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210章

作者:绅士东

“夫君,你不是有什么想法?昨天我就觉得你看隔壁李寡妇的眼神不对劲儿,好啊……今天总算是露了相了……想我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你啥时候认字的?诶呦、诶呦……别揪……”

一片吃瓜群众的争论声中,只见将军府中门大开,在宿卫的护持下,白图本人施施然的走了出来!

这着实是惊到了不少人——之前他们也没有想到,白图会亲自下场。

毕竟这时白图出现的话,就代表他要将自己置于矛盾中心,这与白图的利益显然并不符。

本就不满白图之人,这时脸上浮现冷笑,不过……还不等笑开,只听周围山呼海啸的,都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有些激动的百姓,甚至直接在大街上就五体投地的大礼参拜。

汉代跪礼一般只在跪坐时才会用,而且一般官员在非官署的公共场合出现,也绝不会有现在的待遇。

“草民拜见白公……”

“恩公千古流芳,不必理会魑魅魍魉……”

“白将军公侯万代!”

包括之前对在此事上,对《孔雀东南飞》有所非议的百姓,不少在见到白图时,也都带着景仰之色。

白图四面拱拱手,同时让手下去制止百姓行大礼,反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人群中显得极为扎眼,不过白图却仿佛没有察觉到一样……或者说,这就是“漠视”吧?

“这位老夫人怎么在本公府前?可是有什么要事?”白图见到焦母后,缓声问道。

只见焦母汪的一声哭了出来,就差上来抱白图的大腿,同时惨声道:“白将军、白公……老身是您的府吏焦青之母,您……要为老妇做主啊!”

在人群后面,悄悄看着这一幕的少府史焦岭,这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白图要如何接招。

难道那焦青的母亲,当众控诉刘兰芝不孝、以及焦青的冷漠,白图还会站在孝道的反面?

“哦!原来是仲卿的母亲,仲卿是个好孩子,老夫人这是……”

一时间,围观群众们也都纠结的安静了下来,之后只听焦母用哭得渗人的声音说道:“将军要为老身做主!我家仲卿的确是好孩子,媳妇也孝顺,但是……但是……偏偏有那些杀千刀的!他们非要逼迫老身,离间老身与儿媳,还挑唆老身去让儿子休息,甚至……甚至打着宗族的旗号,让老身来告偏状,说是这样才对他们有好处!

老身苦啊!那些伯伯、叔叔,整天威逼老身,要老身说谎……老身本不该说他们的坏话,但是……老身看我那儿媳可怜,又怎能故意陷她于不义?白将军,您说老身这可怎么办呐!”

周围原本是护送焦母的焦氏族人,此时已经傻了眼,焦岭在人群里,差点就尿了……

这、这是什么情况?

别说是他们,围观群众也懵了——怎么还带中途换戏码的?

本来不是说,这一场是婆婆看不上儿媳、逼迫儿子休妻吗?怎么成了宗家的叔伯逼迫弟媳嫂嫂,破坏人家家庭了?

甚至受害者,都成了焦母!

原本还准备说些什么的人,这时千万句话,全都卡在嗓子里——的确,焦母作为嫁入焦氏的媳妇,居然这个时候反咬焦家的叔伯,这也是有违礼制、也是不孝……

但是……有前面的许多铺垫,他们现在如何再转身去批判焦母?

之前他们为焦母说了多少话,现在就把焦岭等人埋的有多深……

焦母真的铁了心要焦青休妻的话,哪怕在现代人来看是没理搅三分,但在东汉人看来,那也是先天占了五分道理,说得再多也难以改变这一点。

然而现在……焦母直接将之前的过往,推到了焦家头上,总之一切都是他们的阴谋,如此一来……谁还敢单纯用礼法说话?

连白图都一阵头皮发麻——阿婆,秀啊。

“混账!你、你胡说什么?”焦岭已经躲不下去。

焦母见到这宗家的大伯——其实就是她亡夫的哥哥,往常都是她要巴结的人,此时却眼中闪过冷意,不过马上被满脸的悲色取代。

“伯伯,我真的不能啊!你想要对白公……对白公……去给自己谋个前途,但是你要想想仲卿啊!”焦母哭的这叫一个惨,而且欲说还休的,就差直接说对方针对白图。

“你这泼妇,休得胡言!”焦岭气得脑子直顶血,说着就要一脚踢过去。

不过就在这时,却被一旁宿卫推开,然而……

可能是内力吧?焦母没有被踢到,但还是蹿出了挺远,落在地上仿佛要吐血了一样,哭得更加声嘶力竭……

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

焦岭之前说过,他知道焦母的是什么样的人——泼妇。

他的确读懂了焦母,但是……却没有读懂泼妇!

之前焦母一心觉得,是刘勋的族女的原因,令他儿子被连累,而且还有秦固的暗中说和,这才令她坚定逼儿子休妻的心思——一个是失势太守的族女、一个现任都尉的女儿,这她当然会选!

至于其他因素……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然而当白图看好焦青的消息出现之后,情况就已经变了,这时候焦母怎么可能为了焦岭等人,继续逼自己儿子?

当然要一把火,把焦家的人全都“献祭”了,做自己儿子的晋身之资才好——现在焦岭等人,才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焦青是体面人,换成是他的话,的确做不出这种事情,最多是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但是焦岭要自作聪明的,想要从焦母这里做突破口,结局其实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九成以上的宗族礼法的拥护者,他们的“拥护”的本质,都是相信“宗族礼法”会令他们生活得更好。

此时的生产力、以及官府的管理模式,注定了小家庭还是背靠大家庭,才不至于什么时候被拨皮抽骨。

当少数人冒犯宗族礼法的时候,其他拥护者会站出来,加以压制。

然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宗族礼法真的和自己的利益,站到了对立面,那就是另一种选择,和“拥护汉室”异曲同工——王莽篡汉的时候,不也是一大批士族,觉得汉室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进取心,所以才篡得动?只是之后发现,王莽的新朝还不如汉室……

真正在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且明知道将来也不会为今日的牺牲而得益,却依旧愿意去维护些什么的人,少之又少。

从古至今、至于今后万代,大抵都是如此。