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352章

作者:绅士东

马车一边缓慢的挪动,白图一边在车顶上,彩虹周围的百姓。

于吉这时也主动过来。

算他识相,不然白图之后肯定封了他的道观。

之前白图问过吴县县令,关于于吉的事情——理论上来说,于吉的精舍,是通过了礼部的审批的,今天的布道也有官府的批准。

没错,白图早就订下规矩,任何“精舍”,无论是儒家学堂,还是道家的道观、释家的寺庙,必须有礼部审批。

对各类精舍的人员,也都有课税,大型精舍需有礼部吏员入驻管理,限制精舍购买田产、限制精舍涉足金融……

故而白图今天虽然对于吉的布道有些不满,但是……因为对方手续齐全,所以暂时没有发作。

只是哪怕如此,也令吴县县令冷汗不已。

这县令是出身吴郡顾氏,算起来还是顾雍的堂兄。

作为吴郡第一大县,吴县县令也算是地方实权官员,不过以将军府如今对地方的掌握力度,一个县令……哪怕是吴郡四姓,也完全是说撤就撤,而且之后哪怕是换个无名小卒上来,也没人敢多说什么。

于吉也是看出白图在百姓之中,威望比自己更高,便也不敢摆谱,主动迎了上来。

“方外之人于吉,见过大将军。”于吉在车驾前稽首道。

稽首在九拜中,是一种隆重的跪拜礼,不过在道家礼中,稽首更接近于作揖,比如于吉现在就是如此。

“恩,这位就是于吉道长吧?我听顾县令说过,去年八月,获得礼部的审查,在吴县东部立精舍,还经常举行布道……不错、不错。”白图微微颔首道。

于吉闻言一滞,明白白图这不是真的夸自己,而是在向自己、向周围的百姓强调——你于吉的道观,也是我幕下的礼部审核通过才能建的!

“今天这布道,有什么名头吗?”白图状似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特别的名头,如常,讲些道经、散些符水而已。”于吉看似平和的微笑道。

“挺好的,正是春耕结束,稍得些空闲,给百姓丰富一下生活……正好最近各个戏班的戏,似乎也有些单调滞后。”白图赞许道。

于吉脸色更加凝滞,这就是直接在说——你于吉的布道,作用也就是和唱戏一样,给大家娱乐的!

“不过这符水……有医学院的卫生审批吧?”白图特地问道。

当然有!白图之前就问过吴县的县令!

“自然是有得。”于吉的表情已经有些不自然。

恩,没有审批在将军府地界行不通,而有了审批……于吉也觉得怪怪的!

“哦?听说道长的符水真能治病,但今日大家喝得都是同一种吧?主要成分是什么?”白图随口问道。

“精诚的信仰……”于吉想要挣扎一下。

白图闻言一阵皱眉,看向了随行的医学院博士——白图的车队里,自然要有医务人员。

“这类东西,也能通过审批?”白图向随行的医学院博士问道。

周围的百姓,这时也鸦雀无声起来,似是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莫非……白公要对于吉道长不利?

于吉道长可是好人!如果白公容不下于吉道长……那可真是太可惜了。

恩,但也就只是“可惜”,在百姓心里,显然还是白图的地位更重。

“主公,绝不会如此!审批时会留底,下官觉得,应该查验留底,再做判断!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这看起来四五十岁的医学院博士,显然十分维护医学院,说着还瞪向了于吉。

一副仿佛在说“你这妖道别想陷害我们”的样子……

“咳咳,精纯的信仰,是凡人感觉不到的,另外……符纸是糯米纸,符印汁水里有板蓝根的成分,我想医学院在校验的时候,应该只看出了这些。”于吉马上解释了一句。

板蓝根,虽然此时还没有作为主要药材,不过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已经有应用板蓝根的药方。

而当周围的百姓,听说符水的主要成分是板蓝根,也不由得议论纷纷。

当然,这时的百姓,对板蓝根还没什么印象,只是听出是某种草药。

虽然于吉说了,除了板蓝根之外,还有些凡人感觉不到的东西,不过……用板蓝根汁液画符,依旧令人感觉幻灭!

“板蓝根……清热解毒,不错。道长为江东百姓,如此殚精竭虑,人品值得钦佩,来日……我送道长一块牌匾,挂到道长的精舍上吧!对了,还有横幅,下次道长布道的时候,也都要挂上。”白图热情地说道。

于吉闻言面皮一抽道:“方外之人,不好受大将军如此礼遇……”

从白图之前的态度来看,这牌匾横幅什么的,于吉闭着眼睛都能猜到,肯定是要将将军府的名头,压在自己头上!

第三百零六章 我于吉从不拍马屁!

“方外之人怎么了?我们将军府一视同仁,道长不用多想。”白图大手一挥道。

于吉:……

于吉还能说什么?再说白图就要多想了吧?

如果不是现在扬州太平、而且扬州尤其是江东的达官显贵,也很吃他这一套……最重要的是,于吉之前还收到了关于江东的一则隐秘消息的话,他现在真想“搬家”。

只是其他的倒也罢了,“那个”究竟在不在江东,于吉不弄清楚的话,实在不想离开,而且……江东的捐纳的确很香!

其实和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中相比,于吉的影响力小了许多,只是江东百姓也富了许多。

现在这时节,已经算是一年中比较容易“拉人”的时候。

春耕刚刚结束,而夏季……各县都有民部吏员推广科学种植,不仅要施肥,而且在一些两熟试验区,夏季的时候要抢收、抢种,忙得一批。

秋收不用说,正是忙碌的时候,而等到了冬季,工坊肯定会大肆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