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239章

作者:绅士东

送(hong)走了祢衡,孙策依旧有些愤愤不平,一边走回军帐的时候还一边说道:“这就是公瑾你拦着我,否则我一锚打烂他的狗头,看他还叭叭不叭叭!”

撩开帘子,却见周瑜正在照镜子,还是特供的“琉璃”小镜。

孙策倒是习惯了,只是翻了个白眼,就继续抱怨。

周瑜则是左照照、右照照之后说道:“你有没有感觉,我更俊了一丝?”

换成别人,多半以为他只是自恋症犯了,不过孙策闻言,却有些惊喜地说道:“最近你的精神力增长速度不错?”

孙策自然知道,周瑜拥有《天书卷七·相》的事情,而且明白周瑜的主修方向,是将“相”归于自身,也就是说……相比于为他人观相,周瑜更擅长为自己塑“相”,最常见的塑相方式,就是精神力增长时,他的“相”也会优化。

当然,这种玄之又玄的优化,表现在外在其实微乎其微,与他朝夕相处的孙策,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不过周瑜自己的观相之能,却能够发现自己的哪怕是一根睫毛曲度的改变!

“不,不是最近,是刚刚。”周瑜说道。

“被气的?”孙策怪异的看着周瑜。

孙策暗道:莫非被气还有这种效果?的确自己刚刚也被气得顶火……

如果是这样,那以后为了公瑾的成长,自己要不要表现得气人些,别这么令人生不起气来?

“不,应该是气人……准确的说,是祢衡那家伙被我反激所致的……普通的被气没有这种效果!否则……”周瑜看着孙策,揉着眉心的红点说道。

孙策似懂非懂,只好问了句:“要不要我把他抓回来?咱们天天气他!”

“别,应该没有这么简单,可能是与他的特殊谋术有关,交给白……大哥来处理他吧。”周瑜从祢衡的表现,还有自己的发现中,猜到了一些什么。

同时也越发的期待,祢衡与白图的见面——反正谁胜胜负,都是为自己报了一仇!

“不过从柴桑,到金陵,那厮即使走陆路,沿江而行也要不了一个月,公瑾有信心拿下江夏?”孙策问道。

“伯符没有信心吗?”周瑜反问道。

“还有三十七天,就是父亲的忌日,我从这里单骑快马十日可回吴县……二十七日内,我要拿下黄祖的人头!”孙策说话时,锐利如刀的目光,特地错开了周瑜,否则即使是精神力深厚之人,也会有些压力。

一方面是对白图准许他自建水军之后,自己亲手训练出的水战精锐的战力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对等待许久的战船的信任!

第一批战船,虽然在庞统那已经不算新款,但在东汉末年足以形成水面战的绝对优势。

五牙大舰,原型来自隋代,也就是五层的楼船,可容九百将士,乃是隋军灭陈、统一天下时的锐器。

四百年后,隋军就是用四艘五牙大舰为核心的水军,自三峡而出,令对水军很有自信、想要以此来偏安江南的陈国,彻底绝望。

虽说有重心太高、不够灵活等弱点,但以荆州水军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抓得住这些弱点。

甚至……这仅仅是第一批战船,江上战船方面,工部已经完成了“明轮船”的建模,行使海上的船舰,也有福船舰队完工,两个月前,甘宁率领舰队出海,寻找“夷州”,更注重速度与海面战斗力的风帆大舰,也在建模中。

孙策还不知道,令他双眼大亮的五牙大舰,其实刚刚造出来,就已经因为“落后”而绝版。

三天后,柴桑水军完成了水兵与战船的磨合,也就是能够将姬造士兵,“加载”到战船上,孙策也再次向沔口发起了进攻……

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战

“主公、孙策军又过战备线!这次、这次……”沔口有传信兵,急忙向黄祖汇报着。

因为近几日孙策已经骚扰过数次,几乎封锁了来自上游的探查,一副在积极备战的样子,故而黄祖也一直停留在沔口。

“急什么!孙家小儿来了,让子翔打回去便是!”黄祖不为所动。

黄祖此时虽然坐镇沔口,但水寨中统帅水军的是“子翔”,其人的表字默默无闻,但姓名却十分霸道——苏飞。

苏飞乃是黄祖手下大将,是不是矬子里拔出的大将且不说,但黄祖的确经常将水军托付给苏飞。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甘宁觉得当水贼没什么意思,回蜀郡做官又觉得没发展,再次出蜀之后,是苏飞向黄祖举荐了甘宁,在后者不得重用、却又无法脱身的时候,苏飞将其放走,这才有了东吴日后的江表虎臣甘兴霸。

后来孙权灭黄祖时,本要处死苏飞,不过被甘宁求情制止……

只是现在甘宁直接加入将军府,和苏飞的关系,也就仅限于“在荆州有个熟悉的军官”,还是在当水贼时打过交道。

黄祖并没有将有敌前来的汇报当回事儿,毕竟孙策也不是第一次进攻。

所以黄祖才沿江划下备战线,孙策的战船过此,则江夏水军备战。

“主公……这次情况不一样,好大……来了好大的艨艟……不对,不是艨艟,是楼船!”传信兵连忙说道。

黄祖闻言眉头一皱,察觉到了这传信之人的惊慌,于是准备亲自出去看看。

楼船在先秦的时候就有,不过因为建上高高的船楼之后,船的重心太高,很容易失去平衡,以当时的工艺,楼船哪怕是在江面上、不去海中,也经常会在风吹水动下翻船,不仅对异常天气的抵抗力弱,而且在激烈的战斗中,也表现弱势。

故而如今最多是作为豪华客船——汉武帝就建造过,能够容纳万人的巨大楼船。

常见的战船,还是艨艟、斗舰、海鹘还有走舸。

赤壁之战后,东吴依仗长江偏安时,才渐渐发展了许多更强大战船,真正比先秦时有所提高。

否则在赤壁时,用的也是这些没比先秦发展太多的基础战船。

其中艨艟和斗舰是比较“豪华”的主力舰,都是船上有舱、舱有箭孔、外蒙牛皮,船周立女墙作为遮挡,桨从女墙上的桨口伸出,寻常箭矢难以杀伤,而自身可以从箭洞中出箭。

区别是艨艟更大、更长,船头有重型撞角,船舱大、甲板小,近战时更善于冲撞;而斗舰要小不少,同时有更多的桨位,更加轻快、甲板面积也更大,也就是更适合接舷战。

艨艟和斗舰可以说是古战船的基本船型,南宋对抗金国时,也依旧在使用艨艟,只是有了很多改进,比如配备不同的桨,来令其更加灵活……

甚至楼船也可以看做,是将船舱垒叠多层的艨艟,只是在平衡性方面,有很大说道。

另外走舸和海鹘是艨艟与斗舰的补充,都是小船,前者仅仅是轻便,一般要强行贴近后进行接舷战才能对敌人造成威胁,后者则是造型比较特殊,头低尾高、船侧有浮板,状似海鸟,主要优势是可以在天气恶劣、水流湍急时保持平衡,可用于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