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368章

作者:绅士东

这可是二百步!

一般长弓,只有一百五十步左右才对……

高度上没有优势,射程居然在烈弓下,也没有取得优势?

守城方目前唯一的优势,就是城墙上人怎么也比云梯上战得多,而且……黄忠的重射,一箭箭虽不知带走了多少战将性命或是姬造士兵,但可以看到的是,压制士气方面效果明显。

每次被黄忠射穿之后,相应的廊桥车或者吕公车,射速都会慢上一阵儿,显然是被这箭的破坏力所震慑……

当然,这种水准的重射,哪怕是黄忠,也无法连续不断的永动,三十箭后便有些气喘——普通训练过的弓手,将一石弓开到七八分射出箭矢,连续七八次便要力殆。

“力士上前,叉住!”云梯更加靠近之后,黄忠直接下令道。

几名鎏金战将,带着一名名重甲姬造士兵,每七八人合力持着一杆十几米长的推杆,在持盾战士的保护下,站到女墙后,用力想要抵住云梯。

推杆前面是一个个凹槽,正常这是用来推云梯或者普通长梯,落在墙头的顶端柱脚的。

专业训练过的一名名大力士合力,甚至能合力将爬了十几个人的梯子推翻回去!

然而现在……廊桥车还勉强能抵住,但是吕公车——最下层的骑手,这时一个个都站起来蹬,重甲步兵也被推得靴底向后摩擦。

就在吕公车顶层,临近女墙边缘,还有五六步距离的时候,原本正前方已经破破烂烂、插满了箭矢的挡板,此时直接放了下来,刚好搭在墙头,里面造早已准备好战将,纷纷在挡板上一借力便跳了上来!

趁着墙上的守军稍稍一乱,吕公车也就更容易强行贴上来,四架吕公车的平台,与城墙相接,四处分担压力之后,廊桥车也终于能够靠近过来。

虽然先登之人,依旧要面临围攻、依旧情况不利,但是……没有付出太大的伤亡,甚至直到目前为止,双方的伤亡比例并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攻城方就已经强行先登,这已经展现了机关学、材料学、工程兵体系的作用!

甚至这还是拥有“烈弓”战技的黄忠守城,否则怕是守城一方,反而要更加“受苦”,直接改变了攻守城池的战争概念……

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战

黄忠很憋屈,明明自己的“烈弓”,配合的守军优势,每次都能在守城进入白刃战之前,先将对方“蹭”出不小的伤亡,同时也有效打击敌人的士气才对。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黄忠还能“点”到不小心露头的敌将,之后连城都不用守,大家冲出去痛打落水狗就可以!

这才是黄忠熟悉的守城模式……

至于白刃战什么的,在黄忠看来,就像是植物大战僵尸的时候,因为情况不利,要将向日葵挖了种坚果墙——属于最后垂死挣扎的手段!

虽然黄忠没玩过植物大战僵尸,但意思是这个精神……

然而现在面前的敌军,居然在塔防游戏里,加入了“塔”作为怪兽,直接贴脸对A,这令黄忠有些不适应。

不过哪怕如此,黄忠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白刃战就白刃战……黄忠的眼影渐渐翻红起来。

同时陈宫注意到,一开始敌人眼睛周围的淡金色“眼影”,在进入白刃战后迅速消失!

这证明黄忠的未知战技,在近战中无效。

至于为什么陈宫的眼神能这么好用,在城外的土台上,还能看清敌军的眼影?

自然是“明策”效果。

陈宫的特殊谋术,消耗精神力,为己方将领添加明策印记,明策印记不仅能令陈宫与将领实时联系,而且还能够共享视野。

现在陈宫头顶,正是飘着五块浮空的半透明屏幕,上面是五个明策印记的视觉投影……

没错,这五年陈宫也在成长,能够同时维持的明策印记,从三枚提升到了五枚!

张辽、高顺、沙摩柯……还有两名专门在前线观测站场的战将,令陈宫从指挥官、将领、前线三种角度,全方位的观察着战场。

……

几乎“跳过”了初期的损伤,直接进入城墙战之后,守城方的优势缩小。

不过荆州守军也并非全无反抗之力,尤其是荆南的荆州军,大多是之前平定南四郡叛乱留下的“老兵”,实战经验丰富。

作为攻城一方,暂时也无法扩大战果,甚至经常被堵在“门口”——不过因为廊桥车和吕公车的特殊性,城墙始终没有被彻底夺回。

而就在这时,陈宫也传令沙摩柯,将蛮兵从最左边的廊桥压上去!

廊桥相比之下,实战效果要差一些,因为吕公车不同,廊桥车无法提供太大的落脚空间,不过……它的本质是通道,而吕公车已经接近于巨型战车!

外面的战将也好、姬造士兵也好,要顺着吕公车一层层爬上去很难,而从廊桥车进入却很容易。

自来荆南战乱,各地军阀都有雇佣五溪人做炮灰的习惯,而且经常将五溪人作为炮灰,为此也引来了五溪人的许多不满。

陈宫深入了解过五溪人、山越人的情况,特地没有让五溪蛮兵没有第一批上去,以免他们误以为又是“炮灰”的活儿……

而且的确五溪人其实不善长第一批上去。

五溪人的特征,并不是“悍不畏死”,而是容易冲动——这里的冲动是中性词,也就是既容易被挑起战意,也容易斗志消散、陷入惊慌。

相比之下,第一批站在最前面的先登战将,不仅要胆大、而且要沉着!

另一方面,五溪蛮兵都是五溪人化蛮而来,普通的五溪蛮兵在化蛮时,身高也会膨胀到一米八到两米,而且不像战将,只要有“接口”,任何装备都能适配到战甲上,尺码只要符合本人的身材就可以,不需要考虑战甲有多大。

这也对应着五溪人并不在意兵甲精良程度的特征。

五溪蛮兵需要真实的穿着盔甲,他们的尺码……可没那么常见!

故而绝大多数五溪蛮兵,都还是裸甲,只是兵刃换成了将军府出品,化蛮后防御力虽有提升,但也还不如城姬战将没有盔甲插件时的初始值。

相比之下,第一批先登的战将和姬造士兵,都是加载装备了步人甲!

而这些蛮兵真正的用武之地,并不是作为先锋军,而是在攻势稍殆的时候,作为一剂强心针……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易守难攻的情况下,攻势渐渐疲乏是必然的,而这时蛮兵的涌入,刚好带了一波节奏、提振了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