁着夜色赶来,肯定慎之又慎,万一打草惊蛇,只怕那陈宫不敢出来。”张勋拒绝道。

李丰闻言有些犹豫,不过想到曲阿城兵将最多不过五千,即使张勋判断失误,也无论是本阵还是埋伏的精锐,都有战而胜之的把握,所以也便没有再开口……

尤其是当夜,陈宫的回信也到了,竟是直接同意了明日便战,更令张勋确信,对方是伏兵斩首的战术。

张勋在心里,已经写好了明天的“剧本”,甚至连袁术之后任命他做扬州牧、大都督时,要谢恩的话都腹稿了大半!

第二天一早,张勋军正垒起高台的时候,斥候来报曲阿军也已经出现了……

第四十九章 斗阵

“步卒三千,狼骑一千?”张勋看着斥候的汇报,不由得有些纳闷。

这数目倒是没超过张勋对曲阿城总兵力的预估,但是……那埋伏的,莫非只有千人?

千人就想偷袭自己的将台,来个斩首战术?这么嚣张的吗?

不过紧接着张勋摇了摇头道:“应该是用了役工吧?呵,耍些小聪明。”

城姬合成的役工,并没有战斗力,但用来装装样子、和真正的军队走在一起,倒也不会轻易暴露。

只是一旦真的交战,役工会瞬间崩溃,反而容易冲乱了己方的军阵……

“也好,这样一来,城中兵马十去其九,只要一战胜之,曲阿弹指可破!”张勋有些兴奋起来。

至于陈宫为什么要冒险?

对此张勋并不怀疑什么,毕竟在他看来,攻破曲阿只是时间问题,对自己来说被拖一两个月,也只是军粮的消耗压力太大,而对于敌军来说,却是生死存亡,自然要赌上一赌!

没多久,陈宫来到了约定斗阵之处的另一侧,同样开始垒土为台,张勋也好整以暇的如约等待。

等到陈宫的将台垒起来,约定的时间也差不多快到了。

到了时辰,只听张勋一面先传来了挑衅似的战号,接着两军分别在旗语、鼓号的指挥下,开始列起阵来……

“方阵?呵,用新兵凑数吗?”陈宫在高台上,看出了张勋的心思时,马上知道白公的计策生效。

陈宫此时“犄角一阵”已经小成,只等开封见血,不过以四千敌两万、还是弃绝火攻、水攻的正面对敌,未免有些勉强,因此陈宫想的主意是约战。

先令张勋明白,攻城无法速胜,之后诱使对方应战。

虽然在战争中,相信对手各个都是宋襄公,默认他们会尊重约战的规则,未免太过于理想化,但是……即使对方会后悔、会增援,但既然是斗阵,其他士兵肯定和斗将时一样,都距离斗阵之地有些距离。

如此一来,便能够打一个时间差!

而白公之前的假意埋伏,无疑令张勋再次分兵伏击,更加降低了增援的时效性。

同时在陈宫看到,张勋居然选择“方阵”时,就明白对方应战的军阵中,肯定有大量新兵!

方阵并不是指,真的一万人列成四四方方的阵列,而是指一个个小的阵列,整体构成四平八稳的方形,四周兵力多、中心兵力少,攻守平衡……

和另一种,阵列在旗帜战鼓周围,布成一个个环形防御的“圆阵”,并为最基础的战法。

一般很适合新兵和老弱之兵——韩信在“背水一战”时,就是选择了方阵,而且利用三面环水的地势,避免了被对手秀军阵变化、只能正面迎敌,同时也限制了自己一方的军队溃逃,最终以少胜多。

但如今在开阔地势下,方阵的变化有限,而且陈宫从之前张勋的战略风格中,认定这应该是一个很秀的人,不可能无缘无故选择“方阵”这么基础的军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